主持人语: 中国语言扶贫的意义

来源 :语言战略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rongstrongq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语言扶贫的意义体现在实践与理论两个层面,彰显在历史和国际两个纬度。
  实践层面,中国语言扶贫探索了许多新路径,建构起了“统筹部署——政策协调——精准施策——实地调研——学术探讨”配合协同的治理体系,为减贫脱贫事业的整体推进贡献了力量。统筹部署集中体现在党的领导和高层重视以及五级联动和加大投入上;政策上“中央——部委——地方”协调推进;措施上是线上与线下相结合,长期与短期项目相搭配,规范引导与具体操作相配合,扶贫与扶智、扶志相协同,不同年龄段精准施策,政府—企业—社会—个人四方参与,普通话与少数民族语言以及诸方言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实地调研,既有政府相关部门工作性质的,也有学界专家研究指向的;学术探讨方面则是论坛、文集、专题、论文、专著、数据库建设的全方位助力。
  理论层面,至少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研究体系的扩展,二是理论上的创新或补充与完善。第一个方面,国际上对于语言与贫困的研究主要聚焦于贫困与儿童语言发展这一视角,国内研究则更多聚焦于语言能力与收入、社会经济地位提升的关系。这一点从国内外论文集的对比中也能体现出来,即国际上两本同名论文集《语言与贫困》(Language and Poverty ),分别关注贫困与儿童语言发展和贫困与语言多样性;而国内的两辑《语言扶贫问题研究》则主要聚焦于语言能力与经济、贫困与儿童语言发展、理论思考等3个维度。第二个方面,近几年中国学者基于中国语言扶贫实践,或者提出了创新性论断,或者对国际上已有理论进行了补充和完善。比如李宇明的“语言立交桥”“精准推普”等论述;李宇明、谢治菊、张卫国等论证的“语言扶志”的机理逻辑;王春辉的推普助力脱贫减贫评估体系;等等。
  历史层面,中国语言扶贫尤其是2012年以来的实践和理论发展,是人类的新探索。放眼人类历史,世界各国的语言治理都有丰富实践,但是将语言的作用成建制、系统性地直接聚焦于脱贫减贫,应该是史无前例。通過中国语言扶贫的实践探索和理论阐释,丰富了语言文字治理现代化的内涵,深化了语言助力国家治理和国家发展的形式与内容,从而使中国语言扶贫具有了更为深刻的历史意义。
  国际层面,至少包含两个维度:一是语言助力脱贫减贫的中国经验为他国提供了借鉴:二是中文作为国际公共产品对于他国的减贫效应。首先是中国语言扶贫为全球的语言助力脱贫减贫事业做出了中国贡献,为发展中国家开展语言扶贫减贫提供了经验参考,为语言助力解决贫困治理一系列世界难题提供了可能方案。其次是对于中文在世界贫困治理体系中的作用,有必要提升认知、加强合作、因应施策。作为一种全球公共产品和具有全球通用语潜力的语言,中文应该承担起为全球中文语言生活共同体提供更好服务的责任,为这个共同体的脱贫减贫贡献更多心力。
  脱贫攻坚战临近收官,但后脱贫攻坚时期的脱贫减贫工作依然任重道远,中国语言扶贫的实践探索与理论求索也将开启一段新征程。
  (主持人简介:王春辉,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教授,语言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其他文献
很多学生由于读书少,思路狭窄,闭门造车,自然写不出新颖别致的文章来。叶老曾指出:“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广泛的阅读材料,不限于语文学习,而泛指一切知识和文化的积累阅读。只有在广泛的阅读实践中积累丰富的阅读感悟,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组织学生订阅一些具有时代特色和浓厚的生活气息的报刊杂志,并专门在每周开设一节读书课,让学生读他们想读
期刊
一、创造教学情景,活跃课堂气氛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把学习中的“乐”提到如此高的地位,是有其根据的。应该怎样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乐之者”?首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教学情景,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功夫。“活跃”的表现形式最突出的特征:即学生在教师指导启发下“思”和“言”的活跃,尤其是“言”的活跃。为此,备课时就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的差异,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
期刊
[编者按]中国艺术传统中,诗画难分,更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语。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诗歌的基石;而在中国画家看来,笔墨、线条等之于绘画,恰如语言之于诗歌。本期“语言跨界谈”邀请到三位艺术评论大家,从诗与画的角度谈谈语言。  清康熙年间南书房内阁学士高士奇常向康熙皇帝讲:“诗文各有朝代,一看便知。”康熙“甚疑此言”,后来才有感悟。他说:“今朕迩年探讨家数,看诗文便能辨白时代。”此事见于高士奇
期刊
浙江大学立足文理综合、学科齐全的特点,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方面,坚持文理交融理念、前瞻布局交叉领域、支持学科交叉研究、激励学术创新发展,着力推进学校文科研究范式转型和学科交叉会聚融合。  一、出台总体规划和政策制度  学校在“十三五”规划、“‘双一流’建设实施方案”和历次文科大会文件中,均围绕跨学科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或指导性意见。2008年首次文科大会即强调“学科综合交叉”。2016年发布《浙江大学“
期刊
1859年,柴门霍夫出生在波兰北部一座叫作比亚列斯托克的城市,这是一座聚居着波兰人、俄国人、德国人和犹太人的多语城市。柴门霍夫见证了欧洲在工业革命与科技发明推动下,人口流动与贸易往来日趋频繁,现代意义上的城市逐步繁荣发展起来的过程。当时的欧洲城市,在1851年伦敦举办首届世界博览会之后,正日益彰显出国际化城市海纳百川的精神面貌,体现了人类社会文明与财富的新姿态。但正当普罗大众沉浸在对美好城市生活的
期刊
生物语言学视角下的语言研究关注典型发展儿童如何在短短几年内就能习得一套丰富而复杂的语言系统,其习得背后的机制是什么。生物语言学认为,儿童之所以可以快速、轻松地习得语言,是因为他们的语言习得基于一定的先天结构,而该先天结构是作为人类生物天赋的一部分而存在的。这种先天语言结构通常被称作“普遍语法”,它是儿童语言知识的初始状态,既包含所有人类语言所共有的核心原则,也限定了不同语言之间如何相互区别。这种语
期刊
20世纪60年代,社会语言学开始发展起来;从当前的学科分类来看,可以确认一个语言学的社会语言学传统和一个社会学的社会语言学传统。在语言学界,社会语言学初期的發展比较艰难,受到了排斥和排挤,因为不仅语言学原有的理论受到挑战,而且新的方法被引入,原有的研究内容也被扩展。相比之下,社会学界似乎开放一些,认为社会学家对语言的关注无可厚非,原有的理论和方法也顺理成章地应用到语言研究。半个世纪过去了,社会语言
期刊
语言是复杂现象,需要多学科共同研究;诸多学科对语言都有兴趣,并使用了特殊研究方法,产生了诸多研究成果。语言学与相关学科交叉,是作为复杂现象的语言的性质决定的,也是语言学的历史传统。在语言观念和语言生活发生重大变化的今天,语言学应当更自觉地看待“学科交叉”,为社会人文学科做表率。  一、语言是复杂现象  语言交际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由语言编码、语言输出、传递、语言接收、语言理解、语言贮存和反馈等一系
期刊
如何看待语言,决定了语言学研究的方向。自索绪尔开始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家们一直在追求同质化的语言,或许可以类比于物理学家们探索真空环境下的各种物理关系。无论语言学家还是物理学家的探索,长期以来都试图通过层层细分来解决问题,比如,索绪尔先区分言语与语言,再区分外部语言和内部语言,一直区分到共时结构中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认为最基本的结构成分和结构关系找到了,语言问题就解决了。后来的结构主义从分布出发,确
期刊
语言障碍是指语言以及文字运用的各个环节出现异常和障碍的现象。很多疾病会引发语言障碍,如脑卒中、耳聋、孤独症、阿尔兹海默症等等。除此之外,儿童语言习得过程中,也经常发生由各种原因、甚至不明原因引发的语言障碍。语言是人脑的重要高级认知能力,语言障碍可能会导致多种问题,如抑郁、社交困难、学习困难、注意力缺陷、记忆力减退、理解能力下降等等。随着社会发展,语言障碍人群对于康复语言能力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然而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