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会无意识地让学生在聚光灯下遭遇难堪,其结果是不仅伤害了学生,伤害了师生间的情感,更影响了课堂教学。这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策略,克服“聚光灯效应”的负面影响,释放学生在课堂中的正能量,尽可能避免学生出现学习“冷漠”的现象。
关键词:思想品德;聚光灯效应;积极情感;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1-086-1
心理学中有一种心理效应称为聚光灯效应,两位心理学家季洛维奇和佐夫斯基通过多年研究发现一种现象,有时候我们总是不经意地把自己的问题放到无限大,当我们出丑时总以为人家会注意到,其实并不是这样的。笔者在思想品德教学和听课过程中发现,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非常关注自我在同龄人中的形象,当他们在全班同学或众多老师面前难堪,人家或许当时会注意到,可是事后马上就忘了,但他自己会把自己的不好形象无限放大,觉得太丢人了,甚至无法忍受自己的“倒霉样儿”,结果是不仅伤害了学生,伤害了师生间的情感,更影响了课堂。当学生在聚光灯下遭遇难堪,会出现怎样的反应呢?
一、聚光灯下,遭遇难堪
1.沮丧感。如在一节初中思品课上,老师正在上七年级上册第二课第二框《享受学习》。为了活跃课堂氛围,老师设计了一个简单的交流环节,“说说你在学习中遇到哪些苦的事和快乐的事”。老师以为这样的问题应该人人都能说几句,就把目光转向了一个基础较差的同学,想给他一个自我展示的机会。没想到,这位同学站起来只顾低着头,等了好一会,就是一言不发。老师没有放弃,试图引导他,结果还是沉默。老师的脸上有些尴尬,但她还是试图让他开口,就对全班同学说:“××同学可能太紧张了,大家给一些掌声鼓励一下。”全班一连鼓掌三次,这位同学只是看了老师几眼,眼里好像透露出一丝哀求,始终一言不发。老师很无奈,就对全班开玩笑了一句:“这位同学可能学习中遇到了太多苦与乐的事情,一时不知从何说起,我们先让他下位想想吧。”在全班一片笑声中,该同学坐了下来,一脸难堪。在接下来的整堂课中,全班同学热情较高,对比之下,是该同学的沉默。与此相似,许多内向的同学,上课都不喜欢发言,如果被老师点名,站起来有时也能说几句。可如果有过这样的经历,发言的勇气就更少了。
2.被嘲弄感。所有人都无法忍受被嘲弄,何况未成年学生。作为教师,我们绝不会嘲弄学生,可我们却有可能成为学生遭遇嘲弄的帮凶。如某老师在上到青春期这一课时,引导同学们认识青春期的一些特殊生理现象。我们身体的成长有着不同的韵律和节拍,有的先横向发展,有的先纵向拉长。讲到这里时,立马有调皮的男生问:“老师,什么是先横向发展?”老师没有听出该同学的意思,就赶忙解释。就在这时,班上所有的同学,尤其是男同学纷纷指着班上的一位胖胖的女生××大笑不止,直到该同学趴在桌上大哭起来。老师也很无奈,但也控制不住学生们的情绪,就只好硬压住继续上别的内容了。这件事情,很多同学笑过也许早忘了,这位同学也许一辈子也忘不了这种难堪。
二、缘何受伤的是你
在聚光灯下遭遇难堪,并不是所有同学都会受伤,产生消极情感,它总是趋向下列几类同学:
1.一些对自己的容貌和衣着相当敏感的同学容易受伤。如有些同学对自己的容貌过分挑剔,会对客观存在的某一些“丑陋”,如体胖、肤黑、眼小、狐臭等忧心忡忡、烦恼不已,以至难以忍受。如果在这些方面当众“出丑”,他们常常会因适应能力和心理防卫机制尚不成熟而出现多种消极反应。
2.一些内向、悲观的同学也容易受伤。性格很多时候是天生的,本无所谓好坏。但内向的学生容易把自己的思想蜷缩在内心,面对一些突如其来的刺激,不能及时排解不良情绪,易在心灵中留下伤口。
3.特殊家庭的学生容易受伤。单亲家庭学生、再婚家庭学生、孤儿、留守儿童以及困难家庭学生等,不乏许多身心健康、刻苦努力、品学兼优的学生,但也有少数通常心理较为脆弱,需要特殊关爱。
三、拒绝聚光灯下的难堪有对策
1.提前了解学情。作为教师,想要上好一节课,想要在上课的时候避免让学生难堪,了解学情是十分必要的。备一堂好课,应尽可能从学生的“已知”、“未知”、“能知”、“想知”和“怎么知”等五个方面全面分析学生情况。上好一堂课,还应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程度、个性特点,以及家庭情况。充分掌握这些信息,是避免让学生在聚光灯下遭受难堪的必要前提。
2.不问学生过难的问题,追问时见“不好”就收。细细品味初中思品课教学实践中的诸多课堂提问,却不无遗憾地发现,其中潜藏着不少值得反思的“问题”,“超难问题”频频出现,不仅导致问题无法解决,课堂无法推进,常常使被提问的同学因回答不出问题丧失学习的兴趣。课堂追问更是一门艺术。如果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一时回答不上来,或者在答题时出现状况,不要再做过深的追问,否则学生会更窘迫。有的老师考虑到学生可能会因受挫而不舒服,想要给他(她)台阶下,结果可能越来越糟。笔者觉得最好的办法还是冷处理。
3.回避学生的隐私。思想品德课不同于其他的学科,由于它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常常会涉及到学生的隐私。当我们意识到课堂内容已经触及到学生不愿被外人所知的东西,那么我们就应该有主动回避的意识。
4.课堂上批评需谨慎,课堂上的批评属于公众行为,不宜滥用。只有在它能构成一种威慑时,才会选择,但仍然要越少用越好。现实中,一些经常当众受批评的学生对此变得近乎麻痹,因为过多的批评势必引起高度的焦虑程度,击垮一个人的自尊心,导致自暴自弃。很多学生因为老师当众批评,觉得非常难堪,可能记恨老师一辈子,这样的案例常常可以见到。
总之,只要我们学会做一个有心人,善于克服“聚光灯效应”负面影响,释放学生在课堂中的正能量,就能避免许多学习“冷漠”,就能让思想品德课堂成为真正幸福的课堂。
关键词:思想品德;聚光灯效应;积极情感;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1-086-1
心理学中有一种心理效应称为聚光灯效应,两位心理学家季洛维奇和佐夫斯基通过多年研究发现一种现象,有时候我们总是不经意地把自己的问题放到无限大,当我们出丑时总以为人家会注意到,其实并不是这样的。笔者在思想品德教学和听课过程中发现,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非常关注自我在同龄人中的形象,当他们在全班同学或众多老师面前难堪,人家或许当时会注意到,可是事后马上就忘了,但他自己会把自己的不好形象无限放大,觉得太丢人了,甚至无法忍受自己的“倒霉样儿”,结果是不仅伤害了学生,伤害了师生间的情感,更影响了课堂。当学生在聚光灯下遭遇难堪,会出现怎样的反应呢?
一、聚光灯下,遭遇难堪
1.沮丧感。如在一节初中思品课上,老师正在上七年级上册第二课第二框《享受学习》。为了活跃课堂氛围,老师设计了一个简单的交流环节,“说说你在学习中遇到哪些苦的事和快乐的事”。老师以为这样的问题应该人人都能说几句,就把目光转向了一个基础较差的同学,想给他一个自我展示的机会。没想到,这位同学站起来只顾低着头,等了好一会,就是一言不发。老师没有放弃,试图引导他,结果还是沉默。老师的脸上有些尴尬,但她还是试图让他开口,就对全班同学说:“××同学可能太紧张了,大家给一些掌声鼓励一下。”全班一连鼓掌三次,这位同学只是看了老师几眼,眼里好像透露出一丝哀求,始终一言不发。老师很无奈,就对全班开玩笑了一句:“这位同学可能学习中遇到了太多苦与乐的事情,一时不知从何说起,我们先让他下位想想吧。”在全班一片笑声中,该同学坐了下来,一脸难堪。在接下来的整堂课中,全班同学热情较高,对比之下,是该同学的沉默。与此相似,许多内向的同学,上课都不喜欢发言,如果被老师点名,站起来有时也能说几句。可如果有过这样的经历,发言的勇气就更少了。
2.被嘲弄感。所有人都无法忍受被嘲弄,何况未成年学生。作为教师,我们绝不会嘲弄学生,可我们却有可能成为学生遭遇嘲弄的帮凶。如某老师在上到青春期这一课时,引导同学们认识青春期的一些特殊生理现象。我们身体的成长有着不同的韵律和节拍,有的先横向发展,有的先纵向拉长。讲到这里时,立马有调皮的男生问:“老师,什么是先横向发展?”老师没有听出该同学的意思,就赶忙解释。就在这时,班上所有的同学,尤其是男同学纷纷指着班上的一位胖胖的女生××大笑不止,直到该同学趴在桌上大哭起来。老师也很无奈,但也控制不住学生们的情绪,就只好硬压住继续上别的内容了。这件事情,很多同学笑过也许早忘了,这位同学也许一辈子也忘不了这种难堪。
二、缘何受伤的是你
在聚光灯下遭遇难堪,并不是所有同学都会受伤,产生消极情感,它总是趋向下列几类同学:
1.一些对自己的容貌和衣着相当敏感的同学容易受伤。如有些同学对自己的容貌过分挑剔,会对客观存在的某一些“丑陋”,如体胖、肤黑、眼小、狐臭等忧心忡忡、烦恼不已,以至难以忍受。如果在这些方面当众“出丑”,他们常常会因适应能力和心理防卫机制尚不成熟而出现多种消极反应。
2.一些内向、悲观的同学也容易受伤。性格很多时候是天生的,本无所谓好坏。但内向的学生容易把自己的思想蜷缩在内心,面对一些突如其来的刺激,不能及时排解不良情绪,易在心灵中留下伤口。
3.特殊家庭的学生容易受伤。单亲家庭学生、再婚家庭学生、孤儿、留守儿童以及困难家庭学生等,不乏许多身心健康、刻苦努力、品学兼优的学生,但也有少数通常心理较为脆弱,需要特殊关爱。
三、拒绝聚光灯下的难堪有对策
1.提前了解学情。作为教师,想要上好一节课,想要在上课的时候避免让学生难堪,了解学情是十分必要的。备一堂好课,应尽可能从学生的“已知”、“未知”、“能知”、“想知”和“怎么知”等五个方面全面分析学生情况。上好一堂课,还应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程度、个性特点,以及家庭情况。充分掌握这些信息,是避免让学生在聚光灯下遭受难堪的必要前提。
2.不问学生过难的问题,追问时见“不好”就收。细细品味初中思品课教学实践中的诸多课堂提问,却不无遗憾地发现,其中潜藏着不少值得反思的“问题”,“超难问题”频频出现,不仅导致问题无法解决,课堂无法推进,常常使被提问的同学因回答不出问题丧失学习的兴趣。课堂追问更是一门艺术。如果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一时回答不上来,或者在答题时出现状况,不要再做过深的追问,否则学生会更窘迫。有的老师考虑到学生可能会因受挫而不舒服,想要给他(她)台阶下,结果可能越来越糟。笔者觉得最好的办法还是冷处理。
3.回避学生的隐私。思想品德课不同于其他的学科,由于它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常常会涉及到学生的隐私。当我们意识到课堂内容已经触及到学生不愿被外人所知的东西,那么我们就应该有主动回避的意识。
4.课堂上批评需谨慎,课堂上的批评属于公众行为,不宜滥用。只有在它能构成一种威慑时,才会选择,但仍然要越少用越好。现实中,一些经常当众受批评的学生对此变得近乎麻痹,因为过多的批评势必引起高度的焦虑程度,击垮一个人的自尊心,导致自暴自弃。很多学生因为老师当众批评,觉得非常难堪,可能记恨老师一辈子,这样的案例常常可以见到。
总之,只要我们学会做一个有心人,善于克服“聚光灯效应”负面影响,释放学生在课堂中的正能量,就能避免许多学习“冷漠”,就能让思想品德课堂成为真正幸福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