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哪个产地都会出现高档玉料,但由于数量稀少,可遇而不可求,
所以大部分优质玉料几乎都被藏家囤积起来,极少在市场上流通。
这导致了和田玉市场的剧烈升温,从1990年到2006年,和田玉收购价格上涨了1100多倍。
玉。
中华之精魄。
天地之瑰宝。
在中国,玉器从旧石器时代至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比金、银、铜、铁器记录人类生活和社会变迁不知要早多少年,至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更是为其赋予了十分深刻的文化内涵。
《五经通义·礼》里说“玉有五德:温润而泽,有似于智;锐而不害,有似于仁;抑而不挠,有似于义;有瑕于内,必见于外,有似于信;垂之如坠,有似于礼。”所以,儒家讲究“君子必佩玉”,“无故,玉不去身”等,并因此而得到了东方人的万般垂爱,传承至今,“玉”字早已不是单纯的特指某种宝石,更成为了中华文化的灵魂寄托。
说它是瑰宝,则是因为玉石的形成条件极其特殊复杂并来之不易,它们大多来自地下几十公里深处高温融化的岩浆,在3-5亿年前由于地壳和火山运动,这些高温的浆体从地下沿着裂缝涌到地球表面,冷却后成为坚硬的大理岩。在此过程中,大理岩和各种矿物微量元素结合,形成了玉石的原始状态。再经过几亿年风化剥蚀和地质活动,松软的部分逐渐脱落分离,最坚硬的部分留了下来,形成了今天的玉石。
由于不同的矿物微量元素存在于玉中,玉石形成了不同的色彩:石墨在玉石中形成黑色,锰元素形成褐红色,铁元素形成黄色,还有硅、钠、镁、钙、磷、铬、钴等微量元素使玉石呈现出不一样的色彩。
价格升温
期间,有的玉石掉到河里被千百年的流水冲刷磨成鹅卵石,即我们所说的“籽玉”;有的形成在山涧溪水流经的地方,常年经雨水冲刷,称为“山流水”;完全从矿山中,以矿脉形式被开采出来的玉石,称为“山料”。
近些年来,和田玉逐渐成为最热门的收藏品之一,不光是国内,即便在国外,也因为中华文化不断传播和渗透,很多国外的藏家也开始痴迷于玉器的收藏,使和田玉在国际宝石行业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然而与国内的藏家不同,国际珠宝市场认可的和田玉材料产自四个地区:新疆、俄罗斯、青海、韩国。外国藏家不太了解产地的区别,只要白度一样,就被归为一类,但中国玉器行里还是很讲究产地的,不同产地的和田玉因质地的不同,价格差别也很大。
不过,无论哪个产地都会出现高档玉料,但由于数量稀少可遇不可求,所以大部分优质玉料几乎都被藏家囤积起来,极少在市场上流通,这导致了和田玉市场的剧烈升温,从1990年到2006年,和田玉收购价格上涨了1100多倍。2012年2月,武汉一块重25.5公斤的和田玉从1986年的20多万元上涨到了5亿元。
而珍贵玉料中尤以品质优良的籽料为甚,市场流通中,每每以“克”为基本计算单位,并且因品质的不同,其价格比黄金还要珍贵几倍乃至十几倍不等。
和田玉的贵,是存在着现实原因的。
随着人们对和田玉的疯狂开采,羊脂玉籽料基本上已经可遇而不可求了。因为太稀缺,加之玉中又饱含着中国人的文化内涵,爱玉的人群不断壮大,和田玉的价格也越来越高。
玉雕与玉器
而说到玉,便不可不提及“玉雕”。用玉石雕刻成的器物则被称为“玉器”,“玉器”是中国最早的传统工艺品之一。
“玉雕”作为我国最古老的雕刻品种之一,自文明之始便同“玉”一道历经了长达8000余年的悠久历史。英国自然科学家李约瑟博士曾说:“对于玉器的爱好,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
据考证,中国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有了简单的玉制工具。距今8000年的辽宁省查海遗址出土了最有价值的玉块,距今6000—7000年的浙江省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玉珠、玉管和玉块等,而玉器的起源应该比这还早。不过,当时的人并不懂得玉器的价值,他们只是选用那些坚硬和精美的石块磨制成武器或工具罢了。随著时间的推移,人们慢慢认识到石中之美——玉石,经过耐心琢磨,使玉石成为一件件艺术品,同时又是实用品,这便是玉雕技艺的形成伊始。
迄今,玉器和玉雕历经各朝变迁,不同时代的玉雕也呈现出不同时代的烙印,自古至今贯穿成一条发展脉络,在中国历史的漫漫长河中,玉与人、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便从未间断过。
新中国建立初期,玉器生产只集中在少数几家工厂,从原料到产品,国家统购统销,主要承担出口创汇的任务。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计划经济体制被打破,单一垄断的生产和流通渠道被冲垮,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
古人言“黄金有价玉无价”。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艺术品市场越来越呈现出火爆的局面,玉器价格更是不断攀升。这促使当今玉器收藏者与日俱增,玉雕工艺也在近十年来日新月异,呈现出繁荣多彩的景象,很多当代名家的玉雕作品都被广大藏家所关注,虽然这些作品涵蓄的文化历史不长,但出自当代工艺大师的亲手打造,兼具投资性和实用性且真实可靠的当代玉器是很多新入门的收藏家和投资者的首选。
“琢磨”
玉雕收藏的升温催生了玉矿资源开发,使得开采越来越现代化,好玉料不断出现。加之工艺水平越来越精湛,设计题材越来越丰富,因此价格也越来越贵。
当然,也有一些人认为,玉器之所以如此珍贵与商家的炒作是分不开的,价格中难免存在着一定的水分。
笔者却不以为然。
从往年的市场数据分析中不难看出,每一次市场的低迷都只是普通玉器在降价,粗制滥造和商品化的玉器本来便少有人问津。玉器的每一次大幅升值,实际都是玉器精品在升值,好东西自然是不会跌价的。
而精品之所以会不断涌现,这与玉雕从业者的快速发展和成熟是分不开的。
一件精美玉雕工艺品能够问世,其酝酿伊始的选料固然重要,设计雕刻也很关键。一块玉石,如何设计最能充分体现这块玉石的美,使它更具价值?一块玉料,或许问世之初十分普通,但到了玉雕大师手里,却可以根据它特有的形状和颜色进行针对性设计,“琢磨”间使其渐渐不凡,散发出夺目光彩。所以,设计师的水平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块玉料的命运。
文化传承
古人说:“玉不琢,不成器。”
这正是从玉雕中体悟出来的大道理,一琢一磨,说的是一件玉器成形的过程,又何尝没有道尽一段深刻的人生?而这正是玉与玉雕最让人着迷的地方。
最近几年,玉雕产业迅猛发展,从业人员队伍不断壮大,当今专业从事玉雕制作的艺人已有几万之众。他们如雨后春笋般地成长起来,其间大师相继产生,新人不断涌现,风格百花齐放,作品精益求精,玉材选料也越来越广泛,很多工艺水平较高、文化内涵丰富且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优秀作品层出不穷。
似乎一切都预示着玉雕工艺已经快速地进入了成熟期,逐渐步入了历史发展的黄金季节。天工奖、百花奖更把玉雕工艺推向了高潮,使当代精品玉雕成为当代玉器收藏家收藏的最大热点。
而笔者作为一个懂玉更爱玉的玉痴,却希望广大藏友朋友们不要更多地关注玉器的商业性。玉,作为中华文化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其中积淀着的文化和精神价值,才更是我们应该去挖掘和探讨的话题。
所以大部分优质玉料几乎都被藏家囤积起来,极少在市场上流通。
这导致了和田玉市场的剧烈升温,从1990年到2006年,和田玉收购价格上涨了1100多倍。
玉。
中华之精魄。
天地之瑰宝。
在中国,玉器从旧石器时代至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比金、银、铜、铁器记录人类生活和社会变迁不知要早多少年,至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更是为其赋予了十分深刻的文化内涵。
《五经通义·礼》里说“玉有五德:温润而泽,有似于智;锐而不害,有似于仁;抑而不挠,有似于义;有瑕于内,必见于外,有似于信;垂之如坠,有似于礼。”所以,儒家讲究“君子必佩玉”,“无故,玉不去身”等,并因此而得到了东方人的万般垂爱,传承至今,“玉”字早已不是单纯的特指某种宝石,更成为了中华文化的灵魂寄托。
说它是瑰宝,则是因为玉石的形成条件极其特殊复杂并来之不易,它们大多来自地下几十公里深处高温融化的岩浆,在3-5亿年前由于地壳和火山运动,这些高温的浆体从地下沿着裂缝涌到地球表面,冷却后成为坚硬的大理岩。在此过程中,大理岩和各种矿物微量元素结合,形成了玉石的原始状态。再经过几亿年风化剥蚀和地质活动,松软的部分逐渐脱落分离,最坚硬的部分留了下来,形成了今天的玉石。
由于不同的矿物微量元素存在于玉中,玉石形成了不同的色彩:石墨在玉石中形成黑色,锰元素形成褐红色,铁元素形成黄色,还有硅、钠、镁、钙、磷、铬、钴等微量元素使玉石呈现出不一样的色彩。
价格升温
期间,有的玉石掉到河里被千百年的流水冲刷磨成鹅卵石,即我们所说的“籽玉”;有的形成在山涧溪水流经的地方,常年经雨水冲刷,称为“山流水”;完全从矿山中,以矿脉形式被开采出来的玉石,称为“山料”。
近些年来,和田玉逐渐成为最热门的收藏品之一,不光是国内,即便在国外,也因为中华文化不断传播和渗透,很多国外的藏家也开始痴迷于玉器的收藏,使和田玉在国际宝石行业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然而与国内的藏家不同,国际珠宝市场认可的和田玉材料产自四个地区:新疆、俄罗斯、青海、韩国。外国藏家不太了解产地的区别,只要白度一样,就被归为一类,但中国玉器行里还是很讲究产地的,不同产地的和田玉因质地的不同,价格差别也很大。
不过,无论哪个产地都会出现高档玉料,但由于数量稀少可遇不可求,所以大部分优质玉料几乎都被藏家囤积起来,极少在市场上流通,这导致了和田玉市场的剧烈升温,从1990年到2006年,和田玉收购价格上涨了1100多倍。2012年2月,武汉一块重25.5公斤的和田玉从1986年的20多万元上涨到了5亿元。
而珍贵玉料中尤以品质优良的籽料为甚,市场流通中,每每以“克”为基本计算单位,并且因品质的不同,其价格比黄金还要珍贵几倍乃至十几倍不等。
和田玉的贵,是存在着现实原因的。
随着人们对和田玉的疯狂开采,羊脂玉籽料基本上已经可遇而不可求了。因为太稀缺,加之玉中又饱含着中国人的文化内涵,爱玉的人群不断壮大,和田玉的价格也越来越高。
玉雕与玉器
而说到玉,便不可不提及“玉雕”。用玉石雕刻成的器物则被称为“玉器”,“玉器”是中国最早的传统工艺品之一。
“玉雕”作为我国最古老的雕刻品种之一,自文明之始便同“玉”一道历经了长达8000余年的悠久历史。英国自然科学家李约瑟博士曾说:“对于玉器的爱好,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
据考证,中国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有了简单的玉制工具。距今8000年的辽宁省查海遗址出土了最有价值的玉块,距今6000—7000年的浙江省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玉珠、玉管和玉块等,而玉器的起源应该比这还早。不过,当时的人并不懂得玉器的价值,他们只是选用那些坚硬和精美的石块磨制成武器或工具罢了。随著时间的推移,人们慢慢认识到石中之美——玉石,经过耐心琢磨,使玉石成为一件件艺术品,同时又是实用品,这便是玉雕技艺的形成伊始。
迄今,玉器和玉雕历经各朝变迁,不同时代的玉雕也呈现出不同时代的烙印,自古至今贯穿成一条发展脉络,在中国历史的漫漫长河中,玉与人、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便从未间断过。
新中国建立初期,玉器生产只集中在少数几家工厂,从原料到产品,国家统购统销,主要承担出口创汇的任务。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计划经济体制被打破,单一垄断的生产和流通渠道被冲垮,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
古人言“黄金有价玉无价”。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艺术品市场越来越呈现出火爆的局面,玉器价格更是不断攀升。这促使当今玉器收藏者与日俱增,玉雕工艺也在近十年来日新月异,呈现出繁荣多彩的景象,很多当代名家的玉雕作品都被广大藏家所关注,虽然这些作品涵蓄的文化历史不长,但出自当代工艺大师的亲手打造,兼具投资性和实用性且真实可靠的当代玉器是很多新入门的收藏家和投资者的首选。
“琢磨”
玉雕收藏的升温催生了玉矿资源开发,使得开采越来越现代化,好玉料不断出现。加之工艺水平越来越精湛,设计题材越来越丰富,因此价格也越来越贵。
当然,也有一些人认为,玉器之所以如此珍贵与商家的炒作是分不开的,价格中难免存在着一定的水分。
笔者却不以为然。
从往年的市场数据分析中不难看出,每一次市场的低迷都只是普通玉器在降价,粗制滥造和商品化的玉器本来便少有人问津。玉器的每一次大幅升值,实际都是玉器精品在升值,好东西自然是不会跌价的。
而精品之所以会不断涌现,这与玉雕从业者的快速发展和成熟是分不开的。
一件精美玉雕工艺品能够问世,其酝酿伊始的选料固然重要,设计雕刻也很关键。一块玉石,如何设计最能充分体现这块玉石的美,使它更具价值?一块玉料,或许问世之初十分普通,但到了玉雕大师手里,却可以根据它特有的形状和颜色进行针对性设计,“琢磨”间使其渐渐不凡,散发出夺目光彩。所以,设计师的水平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块玉料的命运。
文化传承
古人说:“玉不琢,不成器。”
这正是从玉雕中体悟出来的大道理,一琢一磨,说的是一件玉器成形的过程,又何尝没有道尽一段深刻的人生?而这正是玉与玉雕最让人着迷的地方。
最近几年,玉雕产业迅猛发展,从业人员队伍不断壮大,当今专业从事玉雕制作的艺人已有几万之众。他们如雨后春笋般地成长起来,其间大师相继产生,新人不断涌现,风格百花齐放,作品精益求精,玉材选料也越来越广泛,很多工艺水平较高、文化内涵丰富且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优秀作品层出不穷。
似乎一切都预示着玉雕工艺已经快速地进入了成熟期,逐渐步入了历史发展的黄金季节。天工奖、百花奖更把玉雕工艺推向了高潮,使当代精品玉雕成为当代玉器收藏家收藏的最大热点。
而笔者作为一个懂玉更爱玉的玉痴,却希望广大藏友朋友们不要更多地关注玉器的商业性。玉,作为中华文化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其中积淀着的文化和精神价值,才更是我们应该去挖掘和探讨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