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健 君子自强不息

来源 :养生大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sss1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一月的北京秋高气爽,天高云淡。也许是连续几天大风的缘故,京城的天空清澈如洗,淡蓝色的云朵自得其乐,令人心旷神怡。我和两名同事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去拜访著名民俗学家高巍。老远我们就看到高老师身着黑色风衣,顶着大风,笑容可掬地向我们走来。他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和蔼可亲,没有架子,如同一位老相识。说起采访地点,他把我们领到马路对面的肯德基,在最里边的角落坐了下来,还为我们点了咖啡和柠檬茶。在肯德基采访,这还是头一次,当时心里有点犯嘀咕,人声鼎沸,声音嘈杂,怎么能静下心来采访?但随着话题不断深入、对高老师的了解越来越多,我们忽然从心底涌起一丝感动,这既与他为人有关,也与他研究民俗有关。高老师来自民间,只要和普通民众在一起,他就幸福,他就快乐,他就满足,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和大家一起玩”,这就是高老师的真性情。
  本期专访,将带您走近接地气、受欢迎、有个性的民俗学家——高巍。
  北京人说北京事 从小就好这口
  高老师是地道的北京人,小时候生活在北海前门大石作胡同,是四合院里长大的孩子。这里原是加工石料的作坊,说起这段历史,起码要追述到元朝修建北京城时期,这里曾为皇家加工石料。后又经明清两朝,大石作胡同周边相继出现许多皇家建筑,可以说,到处都沾着“皇气”。高巍的家就挨着故宫博物院宿舍,属于景山和北海的中间位置,童年时代,每天晚上,他都会躺在床上,一边看北海,一边看景山,最后在北海静园的广播声中甜甜入睡。从那时候起,正宗的京味就自然而然地与他的生活融为一体了。
  1978年,高巍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因为分数比较高,被录取到国际贸易专业。当年,这个专业炙手可热,出来的人才不是从政就是经商,令无数人羡慕和向往。然而高巍并不快乐,每天和经济贸易打交道,那不是他的追求。自小喜爱文史的他,整个大学四年都是在图书馆里度过的,用“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大学毕业后,高巍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当编辑。在这期间,他有幸结识了一位对他影响很大的著名文化学者,中国百科事业的奠基人——姜椿芳。他被姜老的献身精神所感动,决心要把姜老开创的百科事业继续下去。他用五年时间,克服种种苦难,发起并参与主编了《长城百科全书》。这部书一问世,立刻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不仅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首发式,还召开了首届国际长城学研讨会。当时出版界对这本书的评价很高,说他开创了三个第一:专题百科全书的第一,全面介绍长城知识的第一,年轻人编百科全书的第一。巍峨的万里长城绵延不绝,那正是中国人力排万难、智克艰险的长城精神。高巍曾经动情地说,做一件事要有“平地抠馅饼”的精神。这件事的成功使他感到,只要有决心,持之以恒,理想就能变成现实。
  高巍对老北京的热爱与生俱来,那股亲切劲自小就融在血液里。当年,他策划了“燕京八景”的图书选题,这个选题得到了市委宣传部和北京市园林局的认可,但他们却发现没人能写。情急之下,出版社的总编辑找到高老师说,要不,还是你来?说实话,起初接手这个任务的时候,他的心里还真没底,不知道从哪入手。但没想到,写着写着,居然写出了感觉。脑子里的那些事,就跟流水似的源源不断地倾注到笔尖上。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内行人写着难,是因为条条框框太多,束缚了思维。而我这个外行人,反而不受任何束缚,能够变换更多的角度去解析“燕京八景”。围绕“琼岛春阴”这个景点,他就从三个方面阐释“春”的含义,深化了景点的文化主题。
  紧接着,他又写了一本介绍北京四合院的书,这本书更是独辟蹊径。高巍坚定地说,我有我自己的理解,四合院的本质不是建筑,不是学科,而是人的一个生活环境,我要用我的语言说说四合院里那些事。本着这样的理念,这本《四合院》一下子热闹起来,里面有一年四季的生活,娶媳妇、聘闺女的生活,名人的轶闻趣事,让人越看越有滋味,越看越有意思。高巍老师说,无论是做学问还是写文章,一定不要脱离生活,脱离了生活,再高深的学问也开不出好看的花。
  俗人说民俗 就是这个味
  我们说高老师是俗人,是因为我们都喜爱他。跟他聊了两个多小时,总觉得不够过瘾。他说任何一件事,直接开门见山,从不拐弯抹角,都是用最质朴的语言,最简单的道理向你娓娓道来,让你不知不觉陶醉其中。听着听着,会猛然发现,喔,原来民俗是这么回事。
  什么是民俗?高老师说,早在东汉年间就有一本叫《风俗通义》的书,强调作为官员对地方百姓生活要充分了解,然后因地制宜地去施政。说到底,民俗就是与百姓生活密切关联的天时、节气、习惯的生活习俗。比如季节变化,春播秋收,都是民俗的体现。民俗更是让人们与天地、与自然、与自我和谐的一种表现形式。
  说到年节习俗,高老师说这并不是什么高深学问,节日来源本身是因为生产生活的需要。拿端午节来说,最初并不是纪念屈原,因为端午节是在夏至前,夏至是炎热天气的开始,他会带来传染病和蚊蝇滋生。怎么办?那就要提前做好准备。所以,在端午节,北京有打扫卫生,给小孩抹雄黄酒的习俗。
  说到春节,高老师有些喜形于色,就像一个盼着过年的孩子。他说,春节是辞旧迎新的重要时间点。年的快乐在于为它做准备,花心血去营造的过程,扫房子、剪窗花、贴春联,每做完一件事都觉得离年又近了一步。所以说,民俗的本质不是简单地吃吃饺子,煮煮元宵,而是让人们在参与的同时把日子过好,让大家感受到节日的魅力,从而达到心情愉悦,身心健康的目的。
  高老师对民俗原汁原味的理解和讲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无论是电视台还是广播,都争相邀他做节目,做专访。有时一天做七次节目,都把电视台、电台的门槛踢破了。工作人员也跟他开起了玩笑:您怎么又来了?有一次他在什刹海敬老院给老人们讲重阳节,结果老人感动得泪流满面。还有一次,在首都图书馆讲中元节,因为听的人太多,场地都爆满了,身前身后都是人。高老师说,大家愿意听,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但这种成功不是我个人的成功,是我们祖先的文化太灿烂、太丰富、太有价值了。   要入世先出世 洒脱才是真境界
  我们觉得高老师身上有一股“仙气”,不是一般的凡夫俗子,举手投足间,总有一种飘逸洒脱之感。采访时无意间发现他胸前佩带着一枚阴阳鱼徽章。我们问他,您这个徽章有什么特别含义?高老师微微一笑说,我对道教文化有些偏好,正如鲁迅先生所说,道教是中国文化的根底。道教的修行,让人不拘泥于日常琐碎小事,不受喜怒哀乐干扰,不去蝇营狗苟,不把物质的东西看得太重,从而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高老师深得这些文化的真传,他把名利看得很淡,从不自寻烦恼、节外生枝。当年父母不理解他,为什么不走仕途反而去研究什么民俗?还有当年那些出版界的朋友,现在很多人都是司局级领导,他却连座驾都是“猛蹬”牌,给他个通行证吧,他都犯愁往哪挂!但他真就不在乎,高老师笑着说:做我自己喜欢做的事儿,这辈子就没白活。高老师懂得天道法然、知足常乐的道理。
  说到这,记者在此爆个料。当初打电话联系高老师做采访的时候,还以为拨错了电话,电话那头声音清脆、热情激昂,哪像50多岁的人?听起来好像比记者的声音都年轻。本来想叫“高老”,结果不得不结结巴巴地在末尾加了个“师”字。闻名到底不如见面,高老师风度翩翩,谈吐不凡,面色红润,中气十足。猛一看像40多岁,使得与我同行的两名女同事,都争先恐后地追问高老师有什么保养秘诀。
  难道真有返老还童术?不曾想“挖着挖着”,还真就“挖”出了高老师的三味“长寿药”:一是博览群书,读书不仅能增长学问,开阔视野,还能开发脑筋,每天早晨读上一小时,一天心情都舒畅;二是写日记,高老师爱思考,无论做什么都能悟出点心得来,每天写两三千字,一方面把自己的思考记录下来,另一方面对得失做个总结;三是画画,他画画全凭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不拘泥骨法,不盲目模仿,率性而为,笔到意兴。
  正所谓,心静是福吧。这三味“长寿药”,其实就是“养心药”。常言道,病由心生,养身不如养心。高老师说养心的关键在于调整好三个关系:一是与天地的关系,遵循客观规律,顺其道而行之;二是与他人的关系,脾气要好,多替他人着想,不能太自私;三是与自己的关系,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千万别和自己过不去。永远保持一颗进取心,拥有一颗平常心,乐观向上,锲而不舍,活出“精气神”。
  《周易》上说,“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在高老师身上,我们由衷地看到了这种精神。在广阔无垠的天地之间,他总能找到自己最合适的位置,并与周围的一切和谐相处,坦诚相待。采访结束后,高老师一直把我们送到地铁站,虽然已近深秋,但一股暖流却在心中涌动。他既是一位真正的大家,也是那个四合院里喜欢跟你唠家常、聊闲天的好街坊。
其他文献
经过漫长冬季的养尊处优,不少人在悄无声息中被动地为体重所累,随着气温的升高,身上的衣服也越穿越单薄,多余的赘肉一览无余、无处遁形,再华丽的衣服都无法遮盖形体的缺陷,给那些爱美女士带来颇多烦恼。想要在夏天秀出完美轻盈的身姿,就要提前进入“精减”状态。盲目地追求快速瘦成一道闪电而采取伤身之举实不可行,但大多数人又不知道该如何科学、有效地瘦身,且看武警总医院营养科营养学硕士王环宇,为大家的享“瘦”夏季来
期刊
产茶圣地必须满足两个先决条件,一是干净,二是好水。得造化钟神秀的宝地,产茶才有先天优势。所以漫天遍野的茶园往往与美不胜收的幽景相连,我们搜集了那些值得一游的产茶圣地,不但要犒劳你的赏景之眼,也要满足你的慕茶之心,春光滟滟的时令、美景、好茶,不容你行色匆匆绝尘而去。  西湖龙井篇  酒类侠,茶类仙。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正在人们的现代生活中实现风雅的回归。中国十大名茶,西湖龙井居其首。我们的访
期刊
都说碳排放和交通繁忙关系密切,经常旅行的人士难免是排放大户,因为需要密集地乘坐交通工具,不是汽车、动车就是飞机。除了工作旅行,看望父母、亲朋相会、休闲度假,也难免在外奔波劳顿。  在这种飞驰节奏里,还有时间运动健身吗?还有机会按时吃睡吗?很多人只好苦笑着摇摇头。  其实,只要自己有心,无论什么情况,都能想出办法关爱自己的健康。不信的话,就听我说说出门时的养生对策。  对策一:把两个任务之间的空闲时
期刊
◎加钙牛肉粥:选取白米、牛里脊肉、淀粉、芹菜末、牛骨高汤等原料,搭配盐、黑胡椒等调料。具体做法,将白米洗净沥干;牛骨高汤加热煮沸,放入白米续煮至滚时稍微搅拌,改中小火熬煮30分钟,加盐调味;牛里脊洗净切细丝,加4大匙水拌抓,加入淀粉拌匀,放入碗内;将滚烫的粥倒入碗内与牛肉丝拌匀,撒上黑胡椒、芹菜末即可食用。  健康加分点:牛骨汤可以补充钙质与胶质、牛肉富含蛋白质,满足身体所需,且消化慢、饱腹感强、
期刊
很多人都习惯拿着书、报纸或者手机如厕,独自享受难得的“马桶时光”,看看书或报纸,翻翻手机,甚至有的坐在马桶上吸烟。就在大家乐此不疲地在厕所里开辟“第二战场”的同时,却不知不觉地被“厕所病”缠上了身。虽然在疾病的分类里,没有厕所病这个疾病名称,但在厕所里被染上的或传播的疾病却很多很多。  读书看报 玩手机  ——易患痔疮  对于很多人来说,卫生间就是“书报间”,以前人们喜欢在厕所看书刊报纸,自动智能
期刊
目前,糖尿病已经成为危及现代人健康的重大慢性疾病,在许多发达国家属“第四杀手”,在我国位列第三。根据WHO最新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320万患者因糖尿病死亡。其中,绝大多数患者对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知之甚少,甚至步入了许多误区,严重影响了健康和生活质量。  为了在更多的人群中普及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进一步加深人们对糖尿病危害的认识,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正确指导病人就医用药,我们《养生大
期刊
莱菔子的前世  莱菔子之名首载于宋代《日华子本草》。该书记载:莱菔子“味辛、甘,性平。有消食除胀、降气化痰的功效”。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进一步阐述了莱菔子的功效,并说明生熟之区别:“莱菔子之功,长于利气。生能升,熟能降,升则吐风痰,散风寒,发疮疹;降则定痰喘咳嗽,调下痢后重,止内痛,皆是利气之效。”并指出他自己就曾经使用过。确实有不同效果。朱丹溪十分推崇莱菔子,认为它能治痰,形容其有“推墙倒壁”之
期刊
众所周知, 糖尿病现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敌人,降糖药物则是控制血糖的有利武器但也是把双刃剑。针对不同的糖尿病患者,治疗方案也是不同的。上述故事中的陈大爷就是没有用好降糖药这把双刃剑。那么该怎么选择药物呢,这就需要有经验的糖尿病科医师根据糖尿病患者的相关检查结果制定降糖方案,要以患者能长期坚持的最小的药物剂量和种类达到最佳血糖控制水平。  但一提到降糖药物,可能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其会伤肝、伤肾,胰
期刊
很喜欢一部新加坡电影《小孩不笨2》,我常常在青少年和父母训练营里放给家长和孩子们看。每次看我都会陪着大家一起笑,一起落泪,其中总让我感慨的一幕是,当成才的爸爸病危在医院,那个一直在使用鼓励教育法的邻家大姐一边落泪一边说:“成才,你的爸爸很爱你,但他真的太不会爱你。”其实这就是目前很多家庭面对的现状和问题。  电影里的成才爸爸,很爱成才,但由于没有文化,他只知道自己是从小被打大的,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步
期刊
1.糖尿病前期:糖耐量异常进展为糖尿病之前称为“糖尿病前期”,每年约有10%发展为糖尿病。对这部分人群,在认真进行饮食管理与运动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中药调理,可以对血糖和血脂进行有效干预,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  2.轻中度2型糖尿病:临床上时常可以见到轻中度的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血糖不太高的老年患者,在饮食和运动的基础上可以单纯应用中医药治疗,就能将血糖控制在满意的范围。  3.血糖控制良好但症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