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至善正气,育一代新人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573346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形势下继承和发展中国教育文化,并以此推进特色学校、品牌学校的创建,是广州市新民六街小学(以下简称“新民六小”)丰富办学内涵、提升办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多年来,新民六小一直秉承“德育为先,以人为本”的传统,特别是近年来,学校根据办学理念,立足自身实际,重点打造“养正教育”,不仅引领学校的整体建设,更为学生的成长提供颇具品质的教育服务。
  一、在传承、创新中孕育的“养正教育”
  “养正教育”的提出,既基于新民六小的历史文化与传统,又立足于它自身的条件和优势,是从传承、创新中孕育出的具有独特个性的教育文化。
  1.沿袭办学传统,构思“养正教育”
  新民六小建于1949年,60多年来,始终坚持德育先行,从德育养正切入教育教学,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可见,重视德育是新民六小的重要特色,而“养正教育”的构思是对办学传统的沿袭。
  2.明晰办学理念,促成“养正教育”
  新民六小以“新民正德,臻于至善”为办学理念。“正德”是手段,即养正品德;“至善”是目标,即达到善的极致,达到完美的境界。“正”代表一种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它的指向是“德”,即通过养正育德使学生日臻完善。因此,“新民正德,臻于至善”的办学理念,其核心就是“养正育德”,即端正学生的心态,培养他们的习惯,使他们具有良好的行为,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传承中国文化,践行养正教育
  新民六小的“养正教育”是对中国文化的传承。《中庸》中有“正德”之说,即尽人之性,以正人德;尽物之性,以正物德。《易经》中有“蒙以养正”之说,即从童年开始就要进行正确的教育。只有通过“童蒙养正,果行育德”,学生将来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新民六小在传承中国文化的基础上践行“养正教育”,并使“养正教育”发展成为学校的特色教育文化。
  4.契合德育要求,丰富“养正教育”
  新民六小“养正教育”的具体内容是:言正,身正,品正,以正身;手勤,体勤,脑勤,以勤业。为人师,身正业勤才能立己立人;为学生,身正业勤才能成人成才。“养正教育”主要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入手,在正容、正行、正心和正德四个层面上,由表及里、潜移默化地实践人的教育,最终造就身正敬业的教师、守礼品正的学生与尚德正气的学校。
  “养正教育”既传承了热爱祖国、朴素节俭、尊师重教、团结友爱、礼貌待人和诚实守信等优良传统美德,又符合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利于学生形成具有新时代特色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可见,“养正教育”与德育要求相契合,而德育要求又使“养正教育”获得丰富与发展。
  二、在主客观相契中铸就的“养正教育”
  “养正教育”的发展得益于两个因素:一是学生的主观需要;二是办学的客观条件。其发展在于主客观的契合。
  1.学生的发展需要为“养正教育”提供有力支持
  当代学生的发展需要“正心”,即端正心态,以获得美好的品德,然后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当代学生的发展需要“纯善”,即要求学校启发、濡养学生纯善的心。毕竟,善心善念是培养学生的根本。当代学生的发展需要“进取”,即不断超越,永不停息,以“臻于至善”。
  2.学校的办学环境为“养正教育”提供客观条件
  (1)“养正”氛围
  优美的环境使人心旷神怡、头脑清醒和思维敏捷,因此,新民六小在校园环境的设计上以“绿化”“美化”和“人文化”为特色,凸显校园的人文气息,最终营造“养正”氛围。
  (2)“养正”主题
  校园中的一些别具特色的设计体现“养正”主题,具体有两点:一是校园雕塑(教师高擎手中的课本)的寓意是:用真心落实“养正教育”,以换来学生的进步、发展和腾飞;二是校园中的诸多宣传语和提示牌(如:草坪内的“小脚不乱跑,小草微微笑”;垃圾桶上的“捡起小纸片,丢进我嘴里”等)渗透着“养正教育”中的德育要求。
  (3)“养正”方式
  新民六小的校园有三个长廊,分别是励志长廊、艺术长廊和阅读长廊。励志长廊的设计理念是: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用知识之光扮靓中国,照亮世界。艺术长廊的设计理念是:用心感受艺术,让艺术陶冶情操,美化生活。阅读长廊的设计理念是:让书籍成为学生形影不离的挚友。三大长廊均强化“养正教育”,并提供具体方式。
  三、在现实渗透中成熟的“养正教育”
  在多年的坚持与探索中,新民六小形成了“以棋养德、以棋立德、以棋正德”的校园文化组织模式,不断渗透“养正教育”,最终使“养正教育”日臻成熟。
  1.从兴趣向制度渗透
  2003年,新民六小创办了第一个棋类兴趣班。2009年,学校在一年级和二年级开设棋类教学课,并做到课程落实、时间落实、教材落实、人员落实和经费落实。目前,在校学生全部进行棋类普及教育。三年级以上的学生,每周两次集训,并保证每次1.5小时的训练时间。从2010年起,学校每年举办一次“棋王争霸赛”。如今,它已发展为成熟的赛事。总之,棋艺活动的制度化建设已经成型。
  2.从环境向心理渗透
  2013年,新民六小围绕“品棋正德”开展特色文化建设专项活动。具体有三点:一是在校园环境上凸显特色文化,例如,修建篆刻着“棋乐无穷”字样的假山;二是在人文价值上凸显特色文化,例如,通过标语、标识和各种活动培养学生“仁、义、智、勇、信”的棋道精神;三是在棋艺培养上凸显特色文化,要求师生本着“下棋如做人,棋品即人品”的原则提高棋技。实践证明,全方位凸显特色文化,既赋予“养正教育”文化的力量,又能潜移默化地落实“养正教育”。
  3.从“娱人”向“育人”渗透
  新民六小在开展“养正教育”的过程中,注意“娱人”向“育人”的渗透。这一点依然体现在棋艺活动的组织中。
  在“人人会下棋”的目标的引领下,学校有意识地把德育、智育渗透到棋类活动中,让学校领导“品棋明德”,使教师“品棋养德”,引导学生“品棋取德”,最终实现学校师生的“养正心性”“修德立人”,并逐步形成“正心、纯善、进取”的校园文化氛围。
  经过不懈探究和不断完善,新民六小在棋艺育人的道路上具有了完备、规范和科学的校园文化构建力量。“2013年华南地区中小学生象棋竞赛”落户“新民六小”,这既是教育界对棋艺育人的认可,又是教育界对新民六小“养正教育”的支持。
  围绕“养正教育”和“棋艺文化”,新民六小还提出了“天天好习惯,走实每一步”的校训。这一校训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出发,努力引导学生在各种细微之处“正德”“至善”,最终不断完善自我。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新民六街小学)
  (责任编辑:梁金)
其他文献
在课堂中展现真实自我、真实生活,进行真实情感的互动,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在《爷爷、奶奶,你们快乐吗》(北师大新课标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一课的课程教学设计和实践中,笔者通过“体验生活”“演绎生活”“升华生活”三个板块,把课前、课中和课后联结起来;通过师生互动、家校互动、课内课外互动,真正让教学“活起来”,让课堂成为学生现实生活的园地,让教师成为课堂生活的穿针引线者,让学生成为体验课堂
广州市萝岗区黄陂小学成立于1953年,由数所农村分教点组建而成,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学校辗转迁移,师资力量薄弱,校园环境脏乱差。经过十年的努力,黄陂小学从一个村级的薄弱学校逐步发展成市级学校,获得“广州市民主管理三星级单位”“广州市校本培训示范基地”“广州市依法治校示范校”“广州市绿色学校”等荣誉称号。总结我校近十余年飞速的发展历程,校园文化内涵的不断丰富,和谐向上校园文化的积极构建,为学校、教师
2013年,福建泉州启动名师培养工程。该项工程依托高校学术力量,着力整合优秀教师、大学专家学者、著名特级教师等资源,以规避以往单一向度培养模式之缺陷。泉州名师培养工程重点引导培养对象提炼并明晰自己的教学主张,进而在实践中形成相应的操作策略与方法,这是当下探索名师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  本期专题遴选了泉州部分名师的教学主张与大家分享,这些文章充分反映出他们对基础教育教学问题广泛的兴趣和深刻思考、深厚
我为人师已十年有余,走过好几所学校,教过不少学生。每当得知一些学生取得成功的消息时,我的内心便有一点淡淡的喜悦。其实,我常常反思:教师当初的教育对学生如今的境况是否会有影响。  1999年,我刚刚参加工作,在一所农村小学任教。我的学生小高,家庭条件不好,父亲残疾,母亲有病,家里还有四个孩子,他是家中的老大,家里的许多活都是他干,用他爸爸的话说,他是家中的一个劳力。在学校里,个子高高的小高特别害羞,
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如何“穿针引线”,如何“弹好钢琴”,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无数次地 我问,  是哪扇门,  我在它前面无数次徘徊,  它却早已为我打开?  也许是一扇不起眼的校门。  可在那里,  开放、包容、平等、科学、每个孩子的权利……  像新鲜的花儿,  每天幸福地绽放 迎接我们。  或者,一扇心门,  它装在每个老师心里。  可它敞开着,  微笑、爱、耐心、知识、真诚、责
2015年年初,笔者有幸前往德国巴登-符腾堡州(下文简称“巴符州”)参观学习。在三周的学习时间里,通过聆听教育专家讲座、观摩德国中小学课堂、与校长教师座谈交流,笔者对德国的中小学英语教育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将所见、所思、所感摘录成文,希冀为我国的英语课程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一、德国中小学英语教育概况  整体而言,德国人对英语的态度十分矛盾。一方面,德国人掀起保卫德语运动,保守党投票通过决议
近些年来,在艺术学学科领域,产生了一批成绩耀眼的学术成果,其作者都是年轻的博士。他们的“背景”是田野,田野中先有导师的足迹,后有弟子的脚步。他们通过田野调查,搜集我国多民族多地区民间保存的稀有传统艺术种类,开展了艺术学与民俗学、民族学、人类学的交叉研究活动。他们还将这种研究带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应用实践中,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这种学术倾向值得关注。  这些艺术学的新成果之所以让人刮目相
本刊讯(马潇潇)2012年3月16日,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稳定规模,保持公办普通高校本科招生规模相对稳定,高等教育规模增量主要用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以及扩大民办教育和合作办学。”这意味着,连续实施了13年的高校本科扩招将画上句号,中国高校规模扩张时代将落下帷幕,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将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主旋律。  教育
山东省即墨市实验高级中学位于青岛市即墨经济开发区,2010年由即墨创新学校整体搬迁而来并更名。我校现有82个教学班,4 500余名学生,440余名教职员工,是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和青岛市重点高中,先后荣获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示范校、全国德育工作创新先进学校、全国地理科普教育基地、全国作文教学先进单位、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优秀单位等80余项称号。近年来,我校赢得了社会和家长的广泛好评,这些好评和荣誉得益于学
一、“圆融”数学教学的内涵概要  圆融数学教学,既是用圆融的意境引领数学课堂,让数学课堂充盈着美丽色彩、创造气息、生命活力和智慧生成。圆融的数学课堂,是“三维目标、四种基本”学科本质的和谐共生,是学生进步和教师成长的圆满共长,是学科教学与人格发展的圆融统一。  众所周知,主体、客体及主体接受客体的过程是课堂教学三大要素。主体—人的数学素质本身就是一个融各种素质因素为一体的不可割裂的圆融体,是多种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