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XXX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5-0000-01
摘要:如何转变教学观念,如何把握历史教材,如何确保课堂的时效性这成为了高中一线历史教师工作之余常谈的话题,本文仅结合自身的教学体会,对新课程背景下历史学科集体备课的价值探求,既是实施高中新课程的呼唤,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要求,以实例为切入点,将集体备课落到实处。
关键词:高中历史 集体备课 价值取向
所谓集体备课,是指相关教师群体在相互协作的基础上,通过集体合作对授课内容进行提前进行准备和策划。高效课堂的目的就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集体备课优化教学方案,以达到增强课堂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目的。作为中学一线的历史学科教师,在现行的高考制度下,要在短短的高中三年之内,使学生掌握跨越古今、涵盖中外的历史知识,并且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乃至人生观,就必然需要转变观念、提高教学水平。课堂教学是完成上述教育教学任务、成就高素质教师的必要环节之一。但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老师讲什么,学生就记什么。教师,尤其是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靠一本教参备课已基本能应付,甚至有人提出教师不用教案也可上课,更谈不上集体备课的实效性了。这实际上是忽略了合作的力量,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从实践层面看,高中新课程背景下,没有集体备课的课,不可能是一堂好课;没有集体备课的教学,是一种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教学。新课程改革赋予历史老师集体备课价值新的取向,集体备课能使新课程观念得到落实处 ,帮助专业老师专业素质成长。
一、集体备课是贯彻高中新课程理念的重要保证
一方面,新课程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倡导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他们不再死记硬背教材上那些枯燥无味的历史知识或结论,不再盲目地跟着教材、教师转了。换句话说,学生的思维不再可能被限制在教师备课所能掌控的范围之内了,尤其是新课程的历史教材打破了通史的编写体例,而按专题体例编写,学生将会提出更多的问题或困惑。面对着可能突如其来的问题或困惑,仅凭教师个人的备课显然力不从心。另一方面,“一纲多本”要求加强集体备课。“一纲多本”是新课程的亮点,也是一线教师实施新课程的难点。由于教材编写者对课程标准解读不一,因此教材选择的内容和侧重点也有所不同,甚至结论也不同,如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不同版本的表述差异很大。究竟哪些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哪些可以删去?哪些又该适当补充?补充到什么程度?增删不宜,可能导致教学任务完成了,但教学质量却下降了;或者课堂容量过大,教学任务完不成。显然,加强对《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研读是教师把握课堂教学效能的关键,而仅凭个人的力量是难以驾驭的。俗语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也许集体备课的实效不一定如此,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只要能将集体备课落到实处,其备课质量一定比“单兵作战”强,至少能起到增强教师处理教材、实施新课程信心的作用。
二、集体备课是学生“减负”的需要
迄今为止,新课程的资源相对较为匮乏,以人教版教材为例,教材大部分只给结论,有的甚至不给结论,怎样才能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结论呢?它需要教师从课外收集大量的课程资源加以补充,科学取舍,有针对性地遴选典型的素材并提交给学生,这样才会节约时间,提高效率。此外,除教案外,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许多教师还精心准备了课件。试想,如果每节课都如此,教师的负担明显就加重了。而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作用,既分工又合作,实现理念共享、资源共享、方法共享和效果共享,在一定程度上可起到积聚教学资源和方法、减缓学生压力的作用。同时,由于新课程教辅材料不配套,只有通过集体备课,精选习题,补充乡土教材资源,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三、集体备课是新课程下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
新课程下教与学方式的改变呼唤着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教师掌握的相关教育知识和技能不再是以知识形态,而是以行为方式来呈现。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除了外出学习,更多的是靠校本教研,而校本教研主要有三种形式: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是事物矛盾发展变化的主要因素,所以一名优秀教师的成长,主要靠自己。而课堂是展现教师专业水平的最佳场所,一些实践性的、无法预见的、从未见过的教学情境对教师是一种强大的激励力量;再加上集体备课、交流反思等必要环节,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智慧,通过自身的理解、内化、反思和提升,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动,并不断呈现出新的跨越的态势。所以笔者认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呼唤集体备课。
现代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认为,经验+反思=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是有反思性的思考者和实践者”。历史教师的重思辨、重批判的思维特点,从客观上讲需要群体智慧的融合和协作。新课程的实验工作可谓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而当新课程理念在遭遇实践挑战时,教育理论家们、政策制定者们也显得爱莫能助。即便可行,面对着繁重的实施工作,我们也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去“充电”,究竟谁能成为我们实践中的专业引领?是我们的同事、同行,还是我们的学生?从新课程实践看,老教师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但容易被传统的框架束缚,且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方面明显不如中青年教师;中年骨干教师年富力强,经验丰富,但他们是传统课程下的既得利益者,观念转变在某种程度上更难,以至于有人认为新课程最大的阻力主要来自于这一部分人;年轻教师精力充沛,易于接受新事物,但在教材的处理、知识体系的构建方面,明显不如老教师。因此,实施新课程对每个教师来说都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唯有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扩大交流,才是我们的出路,这也是当前课程实施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最富有成效的方式。
总之,集体备课是新课程实践的客观需要,是让学生减负、让课堂提质增效的有效途径,也是新时期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陈旭远.新课程新理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教材[M].长春:东北 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3.
[2]俞文森,吴刚平.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新课程推进中的通
识培训读本[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05.
摘要:如何转变教学观念,如何把握历史教材,如何确保课堂的时效性这成为了高中一线历史教师工作之余常谈的话题,本文仅结合自身的教学体会,对新课程背景下历史学科集体备课的价值探求,既是实施高中新课程的呼唤,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要求,以实例为切入点,将集体备课落到实处。
关键词:高中历史 集体备课 价值取向
所谓集体备课,是指相关教师群体在相互协作的基础上,通过集体合作对授课内容进行提前进行准备和策划。高效课堂的目的就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集体备课优化教学方案,以达到增强课堂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目的。作为中学一线的历史学科教师,在现行的高考制度下,要在短短的高中三年之内,使学生掌握跨越古今、涵盖中外的历史知识,并且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乃至人生观,就必然需要转变观念、提高教学水平。课堂教学是完成上述教育教学任务、成就高素质教师的必要环节之一。但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老师讲什么,学生就记什么。教师,尤其是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靠一本教参备课已基本能应付,甚至有人提出教师不用教案也可上课,更谈不上集体备课的实效性了。这实际上是忽略了合作的力量,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从实践层面看,高中新课程背景下,没有集体备课的课,不可能是一堂好课;没有集体备课的教学,是一种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教学。新课程改革赋予历史老师集体备课价值新的取向,集体备课能使新课程观念得到落实处 ,帮助专业老师专业素质成长。
一、集体备课是贯彻高中新课程理念的重要保证
一方面,新课程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倡导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他们不再死记硬背教材上那些枯燥无味的历史知识或结论,不再盲目地跟着教材、教师转了。换句话说,学生的思维不再可能被限制在教师备课所能掌控的范围之内了,尤其是新课程的历史教材打破了通史的编写体例,而按专题体例编写,学生将会提出更多的问题或困惑。面对着可能突如其来的问题或困惑,仅凭教师个人的备课显然力不从心。另一方面,“一纲多本”要求加强集体备课。“一纲多本”是新课程的亮点,也是一线教师实施新课程的难点。由于教材编写者对课程标准解读不一,因此教材选择的内容和侧重点也有所不同,甚至结论也不同,如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不同版本的表述差异很大。究竟哪些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哪些可以删去?哪些又该适当补充?补充到什么程度?增删不宜,可能导致教学任务完成了,但教学质量却下降了;或者课堂容量过大,教学任务完不成。显然,加强对《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研读是教师把握课堂教学效能的关键,而仅凭个人的力量是难以驾驭的。俗语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也许集体备课的实效不一定如此,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只要能将集体备课落到实处,其备课质量一定比“单兵作战”强,至少能起到增强教师处理教材、实施新课程信心的作用。
二、集体备课是学生“减负”的需要
迄今为止,新课程的资源相对较为匮乏,以人教版教材为例,教材大部分只给结论,有的甚至不给结论,怎样才能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结论呢?它需要教师从课外收集大量的课程资源加以补充,科学取舍,有针对性地遴选典型的素材并提交给学生,这样才会节约时间,提高效率。此外,除教案外,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许多教师还精心准备了课件。试想,如果每节课都如此,教师的负担明显就加重了。而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作用,既分工又合作,实现理念共享、资源共享、方法共享和效果共享,在一定程度上可起到积聚教学资源和方法、减缓学生压力的作用。同时,由于新课程教辅材料不配套,只有通过集体备课,精选习题,补充乡土教材资源,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三、集体备课是新课程下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
新课程下教与学方式的改变呼唤着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教师掌握的相关教育知识和技能不再是以知识形态,而是以行为方式来呈现。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除了外出学习,更多的是靠校本教研,而校本教研主要有三种形式: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是事物矛盾发展变化的主要因素,所以一名优秀教师的成长,主要靠自己。而课堂是展现教师专业水平的最佳场所,一些实践性的、无法预见的、从未见过的教学情境对教师是一种强大的激励力量;再加上集体备课、交流反思等必要环节,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智慧,通过自身的理解、内化、反思和提升,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动,并不断呈现出新的跨越的态势。所以笔者认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呼唤集体备课。
现代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认为,经验+反思=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是有反思性的思考者和实践者”。历史教师的重思辨、重批判的思维特点,从客观上讲需要群体智慧的融合和协作。新课程的实验工作可谓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而当新课程理念在遭遇实践挑战时,教育理论家们、政策制定者们也显得爱莫能助。即便可行,面对着繁重的实施工作,我们也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去“充电”,究竟谁能成为我们实践中的专业引领?是我们的同事、同行,还是我们的学生?从新课程实践看,老教师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但容易被传统的框架束缚,且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方面明显不如中青年教师;中年骨干教师年富力强,经验丰富,但他们是传统课程下的既得利益者,观念转变在某种程度上更难,以至于有人认为新课程最大的阻力主要来自于这一部分人;年轻教师精力充沛,易于接受新事物,但在教材的处理、知识体系的构建方面,明显不如老教师。因此,实施新课程对每个教师来说都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唯有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扩大交流,才是我们的出路,这也是当前课程实施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最富有成效的方式。
总之,集体备课是新课程实践的客观需要,是让学生减负、让课堂提质增效的有效途径,也是新时期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陈旭远.新课程新理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教材[M].长春:东北 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3.
[2]俞文森,吴刚平.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新课程推进中的通
识培训读本[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