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与《神曲》比较研究综述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w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世纪80年代起,《离骚》和《神曲》比较研究的文章逐渐增多,大体可分三类:一是就但丁和屈原出身家世、时代背景、人格精神等进行的比较研究;二是就两部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进行的比较研究;三是聚焦于比较研究两部作品的审美特性或者文学性的。总体上说,研究成果并不丰富,质量好的文章不多,专著更是没有,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
  关键词:离骚;神曲;综述;比较研究
  20世纪80年代起对《离骚》和《神曲》进行比较研究的文章逐渐增多。这些文章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就但丁和屈原出身家世、时代背景、人格精神等进行的比较研究。如1988年发表在《西北民族学院学报》上的《屈原和但丁》一文,[1]从两位诗人的出身家世、生活的时代背景、生活经历、创作动机,以及作品的思想内容、创作手法、写作技巧、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等七个方面,进行了多方位的比较研究。
  蔡守湘先生《屈原与但丁》一文,通过二者比较研究来探讨世界浪漫主义文学发展规律,指出屈原与但丁创作浪漫主义文学的心理机制相同,形成这种心理机制的主客观条件也类似,他们强烈的集体意识和鲜明的个体意识结合,凝结为创作的主体意识,成为创作内驱力;之后探讨了构成浪漫主义文学的三大要素:“驰骋想象,纵笔虚构;取材诡异,进行超现实的描写;运用象征等表现手法”;最后论述了二者的相异之处及原因,得出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规律,即无论是中国的或外国的浪漫主义文学,都是从古代神话发源,以主体意识作为内驱力,进行虚构,运用象征手法,进行超现实艺术描写奇特诡异的题材,借以评判现世人生,表达作者的理想。[2]该篇文章立意较高,力图通过对两位作者及作品的比较探究浪漫主义文学产生、发展的规律。
  李昌云等《求诚与求真:屈原与但丁之比较》一文,结合两位诗人身世、作品,认为他们身上体现两种不同的人格核心:求诚与求真,屈原一生只为对君主表明其诚心,这是因为中国知识分子始终依附君主,未能获得人格独立和自由思想;但丁的人格核心是求真,即对真理的追求,“西方知识分子求真,首先是针对自身的,即是认识真正的我,对自己人性中的善恶都要进行梳理”;中国知识分子“求诚”,解决的是一个人应该怎样的问题,而西方知识分子“求真”,实际上解决的是一个人是怎样,为什么会这样,怎样更好的问题;最后探究了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中西方地理环境与物质生产方式、社会政治制度、知识分子的产生方式等。[3]这篇文章挖掘比较深刻,通过两位作家作品比较,深入到了各自的文化内核,以各自的文化系統作为参照背景,触及到了中西方知识分子人格核心等深刻问题。
  常勤毅《比较美学视角下的但丁和屈原》一文,探讨两位有诸多相似的诗人如何得以产生及他们作品不朽的美学特质。该文指出,孕育着改革风暴的动荡时代,矛盾、复杂又开放的思想和忧患意识,以爱国主义为精神内涵的高洁人格,具有开拓性的艺术独创等是一个伟大作家得以产生的条件;指出两位作家作品的不朽在于规模宏大的体制及浪漫主义表现手法。[4]
  可以看出这一类文章中有的挖掘比较深入,丰富了比较研究成果。此外还有几篇也属于这一类文章,但是相对来说属于浅层的比较,论述需要进一步深入,此不多做介绍。
  第二类比较研究两部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黄颇《<离骚><神曲>比较论》从两位诗人生活的时代和国度、出身的阶级、个人的社会理想、政治遭遇和才情学识出发,比较二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指出二诗都塑造了诗人理想化的美女形象,都采用了梦幻文学形象。[5]
  吕永《<离骚>与<神曲>》指出两者在“匡恶顺美、激浊扬清”上的相似性,两部作品采用幻游形式,采用了当地民歌格律,都吸取了方言俗语入诗。[6]
  翟振业指出《离骚》和《神曲》都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都批判现实社会,艺术上两者比喻和象征的运用都十分出色;指出《离骚》继承了《诗经》的赋、比、兴手法,将直陈与象征结合起来,构成完整的象征性艺术形象;《神曲》擅长明喻,使用明喻有两种方式,一是先写主体,后以客体作喻,二是先写客体,后与主体相比;《神曲》的象征则有丰富的表现,有的人物是象征的,有的事物是象征的,作品结构也是象征的。[7]
  这类文章都遵循了一定的模式,即先谈两部作品的思想内容,再讨论艺术特色。这些文章并没有摆脱传统的从作家身世、时代背景、人格精神等出发进行研究的方法,但是开始聚焦于两部作品本身的艺术特色。比如翟振业《<神曲>与<离骚>的比较研究》这篇文章对两部作品的比喻和象征进行了比较详尽的研究。但是由于仍旧是采取主观阐释的方法,论述起来层次不怎么分明,没有看到象征实质上是位于文本不同层级上的。
  第三类文章聚焦于比较研究两部作品的审美特性或者文学性。李万均比较了《离骚》和《神曲》的戏剧性,指出《离骚》中的灵氛、巫咸等就是扮演的戏剧角色,《神曲》的天堂篇几乎全部由对话体组成;此外还比较讨论了两部作品的象征性及形象塑造,指出它们的比喻多具有象征性,分析了丈夫、美人、花草、太阳、动物形象等的不同象征意义,辨析了作品中的女性形象。[8]李万均的论文摆脱了从作家生平身世、时代环境出发的社会学研究方法,深入涉及到了两部作品的审美特色,就戏剧性、形象塑造、象征意义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论证,对于从美学特征上认识两部作品有很大的帮助。
  马强才以叙事学作为理论工具,就两部诗篇的叙事特色进行比较研究,指出两者都讲述了主人公的游历故事,都有“我”与“非我”两类叙述者,都有两种叙述交流模式,都是二度叙事结构;两者的不同在于《神曲》继承了“寓言文学”的传统,用具体物象来演化事件,叙事中有抒情;《离骚》继承了“比兴”文学传统,用比配性事物叙事,很多叙事现象都与“比兴”有关,在抒情中包含叙事。[9]这篇文章研究视觉新颖,从叙事学的角度讨论作品文学性,相对于社会学研究方法更能揭示两部作品的审美特征。
  张一方《屈原<离骚>与但丁<神曲>比较》一文比较了两部作品在主题上的相似之处,结构上的不同之处。文中分析主题上的相似处为:(一)屈原和但丁具有惊人相似的经历;(二)《离骚》和《神曲》都是长诗,都是梦幻文学形式,想象力非常丰富;(三)《离骚》和《神曲》的基本主题相似;(四)《离骚》和《神曲》的某些细节颇有神似之处;(五)都影响巨大,具有非常崇高的地位;结构上的不同之处:二者创作的时间不同;《离骚》和《神曲》的总体结构不同;二诗的开始不同;进到天堂的方法不同;《离骚》和《神曲》的回顾和结尾大不相同。[10]这篇文章比较了两部作品主题上和结构上的相似处,但是论述需要进一步深入。   杨如月《屈原和但丁的情感表现艺术比较》探讨了两部作品所塑造的自我形象及其内在蕴含的情感,指出“二者所塑造的诗人的自我形象都是一个有抱负有作为的爱国政治家的形象”,“二者的内在情感都深刻体现了人类情感的辩证法”。[11]这篇文章与上一篇文章有同样的问题。
  综上,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离骚》和《神曲》比较研究文章逐步增多。但是总体说,比较研究成果还不够丰富,研究视角也显得不够宽广,大多都是采取传统的研究方法。当随着时间推移,比较研究的视角在不断地更新,有的研究者采用了新的理论工具,专门研究两部作品的审美特色,出现了比较有价值的论文。希望在以后的比较研究中,研究者们能够具有更宽广的理论视野,对两位作家作品进行更深入细致地研究,丰富研究成果。
  【注释】
  ①龚伯禄.论屈原和但丁理想追求中的孤独[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05):16-18.
  ②张立新.诗人之魂——论屈原与但丁[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02):24-30.
  ③屠毅力.灵魂之旅——但丁和屈原的比较[J].求实,2006(z3):299-300.
  ④王阳阳.相同的精神 不同的命运——屈原与但丁代表作之比较[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6(06):26-27.
  ⑤雷琨.爱国诗人的心声——爱国主义视域内《离骚》与《神曲》之对比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
  【参考文献】
  [1]索绍武.屈原和但丁[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88(03).
  [2]蔡守湘.屈原与但丁[J].荆州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06).
  [3]李昌云,曾宪文.求诚与求真:屈原与但丁之比较[J].成都师专学报,2001(03).
  [4]常勤毅.比较美学视角下的但丁和屈原[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6(01).
  [5]黄颇.《離骚》《神曲》比较论[J].盐城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04).
  [6]吕永.《离骚》与《神曲》[J].船山学报,87年专号.
  [7]翟振业.《神曲》与《离骚》的比较研究[J].玉溪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04).
  [8]李万均.《离骚》《神曲》《浮士德》比较研究四题[J].中国比较文学,1998(03).
  [9]马强才.从叙事学的角度看《神曲》和《离骚》[D].重庆师范大学,2005:52.
  [10]张一方.屈原《离骚》与但丁《神曲》比较[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1(04).
  [11]杨如月.屈原和但丁的情感表现艺术比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4).
其他文献
小说《奥兰多》中展现了两种时间:心灵时间和物理时间;与两种自我:表层自我与深层自我.伍尔夫透过这两种维度,让奥兰多在心灵的时间畅游,发掘出深层的自我,“倾听生活深处的
NEW YORK-布什总统的刺激经济方案旨在鼓励消费支出,而广大零售商们都非常愿意出一份力.
在新加坡市中心散步,走出不远,就会跨越一座模仿了DNA结构的螺旋形桥梁, 穿过一个形状像莲花的科学博物馆,最终来到一片高耸的人造超级树林中,其中的树木有节律地闪烁光芒并
期刊
作为一位与中国有着深厚文化与历史渊源的法国诗人和作家,维克多·谢阁兰的作品中经常充满着中国文化的底蕴,其作品也在中西文化的交融中彰显出独特的新意与张力.他的诗集《
摘 要 有关信访的话题既是当今社会的热点之一,也是难点之一,研究信访问题无疑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如何研究。有学者认为,目前对信访问题的研究主要有三种出发点。第一种出发点所思考的是“我们应该做什么”, 第二种是“我们实际在做什么”,第三种是“是什么在做我们”,即是什么把我们塑造成现在这个样子。 本文主要谈谈对信访功能的认识。另外,主要立足于信访制度的功能谈一下对信访制度重新构建的想法。  关键词
美国伊利诺伊州的居民尼姆斯·帕特尔(Nimesh Patel)是 Facebook 的用户,他对这个软件非常不满,这可不是幼稚:他早就知道,这个社交网络公司在收集用户的个人信息. 而使他生气
期刊
摘要:昆曲艺术作为我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一个分支,不仅与整个文化背景息息相关,而且还与我国的传统美学思想一脉相承。其中昆曲的代表作《牡丹亭》更是我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审美意识和思维方式等多方面的特征表现。本文试图从昆曲《牡丹亭》中游园惊梦一篇浅析其中体现出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  关键词: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  一、汤显祖与《牡丹亭》  (一)汤显祖  汤显祖是中国明代名著的戏曲家和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
悲剧艺术是美国现代主义小说领路人舍伍德?安德森的代表作《林中之死》的主题特色之一,而小说的悲剧艺术与蕴含的生态主义思想一直是息息相关的关系,透过悲剧艺术也表露出作
佐拉.尼尔.赫斯顿一生致力于表现最真实的黑人民间生活和文化上,塑造出了一系列特点鲜明的黑人最底层人物的形象.此外,赫斯顿不仅关注黑人男性,她还把视点集中在了黑人女性的
2016年3月,谷歌的计算机以巨大优势打败了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这标志着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个新里程碑.获胜的计算机程序由位于伦敦的谷歌下属DeepMind 公司的研究者开发,它充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