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的世界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tong0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前,你可能从没有这样观察过平凡的水滴,也从没有发现它们也能如此的美妙、迷人。每一滴水落下的瞬间,都会溅起不同的水花,而两滴水在空中碰撞又会变成美得让人窒息的“小伞”、“蘑菇”、“飞碟”以及你想象不到的许多形状。一切都是未知的,一切都是不可重复的……
  
  其实这些水滴都是日常生活中存在于我们身边的,只是我们从来没有仔细观察过,而且它们的美丽都是转瞬即逝的。如果你也想拍到这些美丽的小水滴,那么也是不难的,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拍摄经验。
  
  『首先介绍一下拍摄需要准备的设备和小道具』
  
  1.单反相机
  当然用小数码也可以拍,但是会比较吃力,专业的单反相机在对焦和抓拍时还是更顺手的。
  2.微距镜头,或者至少是带微距模式的
  全画幅相机在100mm焦距以上、APS画幅相机在60mm焦距以上为佳。因为水滴通常是很小的,如果没有微距镜头,水滴在感光元件上的成像大小将非常有限,而焦距越长就越有利于缩窄视角拍摄特写,同时也可以让相机离水滴远一些,避免飞溅液体到相机、镜头上。
  3.闪光灯
  装在机顶的那种外接闪光灯就行,影室闪光灯由于功率太大,拍摄效果有时不是很好,而且体积、连接电源都不够灵活。
  4.引闪器
  为了变化不同的布光方式,建议大家采取离机闪光(即闪光灯不装在机顶,但是通过一些引闪方式来闪光),这里可以采用有线和无线两种方式,根据现有条件和实际需要选择吧,只要方便布光即可。
  5.输液管、滴管或者注射器
  个人比较推荐医院打吊瓶的那种输液管,因为输液管是可以控制水滴下的速度的,而且固定位置后,水滴位置就基本不会变化,有利于固定焦点得到清晰的照片。
  6.三脚架、灯架
  拍摄水滴需要固定相机位置和焦距,所以最少需要一个三脚架来固定相机位置。如果还有多余三脚架或者灯架,那么可以方便用来调整闪光灯的位置。
  7.盛水的容器
  可以是盘子、碗、杯子,当然也可以是盆。
  8.快门线或者快门触发器
  拍摄微距最好不要直接去按相机的快门,因为那很有可能会震动相机,破坏原构图,甚至导致失焦。
  
  『准备拍摄』
  
  只要你有耐心就肯定能把握时机拍到这样的水花。其实拍摄水花也是有一定技巧的,首先需要固定滴水的滴管,滴水的高度以我的经验应该在35-50cm效果较好。
  滴管固定好以后,我们就可以调整相机位置和焦距,构好图并且手动对焦到水滴落下的位置。关于对焦我有个小经验,通常直接对焦水滴很困难,那么我采取的措施是在水滴落下的位置横一根筷子或者其他什么容易对焦的物体,然后将镜头以手动对焦模式对焦在水滴落到这根筷子的那个点(由于相机通常是倾斜向下拍摄的,所以对焦点要稍微向前2—4mm如图示),最后移去筷子。
  
  当你能得心应手地拍摄一滴水入水的瞬间时,就可以准备拍更难的两滴水碰撞的瞬间了。这将更加困难,因为两滴水滴落的时间间隔非常短,而且两个水滴在空中碰撞的瞬间也是很难捕捉到的,可能你要经历几百张,甚至上千张照片的失败才会得到一两张不错的作品。当然这也是拍摄的乐趣。
  
  『水滴碰撞形成过程是这样的』
  1.第一滴水下落并入水,激起的水花最后会荡起一个高高的“柱子”。
  2.第二滴水实际是紧随第一滴水下落的,在第一滴水接触水面并荡起高高水柱的时候第二滴水正好撞在“柱子”顶上,这样就形成了二次碰撞。
  3.接着就应该按动快门抓拍下碰撞形成的水花,这个时机非常难把握,需要多次尝试才能抓到,采用相机的高速连拍模式可以提高成功率。
  
  如何精确控制滴下去的两滴水之间的时间差呢?因为控制不好时间差就根本无法让第二滴水撞上下面反弹起来的水柱,根据我的拍摄经验可以用连续滴水的方式来实现的,先不要用颜料,用自来水试验一下控制水滴滴速。
  
  『操作步骤』
  
  1.调整输液管上的节流阀,让水滴以一个固定的滴速往下滴(估计每秒4—8滴),时间间隔大概估计一下应该在0.125—0.25秒之间。然后仔细观察滴下的水是否会发生碰撞并产生“蘑菇”,如果水滴滴落太快或者太慢都不会产生水滴碰撞,所以还是要耐心地调整一下水滴速度,在观察到能产生“蘑菇”后,再用相机抓拍瞬间。在这里还有一点不得不提,就是滴落水滴的输液管必须固定,否则无法保证两滴水是在同一直线下落的,那也就无法保证第二滴水会碰撞上第一滴水荡起的水柱。
  2.在滴管和水面之间用杯子拦截水滴,移开杯子即可放水滴滴下去,这样每次放2个水滴滴下去即可在水面碰撞出蘑菇水花,移动杯子如图所示。
  3.最后一步就是拍摄了,如果没有辅助装置配合就只能看各位的控制能力了,一般在第一滴入水时就要按动快门了,因为从按动快门到相机真正拍照是有延迟的,这种拍摄时机的把握是比较难的,因为水滴“蘑菇”的形成时间非常短,所以需要反复的试验才能掌握好节奏。
  
  其实,要靠掌握节奏来按动快门拍到水“蘑菇”是比较难的,我也是想了好多办法来帮助我更准确地抓住这一瞬间,最有效的一个辅助工具就是利用工业用的红外线触控开关改装制作的快门触发开关,这样基本是可以实现90%的成功几率。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试着用这样的方式来辅助完成拍摄。
  它能在物体经过它面前的时候通过改装的快门线触发相机快门。掌握了它的延迟特性后,可以说几乎能实现百发百中。而且通过这个开关还可以抓拍很多运动的物体,比如破裂的气球里下落的水,再比如经过触发器前的昆虫或者野生动物。这里就不多做介绍了,摄影就是这样一个玩的过程,享受的除了作品本身外,还有这有意思的琢磨的过程,希望各位影友也能拍到自己满意的水滴作品,并享受这拍摄过程中的乐趣。
其他文献
原厂接环支持F口镜头  通过使用可选的卡口适配器FT1,可以将F卡口的尼克尔镜头转接在尼康1相机上,并且AF-i和AF-S镜头还能实现自动对焦。需注意的是此时需要将镜头上的物理焦距乘以2.7才是V1/J1的等效焦距。  可选配多种附件  V1机身左侧上方有一个多功能数据接口,可以插接包括闪光灯、GPS模块在内的多种附件装备。  尼康V1机身参数  有效像素1010万  对焦点135个对焦区域  连
外观与包装  百诺SHD CPL滤镜正面的外包装简约之中不乏庄重,金色的SHD显得格外高档。盒子背面的英文上印有滤镜的特点包括:超低色差镀膜、防水防油防划刮、超薄设计、高清光学工艺等。另外,盒子背面右下角写着“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也是百诺最值得骄傲的态度和决心。  使用效果  数字时代,大部分滤光镜都被淘汰,然而偏振镜、中灰镜以及保护镜仍是无法替代的光学产品,所以百诺滤镜的研
一级佳作  激斗 王培山 摄  拍摄的技法要与所表现的内容相得益彰才有意义。作者用变焦追随拍的方式突出了“激斗”的动感,焦点落在牛头上,强化了视觉主题。作者站在正对激斗场面的拍摄,也让画面非常的工整。作为一幅表现斗牛题材的作品,能得到如此干净的画面,实属不易。色彩的处理上,从牛头的鲜艳到边缘的淡化,也是对视觉主体的强调。  二级佳作  柏林之吻 董致霞 摄  一幅通过形式讲故事的作品,画面上背景是
她们不是令人追逐的大众明星,她们没有惊艳的妖娆外表,她们在摄影圈里同男人一样摸爬滚打,却做得如清风拂袖……  这些女子,选择了摄影这个更适合男人的职业,却也做得红红火火,让人羡慕;对于她们,摄影的艰辛和不易是共同的,但快乐却是丰富多彩的。  20岁的女人最勇敢,30岁的女人浪漫成熟,到了40岁,就会变得圆润有味。这里将讲述不同领域、不同年龄的几位女摄影人,讲述她们的故事,展示她们的作品,探讨她们在
改进一张作品,关键是发现作品存在的问题。有位后期高手曾说,如果前期拍摄比较到位,后期主要在做两件事情,一是进一步剪裁,二是加减光。本期的原图,前期拍摄不算到位,主要是构图居中,下方拥挤,上方空洞。后期还有办法挽救吗?此外,怎样能进一步美化画面呢?看看两位嘉宾的妙招。    『原图不足之处』  ◎ 构图不合理,下方拥挤,上方空洞,空间感不足。  ◎ 主体人物与其他部分反差接近,不够突出。  ◎ 有些
光赋予生活色彩,摄影捕捉色彩。如何发现、捕捉、再现色彩?透过摄影师孙少青的作品,分享其中经验。    『综合各种艺术修养』  一个人的职业是随时间和经历在变换的,几十年前我最迷恋的职业是美术师,做平面设计的时候我又迷恋了摄影师,但这个职业似乎离我还很远,随着数码时代的到来,某一天这个梦想的职业悄悄地来敲门了。感谢数码影像时代所带来的新希望,我综合了自己的职业经验,很快掌握了数码时代的摄影技术,这些
《诗经》又称《诗三百》,最初文王采集民间诗歌,到孔子,于浩瀚诗歌三千中选305首编为《诗》,战国晚期定名,《诗经》。汉代儒生遵其道德、伦理之纲常,取其教化之意,奉为六经中的一部。《诗经》对大多数人来说是熟悉又陌生的,我们也许记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忘记了“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这是民族的记忆,遥远又等待唤醒,塔可就是被唤醒的一员。《诗经》之美,在文辞朴实
角度变化 手法丰富  工地现场的景物一般都比较杂乱,通过调动不同的艺术造型和角度可以在司空见惯的拍摄对象上寻找到新的视点。  金茂大厦是上海的重要地标之一,以金茂大厦作为拍摄主体的照片众多却雷同。当我在浦东陆家嘴某高层建筑工地拍摄时,发现俯视下的金茂大厦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十分壮美。于是,我以工地高大的红色塔吊为前景,进行重新取景构图,充分利用景物间的透视关系与色彩间的对比关系拍摄了《雾漫工地》。 
2009年8月5日,第八届中国摄影金像奖颁奖晚会在美丽的大理华彩落幕时,本届金像奖就以“不可重复、难以逾越”的辉煌铸就了中国摄影界最高个人成就奖的荣光。套句现在时髦的话评价本届金像奖,那就是“品质成就卓越”。  创下新高的322人的申报数量,以及占总申报人数31.6%的非职业摄影人,这些充分说明了:全民影像的时代,已经让摄影走入了千家万户。其中纪实类申报作品较上届增加了100%,艺术类增加了18%
欣赏环境人像摄影名作,  解析环境人像的创作技术。  著名摄影家用亲身的体会,  让你领略到摄影的成功要诀,  让你洞悉创作的思想精髓。    入木三分拍人像  环境的选择和处理  环境人像首先要有环境,  必须要把环境带进去一道考虑。  背景是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应该是十分明确的,可以用来表现被摄者的身份、人物所处的时代和发生在人物身上的事件,更重要的是能够有助于人物性格的揭示,但是背景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