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来源 :杂文月刊(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bwjb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阅读教学过程,是引导学生透过语言符号,运用形象思维,再现艺术形象的过程,阅读教学过程使读者情动于衷,融入意境,获得美感,受到性情的陶冶和心灵的感悟,这正是语文课本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却费时、耗力、成效低。阅读教学已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已成为语文老师当前最棘手的一个问题。我个人认为,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阅读教学应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也是如此,而这种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材。所以,教师要力求用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引入一定的情境,激起浓厚的阅读兴趣,创造一种乐学的氛围,从而激发他们自主阅读意识和不断阅读的求知欲。正如孔子所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学生积累知识,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例如读思结合的习惯,归纳总结的习惯、写读书笔记的习惯。所以,致力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同样是搞好阅读教学的前提条件。只有保护好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持久的阅读兴趣,创造一种积极的学习气氛,才能顺利地开展阅读活动,提高阅读能力。
  二、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读的能力,有利于发现问题,启迪思维
  语文学科渗透着人文精神,作品的字里行间蕴蓄着极其丰富的世间万象、人情事理、思想情感。阅读教学只有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对语言及蕴涵于内部的深厚的文化内涵进行切身的感悟,才能实现以文教文的目的。靠理性分析或他人言传绝难奏效。一方面,文章自身是意义的唯一实证;另一方面,读者对文章阅读具有极大的多维拓展的个性张力。一篇文章可悟的内容涉及方方面面,而且要透过字面悟到字背透过现象悟到本质。每个人由于知识、经验不同,所悟并不完全一样,“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有自读才能做到这一点。况且文章中有许多东西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必须由学生在读书过程中自求获得。架空式分析,尽管头头是道,终是隔靴搔痒。“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通过读,学生会自己发现问题,并借助工具书和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不少问题,“磨刀不误砍柴工”,学生自读解决一部分问题,剩余疑点由教师抓住重点、难点予以点拨,讲得可以少而精。这样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启迪学生思维。
  三、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学习一篇文章,学生不仅要感悟文章的意义和精微所在,而且还要欣赏作者匠心艺术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及蕴涵其中的情趣,欣赏语言、结构的精妙指处,鉴别艺术手法的优劣、得失。阅读一篇文章的过程,也是一个审美实践的过程。审美,特别强调感悟。别林斯基曾说:“如果你说这首乐曲很好地表现了嫉妒的感情,那你等于什么也没有说。但是你把这首乐曲演奏一遍,那它就为自己说明了一切。”语文学习何尝不是如此,只有原原本本地用心把文章读一读,才能体味到美在哪。叶圣陶先生曾把语文阅读活动中对课文的审美实践比做采矿:“你不动手,自然一无所得;只要你动手去采,随时可发现一些晶莹的宝石。”所以只有反复咏诵,方能体味个中深味。如诵读苏、辛词“大江东去”、“千古英雄”须读出豪气,在读“惊涛拍岸”、“金戈铁马”一定要读出慷慨激昂之情,气吞山河之势。
  四、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那么,什么是语感呢?语感就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和语言训练中形成的一种带有浓重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的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证明:培养学生语感,有利于体现语文课的特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课文感染作用。
  那么如何培养语感呢?我认为应该作到这么两点:培养学生语感,就应抓住课文中具有感染意义的关键词,引导学生分析、体会,通过分析、比较(增、减、删、调换、对照)体会、推敲关键词语,发现其妙处,达到意会的目的,语感就会油然而生。如古诗词教学中一些经典名句的重点字词的运用。例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一诗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换成“到、入、过”等字,就只能表达一层意思,就是春风已经来到江南,而原句中的“绿”表示的意思则深刻得多,不仅说明春天已到江南,而且有春风染绿江南的意思。经过这样的调换比较,学生理解了绿的绝妙用法,也就培养了语感。除培养学生语感,还应丰富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阅读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践去体会。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和对生活的敏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要训练语感,不仅在语言文字上揣摩,还须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设身处地的进行情感体验。
  五、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创造力
  在阅读教学中,要借助想象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进行创造性学习。阅读教学中的想象是指对作品的情景进行扩充、联想,让学生在课文的基础上自由遐想。在教学中,教师要把以讲为主改为以问和以讨论为主,把阅读教学的着眼点放在有想象余地的文字上,把住有关词句、段落,提出恰当的带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敞开思想,进行多角度想象,例如鲁迅先生《孔乙己》这篇课文的结尾,讲到孔乙己的结局,我就设置问题:孔乙己的生死,让学生充分想象,各抒己见,给学生的想象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和条件。
  另外阅读教学中训练学生的质疑,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如预习《勇气》一课时,学生提出不少问题。如美国伞兵第一次逃生已经间接害死了法国妇女的丈夫,为什么还敢第二次逃到法国妇女的家里,是什么让法国妇女第二次救了伞兵,为什么将军称赞法国妇女是一个幸福的女人,明明她已经死了丈夫?等等,可见学生思维的活跃。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不断会产生新的疑问,让他们不断地带着自己的疑问去探索求解,就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六、阅读教学中应注重拓宽学生阅读范围,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有统计资料表明,人的一生所获的知识,由课堂教学中获得的约占20%左右,而80%左右的知识是通过课外阅读或其他方式获得的。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提高阅读能力最有效的途徑和手段,也是对课内阅读教学的检验和评价。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如同数学课中的例题,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习阅读的熟练技巧。叶圣陶先生谈过:“为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非多读不可,同时为充实自己的生活,也非读不可。”这里强调大量阅读的重要性。许多学生中学毕业,仍然没有形成阅读能力,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究其原因,仅限于课内课文的学习,课外阅读量不足,致使阅读能力下降。学生要在学会阅读课文的同时,进行大量课外阅读,能主动迁移课内阅读中学习到的方法,进行主动地、创造性的阅读,这将有助于主动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从而学会学习,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语文素养。
其他文献
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是大学文化的精髓和核心之所在,是在大学自身发展过程申长期积淀形成的激励.指导和规范大学行为的价值体系,以及体现这种价值的独特气质。本文探讨大学精神
<正> 我科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周围神经损伤280例,发现损伤的神经经过松解手术后可即刻恢复功能,自1982年5月至1987年5月计发现27例,报告中指出立即恢复功能占损伤神经的9.6
一、调查准备调查目标:通过对小学生各类学习兴趣的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分析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的原因,了解影响小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为制定对策提供有力的材料.调查
小型单相交流电机简易调速器麻鸿儒侯勇(东北电力学院电机教研室,吉林市,132012)本文介绍一种利用双向晶闸管进行相位控制、用简单方法实现小容量单相电机调速的方法。此方法不局限于单
新课标强调主体阅读的感受和体验,因此,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可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我认为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
在35t/h正转链条炉热电联供的燃煤系统中应用了微机监控技术。微机系统以TMC—80A工控机为主机;软件与硬件均采用模块化结构,组态灵活,并采取了多种安全保护措施。针对正转炉排大滞后特征作
摘要:探究性教学方式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教学方式,它改变了以往教学模式当中的不足,同时,它还能够很好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够使学生主动的去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在大学美术的探究性教学中,能够使用不同的教學模式对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有效的培养。本文主要分析了大学美术探究性教学策略,以供大学美术教师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大学美术;探究;策略  探究性学习在实际的教学中存在着巨大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摘 要 :就业是关系到毕业生个人前途和全社会稳定发展的大事,是毕业生人生的一次重大抉择,也是对其综合素质尤其心理素质的一次检验。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强大的就业压力,高职毕业生在就业求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困难、挫折和冲突。这些挫折和冲突常常会使高职毕业生在心理上出现种种困惑和不适应,引起各种心理问题。本文从几个角度初步探讨了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关键词:高职院校 就业
摘 要:文章从学校管理的角度论述如何推进教师专业成长,以及如何将教师专业成长的积极作用从心理学的角度辐射出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将大多数学校都面临的教师队伍战斗力不强,缺乏动力的现状显性化并积极寻求解决的对策,以其能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师专业成长 职业倦怠 学校管理 校本研修 自我效能  绪论  日前,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的一份关于教师生存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