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强调以生为本的施教理念,从语文教育的角度看,所谓以生为本除了面向全体学生之外,还要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其成为人格健全、语文素养相对较高的生命个体。
“泰微課”是“泰州市中小学微课程”的简称,是将传统课堂的知识结构体系打破,将知识点进行细化、形象化、透彻化教学的一种方式。每个微课程(视频)只解决一个问题或一个问题的某个方面,针对性强,一般为3~5分钟。从本质上看,“‘泰微课’的应用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导向,服务于课前、课中、课后的整个学习过程,支持学生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见2015年第10期《江苏教育》刊登的章敏《教育转型视野下的“泰微课”建设与应用》一文。)因此,它能突出学生学习中常见、典型、有代表性的问题或内容,能有效解决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是传统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为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那么,如何将“泰微课”的优势融合到语文学科个性化学习之中呢?
一、立足教材,发现问题
学生只有先行研究教材,从中发现疑难问题,迫切需要帮助,或者验证对问题的判断、检验对知识的理解、积累程度时,才可以引入泰微课,也就是说泰微课的使用必须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而不是被泰微课所左右,即“怎样用好就怎样用,怎样用得有实效就怎样用,如果不需要用就不用。”(见2016年第13期《江苏教育》刊登的刘金玉的《“泰微课+洋思教学模式”:洋思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尝试》一文)语文学习对文本的理解往往需要“知人论世”,学生可以借助自主学习云平台,搜索相关的资料,寻求关注的侧重点。传统的教学往往以教师的推介为主,学生所知毕竟甚少,无法形成更多的触动。比如《孔乙己》一文,学生必须对封建社会的毒性有一个比较透彻的了解,才能理解孔乙己命运之悲,更何况学生可以从资料助读中获得新的认知,这是教师借助PPT课件或者口头的介绍无法比拟的。
再者,“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如何,学生可以借助云平台,实现自我检测,然后有针对性的补缺补差。词语的积累、文学常识的考查、文本基本的写法和内容把握等都可以由学生自主地安排完成时间,借助反馈系统判断掌握情况。
二、有的放矢,为我所用
泰微课中丰富的视频库是知识点、技能点的集散地,能够大体上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而且还可以根据理解的程度反复若干次收看,这就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短时间内确保绝大部分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并达到理想的学习状态,提供了可能。
《孔乙己》一文理解的难点对于不同的学生而言可能并不一样,有的学生不能从文本中快速提取信息,这时候,我们当然鼓励学生先猜读,哪怕一知半解,甚至有所偏颇,然后再让学生搜索相关的微视频寻求验证,并从中获得提取、概括信息的方法。而有的学生则认为分析人物形象是学习的难点,我们应当提供有关人物形象分析的微视频,并且积极帮助他们收看系列的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争取获得更强大的能力。
三、精准辅导,重视共性
学生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制约,他们个性化的学习必然不能离开教师的指导。这种指导不可能通过从教师到学生的单向流动,而是从学生到教师的求助,或者根据教师的发现,综合考量,给出具体的行动方案或即时的安排:个性化问题个别辅导,共性问题集体点拨。
鲁迅先生的《雪》散文诗,绝大多数学生在没有接触写作背景的情况下很难真正理解作品的内涵。现场的调研表明,学生仅仅感知到作者笔下的江南的雪煞是美丽,北方的雪翻飞、升腾,很有气势。这是共性。教学时笔者提示了学生仔细阅读文后的鉴赏资料,再对照原文细细揣摩,如此,学生的理解就前进了一大步。而对于本文所采取的托物言志或是象征的手法,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涉及到,语文程度较好或者学习扎实的学生一般都能理解,但对于中等及其以下程度的学生则略显吃力。笔者搜索了泰微课资源,给他们提供了资源支持,并且专门开辟了5分钟的课堂时空活动,点拨这种写法,制作了专门的微视频。这样全体学生都能够各得其所,各取所需。
可见,泰微课的资源并不是网罗天下,而是需要我们不断地完善、补充才能更好地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
当然,个性化学习同样也不排斥课堂交流。自助学习系统的充分运用和线下生动的肢体、口头或书面语言的交流能够不断地影响学生。谁的表达生动,谁的文笔流畅,谁的阅读技能较强,都可以在公共化平台上显示出来,会激发学生的进取心。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特点已经为本学科的学习提供了先天的便利条件,我们应当引领学生先立足教材,发现问题,再充分运用微课资源,而教师要及时呼应学生所求,精准辅导,灵活地将泰微课纳入语文学科个性化教学的活动之中。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田河初级中学(225300)
“泰微課”是“泰州市中小学微课程”的简称,是将传统课堂的知识结构体系打破,将知识点进行细化、形象化、透彻化教学的一种方式。每个微课程(视频)只解决一个问题或一个问题的某个方面,针对性强,一般为3~5分钟。从本质上看,“‘泰微课’的应用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导向,服务于课前、课中、课后的整个学习过程,支持学生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见2015年第10期《江苏教育》刊登的章敏《教育转型视野下的“泰微课”建设与应用》一文。)因此,它能突出学生学习中常见、典型、有代表性的问题或内容,能有效解决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是传统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为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那么,如何将“泰微课”的优势融合到语文学科个性化学习之中呢?
一、立足教材,发现问题
学生只有先行研究教材,从中发现疑难问题,迫切需要帮助,或者验证对问题的判断、检验对知识的理解、积累程度时,才可以引入泰微课,也就是说泰微课的使用必须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而不是被泰微课所左右,即“怎样用好就怎样用,怎样用得有实效就怎样用,如果不需要用就不用。”(见2016年第13期《江苏教育》刊登的刘金玉的《“泰微课+洋思教学模式”:洋思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尝试》一文)语文学习对文本的理解往往需要“知人论世”,学生可以借助自主学习云平台,搜索相关的资料,寻求关注的侧重点。传统的教学往往以教师的推介为主,学生所知毕竟甚少,无法形成更多的触动。比如《孔乙己》一文,学生必须对封建社会的毒性有一个比较透彻的了解,才能理解孔乙己命运之悲,更何况学生可以从资料助读中获得新的认知,这是教师借助PPT课件或者口头的介绍无法比拟的。
再者,“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如何,学生可以借助云平台,实现自我检测,然后有针对性的补缺补差。词语的积累、文学常识的考查、文本基本的写法和内容把握等都可以由学生自主地安排完成时间,借助反馈系统判断掌握情况。
二、有的放矢,为我所用
泰微课中丰富的视频库是知识点、技能点的集散地,能够大体上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而且还可以根据理解的程度反复若干次收看,这就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短时间内确保绝大部分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并达到理想的学习状态,提供了可能。
《孔乙己》一文理解的难点对于不同的学生而言可能并不一样,有的学生不能从文本中快速提取信息,这时候,我们当然鼓励学生先猜读,哪怕一知半解,甚至有所偏颇,然后再让学生搜索相关的微视频寻求验证,并从中获得提取、概括信息的方法。而有的学生则认为分析人物形象是学习的难点,我们应当提供有关人物形象分析的微视频,并且积极帮助他们收看系列的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争取获得更强大的能力。
三、精准辅导,重视共性
学生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制约,他们个性化的学习必然不能离开教师的指导。这种指导不可能通过从教师到学生的单向流动,而是从学生到教师的求助,或者根据教师的发现,综合考量,给出具体的行动方案或即时的安排:个性化问题个别辅导,共性问题集体点拨。
鲁迅先生的《雪》散文诗,绝大多数学生在没有接触写作背景的情况下很难真正理解作品的内涵。现场的调研表明,学生仅仅感知到作者笔下的江南的雪煞是美丽,北方的雪翻飞、升腾,很有气势。这是共性。教学时笔者提示了学生仔细阅读文后的鉴赏资料,再对照原文细细揣摩,如此,学生的理解就前进了一大步。而对于本文所采取的托物言志或是象征的手法,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涉及到,语文程度较好或者学习扎实的学生一般都能理解,但对于中等及其以下程度的学生则略显吃力。笔者搜索了泰微课资源,给他们提供了资源支持,并且专门开辟了5分钟的课堂时空活动,点拨这种写法,制作了专门的微视频。这样全体学生都能够各得其所,各取所需。
可见,泰微课的资源并不是网罗天下,而是需要我们不断地完善、补充才能更好地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
当然,个性化学习同样也不排斥课堂交流。自助学习系统的充分运用和线下生动的肢体、口头或书面语言的交流能够不断地影响学生。谁的表达生动,谁的文笔流畅,谁的阅读技能较强,都可以在公共化平台上显示出来,会激发学生的进取心。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特点已经为本学科的学习提供了先天的便利条件,我们应当引领学生先立足教材,发现问题,再充分运用微课资源,而教师要及时呼应学生所求,精准辅导,灵活地将泰微课纳入语文学科个性化教学的活动之中。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田河初级中学(22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