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患儿CYP2C19基因多态性分析

来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zu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癫

患儿CYP2C19基因多态性。

方法

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400例癫

患儿,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技术对患儿体内CYP2C19的2个基因位点(636、681位点)进行检测,以明确它们各自的基因型及其分布频率,并与文献所报道的分布频率进行比较。采用SAS 8.2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400癫

患儿体内CYP2C19基因型具有多态性,2位点基因多态性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同时发现CYP2C19 2个位点的突变共存在6种基因型:*1/*1型、*1/*2型、*1/*3型、*2/*2型、*3/*3型、*2/*3型,其分布频率分别为44.3%、40.2%、5.5%、6.7%、0.5%和2.8%;其中强(*1/*1)、中(*1/*2和*1/*3)、弱(*2/*2、*3/*3和*2/*3)3种代谢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44.3%、45.7%和10.0%。经统计分析发现等位基因频率在不同性别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6,P>0.05)。

结论



患儿CYP2C19基因多态性分布与中国成人基本一致,对其进行抗癫

治疗时应参考CYP2C19基因型进行个体化用药。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问卷形式调查难治性癫儿童的诊疗现状及需求情况。方法采用自制癫儿童就医现状及家长需求调查问卷,对100例于2013年5月至10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难治性癫儿童(每例患儿选择1位家长)为研究对象获知情同意,进行非暗示性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获得癫知识的途径;对癫儿童的社会态度;就医需求;癫儿童治疗情况。结果96%的患儿接受正规治疗,52%的患儿更换过3种以上的抗癫药物,34%
目的探索头皮脑电图记录高频振荡成分(HFOs)的方法,研究HFOs与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62例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病例,随访2年,定期通过高采样率的头皮脑电图捕捉脑电活动中的快波(80~500 Hz,又叫HFOs),同时进行智力测试,根据患者用药后的癫发作控制情况,将其分为2组(良性组和不良组),比较2组的智商水平以及脑电图情况,分析HFOs的出现与患者预后的关
目的探讨ELP4基因rs986527多态性与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BECT)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揭示其发病机制、临床与脑电图特点及预后情况。方法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95例BECT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及外周静脉血,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基因测序方法,检测95例BECT患儿和102例健康对照者基因分型,观察ELP4基因rs986527多态位点在BECT患者和健康对照间分布频率的差异。
目的分析首次切除性手术失败或复发的耐药性癫患儿再次手术治疗的术后疗效,探讨再次手术术后疗效的预测因素及癫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神经外科癫中心再次手术治疗的4例耐药性癫患儿首次手术前后的临床资料,及再次手术术前评估、术后随访等进行分析。结果首次切除性手术后,3例发作无明显减少(Engel Ⅳ级),1例无发作(Engel Ⅰ级),但2年后复发。经再次全
目的探讨小儿难治性癫的临床预测因素,为早期识别难治性癫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至2009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诊断的624例癫患儿临床资料,根据病情将患儿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584例),收集患儿性别、发病年龄、病因、发作诱因、初始治疗前发作次数、发作类型、病程中发作类型改变、发作持续时间、神经系统发育迟滞、抽搐家族史、热性惊厥史、出生窒息史、神经系统查体、脑CT、初始
目的研究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2(MRP1和MRP2)在难治性癫(IE)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表达。方法收集2010年11月至2013年10月徐州市儿童医院门诊及住院的IE患儿50例,药物控制良好癫患儿50例,并以同期正常非癫儿童50例作为对照,应用反转录酶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技术分析MRP1和MRP2基因及其蛋白在各组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表达。
目的观察生酮饮食(KD)添加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的临床疗效、保留率、不良反应及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并比较住院治疗组与门诊治疗组不同实施方案的临床疗效及保留率。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3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心接受添加治疗的36例难治性癫患儿,包括住院治疗组及门诊治疗组,住院治疗组KD方案采用经典模式,即启动时禁食,脂肪和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比例为4:1;门诊治疗组K
目的分析Angelman综合征(AS)的临床表现、脑电图(EEG)特征以及基因结果,探讨生酮饮食(KD)对AS难治性癫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神经科诊断的8例AS患儿的临床表现及EEG特征,并对治疗及预后进行随访。结果8例AS患儿中男4例,女4例。临床均(100%)表现为大笑或愉快时微笑、全面发育迟滞和运动障碍,4例患儿头围偏小或小头畸形。7例
目的探讨促皮质素(ACTH)治疗婴儿痉挛症(IS)的疗效及最佳剂量 。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60例IS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ACTH 20 IU/d,20例),B组(ACTH 40 IU/d,20例)及C组(丙戊酸钠糖浆,20例)。A组与B组静脉滴注ACTH治疗2周后改为泼尼松口服;若未完全控制或无效,则ACTH继续原量再静脉滴注2周后改为泼尼松口服;C组口服氯硝西泮联合丙戊酸钠糖浆治疗。
癫持续状态是常见的小儿临床急症之一,若不及时正确诊治可导致严重甚至不可逆的神经系统损伤,重者亦可导致死亡。明确病因及危险因素、发作类型、治疗、预后等因素及其彼此之间的相关性,对疾病的正确处理至关重要。现对目前国内外关于儿童癫持续状态研究进行综述,为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