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旁腺全切加微量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术在肾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中的临床应用

来源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wei078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甲状旁腺全切加微量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术(total parathyroidectomy with autotransplantation,tPTX+AT)在慢性肾功能衰竭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econdary hyperparcthyroidism, SHPT)患者外科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5年10月在济南军区总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接受tPTX+AT的149例慢性肾衰竭SHPT患者的手术前后临床资料,随访6个月至6年血清全段甲状旁腺素、血钙、血磷及临床症状变化情况等。

结果

149例接受手术的患者共切除598枚甲状旁腺,145例术后第2天肌肉骨骼疼痛、皮肤瘙痒的症状缓解或消失,4例1周后逐渐缓解。术后第1天iPTH(89.67±180.61)ng/L、血清磷(1.74±0.52)mmol/L、血清钙(2.07±0.32)mmol/L,均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6、36及60个月血清钙、磷及iPTH水平相近(P>0.05)。2例在术后出现病理性骨折,随访期间患者无持续性骨骼剧烈疼痛及皮肤瘙痒。2例术后处于SHPT持续状态。6例复发,其中5例接受再次手术,1例临床随诊。1例术后13个月死于肺部感染。

结论

tPTX+AT应用于内科治疗无效的中晚期慢性肾功能衰竭SHPT患者安全有效。

其他文献
肠球菌属是医院感染的条件致病菌。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肠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甚至出现了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利奈唑胺是人工合成的恶唑烷酮类抗菌药物,由于不易与其他抑制细菌蛋白合成的抗菌药物发生交叉耐药,曾被认为是治疗VRE的最后一道防线。但自利奈唑胺上市以来,有关耐利奈唑胺肠球菌的报道相继出现。本文就近年来有关肠球菌对利奈唑胺的耐药机制作一综述,以期为耐药监测和新
近年来对狂犬病病毒(RV)的研究较深入,主要包括野毒、疫苗株及新鉴定的从蝙蝠分离株的基因结构、复制,基因功能与表达调控。根据核蛋白(N)碱基的同源性,将对人类致病RV分为7个基因型,分别归属于Ⅰ、Ⅱ、Ⅲ遗传谱系。人类狂犬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在治疗方面未能取得突破,专家对密尔沃基方案评价不认可。从目前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来看,新颖的治疗疫苗及抑制病毒复制与扩散药物的研制有前途,促使成功治愈狂犬病
生物膜的形成与侵袭性真菌感染有关。因此,生物膜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毒力因子。白假丝酵母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菌群之一,也是临床分离率最高的真菌,主要以呼吸道感染为主。生物膜的形成,可促进白假丝酵母菌的粘附、增殖及扩散,导致最低抑菌浓度和耐药性都明显增加。本文就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的形成机制、结构特点和防治现状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为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形成临床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目的探讨术中神经监测技术(intraoperative neuromonitoring, IONM)在结节性甲状腺肿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解放军总医院和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8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组38例和监测组45例,传统组肿块最大径>7 cm 9例,4~7 cm 29例,均压迫气管,压迫食道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