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众多小、微企业的壮大,而小、微企业的成长为中职学生提供了施展才艺的空间,“学历、职称”并非就业的唯一,“动手能力”却是上岗的硬件,因此,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用、够用”为原则,走“理实一体化”途径, 开展“多证制”教学,强化技能的训练,培养能在生产、服务一线从事会计、出纳、收银、报税等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初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便成为中职学校面临的一个非常现实而迫切的课题。现就对该课题的思考与探索,做一简要阐述。
一、探索“岗位主导、因能分层” 的培养模式
该模式以符合会计职业岗位要求为目标,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
“以岗定教”:深入企业调研,校企合作、共建以岗位为主导的“模块教学”,分为专业基础能力(出纳操作能力、计算技术能力、会计基本技能应用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会计核算能力、会计电算化能力、税务操作能力)和综合能力(毕业顶岗实习能力)三个模块。
“分层教学”:根据学生成绩的差异、实际动手能力的强弱不同,进行分层教学。对于学习成绩好、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实行“个性化”教学,对教学内容拓展加深。考核标准不同,如点钞、传票翻打、记账技能等方面,提高难度和强度,要求好学生完成速度更快、准确率更高、完整性更强。
二、构建服务于“岗位主导、因能分层”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
该课程体系本着“实用、够用”原则,对课程的结构、内容、比例和总体课时做系统的安排、调整、更新和改造,建立“做中教、做中学”的课程结构,实行 “理实一体化”教学。加大实践教学比重,将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比例调整到1∶1左右,保证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业核心课程随进度进行单项实训、综合实训,实训全过程采用仿真资料,设置校内教学、校外轮岗环节,形成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三、构建“理实一体化”实训基地
“理实一体化”实训基地包括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基地。
(一)校内实训建设包括:“理实一体化”教室实训室和电算化会计综合实训室
“理实一体化”教室实训室是通过提供仿真、完整的企业账证资料,随进度单元实训、综合实训,理实相结合,让学生由从书本学习会计为主,变成从真实的账务体系中学习会计,真正做到“做中学、做中教”。
(二)校外实训基地
建设既能为学生提供轮岗实习机会,又能开展职业道德与素质训导的校外实训基地,是落实实践教学的必然要求,可以在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等方面发挥融通与示范作用。作为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的尝试,校外实训基地由校企双方共同建设,创造教师办公、学生学习的条件,聘用、培养实训指导教师,专业实训岗位相对固定,实习流程和管理制度相对完善。在没有学生实习的期间,实训基地可作为校企双方合作培训企业财会人员的基地。
四、教学方法多元化
在该课程体系中,教学将传统的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方法向任务驱动法、案例法、行为引导法、角色扮演、现场教学等方法转换。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学场所由传统的单功能专业教室,向多功能一体化的兼有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的教学地点以及企业生产现场转换。
五、考核方法多样化
课程考核方法变传统的“唯卷唯分”为注重学生能力的考核,评价呈现灵活化、多元化。采取笔试和口试、闭卷与开卷、理论与实操、实训总结与实践报告相结合等考核方法,将教学从学校延伸至企业,采用“校企教学,学分互换”的新模式。实训成绩可补足理论学分,以强化动手能力拉动理论知识增长,为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学生一旦走上工作岗位,就能缩短适应期。
六、构建专业文化建设体系
(一)建立手工记账集训班、会计电算化集训班
将各班级成绩较好的学生进行集训,由专业教师或聘请的行业专家重点培养、强化训练,提高实际技能,最后,经选拔组队代表学校参加各类专业技能竞赛,学生从中长才识、增技能,学校知名度提升,学生也在榜样的示范下成长。
(二)开展专业技术节
每年举办会计专业技术节,展演项目有手工记账技能、会计电算化技能、珠算、点钞、传票翻打等。通过专业演示,会引发非专业学生的兴趣,专业学生会提升专业技能,扩大了会计专业的影响。
在“岗位主导、因能分层”的培养模式下,校企合作,学生因“理实一体化”教学,既增加了专业的感知,又巩固了理论基础,更培养了动手能力,实现了“零距离”上岗,成为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初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责任编辑黄 晓)
一、探索“岗位主导、因能分层” 的培养模式
该模式以符合会计职业岗位要求为目标,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
“以岗定教”:深入企业调研,校企合作、共建以岗位为主导的“模块教学”,分为专业基础能力(出纳操作能力、计算技术能力、会计基本技能应用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会计核算能力、会计电算化能力、税务操作能力)和综合能力(毕业顶岗实习能力)三个模块。
“分层教学”:根据学生成绩的差异、实际动手能力的强弱不同,进行分层教学。对于学习成绩好、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实行“个性化”教学,对教学内容拓展加深。考核标准不同,如点钞、传票翻打、记账技能等方面,提高难度和强度,要求好学生完成速度更快、准确率更高、完整性更强。
二、构建服务于“岗位主导、因能分层”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
该课程体系本着“实用、够用”原则,对课程的结构、内容、比例和总体课时做系统的安排、调整、更新和改造,建立“做中教、做中学”的课程结构,实行 “理实一体化”教学。加大实践教学比重,将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比例调整到1∶1左右,保证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业核心课程随进度进行单项实训、综合实训,实训全过程采用仿真资料,设置校内教学、校外轮岗环节,形成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三、构建“理实一体化”实训基地
“理实一体化”实训基地包括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基地。
(一)校内实训建设包括:“理实一体化”教室实训室和电算化会计综合实训室
“理实一体化”教室实训室是通过提供仿真、完整的企业账证资料,随进度单元实训、综合实训,理实相结合,让学生由从书本学习会计为主,变成从真实的账务体系中学习会计,真正做到“做中学、做中教”。
(二)校外实训基地
建设既能为学生提供轮岗实习机会,又能开展职业道德与素质训导的校外实训基地,是落实实践教学的必然要求,可以在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等方面发挥融通与示范作用。作为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的尝试,校外实训基地由校企双方共同建设,创造教师办公、学生学习的条件,聘用、培养实训指导教师,专业实训岗位相对固定,实习流程和管理制度相对完善。在没有学生实习的期间,实训基地可作为校企双方合作培训企业财会人员的基地。
四、教学方法多元化
在该课程体系中,教学将传统的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方法向任务驱动法、案例法、行为引导法、角色扮演、现场教学等方法转换。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学场所由传统的单功能专业教室,向多功能一体化的兼有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的教学地点以及企业生产现场转换。
五、考核方法多样化
课程考核方法变传统的“唯卷唯分”为注重学生能力的考核,评价呈现灵活化、多元化。采取笔试和口试、闭卷与开卷、理论与实操、实训总结与实践报告相结合等考核方法,将教学从学校延伸至企业,采用“校企教学,学分互换”的新模式。实训成绩可补足理论学分,以强化动手能力拉动理论知识增长,为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学生一旦走上工作岗位,就能缩短适应期。
六、构建专业文化建设体系
(一)建立手工记账集训班、会计电算化集训班
将各班级成绩较好的学生进行集训,由专业教师或聘请的行业专家重点培养、强化训练,提高实际技能,最后,经选拔组队代表学校参加各类专业技能竞赛,学生从中长才识、增技能,学校知名度提升,学生也在榜样的示范下成长。
(二)开展专业技术节
每年举办会计专业技术节,展演项目有手工记账技能、会计电算化技能、珠算、点钞、传票翻打等。通过专业演示,会引发非专业学生的兴趣,专业学生会提升专业技能,扩大了会计专业的影响。
在“岗位主导、因能分层”的培养模式下,校企合作,学生因“理实一体化”教学,既增加了专业的感知,又巩固了理论基础,更培养了动手能力,实现了“零距离”上岗,成为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初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责任编辑黄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