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通过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改变了教师垄断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局面,从而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关键词】明确分工 精选内容 精准指导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或群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过程。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改变了教师垄断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局面,从而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下面,我就小组合作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谈一点自己肤浅的认识。
一、明确小组内分工
没有分工就没有合作。组内有明确角色分工,是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要素之一。组内个人分工是指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必须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并负有一定责任。如果组内成员分工不明,责任不清,组内学习就可能出现“搭便车”现象,有的学生就会不积极参与学习,逃避学习,甚至扰乱课堂纪律。没有明确职责分工的合作学习不会产生实质性效果。要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要合理分工,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尽其能。只有当学生明了自身的职责,才能顺利的开展合作学习。一般情况下小组合作学习组内分工有以下几种角色:
组长:主要职责是组织小组学习活动,掌握学习进程、安排发言顺序,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激励每个小组成员积极参与活动,要求成员人人发言、各抒己见。确保没人垄断讨论和没人被忽视,确保每个成员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
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问题答案及组内提出的疑问,本组的得分情况。
汇报员:代表小组向全班展示汇报本组学习情况。
联络员:本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联络其他组帮助解决。
纪律监督员:维护小组学习纪律,监督本组成员认真学习,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
检查员:检查组内每个成员完成质量,掌握程度。
点评员:负责对其他组学生发言评价、补充等。
二、精选小组合作学习内容
新课程提倡合作学习,但并非所有内容都要进行合作,而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有些教师为了套用当前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上非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于是在小组合作内容的选择上缺乏科学性。主要表现为:有的教师选择难度较大的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课堂上看似学生讨论的热火朝天,但一次又一次的跑离了主题,其结果白白浪费了时间。而有的教师为了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很简单的问题也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课堂气氛看似活跃,其实活动只是流于形式,学生的思维难以得到深入,导致课堂教学教学无效甚至低效。新课改提倡的小组合作学习,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等优点,倍受广大师生的青睐。但是,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绝非易事。在操作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或闲聊,或冷场,或好生讲、差生听,或次序混乱、七嘴八舌......从这些问题中反映出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意识淡薄。所以,合作学习内容选择尤为重要。那么,什么内容需要学生合作解决呢?
1、开放式的问题值得合作学习。现在,按照课前设计好的教案,把课上得相当严谨,已经不符合要求了。在开放性问题、一题多解问题的教学上采取小组合作,可以让学生一起对该问题进行一个透彻而全面的理解,能较好的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2、有难度的问题值得合作学习。有难度的问题一个人不可能解决,如果有小组的合作,在同学的交流与合作中,相互启发,思维与思维产生碰撞,又能激起新的思维,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一起思考,一起感受,在想、做、说的过程中互相启发,互相配合,难点就会迎刃而解。
3、有争议的问题值得合作学习。教学中往往在某些地方学生的意见会产生分歧,各人有
各人的理解,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可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争议,这就要合作学习了。把意见相同的学生分成一组,组织学生合作讨论,为自己的观点找依据,通过辩论探究其中内在的原因。
三、教师指导的度要把握精准
小组合作作为新的学习方式,已被频繁的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它的出现使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得到充分展现,可以使学生在互帮互助中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那么在学生合作时,是不是就不要教师的指导,放任学生自由想象?还是应该给予适当指导呢?我认为教师的指导应当把握好下面三个方面。
1、把握课堂问题的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是由问题引发的,问题是以一定的认知为前提,而指向未知领域的命题。提出某个问题就为学生的智能活动树立起一个方向性的障碍,从而对学生的智力活动产生刺激。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问题是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后,将教学中的重、难点演绎成问题提出。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富有成效,引起讨论的问题就要切实能够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能够引起师生思维活动的展开。当然,问题还应是体现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是学生“跳一跳能够摘下的果子”。
2、明确合作学习的目标。问题导学各个环节经常要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明确地告诉学生合作学习的内容、范围、方向。一般说来,合作学习的内容来源于课前预习,课后思考题,或是学生初读课文后提出的种种疑问。这样学生合作學习准备时才能有的放矢。
3、合理安排交流时间。没有一定的时间,合作学习将会流于形式。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在合作学习之前,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因为只有当学生在解决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成效。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习方法之一。它有利于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使各小组成员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有便于开展组组之间的竞争,提高教学质量。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情况,选择有意义的内容,利用恰当的时机,开展适当次数的合作学习。因此,科学地设计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才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明确分工 精选内容 精准指导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或群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过程。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改变了教师垄断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局面,从而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下面,我就小组合作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谈一点自己肤浅的认识。
一、明确小组内分工
没有分工就没有合作。组内有明确角色分工,是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要素之一。组内个人分工是指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必须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并负有一定责任。如果组内成员分工不明,责任不清,组内学习就可能出现“搭便车”现象,有的学生就会不积极参与学习,逃避学习,甚至扰乱课堂纪律。没有明确职责分工的合作学习不会产生实质性效果。要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要合理分工,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尽其能。只有当学生明了自身的职责,才能顺利的开展合作学习。一般情况下小组合作学习组内分工有以下几种角色:
组长:主要职责是组织小组学习活动,掌握学习进程、安排发言顺序,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激励每个小组成员积极参与活动,要求成员人人发言、各抒己见。确保没人垄断讨论和没人被忽视,确保每个成员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
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问题答案及组内提出的疑问,本组的得分情况。
汇报员:代表小组向全班展示汇报本组学习情况。
联络员:本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联络其他组帮助解决。
纪律监督员:维护小组学习纪律,监督本组成员认真学习,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
检查员:检查组内每个成员完成质量,掌握程度。
点评员:负责对其他组学生发言评价、补充等。
二、精选小组合作学习内容
新课程提倡合作学习,但并非所有内容都要进行合作,而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有些教师为了套用当前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上非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于是在小组合作内容的选择上缺乏科学性。主要表现为:有的教师选择难度较大的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课堂上看似学生讨论的热火朝天,但一次又一次的跑离了主题,其结果白白浪费了时间。而有的教师为了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很简单的问题也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课堂气氛看似活跃,其实活动只是流于形式,学生的思维难以得到深入,导致课堂教学教学无效甚至低效。新课改提倡的小组合作学习,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等优点,倍受广大师生的青睐。但是,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绝非易事。在操作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或闲聊,或冷场,或好生讲、差生听,或次序混乱、七嘴八舌......从这些问题中反映出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意识淡薄。所以,合作学习内容选择尤为重要。那么,什么内容需要学生合作解决呢?
1、开放式的问题值得合作学习。现在,按照课前设计好的教案,把课上得相当严谨,已经不符合要求了。在开放性问题、一题多解问题的教学上采取小组合作,可以让学生一起对该问题进行一个透彻而全面的理解,能较好的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2、有难度的问题值得合作学习。有难度的问题一个人不可能解决,如果有小组的合作,在同学的交流与合作中,相互启发,思维与思维产生碰撞,又能激起新的思维,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一起思考,一起感受,在想、做、说的过程中互相启发,互相配合,难点就会迎刃而解。
3、有争议的问题值得合作学习。教学中往往在某些地方学生的意见会产生分歧,各人有
各人的理解,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可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争议,这就要合作学习了。把意见相同的学生分成一组,组织学生合作讨论,为自己的观点找依据,通过辩论探究其中内在的原因。
三、教师指导的度要把握精准
小组合作作为新的学习方式,已被频繁的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它的出现使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得到充分展现,可以使学生在互帮互助中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那么在学生合作时,是不是就不要教师的指导,放任学生自由想象?还是应该给予适当指导呢?我认为教师的指导应当把握好下面三个方面。
1、把握课堂问题的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是由问题引发的,问题是以一定的认知为前提,而指向未知领域的命题。提出某个问题就为学生的智能活动树立起一个方向性的障碍,从而对学生的智力活动产生刺激。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问题是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后,将教学中的重、难点演绎成问题提出。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富有成效,引起讨论的问题就要切实能够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能够引起师生思维活动的展开。当然,问题还应是体现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是学生“跳一跳能够摘下的果子”。
2、明确合作学习的目标。问题导学各个环节经常要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明确地告诉学生合作学习的内容、范围、方向。一般说来,合作学习的内容来源于课前预习,课后思考题,或是学生初读课文后提出的种种疑问。这样学生合作學习准备时才能有的放矢。
3、合理安排交流时间。没有一定的时间,合作学习将会流于形式。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在合作学习之前,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因为只有当学生在解决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成效。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习方法之一。它有利于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使各小组成员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有便于开展组组之间的竞争,提高教学质量。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情况,选择有意义的内容,利用恰当的时机,开展适当次数的合作学习。因此,科学地设计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才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