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在何方:全科教师培养的趋势展望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st_userna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年来全科教师备受关注。全科教师被当作是解决乡村小学师资紧张问题的重要举措,也是未来教师教育改革之势。通过对全科教师的“实然”与“应然”辨析发现,我国对全科教师的认识存在许多误区,全科教师的培养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研究认为,我国目前对于全科教师的培养实际上是卓越培养口号下的“应时之需”,卓越追求才应是未来我国全科教师教育发展的实质。为此,全科教师的培养应该坚持“面向未来”“卓越引领”“服务小学”。
   [关键词] 全科教师;卓越引领;服务小学;未来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1) 07-0026-03  
  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等重要文件,提出将全科教师的培养作为未来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有益探索。因此全科教师在我国广受关注。当前由于对全科教师的认识仍旧存在误区,导致全科教师的培养定位和实践运作层面存在差异。厘清全科教师的实质和培养定位,避免全科教师培养理论与实践的脱离,有利于推进我国全科教师的进一步发展,发挥全科教师在优化师资队伍、促进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实然:卓越培养口号下的应时之需
  (一)卓越培养的追求
  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我国全科教师的培养完成了从解决应时之需到追求卓越的转变。近年来,我们发现全科型教师的培养不仅仅是解决我国农村师资队伍问题的应时之需,更是未来我国基础教育、教师教育改革的发展之势。[1]全科教师的教学符合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儿童处于一个完整的世界之中,因此儿童对于周围世界以及自身的认知具有完整性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儿童的学习方式应该是整合的、完整的而不是零碎的、分割的。因而全科教师不仅是农村所需,也是未来整个初等教育阶段师资队伍的主力军。全科教师的培养关乎未来初等教育的质量,这就对全科教师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故,追求卓越培养成了我国现阶段全科教师培养的呼声。2014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小学卓越教师的培养,应针对小学教育的实际需求,重点探索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培养一批热爱小学教育事业、知识广博、能力全面,能够胜任小学多学科教育教学需要的卓越小学教师。”[2]2018年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进一步指出:“面向培养素养全面、专长发展的卓越小学教师,重点探索借鉴国际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经验。”[3]国内众多学者也相继提出全科教师的培养定位不仅是“服务农村”,也要“服务未来”。江净帆认为基于教育理念自觉变革的、非定向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即“引领卓越”的全科教师培养也是我国全科教师培养的重要脉络。[4]王林发提出全科教师培养的卓越取向是现实诉求。[5]总之,我国全科教师虽然起源于农村,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教育的发展,我们已经意识到了全科教师应该“服务未来”“引领卓越”。
  (二)用于解决应时之需的现实境况
  当前,虽然我国许多师范院校已经将全科教师的培养纳入了“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现了全科教师卓越培养的“名”,但是依旧未能改变全科教师的本质命运,用于解决农村师资问题的“实”。将卓越培养的小学全科教师用于解决应时之需是我国当前全科教师培养的真实写照。首先,国家以往长期的政策导向以及农村的现实所需,使得人们容易将“小学全科教师”简单理解为“农村小学全科教师”,认为将所培养的全科教师分配于农村也是理所应当。正如教育部等五部委印发的《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指出:“各地要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和国家级贫困县为重点,通过公费定向培养、到岗退费等多种方式,为乡村小学培养补充全科教师”。将全科教师的培养直接定位于补充乡村小学师资,这样长期的政策导向下,使得全科教师定向培养、服务农村这一脉络获得了较快较大的发展,而与之对应的卓越引领这一脉络却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其次,定向培养的全科教师培养模式从本质上就决定了全科教师的最终命运。我国对于全科教师的培养多采用农村定向就业的培养方式。湖南自2006开始招收定向小学全科师范生,由此肇始,广西、重庆、浙江、河南等省市相继加入全科教师培养的队伍,以签订协议的方式对师范生进行定向就业。[6]毕业之后定向分配于农村小学,这实质上就是以服务于农村小学为目的进行的全科教师培养。最后,全科教师的外界认可度比较低,导致其位于尴尬的局面。就其专业认证来说,当前《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中没有设置专门的小学全科教师资格证书,这就导致了全科教师在资格上得不到认同。诚然全科教师具备许多不可替代的优势,其符合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也是国际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就其培养来看,全科教师真的就那么好吗?对于其质疑的声音从未消失过,其最受争议的点在于相对于专任教师来说,其怎么做到全而精?全科教师的精力和能力怎么能够得到保证?常言说“术业有专攻”,相较于长期专注于某一学科的专任教师,全科教师身兼數科的教学任务,其如何做到像专任教师一样精通其所教的全部学科。我们不得不思考,要求学制四年、三年、甚至两年的师范毕业生“什么都能教,都能教好,能胜任小学11门课的教学”,如此“高大上”的目标究竟能否实现?[7]这显然是不太现实的。因此,全科教师距离“走向卓越”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二、应然:追求卓越才是未来全科教师的实质
  (一)追求卓越是适应未来教育的必然要求
  从最初的“好上学”到现在的“上好学”,当前社会人民对于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这对教师群体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具备更高的素养,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加的教育需求。有研究者提出:小学生面对的“生活世界”本身是一个完整的、统一的、不可任意分割的整体,小学阶段正在逐步构建对这个世界的整体认识。[8]而全科教师的教学以无明显的学科界限、采取跨学科视野的全景性教育、具备一定宽度知识上形成的“综合能力”作为其显著特征,全科教师的出现刚好适应了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的要求。全科教师符合未来教育发展的需求。全科教师的出现为未来教师教育的变革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思路,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在未来的基础教育中全科教师必然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主体之一。因此,全科教师的培养不应仅着眼于乡村,解决农村小学的应时之需,而应该以服务于未来教育作为其目标。所以,追求卓越是全科教师的培养的必然,也是全科教师发展的应有之义。   (二)追求卓越是全科教师自身的内在要求
  追求卓越体现的是全科教师本身的发展要求。只有卓越的教师才具备全科教师的发展可能,只有卓越的教师才具备全科教师必需的超强的学习能力,只有卓越的教师才能胜任全科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探讨全科教师的培养我们必须明确一个前提,相较于科任教师来说,全科教师对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要求更高,应具备更加广博的通识知识、跨学科和多学科的综合知识素养。就其掌握的知识来说,全科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被要求将多门学科的知识综合运用,对学生进行全景式的教学,这就要求全科教师需要掌握多门学科的知识,因此全科教师需要具备超强的学习能力才能完成多门学科知识的学习。就其工作来说,未来全科教师必然承担着小班教学的工作,其对应的是“包班制”,因此其不仅承担着教育教学工作,也承担着教育管理等其他相关工作,对全科教师本身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所以,全科教师本身就暗含着对其从业人员的超高要求,卓越培养才是其最终方向。
  (三)国外先进经验的启示
  全科教师的培养是“应时之需”抑或“卓越引领”,这是目前学界对于全科教师培养争论的焦点之一。在我国,全科教师起源于农村,是为解决农村小学师资结构性失衡的产物。这也是部分学者坚持全科教师培养是“应时之需”的重要原因。相反,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全科教师的培养应该坚持“卓越引领”。这是由于他们受发达国家全科教师培养经验的启示。美国、日本、芬兰、英国等众多发达国家的小学教育都是实行包班制上课。[9]虽然他们并没有明确提出全科教师这一概念,但是他们的小学教师实质上都是进行的全科培养。与我国不同的是,发达国家的全科教师培养一贯坚持“卓越引领”,对进入全科教师培养的生源选拔严格,培养过程也始终坚持卓越取向。这是由于发达国家与我国全科教师产生背景的不同所造成的。发达国家全科教师是其经济社会高度发达、教师教育进一步发展的产物,其承载着进一步提升其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的任务,这与我国全科教师产生的初衷存在显著差异。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今天的中国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教育质量的需求,其教师教育正在积极寻求变革,而在小学教育中全科教师的探索无疑是当前中国教师教育的重要变革趋势。因此,当下全科教师不再是仅为解决农村小学师资问题所存在的了,也是未来我国教育发展所需,我国当前对于全科教师已由“量的需求”转向“质的要求”。所以,借鉴发达国家全科教师培养的经验,将全科教师的培养定位从“应时之需”转向“卓越引领”是未来我国全科教师发展的重要方向。
  三、全科教师培养的展望
  (一)面向未来
  对全科教师培养目标的厘定,我们不应该仅以服务当下作为目标,应该面向未来,为未来教育的发展培养合格的教师。我们应该看到全科教师不是也不应该是仅为解决当下我国农村师资问题所存在的,它同时也是未来基础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引领未来基础教育变革的重要方向。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民对于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全科教师由于其符合儿童认知发展规律,对儿童进行“全景式”的教育,因此全科教师是未来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变革方向。所以,对于全科教师的培养我们应该将目光放得更加长远,不仅以服务当下农村作为其唯一目标,而应着眼于未来,为未来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培养其所需要的、合格的、优秀的全科教师。
  (二)卓越引领
  “卓越引领”是全科教师发展的必然走向。全科教师在我国发展到今天已经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农村小学师资问题的“应时之需”,而是承担着引领我国未来基础教育改革、提升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的历史使命。当前学者们对全科教师的研究方向也在逐渐发生着转变。最初的研究是着眼于农村,现在更多的是如何让全科教师走向城市,把全科教师当作是提升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将其看着是未来小学教育的发展之势。因此,我国对全科教师培养的要求也要随着改变,从“数量的需求”逐步转向“质量的要求”。所以,我国全科教师的培养应该坚持“卓越引领”,提升全科教师培养的质量使之适应我国教育发展的要求。
  (三)服务小学
  全科教师应当以“服务小学”作为其培养的精准定位。首先,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人生的启蒙阶段,其认知发展处于初期。小学尤其是低年级阶段的学生对于世界的认识还处于整体感知之中,难以进行细致的分化,学校繁杂的分科反而对此阶段的学生认知发展构成了阻碍,全科教师“全景性”的教学更加适应此阶段的学生。[10]其次,全科教师需要掌握多门学科的知识,并且对教师本身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对全科教师的精力与能力构成了巨大的挑战。而小学阶段各门学科的知识处于基础阶段,知识的难度和深度相对较小,有利于全科教师对知识进行掌握。因此,将“服务小学”作为培养目标,既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也有助于全科教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江净帆.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要解决哪三个问题[J].课程·教材·法,2017,37(7):100-105.
  [2]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11/20
  1408/t20140819_174307.html.
  [3]教育部.《關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11/
  201810/t20181010_350998.html.
  [4]江净帆.小学全科教师的价值诉求与能力特征[J].中国教育学刊,2016(4):80-84.
  [5]王林发,伦明莉.地方师范院校全科型卓越教师培养的困惑与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2019(6):79-82,100.
  [6]杨梅.小学全科教师政策变迁及趋势展望[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35(5):80-84.
  [7]满忠坤.“应时之需”与“卓越追求”: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名与实之辨[J].教师教育研究,2019,31(3):39-44,60.
  [8]肖其勇.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特质与发展模式[J].中国教育学刊,2014(3):88-92.
  [9]万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三个基本问题[J].教学与管理,2018(35):4-6.
  [10]闫晓萌.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必要性探析[C].当代教育评论:2018第8辑,2018:166-170.
  (责任编辑:张宏玉)
其他文献
我国高校科研绩效管理中存在着“激励过度”和“激励失灵”双重困境,后者表现为部分教师长期科研投入和产出不足,并且运用底部权力阻碍绩效管理的良性变革。“底部沉重”导致了高校基于创新的各项职能发挥不彰,侵蚀了高校教师的学术价值观,形成了高校内部治理的困境。历史与现实原因导致的当前高校部分教师学术训练不足、高校绩效管理制度的漏洞、传统“单位制”在高校系统中的遗留,以及线性对立的教-研观念蔓延等都是导致“底部沉重”的重要因素。因此,有效治理高校科研绩效管理中的“底部沉重”问题,需要提供配套制
新冠疫情的暴发使得高校线上教学模式由幕后走上台前,成为控制疫情,维持高校正常教学活动的应急手段。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线上教学模式的优点不断显现,成为弥补传统课堂教学不足的有利补充。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当利用线上和线下教学各自的优点,通过优化高校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创建师生双边互动的混合教学模式,构建共时性、多环节的教学流程,实现线上和线下混合教学的有机融合,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摘 要] 对大学生进行的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下简称“四史”)的教育,应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大学生思政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四史”教育与高校现有思政课教学相互关联,密不可分,应尽快把“四史”教育纳入思政课教学体系,现有思政课都有讲好“四史”的任务。对大学生进行“四史”教育,必须针对00后大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四史”思政教育的优势,才能切实提高“四史”教育的实效性。 
[摘 要] 党的百年教育思想根植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社会改造实践,依据各个时期实际需要呈现出鲜明主题、目标和任务,一以贯之的是教育思想和实践对政治性、时代性、服务性的把握;研究党的百年教育思想对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明确正确价值导向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百年教育思想;思政课教学改革;价值导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
随着大数据+新零售时代的到来,传统零售模式已不能适应消费模式和行业创新发展的变化。以大数据技术为手段,通过对数据挖掘和分析帮助企业整合消费者信息、洞察消费者需求,以实现新零售模式的精准营销。该文以“大数据+新零售”为背景,以精准营销策略为研究内容,采用文献研究法科学分析相关文献资料,结合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得出需通过向客户提供基于用户偏好、基于竞争优势的个性化产品,进行差异化定价,进行精准化信息传播,进行构建全方面客户沟通体系来实施精准营销。
[摘 要] 当前信息科技正在飞速发展,“互联网+”推动及开拓了教育的新的领域,出现了“互联网+教育”“互联网+教学”“互联网+课堂”等新形式。这对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师范生作为未来的教师,只有具备在未来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才能适应“互联网+”时代“未来课堂”的教学。文章在分析当前地方高校师范生信息技术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深入探讨影响地方高校师范生信息技术素养水平的
价值链视角下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动力不足的原因在于:合作育人的多重属性,混淆了企业责任与利益的关系;人才培养质量不高,企业的价值回报不足;价值回流不均,企业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解决这种动力不足的对策包括明确责权关系、提高价值回报、建立补偿机制。
[摘 要] 在我国产业升级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阶段,新技术不断涌现,产业的发展更需要创新能力强的研发型高层次人才的支撑,研究生教育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这一重任。传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难以培养出符合战略新兴产业需求的高层次人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对研究生培养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文章分析紧紧围绕光伏行业所需的创新型人才,构建新型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和体系,培养出一流的创新型高层次人才,以期为我国
随着《审美化教学论》《大美育效应》等“互联网+大美育理论·课程·学程·教程”系列图书的问世,学者赵伶俐的“大美育观”再度引发学界的关注和讨论.在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
[摘 要] 习近平奋斗幸福观是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具有丰富的内涵,集中体现了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的和谐统一、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和谐统一、创造幸福与享受幸福的和谐统一,以及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和谐统一。习近平奋斗幸福观对大学生成长有着重要的启示,是大学生成就非凡业绩和创造幸福人生的科学指南。以习近平奋斗幸福观为指引,大学生要有高尚的精神追求,做一个精神上高贵的人;有深沉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