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基层通讯员写稿主要问题分析与改进

来源 :现代企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trfan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般的企事业单位中,从事新闻宣传的人员,大多来自于基层一线非新闻专业的员工。他们或出于对企业的热爱,或出于自身对写作的爱好,组成了企业新闻宣传的中坚力量,这样一群人就是企业的基层通讯员。根据笔者多年从事企业新闻采编的经验,以及对本系统基层通讯员的实际稿件的了解,从立意、标题、内容等方面分析了其中常见的几种问题,抛砖引玉,希望对广大通讯员写作有所帮助和启示。
  一、体裁模糊不明确
  一般来说,写稿件之前必须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说什么,想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只有这个问题想明白了,写稿时才可能轻松表达。基层通讯员大多没有受过正规的新闻写作训练,不太清楚新闻体裁的分类、结构等专业问题,因此经常会有一些似是而非的稿件出来。比如标题像是一篇通讯,但内容结构又像是消息,但若说是消息,很多要素又不齐全,导语在哪儿?正文在哪儿?结尾又在哪儿?(消息五要素: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事情,结果怎么样?)再比如,一些通讯员在写稿时喜欢起一个非常宏大的标题,有时,看标题的样子是要写成人物通讯,内容应该是人物通讯(人物通讯即为围绕一个人来写若干件事,事是为表现人的精神和品质),但一看文章内容却像在写事件通讯(事件通讯即为围绕一件事来写若干个人,人是为事服务的),但从文章内容看,却更像花絮。甚至有时,主题起的“写人”的标题,副题却能写“记事”的标题,风牛马不相及。对于此类稿件,笔者建议:
  1.要体裁确定,标题恰当。先确定是要写消息报道还是要写长篇通讯,不同的报道体裁,有不同的标题类型和表达方式。一般来说,从标题而言:通讯的主標题可以写意一些、优美一些、风雅一些、隽永一些,但副标题一定要写实一些、明确一些,这样主副题一虚一实,相得益彰;消息则不一样,消息一般为单行题,而且标题一定要让人一目了然,一下子能够看明白消息要报道的是以什么为主旨,主要讲什么事情。
  从结构上而言:通讯的结构比较多样化,很难像消息那样找出既定模式。可以顺叙,可以倒叙,可以金字塔,可以蒙太奇等等,任何一种自己可以驾驭的结构都能选,最重要的是要选好典型,确立主题;写好细节;安排好行文结构。通讯里最要重视的是标题、开头、结尾。开头结尾需“首尾圆合,文情畅达。”就是说文章首尾要呼应,线索脉络的设置精当,主次详略的搭配完美,文气畅通,浑然一体。
  消息一般由新闻标题、消息头、导语、新闻主体和结尾五部分构成。标题要简明、准确、生动,最好不要超过13字,把消息要报道的事件中最具新闻价值、最有吸引力的信息写进导语。新闻主体就是围绕导语,展开叙述,补足导语中未提到的新闻信息,描述具体事实,丰富报道,使新闻事件更加具体。以事实结尾,事实讲到哪里,就在哪里结尾。不要拖泥带水,不要有意拔高,不要抒发评论。
  2.要立意清楚,主旨明确。如果要写人,确定主写哪一群人?想要表现他们哪一些精神和品质?如果要写事,确定要写什么事?在这件事中,相关的人又为同一件事做了哪些努力?把一件事情表达清楚即可。一般来说,如果是写人,就以人物为中心,一人身上发生了很多件事,每件事都是环绕主人公来写。如果是记事,就以事件发展为中心,一件事情中涉及到很多人,而这些人都是环绕事件的发生、发展顺序来写。
  二、标题太虚言无物
  一个陌生人留给你的印象,除了外形就是五官中的眼睛,识人先识眼,因为从眼睛可以洞悉内心。对于一篇稿件,标题就是眼睛,有时也称“题眼”,因为从标题就能够看出稿件内容。作为基层通讯员,应该具备为稿件内容拟定一个合适标题的能力。
  在日常工作过程中,笔者收到过许多标题不知所云的稿件。比如《双方座谈专网事 圆满收官在年底》,这个标题根本看不出来这个文章要给大家讲什么?“专网事”与“圆满收官”有无联系?从正文也没有看出来。文不对题,题文不符,是此稿最大的问题。
  对于此类稿件,笔者建议:如果没有能力为文章拟一个锦上添花的标题,那最好以平实为主,如实描述即可。就像上述的标题,直接说“XXXX与XXXX就专网事宜座谈”。
  三、公文色彩太严重
  基层通讯员从事行政事务或党务工作的居多,因此写新闻稿件时不由自主地使用了公文的套路,使用“为了什么什么怎么样”开头,下面再罗列一大堆的措施,这是一些通讯员稿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结构。这种稿件成稿较快,突出缺点就是公文色彩浓厚,可读性差,尤其是有些稿件文中举措一直列举到“十是”、“十一是”,会让人抓不住重点,不知所云,难以起到宣传的作用。对于此类稿件,笔者建议:一要认真思考,学会分类和提炼,突出重点措施和创新措施;二要对一大堆措施进行“再加工”,使平面的“措施”变得立体化,可加入实例或问题使之接地气;三要在结构上分段,不再用“一是、二是”这类表述,以多个段落并列行文。
  四、一篇报道多件事
  在日常工作中,很多通讯员碰到开一个会有三个不同的内容,或者同一个地方发生了两件不同的事,这时候有些人就容易发懵,不知道该说哪件事,哪个内容,想不明白自己究竟想表达什么,像是什么都说了,又感觉什么都没说清楚,什么都没表达透彻。
  遇到这样的情况,笔者建议:首先要统一主题,想清楚自己最主要想表达的是什么、重点是什么?如果不同的会议内容或者不同的事根本无法统一主题,一定要做取舍,或者分开在多篇报道中说。其次,新闻报道要求一事一报,一般来说,可以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以新近发生的事件为主,把前因后果及过程写下来,时间较久的事情可以一笔带过或者不写。
  五、主观推断当结论
  在一篇新闻报道最后加上一段主观评论,似乎成为一些通讯员在标题、导语、主体、结尾这个新闻体例结构外延伸出来的一个异物。较常见的一种结论就是“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或“取得了极大的提高”等,类似的语言放在新闻中非常无力,说了跟没说一样,基本没有价值和意义。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客观事实”的报道,新闻报道一定是客观的事实,不能带有主观的推断。对此,笔者建议:如果需要有“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完全可以真正去问问“广大人民群众”,用他们的观点来印证“好评”,或者可以对“人民群众”进行引导,让他们顺着“好评”的思路来谈看法,这样既表达了自己的意思,又显得客观又生动。至于“取得了极大的提高”这样的语言,可以摆出具体数据,让读者自己根据所看到的客观数据来判断是否是“极大的提高”,这样就比直接说“取得了极大的提高”显得更加有理有据,有说服力。
  六、术语太多不通俗
  每个行业都有每个行业的专业术语,而由于基层通讯员大多从事与行业有关的工作,久而久之形成了语言中的惯性,在写作通讯稿的过程中习惯性使用专业术语在所难免,如果传播仅仅限于本专业或本系统内,那么专业术语不会造成太大的阅读干扰,但是如果想要传播范围更广泛,那么过多使用专业术语,对于非本专业或本系统的人就会产生困扰,从而影响品牌传播效果。就此,笔者建议:对于此类文章,在撰写通讯稿之前,通讯员自己首先要了解、并能够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描述出专业术语的内涵;在写稿过程中,抓住主要参数,在不影响专业性的前提下,对部分过于专业的术语后,可以适当使用括号备注,用通俗语言“转化”专业术语,使之更加简洁明了。
  综上所述,企业新闻宣传是一项锦上添花的事业,其作用就是宣传企业、塑造形象,挖掘典型,推广典型,增加正能量。基层通讯员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多学习、多思考、多发现,围绕企业的改革发展、生产经营成果和先进事迹、人物等中心工作,掌握第一手资料,深入基层一线,利用多种宣传形式和手段,做好宣传企业核心价值的桥梁和纽带。
  (作者单位: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有限公司)
其他文献
<正>"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精妙而逼真。朱自清《〈老张的哲学〉与〈赵子曰〉》:"这里写赵姑母的唠叨和龙钟,惟妙惟肖。"钱钟书《围城》:"他仿美国人读音,惟妙惟肖。"从
COMMA品牌的创立,便是要重新找到让人“心动”的感觉,因此在《泰坦尼克号》再次上映之时,又借机推出了“泰坦尼克号”系列保护壳,它采用领先的IMD工艺,画面惟美动人,将经典场影融入
随着技术的发展,现代科技已进入了数字化时代,数字技术已经应用的越来越广泛,语音方面已经不满足于以前的模拟,于是各种数字音频编辑软件相应的产生。在数字音频制作实践中遇到许多节目音频电平大小不一的问题,本文就利用AudioCut软件在控制音频节目电平中的一些应用进行探讨。  一、基准电平和峰值储备  目前世界上存在两个不同的数字基准编码电平,一个是欧广联EBU 提出的,一个是美国电影电视协会SMPTE
【摘要】随着网络互动的频繁,网络转帖行为成为网络信息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高素质年轻人是中国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论坛和社交网站的活跃分子,因此本文以高素质年轻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网络转帖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帖子浏览者的利他动机、利己动机、帖子内容的趣味性、可靠性都对高素质年轻人网络转帖意愿有正向的显著性影响。  【关键词】高素质 年轻人 网络转帖 转帖意愿 影响因素    根据CNNIC
概念车以其超前的科技成果.前卫新颖的造型设计,历来是每届车展最吸引观众眼球的车型,因此也是每个厂家的“兵家必争之地”。
“独家观点”日益重要的今天,党报的新闻评论应从政治高度、时代高度、理论高度、民生高度、文字高度来正确引导舆论,提高舆论的权威性。
WiThings推出的这款智能人体测量仪,顶盘部分使用高科技强化玻璃镀金属,外形呈现有深度的半透明金属色,设计轻巧、优雅,易于搭配房间装修。这款智能人体测量仪在功能上极为强大,
准确地说,这两支镜头还没有具体的规格,但为配合E—M5的上市,奥林巴斯提前发布了它们,并在CP+2012中展出模型,随着近段时闻可换镜相祝的高端发展趋势。
新数字技术使传媒发展实现了对于介质的超越,传受关系的超越以及内容服务与非内容服务界限的超越。因此,整合,将成为2010年传媒发展的一道新景观。
人们在网上看到的消息,特别是论坛里的热门的帖子、话题,可能很多是不真实的。媒体从业人员应加强对这些“网络热点”的辨别能力,以免无意中加入炒作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