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国家人事用工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推进,随着价值观念的逐步转变,不仅要求文化馆要思考、探索自身发展的道路,同时也为文化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抓好群文干部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
【关键词】 市场经济 群众文化 干部 建设
当前,充分地认识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馆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并遵循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针对文化队伍的行业特点抓好群文干部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对进一步繁荣群众文化事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群文干部队伍的建设和管理面临的问题
现状一:一定的社会环境,将对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产生影响,也即是价值取向对人的支配。在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变过程中,价值规律被逐步地认识和接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社会生活驱动力,人们从传统的惰性中振奋起来,在为社会和人类做出奉献的同时,开始对“实惠”予以重视和追求,若把人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与功利分割开来是违背规律的。随着社会的进步,“思想政治工作”的含义也随之变得更加丰富。
现状二:随着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人事管理体制的建立,其主体内容表现为开放型的“合理流动”和“有效使用”。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职工的流动性增强,职工对单位的依赖性下降。市场机制对人才资源配置的调节,强调人才的有偿使用。
现状三:由于文化馆是国办公益性的事业单位,国家财政投入仍是其经费的主渠道,许多文化馆虽享受的是全额拨款,但实际上是“全”而不“全”,经费不足、职工收入偏低、福利待遇差、群文骨干严重流失是文化馆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一实际困难,不仅困扰了文化馆自身发展,而且严重影响了文化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吸引力。
2.增强文化馆的实力是加强群文干部队伍建设和管理的基础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不很发达的情况下,国家的重点是搞经济建设,不可能拿出更多的钱来办文化。但是,经济的发展意味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进而影响到人们对文化需求的增长,文化的发展就成了客观必然性。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设,这是客观存在的。文化要发展就离不开“人才”和“经费”两个因素,因而“抓文化经济、促文化繁荣”已成为文化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运行轨道,文化馆要大胆改革,把“补文”手段作为各项工作发展的基础,也就是通过多种渠道,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同时,必须注重经济效益,以补充文化馆事业的发展。应当看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不仅为文化事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同时也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文化馆可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充分利用有利条件来发展自身,而不应仅仅停留在过去单一的"文化有偿服务",文化馆的馆长应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经济基础不仅是业务工作开展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增强文化馆凝聚力和保证文化馆内部稳定的重要基础,必须把文化经济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业务骨干流失的问题,除了是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之外,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化馆留不住人,其根源就是文化馆的实力不能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主要体现在不能为他们的业务学习和提高创造条件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然而,近几年来的情况却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文化馆实力逐渐增强,不仅群文不外流,而且有更多的文艺干部要求到文化馆来工作,文化馆在职工心目中的地位逐渐得到提高。事实证明,只有文化馆经济实力得以增强,才能解决多年来文化馆内部深层次的矛盾,那就是为文化干部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提高他们的福利待遇,不断提高文化馆在文化干部心目中的地位和凝聚力。
3.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人事管理体制是加强群文干部队伍建设和管理的保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的过程中,我国仍客观存在许多不适应于这一新的运行机制的问题。在过去计划经济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一系列管理体制需要进行改革,同时市场经济的建立也对人们的观念带来影响。人们在自觉和不自觉地接受新观念和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则,因而在提倡“合理流动,有偿使用人才”的大环境下,文化馆在人事管理上必须同市场经济接轨。
3.1加强文化干部的业务培训和理想道德教育
我们在不断地通过各种形式提高群文干部的业务技能的同时,要加强对群文干部理想道德教育,要正确引导他们对文化事业的热爱,并通过易于接受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把文化队伍的功利价值观念引导到提高文化艺术生产力,促进文化事业发展的高层面的价值目标上来。既要采取多种形式和渠道,分期对群文干部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技能,又要在对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充实新的内容,要将过去的“从严治兵”转变为“从严治兵,以优待兵”不仅要求群文干部要有奉献精神,而且要让他们同时看到奉献的驱动力。
3.2建立灵活自由的用人制度
由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馆在人才管理上能面临的现实是“人才流动性加大”,人才的使用和流动不再主要依靠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和指令性计划,而主要靠人才市场上的供求调节,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逐步从过去的行政关系转变为法律关系,这就决定了文化馆必须建立灵活自由的用人制度来与市场经济接轨。“灵活自由”应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要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双向选择,馆长向中层干部,中层干部向职工之间要层层聘用,以实现人才的最佳组合,从而提高文化干部的能动性和创造性。(2)要突破和减少人事管理中各种人为的旧传统、旧习惯、旧观念的束缚和扭曲。以确保文艺骨干及时走上能够充分发挥自己专长的岗位。
3.3建立企业化的竞争机制
与其它行业相比,文化馆内部的“大锅饭”现象较为突出,这样的机制不仅不利于调动职工积极性,同时也是文化人才流失的原因之一。因此,文化馆在人事管理上必须解决“人尽其才”的问题,要运用相应的机制来刺激人才的创造性和積极性,要逐步加大打破“大锅饭”的力度,这就必须建立一个“经济收入与劳动成果挂钩,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企业化竞争机制,这一机制应遵循以下原则:(1)分配制度的改革要刺激艺术生产力的发展,刺激文艺人才的脱颖而出。(2)竞争活动使文化干部充分得以实现自身价值,使其热爱文化工作,以促进文化干部队伍的稳定。(3)竞争活动必须是同时提高文化干部队伍素质的一项活动。
4.建立相应的保障体系是加强群文干部队伍和管理的补充
党中央在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几个目标中,把建立社会保障纳入重要环节,在文化馆的内部改革,也应建立相应的保障体系,也就是在引入各种竞争机制和分配制度的同时,必须结合文化单位的实际情况,妥善地处理好改革的推进与内部的安定,既要有利于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又要保障职工基本生活,要应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去认识“竞争”和“救助”,两个方面的问题,要通过工会工作等多种渠道来促进馆内工作解决职工的困难,要把关心职工生活列为对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来抓,这样将会促进群文干部队伍和管理。
(作者单位:虎林市文化馆)
【关键词】 市场经济 群众文化 干部 建设
当前,充分地认识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馆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并遵循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针对文化队伍的行业特点抓好群文干部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对进一步繁荣群众文化事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群文干部队伍的建设和管理面临的问题
现状一:一定的社会环境,将对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产生影响,也即是价值取向对人的支配。在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变过程中,价值规律被逐步地认识和接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社会生活驱动力,人们从传统的惰性中振奋起来,在为社会和人类做出奉献的同时,开始对“实惠”予以重视和追求,若把人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与功利分割开来是违背规律的。随着社会的进步,“思想政治工作”的含义也随之变得更加丰富。
现状二:随着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人事管理体制的建立,其主体内容表现为开放型的“合理流动”和“有效使用”。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职工的流动性增强,职工对单位的依赖性下降。市场机制对人才资源配置的调节,强调人才的有偿使用。
现状三:由于文化馆是国办公益性的事业单位,国家财政投入仍是其经费的主渠道,许多文化馆虽享受的是全额拨款,但实际上是“全”而不“全”,经费不足、职工收入偏低、福利待遇差、群文骨干严重流失是文化馆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一实际困难,不仅困扰了文化馆自身发展,而且严重影响了文化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吸引力。
2.增强文化馆的实力是加强群文干部队伍建设和管理的基础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不很发达的情况下,国家的重点是搞经济建设,不可能拿出更多的钱来办文化。但是,经济的发展意味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进而影响到人们对文化需求的增长,文化的发展就成了客观必然性。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设,这是客观存在的。文化要发展就离不开“人才”和“经费”两个因素,因而“抓文化经济、促文化繁荣”已成为文化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运行轨道,文化馆要大胆改革,把“补文”手段作为各项工作发展的基础,也就是通过多种渠道,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同时,必须注重经济效益,以补充文化馆事业的发展。应当看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不仅为文化事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同时也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文化馆可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充分利用有利条件来发展自身,而不应仅仅停留在过去单一的"文化有偿服务",文化馆的馆长应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经济基础不仅是业务工作开展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增强文化馆凝聚力和保证文化馆内部稳定的重要基础,必须把文化经济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业务骨干流失的问题,除了是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之外,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化馆留不住人,其根源就是文化馆的实力不能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主要体现在不能为他们的业务学习和提高创造条件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然而,近几年来的情况却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文化馆实力逐渐增强,不仅群文不外流,而且有更多的文艺干部要求到文化馆来工作,文化馆在职工心目中的地位逐渐得到提高。事实证明,只有文化馆经济实力得以增强,才能解决多年来文化馆内部深层次的矛盾,那就是为文化干部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提高他们的福利待遇,不断提高文化馆在文化干部心目中的地位和凝聚力。
3.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人事管理体制是加强群文干部队伍建设和管理的保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的过程中,我国仍客观存在许多不适应于这一新的运行机制的问题。在过去计划经济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一系列管理体制需要进行改革,同时市场经济的建立也对人们的观念带来影响。人们在自觉和不自觉地接受新观念和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则,因而在提倡“合理流动,有偿使用人才”的大环境下,文化馆在人事管理上必须同市场经济接轨。
3.1加强文化干部的业务培训和理想道德教育
我们在不断地通过各种形式提高群文干部的业务技能的同时,要加强对群文干部理想道德教育,要正确引导他们对文化事业的热爱,并通过易于接受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把文化队伍的功利价值观念引导到提高文化艺术生产力,促进文化事业发展的高层面的价值目标上来。既要采取多种形式和渠道,分期对群文干部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技能,又要在对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充实新的内容,要将过去的“从严治兵”转变为“从严治兵,以优待兵”不仅要求群文干部要有奉献精神,而且要让他们同时看到奉献的驱动力。
3.2建立灵活自由的用人制度
由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馆在人才管理上能面临的现实是“人才流动性加大”,人才的使用和流动不再主要依靠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和指令性计划,而主要靠人才市场上的供求调节,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逐步从过去的行政关系转变为法律关系,这就决定了文化馆必须建立灵活自由的用人制度来与市场经济接轨。“灵活自由”应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要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双向选择,馆长向中层干部,中层干部向职工之间要层层聘用,以实现人才的最佳组合,从而提高文化干部的能动性和创造性。(2)要突破和减少人事管理中各种人为的旧传统、旧习惯、旧观念的束缚和扭曲。以确保文艺骨干及时走上能够充分发挥自己专长的岗位。
3.3建立企业化的竞争机制
与其它行业相比,文化馆内部的“大锅饭”现象较为突出,这样的机制不仅不利于调动职工积极性,同时也是文化人才流失的原因之一。因此,文化馆在人事管理上必须解决“人尽其才”的问题,要运用相应的机制来刺激人才的创造性和積极性,要逐步加大打破“大锅饭”的力度,这就必须建立一个“经济收入与劳动成果挂钩,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企业化竞争机制,这一机制应遵循以下原则:(1)分配制度的改革要刺激艺术生产力的发展,刺激文艺人才的脱颖而出。(2)竞争活动使文化干部充分得以实现自身价值,使其热爱文化工作,以促进文化干部队伍的稳定。(3)竞争活动必须是同时提高文化干部队伍素质的一项活动。
4.建立相应的保障体系是加强群文干部队伍和管理的补充
党中央在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几个目标中,把建立社会保障纳入重要环节,在文化馆的内部改革,也应建立相应的保障体系,也就是在引入各种竞争机制和分配制度的同时,必须结合文化单位的实际情况,妥善地处理好改革的推进与内部的安定,既要有利于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又要保障职工基本生活,要应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去认识“竞争”和“救助”,两个方面的问题,要通过工会工作等多种渠道来促进馆内工作解决职工的困难,要把关心职工生活列为对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来抓,这样将会促进群文干部队伍和管理。
(作者单位:虎林市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