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T=《风尚周报》 F=范勃
分裂——外表热情,内心孤寂
范勃的工作室在美院附近的一条小巷子里,旁边有一条小河。沿河绿意盎然,冬日里紫荆花仍然开放,温润的南方冬天,是范勃喜爱广州的原因之一。离此处不远,正是岭南画派的发祥地“十香园”,风水佳位自不必言,艺术的滋润,源远而流长,生生不息。想到当年从天津美院毕业,选择南下广州,范勃说:“那时,广州是最具朝气和活力的地方,我觉得我的未来可能就在这里。”在广州二十多年,城市的开放环境给了他开阔的视野和自由的创作空间。也许,不在喧闹的艺术中心而偏安一隅,他才能够创作出向内挖掘人物内心的纠葛和冲突的深度作品。
近年,广州很多艺术家选择到新兴创意园或艺术村落设立工作室,不过在广州闹市,美院周边依旧是最具艺术气质的地方,不失烟火气,闹中取静。范勃这个独特的私人空间,装潢别具艺术感,称之为工作室,也许并不准确。他的创作,仍然在美院的画室里进行。这里摆放着他珍藏的酒,红酒最多。“其实这里我自己很少来,主要是跟朋友、艺术家或者艺术投资人等等交流聊天的空间。我的研究生都知道我这里的密码,他们可以自由出入,随便喝酒都行。”
范勃现在是美院油画系的学科带头人,在广东艺术圈非常活跃,朋友与交际很多。他看起来热情好客,与他作品中显示出来的孤寂截然不同。他笑言:“不说话,很深沉,如果你能看得出来的,那都是装的。”当灯灭人散以后,范勃面对画布,面对的就只是自身,跟外在生活没有任何关系。他认为任何人的性格都不会从里到外只有一面,孤独本身就是他性格的一面,这是天生具备的气质。范勃是典型的双鱼座,生来敏感,“别人说,双鱼座都有第六感,而我觉得应该是有第七感。”
T:你的生活状态和创作呈现是不一样的,很多人觉得艺术家都有点精神分裂,在你的身上有没有这种体现?
F:不能说是精神分裂。当然很多艺术家在心境培养和审美取向上会呈现出精神分裂,但对我个人来讲,是本身内心就有某种孤寂的东西。艺术和自身是每天都在思考的东西,当你回到画室,在画布面前,你要传达的是自身和对环境的感受。但是在生活中,你需要跟人交往和交流,跟大家在一起的时候为什么不欢乐一点?创作是自身的东西,自己的东西需要独自去承担。
T:你的创作来源是什么?
F:我画的人或者树,它都是一个载体,传递的是艺术家本身的个人思考。人物可能不是直观的表达,而是通过他内在精神的挖掘,来表达时代与人的境遇。当然人物个体会有一些形象的特点,但它只是导入的一个影子,实际上传达的还是艺术家本身的思考。我的人物绘画,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肖像画,而只是一个载体和符号。
T:如果一段时间内特别多应酬,经常处于喧闹的环境下,几乎没有独处的时间,这个时候,你会创作出完全不一样的作品吗?
F:这个时候是无法创作的,如果一定强求,只能是“制造”。因为绘画本身是与体力、注意力和情绪有关,达不到状态,也就谈不上创作。
T:你最喜欢的艺术家是谁?
F:美国的一个画家马克·罗斯科。可能跟他的精神性特质也有关系。他是美国抽象主义的代表人物,战后的一个画家。正是因为抽象主义的兴起,世界艺术中心从巴黎转移到纽约。他的画里有某种东西,对我的内心可能有某种提示,或者是一丝光亮,应该说是某种精神上的契合吧。
T:你的作品背景处经常出现一丝光亮,是否也是一种内心需要?
F:作品中的光亮是表现性的一个符号,一则为画面需要而渲染气氛,另外是情绪的一种表达。人生中每一步都有烙印,生活告诉我的是:能驱逐的负面情绪要趁早,无法做到,就埋藏在最深处。
时尚——喜欢McQueen,因为不羁
如果给范勃一个命题,他会做出怎样的画作?答案是,没办法。“不会做,因为我本身就不喜欢限制,还是喜欢自由的创作。”由于常年的行政工作和艺术交流,范勃经常在外开会、参展、与朋友聚会交谈,没有羁绊的生活状态,甚至让人误以为他是单身汉。“为什么?感觉我对家里亏欠多了一点是吧。”实际上,他家有贤妻,充分的理解和空间,让他可以自由地创作和生活。
自由,是刻在范勃骨子里的个性。从小热爱画画,于是在高中已经上了两年理科班的情况下,在高三转到文科班,只为了考美术学院,不顾父母所愿望的建筑系。“现在觉得当时的选择是对的,艺术是自己的理想,我的人生道路基本上都是自己的选择。”后来为广州的自由活力吸引而来,即使近年北京艺术圈氛围活跃,但他依旧喜欢广州,“我对广州很有感情。”
广州的很多艺术家都说,论时尚,范勃当数一数二。面前的他,一身黑色羊绒外套,黑色紧身裤子,黑色高帮皮鞋,酷劲十足。黑框眼镜后面,眼神透露着不羁和沉着。不羁的个性,源于对自由的向往。尽管范勃为人热心,交友广泛,具有北方汉子的豪爽。但是,他的不羁丝毫没有江湖气。
自由的基因,甚至遗传到范勃11岁的女儿身上。“她是个很聪明的女孩,都不像是国内环境中长大的,非常自由,独立自主能力也很强,什么都学。”对于,女儿是否要走艺术之路,范勃也给予足够的自由空间让她自己选择。
T:跟你接触的人,第一感觉会不会怕你?
F:人生在世,不能十全十美。没有人能够得到全世界的欣赏,我也不例外。
T:你的朋友是不是各个圈子的人都有?
F:都有,也没有说特别喜欢哪个圈子的人。每个圈子都有特别投契或肝胆相照的人,我觉得交友不能以圈子来论。
T:你喜欢什么牌子? F:近年来非常喜欢McQueen,这跟McQueen本人也有关,我喜欢他的不羁,并带着深深的情感。以前很喜欢Armani,时尚有个性,但是现在比那时候胖了,Armani太修身。如果说不论牌子,只要懂搭配,关注时尚,就能够体现出气质。
收藏——积累经验,不能贪婪
在范勃的油画作品中,没有复制现实的“逼真”感所带来的审美疲劳,取而代之的,是色彩独特的肌理,透露出一种带有岁月风化质感的视觉效果。这得益于对古代器物的借鉴,在他初念研究生的时候,第一个学期只画了一幅画便没有再画,反而天天去图书馆看古代文物的资料,他觉得应该有一些新的、不同以往的视觉语言的出现。这些古老的雕塑或瓷器,经过风化以后会有一种斑驳的肌理效果,这跟当时范勃的精神意图契合,于是把它移植转换到绘画当中来。
后来,他开始觉得,这些老东西这么好,放一两个在家里,会很有意思。范勃的古玩收藏之路,就是这样开始的。幸运的是,他一开始接触古玩收藏的圈子,都是行家,见到大量的好东西,慢慢有了见识和收藏上的积累。
当然,这一路下来,交过的学费也不少。交学费不是一开始就交,而是觉得自己够懂了,觉得可以自己单独去买东西,实际上还是半瓶醋的时候。范勃最后总结出来,任何人交学费,都是因为贪婪。“好像你看到一个东西,当时看并非百分百是老的,还有百分之一二的成分不像老的,但是价格很有诱惑力。那就博一把,一博就死掉。”
尽管学费交过不少,但收藏的快乐还是无价的。如果一个古玩进了他的眼儿,无论如何,他都想尽办法争取。曾经有过一次离奇的收藏经历,范勃遇到一套釉色非常好的宋瓷,本来已经被他的朋友订了,但心里一直惦记放不下,最终还是经历了一番曲折,从他的朋友手里得到这一套一直搁在心里的宋瓷。
艺术家对于心头之好,总有一种执着的热爱。与收藏古玩不同,喜欢红酒的范勃,对红酒的收藏却没有“藏”的偏执。一屋子的红酒,学生或朋友过来,都可以随便喝,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喝到肚子里的才是永久的收藏。”不管是人是物,是美酒抑或美食,真正的热爱,是建立在懂得欣赏的基础上。
T:你的古玩藏品基本上都是从行家手中得来的,那么你在旅行或市场中有淘过宝吗?
F:宝贝不是“淘”来的,地摊基本不用看。旅行的路过性,更让收藏古玩存在各种隐患。所以我的藏品,都是经历了很多积累、经验后,从行家那里经过反复权衡鉴定才收藏的。如果你只是买本书,按图索骥去买,又不舍得花钱,不被坑才怪呢。
T:听说你喜欢红酒,那么在红酒收藏上有没有像古玩那样的经历?
F:红酒我从来不是收藏,摆在柜子里的酒,算陈列品,永久收藏是要品味、回味,因此我的酒不是用来存的,而是用来品的。
分裂——外表热情,内心孤寂
范勃的工作室在美院附近的一条小巷子里,旁边有一条小河。沿河绿意盎然,冬日里紫荆花仍然开放,温润的南方冬天,是范勃喜爱广州的原因之一。离此处不远,正是岭南画派的发祥地“十香园”,风水佳位自不必言,艺术的滋润,源远而流长,生生不息。想到当年从天津美院毕业,选择南下广州,范勃说:“那时,广州是最具朝气和活力的地方,我觉得我的未来可能就在这里。”在广州二十多年,城市的开放环境给了他开阔的视野和自由的创作空间。也许,不在喧闹的艺术中心而偏安一隅,他才能够创作出向内挖掘人物内心的纠葛和冲突的深度作品。
近年,广州很多艺术家选择到新兴创意园或艺术村落设立工作室,不过在广州闹市,美院周边依旧是最具艺术气质的地方,不失烟火气,闹中取静。范勃这个独特的私人空间,装潢别具艺术感,称之为工作室,也许并不准确。他的创作,仍然在美院的画室里进行。这里摆放着他珍藏的酒,红酒最多。“其实这里我自己很少来,主要是跟朋友、艺术家或者艺术投资人等等交流聊天的空间。我的研究生都知道我这里的密码,他们可以自由出入,随便喝酒都行。”
范勃现在是美院油画系的学科带头人,在广东艺术圈非常活跃,朋友与交际很多。他看起来热情好客,与他作品中显示出来的孤寂截然不同。他笑言:“不说话,很深沉,如果你能看得出来的,那都是装的。”当灯灭人散以后,范勃面对画布,面对的就只是自身,跟外在生活没有任何关系。他认为任何人的性格都不会从里到外只有一面,孤独本身就是他性格的一面,这是天生具备的气质。范勃是典型的双鱼座,生来敏感,“别人说,双鱼座都有第六感,而我觉得应该是有第七感。”
T:你的生活状态和创作呈现是不一样的,很多人觉得艺术家都有点精神分裂,在你的身上有没有这种体现?
F:不能说是精神分裂。当然很多艺术家在心境培养和审美取向上会呈现出精神分裂,但对我个人来讲,是本身内心就有某种孤寂的东西。艺术和自身是每天都在思考的东西,当你回到画室,在画布面前,你要传达的是自身和对环境的感受。但是在生活中,你需要跟人交往和交流,跟大家在一起的时候为什么不欢乐一点?创作是自身的东西,自己的东西需要独自去承担。
T:你的创作来源是什么?
F:我画的人或者树,它都是一个载体,传递的是艺术家本身的个人思考。人物可能不是直观的表达,而是通过他内在精神的挖掘,来表达时代与人的境遇。当然人物个体会有一些形象的特点,但它只是导入的一个影子,实际上传达的还是艺术家本身的思考。我的人物绘画,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肖像画,而只是一个载体和符号。
T:如果一段时间内特别多应酬,经常处于喧闹的环境下,几乎没有独处的时间,这个时候,你会创作出完全不一样的作品吗?
F:这个时候是无法创作的,如果一定强求,只能是“制造”。因为绘画本身是与体力、注意力和情绪有关,达不到状态,也就谈不上创作。
T:你最喜欢的艺术家是谁?
F:美国的一个画家马克·罗斯科。可能跟他的精神性特质也有关系。他是美国抽象主义的代表人物,战后的一个画家。正是因为抽象主义的兴起,世界艺术中心从巴黎转移到纽约。他的画里有某种东西,对我的内心可能有某种提示,或者是一丝光亮,应该说是某种精神上的契合吧。
T:你的作品背景处经常出现一丝光亮,是否也是一种内心需要?
F:作品中的光亮是表现性的一个符号,一则为画面需要而渲染气氛,另外是情绪的一种表达。人生中每一步都有烙印,生活告诉我的是:能驱逐的负面情绪要趁早,无法做到,就埋藏在最深处。
时尚——喜欢McQueen,因为不羁
如果给范勃一个命题,他会做出怎样的画作?答案是,没办法。“不会做,因为我本身就不喜欢限制,还是喜欢自由的创作。”由于常年的行政工作和艺术交流,范勃经常在外开会、参展、与朋友聚会交谈,没有羁绊的生活状态,甚至让人误以为他是单身汉。“为什么?感觉我对家里亏欠多了一点是吧。”实际上,他家有贤妻,充分的理解和空间,让他可以自由地创作和生活。
自由,是刻在范勃骨子里的个性。从小热爱画画,于是在高中已经上了两年理科班的情况下,在高三转到文科班,只为了考美术学院,不顾父母所愿望的建筑系。“现在觉得当时的选择是对的,艺术是自己的理想,我的人生道路基本上都是自己的选择。”后来为广州的自由活力吸引而来,即使近年北京艺术圈氛围活跃,但他依旧喜欢广州,“我对广州很有感情。”
广州的很多艺术家都说,论时尚,范勃当数一数二。面前的他,一身黑色羊绒外套,黑色紧身裤子,黑色高帮皮鞋,酷劲十足。黑框眼镜后面,眼神透露着不羁和沉着。不羁的个性,源于对自由的向往。尽管范勃为人热心,交友广泛,具有北方汉子的豪爽。但是,他的不羁丝毫没有江湖气。
自由的基因,甚至遗传到范勃11岁的女儿身上。“她是个很聪明的女孩,都不像是国内环境中长大的,非常自由,独立自主能力也很强,什么都学。”对于,女儿是否要走艺术之路,范勃也给予足够的自由空间让她自己选择。
T:跟你接触的人,第一感觉会不会怕你?
F:人生在世,不能十全十美。没有人能够得到全世界的欣赏,我也不例外。
T:你的朋友是不是各个圈子的人都有?
F:都有,也没有说特别喜欢哪个圈子的人。每个圈子都有特别投契或肝胆相照的人,我觉得交友不能以圈子来论。
T:你喜欢什么牌子? F:近年来非常喜欢McQueen,这跟McQueen本人也有关,我喜欢他的不羁,并带着深深的情感。以前很喜欢Armani,时尚有个性,但是现在比那时候胖了,Armani太修身。如果说不论牌子,只要懂搭配,关注时尚,就能够体现出气质。
收藏——积累经验,不能贪婪
在范勃的油画作品中,没有复制现实的“逼真”感所带来的审美疲劳,取而代之的,是色彩独特的肌理,透露出一种带有岁月风化质感的视觉效果。这得益于对古代器物的借鉴,在他初念研究生的时候,第一个学期只画了一幅画便没有再画,反而天天去图书馆看古代文物的资料,他觉得应该有一些新的、不同以往的视觉语言的出现。这些古老的雕塑或瓷器,经过风化以后会有一种斑驳的肌理效果,这跟当时范勃的精神意图契合,于是把它移植转换到绘画当中来。
后来,他开始觉得,这些老东西这么好,放一两个在家里,会很有意思。范勃的古玩收藏之路,就是这样开始的。幸运的是,他一开始接触古玩收藏的圈子,都是行家,见到大量的好东西,慢慢有了见识和收藏上的积累。
当然,这一路下来,交过的学费也不少。交学费不是一开始就交,而是觉得自己够懂了,觉得可以自己单独去买东西,实际上还是半瓶醋的时候。范勃最后总结出来,任何人交学费,都是因为贪婪。“好像你看到一个东西,当时看并非百分百是老的,还有百分之一二的成分不像老的,但是价格很有诱惑力。那就博一把,一博就死掉。”
尽管学费交过不少,但收藏的快乐还是无价的。如果一个古玩进了他的眼儿,无论如何,他都想尽办法争取。曾经有过一次离奇的收藏经历,范勃遇到一套釉色非常好的宋瓷,本来已经被他的朋友订了,但心里一直惦记放不下,最终还是经历了一番曲折,从他的朋友手里得到这一套一直搁在心里的宋瓷。
艺术家对于心头之好,总有一种执着的热爱。与收藏古玩不同,喜欢红酒的范勃,对红酒的收藏却没有“藏”的偏执。一屋子的红酒,学生或朋友过来,都可以随便喝,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喝到肚子里的才是永久的收藏。”不管是人是物,是美酒抑或美食,真正的热爱,是建立在懂得欣赏的基础上。
T:你的古玩藏品基本上都是从行家手中得来的,那么你在旅行或市场中有淘过宝吗?
F:宝贝不是“淘”来的,地摊基本不用看。旅行的路过性,更让收藏古玩存在各种隐患。所以我的藏品,都是经历了很多积累、经验后,从行家那里经过反复权衡鉴定才收藏的。如果你只是买本书,按图索骥去买,又不舍得花钱,不被坑才怪呢。
T:听说你喜欢红酒,那么在红酒收藏上有没有像古玩那样的经历?
F:红酒我从来不是收藏,摆在柜子里的酒,算陈列品,永久收藏是要品味、回味,因此我的酒不是用来存的,而是用来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