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般的企事业单位中,从事新闻宣传的人员,大多来自于基层一线非新闻专业的员工。他们或出于对企业的热爱,或出于自身对写作的爱好,组成了企业新闻宣传的中坚力量,这样一群人就是企业的基层通讯员。根据笔者多年从事企业新闻采编的经验,以及对本系统基层通讯员的实际稿件的了解,从立意、标题、内容等方面分析了其中常见的几种问题,抛砖引玉,希望对广大通讯员写作有所帮助和启示。
一、体裁模糊不明确
一般来说,写稿件之前必须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说什么,想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只有这个问题想明白了,写稿时才可能轻松表达。基层通讯员大多没有受过正规的新闻写作训练,不太清楚新闻体裁的分类、结构等专业问题,因此经常会有一些似是而非的稿件出来。比如标题像是一篇通讯,但内容结构又像是消息,但若说是消息,很多要素又不齐全,导语在哪儿?正文在哪儿?结尾又在哪儿?(消息五要素: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事情,结果怎么样?)再比如,一些通讯员在写稿时喜欢起一个非常宏大的标题,有时,看标题的样子是要写成人物通讯,内容应该是人物通讯(人物通讯即为围绕一个人来写若干件事,事是为表现人的精神和品质),但一看文章内容却像在写事件通讯(事件通讯即为围绕一件事来写若干个人,人是为事服务的),但从文章内容看,却更像花絮。甚至有时,主题起的“写人”的标题,副题却能写“记事”的标题,风牛马不相及。对于此类稿件,笔者建议:
1.要体裁确定,标题恰当。先确定是要写消息报道还是要写长篇通讯,不同的报道体裁,有不同的标题类型和表达方式。一般来说,从标题而言:通讯的主標题可以写意一些、优美一些、风雅一些、隽永一些,但副标题一定要写实一些、明确一些,这样主副题一虚一实,相得益彰;消息则不一样,消息一般为单行题,而且标题一定要让人一目了然,一下子能够看明白消息要报道的是以什么为主旨,主要讲什么事情。
从结构上而言:通讯的结构比较多样化,很难像消息那样找出既定模式。可以顺叙,可以倒叙,可以金字塔,可以蒙太奇等等,任何一种自己可以驾驭的结构都能选,最重要的是要选好典型,确立主题;写好细节;安排好行文结构。通讯里最要重视的是标题、开头、结尾。开头结尾需“首尾圆合,文情畅达。”就是说文章首尾要呼应,线索脉络的设置精当,主次详略的搭配完美,文气畅通,浑然一体。
消息一般由新闻标题、消息头、导语、新闻主体和结尾五部分构成。标题要简明、准确、生动,最好不要超过13字,把消息要报道的事件中最具新闻价值、最有吸引力的信息写进导语。新闻主体就是围绕导语,展开叙述,补足导语中未提到的新闻信息,描述具体事实,丰富报道,使新闻事件更加具体。以事实结尾,事实讲到哪里,就在哪里结尾。不要拖泥带水,不要有意拔高,不要抒发评论。
2.要立意清楚,主旨明确。如果要写人,确定主写哪一群人?想要表现他们哪一些精神和品质?如果要写事,确定要写什么事?在这件事中,相关的人又为同一件事做了哪些努力?把一件事情表达清楚即可。一般来说,如果是写人,就以人物为中心,一人身上发生了很多件事,每件事都是环绕主人公来写。如果是记事,就以事件发展为中心,一件事情中涉及到很多人,而这些人都是环绕事件的发生、发展顺序来写。
二、标题太虚言无物
一个陌生人留给你的印象,除了外形就是五官中的眼睛,识人先识眼,因为从眼睛可以洞悉内心。对于一篇稿件,标题就是眼睛,有时也称“题眼”,因为从标题就能够看出稿件内容。作为基层通讯员,应该具备为稿件内容拟定一个合适标题的能力。
在日常工作过程中,笔者收到过许多标题不知所云的稿件。比如《双方座谈专网事 圆满收官在年底》,这个标题根本看不出来这个文章要给大家讲什么?“专网事”与“圆满收官”有无联系?从正文也没有看出来。文不对题,题文不符,是此稿最大的问题。
对于此类稿件,笔者建议:如果没有能力为文章拟一个锦上添花的标题,那最好以平实为主,如实描述即可。就像上述的标题,直接说“XXXX与XXXX就专网事宜座谈”。
三、公文色彩太严重
基层通讯员从事行政事务或党务工作的居多,因此写新闻稿件时不由自主地使用了公文的套路,使用“为了什么什么怎么样”开头,下面再罗列一大堆的措施,这是一些通讯员稿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结构。这种稿件成稿较快,突出缺点就是公文色彩浓厚,可读性差,尤其是有些稿件文中举措一直列举到“十是”、“十一是”,会让人抓不住重点,不知所云,难以起到宣传的作用。对于此类稿件,笔者建议:一要认真思考,学会分类和提炼,突出重点措施和创新措施;二要对一大堆措施进行“再加工”,使平面的“措施”变得立体化,可加入实例或问题使之接地气;三要在结构上分段,不再用“一是、二是”这类表述,以多个段落并列行文。
四、一篇报道多件事
在日常工作中,很多通讯员碰到开一个会有三个不同的内容,或者同一个地方发生了两件不同的事,这时候有些人就容易发懵,不知道该说哪件事,哪个内容,想不明白自己究竟想表达什么,像是什么都说了,又感觉什么都没说清楚,什么都没表达透彻。
遇到这样的情况,笔者建议:首先要统一主题,想清楚自己最主要想表达的是什么、重点是什么?如果不同的会议内容或者不同的事根本无法统一主题,一定要做取舍,或者分开在多篇报道中说。其次,新闻报道要求一事一报,一般来说,可以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以新近发生的事件为主,把前因后果及过程写下来,时间较久的事情可以一笔带过或者不写。
五、主观推断当结论
在一篇新闻报道最后加上一段主观评论,似乎成为一些通讯员在标题、导语、主体、结尾这个新闻体例结构外延伸出来的一个异物。较常见的一种结论就是“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或“取得了极大的提高”等,类似的语言放在新闻中非常无力,说了跟没说一样,基本没有价值和意义。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客观事实”的报道,新闻报道一定是客观的事实,不能带有主观的推断。对此,笔者建议:如果需要有“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完全可以真正去问问“广大人民群众”,用他们的观点来印证“好评”,或者可以对“人民群众”进行引导,让他们顺着“好评”的思路来谈看法,这样既表达了自己的意思,又显得客观又生动。至于“取得了极大的提高”这样的语言,可以摆出具体数据,让读者自己根据所看到的客观数据来判断是否是“极大的提高”,这样就比直接说“取得了极大的提高”显得更加有理有据,有说服力。
六、术语太多不通俗
每个行业都有每个行业的专业术语,而由于基层通讯员大多从事与行业有关的工作,久而久之形成了语言中的惯性,在写作通讯稿的过程中习惯性使用专业术语在所难免,如果传播仅仅限于本专业或本系统内,那么专业术语不会造成太大的阅读干扰,但是如果想要传播范围更广泛,那么过多使用专业术语,对于非本专业或本系统的人就会产生困扰,从而影响品牌传播效果。就此,笔者建议:对于此类文章,在撰写通讯稿之前,通讯员自己首先要了解、并能够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描述出专业术语的内涵;在写稿过程中,抓住主要参数,在不影响专业性的前提下,对部分过于专业的术语后,可以适当使用括号备注,用通俗语言“转化”专业术语,使之更加简洁明了。
综上所述,企业新闻宣传是一项锦上添花的事业,其作用就是宣传企业、塑造形象,挖掘典型,推广典型,增加正能量。基层通讯员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多学习、多思考、多发现,围绕企业的改革发展、生产经营成果和先进事迹、人物等中心工作,掌握第一手资料,深入基层一线,利用多种宣传形式和手段,做好宣传企业核心价值的桥梁和纽带。
(作者单位: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有限公司)
一、体裁模糊不明确
一般来说,写稿件之前必须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说什么,想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只有这个问题想明白了,写稿时才可能轻松表达。基层通讯员大多没有受过正规的新闻写作训练,不太清楚新闻体裁的分类、结构等专业问题,因此经常会有一些似是而非的稿件出来。比如标题像是一篇通讯,但内容结构又像是消息,但若说是消息,很多要素又不齐全,导语在哪儿?正文在哪儿?结尾又在哪儿?(消息五要素: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事情,结果怎么样?)再比如,一些通讯员在写稿时喜欢起一个非常宏大的标题,有时,看标题的样子是要写成人物通讯,内容应该是人物通讯(人物通讯即为围绕一个人来写若干件事,事是为表现人的精神和品质),但一看文章内容却像在写事件通讯(事件通讯即为围绕一件事来写若干个人,人是为事服务的),但从文章内容看,却更像花絮。甚至有时,主题起的“写人”的标题,副题却能写“记事”的标题,风牛马不相及。对于此类稿件,笔者建议:
1.要体裁确定,标题恰当。先确定是要写消息报道还是要写长篇通讯,不同的报道体裁,有不同的标题类型和表达方式。一般来说,从标题而言:通讯的主標题可以写意一些、优美一些、风雅一些、隽永一些,但副标题一定要写实一些、明确一些,这样主副题一虚一实,相得益彰;消息则不一样,消息一般为单行题,而且标题一定要让人一目了然,一下子能够看明白消息要报道的是以什么为主旨,主要讲什么事情。
从结构上而言:通讯的结构比较多样化,很难像消息那样找出既定模式。可以顺叙,可以倒叙,可以金字塔,可以蒙太奇等等,任何一种自己可以驾驭的结构都能选,最重要的是要选好典型,确立主题;写好细节;安排好行文结构。通讯里最要重视的是标题、开头、结尾。开头结尾需“首尾圆合,文情畅达。”就是说文章首尾要呼应,线索脉络的设置精当,主次详略的搭配完美,文气畅通,浑然一体。
消息一般由新闻标题、消息头、导语、新闻主体和结尾五部分构成。标题要简明、准确、生动,最好不要超过13字,把消息要报道的事件中最具新闻价值、最有吸引力的信息写进导语。新闻主体就是围绕导语,展开叙述,补足导语中未提到的新闻信息,描述具体事实,丰富报道,使新闻事件更加具体。以事实结尾,事实讲到哪里,就在哪里结尾。不要拖泥带水,不要有意拔高,不要抒发评论。
2.要立意清楚,主旨明确。如果要写人,确定主写哪一群人?想要表现他们哪一些精神和品质?如果要写事,确定要写什么事?在这件事中,相关的人又为同一件事做了哪些努力?把一件事情表达清楚即可。一般来说,如果是写人,就以人物为中心,一人身上发生了很多件事,每件事都是环绕主人公来写。如果是记事,就以事件发展为中心,一件事情中涉及到很多人,而这些人都是环绕事件的发生、发展顺序来写。
二、标题太虚言无物
一个陌生人留给你的印象,除了外形就是五官中的眼睛,识人先识眼,因为从眼睛可以洞悉内心。对于一篇稿件,标题就是眼睛,有时也称“题眼”,因为从标题就能够看出稿件内容。作为基层通讯员,应该具备为稿件内容拟定一个合适标题的能力。
在日常工作过程中,笔者收到过许多标题不知所云的稿件。比如《双方座谈专网事 圆满收官在年底》,这个标题根本看不出来这个文章要给大家讲什么?“专网事”与“圆满收官”有无联系?从正文也没有看出来。文不对题,题文不符,是此稿最大的问题。
对于此类稿件,笔者建议:如果没有能力为文章拟一个锦上添花的标题,那最好以平实为主,如实描述即可。就像上述的标题,直接说“XXXX与XXXX就专网事宜座谈”。
三、公文色彩太严重
基层通讯员从事行政事务或党务工作的居多,因此写新闻稿件时不由自主地使用了公文的套路,使用“为了什么什么怎么样”开头,下面再罗列一大堆的措施,这是一些通讯员稿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结构。这种稿件成稿较快,突出缺点就是公文色彩浓厚,可读性差,尤其是有些稿件文中举措一直列举到“十是”、“十一是”,会让人抓不住重点,不知所云,难以起到宣传的作用。对于此类稿件,笔者建议:一要认真思考,学会分类和提炼,突出重点措施和创新措施;二要对一大堆措施进行“再加工”,使平面的“措施”变得立体化,可加入实例或问题使之接地气;三要在结构上分段,不再用“一是、二是”这类表述,以多个段落并列行文。
四、一篇报道多件事
在日常工作中,很多通讯员碰到开一个会有三个不同的内容,或者同一个地方发生了两件不同的事,这时候有些人就容易发懵,不知道该说哪件事,哪个内容,想不明白自己究竟想表达什么,像是什么都说了,又感觉什么都没说清楚,什么都没表达透彻。
遇到这样的情况,笔者建议:首先要统一主题,想清楚自己最主要想表达的是什么、重点是什么?如果不同的会议内容或者不同的事根本无法统一主题,一定要做取舍,或者分开在多篇报道中说。其次,新闻报道要求一事一报,一般来说,可以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以新近发生的事件为主,把前因后果及过程写下来,时间较久的事情可以一笔带过或者不写。
五、主观推断当结论
在一篇新闻报道最后加上一段主观评论,似乎成为一些通讯员在标题、导语、主体、结尾这个新闻体例结构外延伸出来的一个异物。较常见的一种结论就是“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或“取得了极大的提高”等,类似的语言放在新闻中非常无力,说了跟没说一样,基本没有价值和意义。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客观事实”的报道,新闻报道一定是客观的事实,不能带有主观的推断。对此,笔者建议:如果需要有“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完全可以真正去问问“广大人民群众”,用他们的观点来印证“好评”,或者可以对“人民群众”进行引导,让他们顺着“好评”的思路来谈看法,这样既表达了自己的意思,又显得客观又生动。至于“取得了极大的提高”这样的语言,可以摆出具体数据,让读者自己根据所看到的客观数据来判断是否是“极大的提高”,这样就比直接说“取得了极大的提高”显得更加有理有据,有说服力。
六、术语太多不通俗
每个行业都有每个行业的专业术语,而由于基层通讯员大多从事与行业有关的工作,久而久之形成了语言中的惯性,在写作通讯稿的过程中习惯性使用专业术语在所难免,如果传播仅仅限于本专业或本系统内,那么专业术语不会造成太大的阅读干扰,但是如果想要传播范围更广泛,那么过多使用专业术语,对于非本专业或本系统的人就会产生困扰,从而影响品牌传播效果。就此,笔者建议:对于此类文章,在撰写通讯稿之前,通讯员自己首先要了解、并能够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描述出专业术语的内涵;在写稿过程中,抓住主要参数,在不影响专业性的前提下,对部分过于专业的术语后,可以适当使用括号备注,用通俗语言“转化”专业术语,使之更加简洁明了。
综上所述,企业新闻宣传是一项锦上添花的事业,其作用就是宣传企业、塑造形象,挖掘典型,推广典型,增加正能量。基层通讯员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多学习、多思考、多发现,围绕企业的改革发展、生产经营成果和先进事迹、人物等中心工作,掌握第一手资料,深入基层一线,利用多种宣传形式和手段,做好宣传企业核心价值的桥梁和纽带。
(作者单位: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