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介绍了景泰县开展小麦高产创建活动采用的主推技术措施和取得的创建成效,并指出了创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 小麦;高产创建;主推技术;成效;甘肃景泰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4-0056-02
景泰县位于甘肃中部,地处黄土高原与腾格里沙漠过渡地带,属温带大陆干旱气候。全县辖6镇5乡136个行政村,总人口23.0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8.32万人。耕地4.684万hm2,其中水浇地2.525万hm2,耕地土壤以灰钙土为主。海拔1 500~1 750 m,年日照时数2 725 h,年太阳总辐射量618.8 kJ/cm2,≥0 ℃活动积温3 614.8 ℃,年平均气温8.2 ℃,无霜期141 d。光、热、水、土资源丰富,利于优质小麦生产。常年小麦播种1万hm2,是景泰县主要的粮食作物,年总产量一般在5.5万t左右。
景泰县为重要的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县,是一个以景电提灌工程为主体的灌溉农业区[1]。自2008景泰县被农业部列为小麦高产创建活动示范县以来,根据甘肃省农牧厅和省农技总站实施方案的要求,景泰县以“依靠科学,主攻单产,增加总产,改善品质,提高效益,提升小麦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本着“高标准、严要求、抓创建、见成效”的原则,按照“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良种、良法、良机相配套,狠抓主导品种、主推技术落实应用,引进先进实用创新技术”的思路,强化行政推动,整合项目,统筹规划,精心组织,务实技术指导服务,加大物化补助,科学选点,创建万亩示范片、千亩展示区、百亩高产核心攻关方,改进完善《景泰县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规程》,不断提升创建活动的层次和水平,完成了创建任务指标,取得了显著的创建成效,为促进粮食稳产高产和农民持续增收奠定了良好基础[2-3]。
1 小麦高产创建活动
1.1 主导品种
根据景泰县的气候特点、栽培条件及种植习惯,以专用型中筋类春性偏早熟品种为主,选用丰产、稳产、优质、多抗等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品种,以永良15号、宁春39号为主。
1.2 测土配方施肥
根据2007—2010年小麦“3414”施肥试验、测土化验、2008—2009年大田调查等结果,总结出景泰县景电灌区小麦高、中、低肥力分区的施肥配方,示范区在平均施有机肥15~45 t/hm2、锰肥15.0~22.5 kg/hm2的基础上,氮磷配肥的量化指标依次为:147∶78、163.5∶94.5、201.0∶112.5,平均施纯N 171 kg/hm2、P2O5 94.5 kg/hm2,氮磷比例为1∶0.55。其中全部的磷肥、微肥和60%~70%的氮肥作基(种)肥,剩余的30%~40%氮肥结合头苗水灌溉追施。
1.3 精量半精量播种
一是推广顶凌播种。即土层解冻10 cm左右,土表日消夜冻在中午强时播种,一般以3月中旬播种为宜,利于根系良好发育,利于形成大穗;同时可提早成熟,免遭高温和干热风危害。二是筛选推广先进播种机播种[4]。项目区重点推广了2BFG系列型隔层施肥播种机,便于种、肥真正实现了水平隔离和垂直分层;便于基肥的重施、深施;下籽均匀且种子播幅较宽,可确保播种质量。2012年景泰县引进试验示范了郓农牌2BJK-6型小麦宽幅精量播种机,具有精准下籽、精量播种的技术效果,播种质量更优,是下一步示范推广的新亮点。项目区播种量为337.5~375.0 kg/hm2,基本苗在600万~675万株/hm2,成穗数675万~750万穗/hm2,穗粒数23~27粒,千粒重42~45 g,可实现7.50~8.25 t/hm2的目标产量。
1.4 早浇浅灌头苗水
头苗水灌溉时间及灌溉量对小麦群体调控及个体发育尤为重要,应在小麦2叶1心至3叶1心(4月20—30日)灌头水,灌水量1 050~1 350 m3/hm2。可较常规大水漫灌节水300~525 m3/hm2,有利于促幼苗早发,壮苗增穗,提高产量。
1.5 主要病虫害统防统治
一是落实种子包衣技术。每100 kg种子用3%敌委丹悬浮种衣剂100~200 mL,或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200 mL,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90 g对水1.5 kg喷雾且搅拌均匀,防治小麦黑穗病、全蚀病、根腐病等。同时,示范推广复方拌种新技术,即每100 kg种子用3%敌委丹悬浮种衣剂100~200 mL、钾宝100 g、硫酸锰100 g、硫酸锌50 g对水2~3 kg拌种,以每粒种子均匀包裹上红色的药液为好,具有良好的补微、抗病、增产效果。二是推广“一喷三防”技术。在抽穗初期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2 kg/hm2、旱地龙1.5 kg/hm2、21%吡虫啉可湿性粉剂0.24 g/hm2或3%啶虫脒乳油0.3 L/hm2,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0.15 g/hm2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0.6 L/hm2对水450 kg/hm2交替喷雾2~3次,预防锈病、白粉病、蚜虫、干热风等。
1.6 机械化作业
重点推广机械化精细整地,机械化集精量半精量施肥、播种,机械化集高茬收割、脱粒,机械化深耕,机械化秸秆粉碎等作业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农机与农艺的衔接配套,不断提升农业机械操作的水平质量。
1.7 农磷肥混合秋施
将有机肥与单质磷肥混匀堆沤,或将有机肥腐熟后分别与磷肥均匀撒施于地表,結合前作灭茬深耕施入,这是培肥地力、提高磷肥利用率最有效、最经济的施肥技术措施。
1.8 秸秆还田
在有机肥缺乏的条件下,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主要途径即秸秆还田。小麦收获后,在田间将秸秆粉碎,茎段长以3~5 cm为宜,并撒开铺匀,用作底肥。伏秋深耕25~30 cm,打破犁底层,犁透压实,或旋耕2遍,灌足冬水造墒,等土壤完全封冻后进行镇压保墒,培肥地力,优化麦田土壤结构,增强小麦生产后劲[5]。 2 小麦高产创建取得的成效
2.1 完成了任务指标
5年来,小麦高产创建活动累计推广万亩示范片10个,共8 320 hm2,占全县小麦播种面积的17.3%;千亩展示区10个,共756.67 hm2;百亩核心攻关方10个,共85.87 hm2。经测产验收,景泰县万亩示范片完成了各年度任务指标。万亩示范片产量7 695.0~8 362.5 kg/hm2,较任务指标增产112.5~384.0 kg/hm2,增幅1.4%~5.1%;较全县基础产量增产786.0~1 396.5 kg/hm2,增幅18.0%~21.3%。百亩攻关方产量8 025.0~8 683.5 kg/hm2,较任务指标增产133.5~375.0 kg/hm2,增幅1.6%~4.9%。
2.2 总结了小麦高产集成技术
项目实施过程中,制定了各年度《景泰县小麦高产创建活动实施方案》,通过技术引进和技术集成创新,不断改进完善总结出《景泰县小麦高产创建栽培技术规程》和《小麦高产攻关田栽培技术要点》,为小麦增产提供技术支撑。
2.3 提高良种覆盖率
景泰县主导品种为永良15号、宁春39号。项目区良种覆盖率100%,种子包衣率100%,为提高小麦单产和开展高产创建奠定了基础。
2.4 培养了一批高产能手,涌现出一批高产典型
以水肥的精准化管理和机械化生产水平的提高为突破口,涌现出一批高产典型。2010年草窩滩镇常丰村某农户种植0.2 hm2永良15号小麦,平均产量达9 840 kg/hm2;2011年寺滩乡付庄村某农户种植0.17 hm2永良15号,平均产量达9 355.5 kg/hm2;2012年芦阳镇石城村某农户种植0.17 hm2宁春39号,平均产量达9 258.0 kg/hm2,为辐射带动创建高产树立了样板,积累了经验,使农户学有榜样、做有标准、干有技术,主动依靠科技实现增产增收。
2.5 提高农民科学种粮技能
通过采取“重点突出,点面结合”的方式,对项目区进行了科技入户和跟踪技术指导服务、加大补贴物资投入、推广各项集成增产技术,挖掘了小麦的增产潜力,调动了农户参与项目的热情和积极主动性,利于良种、良法、良机配套推广,从而提高了农民综合生产的实际操作应用技能。
2.6 播种质量明显提升
通过产量效益对比,项目区农民对顶凌播种和精量播种技术有了较为深刻的体会和认识,使传统超大量播种的问题得到有效控制。既节省了种子,又提高了抗病、抗倒伏能力,提高了产量和品质。
2.7 施肥技术明显改进
一是改进了单质磷肥在播前一次性大量表层撒施的不良做法;二是“猛追氮肥”的施肥现象基本得以扭转;三是氮肥基追比例由3∶7调整为6∶4或7∶3;四是机械分层施肥技术得到广泛认可。切实解决了农户盲目施肥问题,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实现了节本增效的栽培目的。
2.8 主要病虫害得到预控
景泰县小麦的病虫害主要有黑穗病、条锈病和蚜虫。通过选用抗病虫优良品种、秋季深耕、适期早播和精量半精量播种,加之落实药剂拌种、“一喷三防”等技术,使病虫害得到有效防控[6]。
2.9 头苗水早浇浅灌技术得到广泛落实
据大样本调查统计,回归分析表明:推迟到五叶期(5月10日)以后灌头苗水可显著减产,每推迟1 d灌水可平均减产105 kg/hm2以上。由于推迟灌头苗水造成减产损失的教训,使农户对早灌浅灌头苗水技术尤其重视,从使头苗水旱浇浅灌技术得以普及落实。
3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景泰县小麦高产创建活动通过5年的实施,积累了一定的集成技术经验,涌现出了一批高产典型,坚定了今后创建活动的信心,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小麦种植比较效益低,补贴力度不够,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尚未完全调动;二是有机肥投入不足,秸秆还田技术普及不够,影响地力培肥和单产提高;三是农户长期的分散经营,加之近年外出务工农户较多,田间管理跟不上,标准化、集约化生产水平不高;四是机械化操作质量低,农机与农艺配套衔接不够。为此,在今后的创建活动中,一是积极争取省、市农技推广项目,整合项目资源,加大支持力度,充分调动农户参与项目的积极主动性,确保种植面积。二是加大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弥补有机肥亏缺的问题,培肥地力,提高小麦单产。三是依靠种植大户,流转长期在外务农户的土地,依托集成增产技术,创建标准化、集约化的示范片。四是建议配套研发实用、方便、灵活、高效的小型收割脱粒一体机,满足广大套田种植农户的需求,实现农机农艺配套结合。
4 参考文献
[1] 周廷芬,崔瑾,姚学竹.景泰县小麦高产创建活动的主要做法与成效[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1(5):6-7.
[2] 申振宇.小麦高产创建活动的主要做法与成效[J].种业导刊,2011(3):28-29.
[3] 杨佑强.景泰县小麦高产创建的主要做法与经验[J].中国农技推广,2011(11):11-12,28.
[4] 高福平,刘东.凤台县开展小麦高产创建活动的成效、做法与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7):75-77.
[5] 李娟.彬县旱地小麦高产创建活动关键技术措施及成效[J].现代农业科技,2012(7):100-101.
[6] 张志武.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J].天津农林科技,2013(2):44.
关键词 小麦;高产创建;主推技术;成效;甘肃景泰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4-0056-02
景泰县位于甘肃中部,地处黄土高原与腾格里沙漠过渡地带,属温带大陆干旱气候。全县辖6镇5乡136个行政村,总人口23.0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8.32万人。耕地4.684万hm2,其中水浇地2.525万hm2,耕地土壤以灰钙土为主。海拔1 500~1 750 m,年日照时数2 725 h,年太阳总辐射量618.8 kJ/cm2,≥0 ℃活动积温3 614.8 ℃,年平均气温8.2 ℃,无霜期141 d。光、热、水、土资源丰富,利于优质小麦生产。常年小麦播种1万hm2,是景泰县主要的粮食作物,年总产量一般在5.5万t左右。
景泰县为重要的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县,是一个以景电提灌工程为主体的灌溉农业区[1]。自2008景泰县被农业部列为小麦高产创建活动示范县以来,根据甘肃省农牧厅和省农技总站实施方案的要求,景泰县以“依靠科学,主攻单产,增加总产,改善品质,提高效益,提升小麦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本着“高标准、严要求、抓创建、见成效”的原则,按照“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良种、良法、良机相配套,狠抓主导品种、主推技术落实应用,引进先进实用创新技术”的思路,强化行政推动,整合项目,统筹规划,精心组织,务实技术指导服务,加大物化补助,科学选点,创建万亩示范片、千亩展示区、百亩高产核心攻关方,改进完善《景泰县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规程》,不断提升创建活动的层次和水平,完成了创建任务指标,取得了显著的创建成效,为促进粮食稳产高产和农民持续增收奠定了良好基础[2-3]。
1 小麦高产创建活动
1.1 主导品种
根据景泰县的气候特点、栽培条件及种植习惯,以专用型中筋类春性偏早熟品种为主,选用丰产、稳产、优质、多抗等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品种,以永良15号、宁春39号为主。
1.2 测土配方施肥
根据2007—2010年小麦“3414”施肥试验、测土化验、2008—2009年大田调查等结果,总结出景泰县景电灌区小麦高、中、低肥力分区的施肥配方,示范区在平均施有机肥15~45 t/hm2、锰肥15.0~22.5 kg/hm2的基础上,氮磷配肥的量化指标依次为:147∶78、163.5∶94.5、201.0∶112.5,平均施纯N 171 kg/hm2、P2O5 94.5 kg/hm2,氮磷比例为1∶0.55。其中全部的磷肥、微肥和60%~70%的氮肥作基(种)肥,剩余的30%~40%氮肥结合头苗水灌溉追施。
1.3 精量半精量播种
一是推广顶凌播种。即土层解冻10 cm左右,土表日消夜冻在中午强时播种,一般以3月中旬播种为宜,利于根系良好发育,利于形成大穗;同时可提早成熟,免遭高温和干热风危害。二是筛选推广先进播种机播种[4]。项目区重点推广了2BFG系列型隔层施肥播种机,便于种、肥真正实现了水平隔离和垂直分层;便于基肥的重施、深施;下籽均匀且种子播幅较宽,可确保播种质量。2012年景泰县引进试验示范了郓农牌2BJK-6型小麦宽幅精量播种机,具有精准下籽、精量播种的技术效果,播种质量更优,是下一步示范推广的新亮点。项目区播种量为337.5~375.0 kg/hm2,基本苗在600万~675万株/hm2,成穗数675万~750万穗/hm2,穗粒数23~27粒,千粒重42~45 g,可实现7.50~8.25 t/hm2的目标产量。
1.4 早浇浅灌头苗水
头苗水灌溉时间及灌溉量对小麦群体调控及个体发育尤为重要,应在小麦2叶1心至3叶1心(4月20—30日)灌头水,灌水量1 050~1 350 m3/hm2。可较常规大水漫灌节水300~525 m3/hm2,有利于促幼苗早发,壮苗增穗,提高产量。
1.5 主要病虫害统防统治
一是落实种子包衣技术。每100 kg种子用3%敌委丹悬浮种衣剂100~200 mL,或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200 mL,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90 g对水1.5 kg喷雾且搅拌均匀,防治小麦黑穗病、全蚀病、根腐病等。同时,示范推广复方拌种新技术,即每100 kg种子用3%敌委丹悬浮种衣剂100~200 mL、钾宝100 g、硫酸锰100 g、硫酸锌50 g对水2~3 kg拌种,以每粒种子均匀包裹上红色的药液为好,具有良好的补微、抗病、增产效果。二是推广“一喷三防”技术。在抽穗初期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2 kg/hm2、旱地龙1.5 kg/hm2、21%吡虫啉可湿性粉剂0.24 g/hm2或3%啶虫脒乳油0.3 L/hm2,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0.15 g/hm2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0.6 L/hm2对水450 kg/hm2交替喷雾2~3次,预防锈病、白粉病、蚜虫、干热风等。
1.6 机械化作业
重点推广机械化精细整地,机械化集精量半精量施肥、播种,机械化集高茬收割、脱粒,机械化深耕,机械化秸秆粉碎等作业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农机与农艺的衔接配套,不断提升农业机械操作的水平质量。
1.7 农磷肥混合秋施
将有机肥与单质磷肥混匀堆沤,或将有机肥腐熟后分别与磷肥均匀撒施于地表,結合前作灭茬深耕施入,这是培肥地力、提高磷肥利用率最有效、最经济的施肥技术措施。
1.8 秸秆还田
在有机肥缺乏的条件下,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主要途径即秸秆还田。小麦收获后,在田间将秸秆粉碎,茎段长以3~5 cm为宜,并撒开铺匀,用作底肥。伏秋深耕25~30 cm,打破犁底层,犁透压实,或旋耕2遍,灌足冬水造墒,等土壤完全封冻后进行镇压保墒,培肥地力,优化麦田土壤结构,增强小麦生产后劲[5]。 2 小麦高产创建取得的成效
2.1 完成了任务指标
5年来,小麦高产创建活动累计推广万亩示范片10个,共8 320 hm2,占全县小麦播种面积的17.3%;千亩展示区10个,共756.67 hm2;百亩核心攻关方10个,共85.87 hm2。经测产验收,景泰县万亩示范片完成了各年度任务指标。万亩示范片产量7 695.0~8 362.5 kg/hm2,较任务指标增产112.5~384.0 kg/hm2,增幅1.4%~5.1%;较全县基础产量增产786.0~1 396.5 kg/hm2,增幅18.0%~21.3%。百亩攻关方产量8 025.0~8 683.5 kg/hm2,较任务指标增产133.5~375.0 kg/hm2,增幅1.6%~4.9%。
2.2 总结了小麦高产集成技术
项目实施过程中,制定了各年度《景泰县小麦高产创建活动实施方案》,通过技术引进和技术集成创新,不断改进完善总结出《景泰县小麦高产创建栽培技术规程》和《小麦高产攻关田栽培技术要点》,为小麦增产提供技术支撑。
2.3 提高良种覆盖率
景泰县主导品种为永良15号、宁春39号。项目区良种覆盖率100%,种子包衣率100%,为提高小麦单产和开展高产创建奠定了基础。
2.4 培养了一批高产能手,涌现出一批高产典型
以水肥的精准化管理和机械化生产水平的提高为突破口,涌现出一批高产典型。2010年草窩滩镇常丰村某农户种植0.2 hm2永良15号小麦,平均产量达9 840 kg/hm2;2011年寺滩乡付庄村某农户种植0.17 hm2永良15号,平均产量达9 355.5 kg/hm2;2012年芦阳镇石城村某农户种植0.17 hm2宁春39号,平均产量达9 258.0 kg/hm2,为辐射带动创建高产树立了样板,积累了经验,使农户学有榜样、做有标准、干有技术,主动依靠科技实现增产增收。
2.5 提高农民科学种粮技能
通过采取“重点突出,点面结合”的方式,对项目区进行了科技入户和跟踪技术指导服务、加大补贴物资投入、推广各项集成增产技术,挖掘了小麦的增产潜力,调动了农户参与项目的热情和积极主动性,利于良种、良法、良机配套推广,从而提高了农民综合生产的实际操作应用技能。
2.6 播种质量明显提升
通过产量效益对比,项目区农民对顶凌播种和精量播种技术有了较为深刻的体会和认识,使传统超大量播种的问题得到有效控制。既节省了种子,又提高了抗病、抗倒伏能力,提高了产量和品质。
2.7 施肥技术明显改进
一是改进了单质磷肥在播前一次性大量表层撒施的不良做法;二是“猛追氮肥”的施肥现象基本得以扭转;三是氮肥基追比例由3∶7调整为6∶4或7∶3;四是机械分层施肥技术得到广泛认可。切实解决了农户盲目施肥问题,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实现了节本增效的栽培目的。
2.8 主要病虫害得到预控
景泰县小麦的病虫害主要有黑穗病、条锈病和蚜虫。通过选用抗病虫优良品种、秋季深耕、适期早播和精量半精量播种,加之落实药剂拌种、“一喷三防”等技术,使病虫害得到有效防控[6]。
2.9 头苗水早浇浅灌技术得到广泛落实
据大样本调查统计,回归分析表明:推迟到五叶期(5月10日)以后灌头苗水可显著减产,每推迟1 d灌水可平均减产105 kg/hm2以上。由于推迟灌头苗水造成减产损失的教训,使农户对早灌浅灌头苗水技术尤其重视,从使头苗水旱浇浅灌技术得以普及落实。
3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景泰县小麦高产创建活动通过5年的实施,积累了一定的集成技术经验,涌现出了一批高产典型,坚定了今后创建活动的信心,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小麦种植比较效益低,补贴力度不够,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尚未完全调动;二是有机肥投入不足,秸秆还田技术普及不够,影响地力培肥和单产提高;三是农户长期的分散经营,加之近年外出务工农户较多,田间管理跟不上,标准化、集约化生产水平不高;四是机械化操作质量低,农机与农艺配套衔接不够。为此,在今后的创建活动中,一是积极争取省、市农技推广项目,整合项目资源,加大支持力度,充分调动农户参与项目的积极主动性,确保种植面积。二是加大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弥补有机肥亏缺的问题,培肥地力,提高小麦单产。三是依靠种植大户,流转长期在外务农户的土地,依托集成增产技术,创建标准化、集约化的示范片。四是建议配套研发实用、方便、灵活、高效的小型收割脱粒一体机,满足广大套田种植农户的需求,实现农机农艺配套结合。
4 参考文献
[1] 周廷芬,崔瑾,姚学竹.景泰县小麦高产创建活动的主要做法与成效[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1(5):6-7.
[2] 申振宇.小麦高产创建活动的主要做法与成效[J].种业导刊,2011(3):28-29.
[3] 杨佑强.景泰县小麦高产创建的主要做法与经验[J].中国农技推广,2011(11):11-12,28.
[4] 高福平,刘东.凤台县开展小麦高产创建活动的成效、做法与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7):75-77.
[5] 李娟.彬县旱地小麦高产创建活动关键技术措施及成效[J].现代农业科技,2012(7):100-101.
[6] 张志武.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J].天津农林科技,201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