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教学管理每个环节,构建立体就业指导网络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spisee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对历届毕业生就业状况追踪调研的基础上,探求中职生就业市场的初步规律,并依据结论实施相关教育教学改革,发挥学校各职能部门在职教系统工程中的作用,逐步建构起全方位全过程的学校就业指导网络系统。
  “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研究及结论应用”课题组通过对学校历届毕业生就业创业状况的调研,得出毕业生就业创业的优劣势因素,发现“2+1”学制下中职生就业市场的初步规律,并对学校教育教学各环节实施对应的调整与改革,建构起全方位全过程的学校就业指导网络系统,达到帮助毕业生较快较好适应岗位和社会,走好职业生涯关键的起步阶段的目的。项目实施过程中,坚持以促进学校更好更快发展为目标,以企业需求为基本依据,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保障毕业生一生的职业生涯质量为根本出发点,努力探求学校各层面、各职能部门在学生的职业教育系统工程中应发挥的职能作用。
  一、中职生就业创业市场规律的探求
  对近年的毕业生就业创业状况进行追踪调查,得到相关数据(如当年就业率,专业对口就业率以及学生素质与就业成功、薪资水平高低的关系等),收集较为成功的就业、创业典型,对数据和案例进行科学分析,寻找中职毕业生就业创业的优势和劣势因素,探求中职生就业创业市场的变化规律,得出初步结论:
  二、初步结论应用于在校生的职业指导教育及指导学校教学管理各环节
  将初步的调研结论,尤其是劣势因素作为学校就业指导的重点内容,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教务处、专业教研室、学生工作处等部门交流沟通,为以上部门工作开展或实施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一)毕业生就业专题讲座
  以课题组员为主加上学校分管就业工作的部分中层领导共7人,以7项劣势因素为讲座主题,每人承担一个主题的讲座任务(含备课和主讲),用现实案例讲课并组织讨论的方式在毕业班中轮番授课。
  (二)对相关德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实施调整及改革
  配合《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教职成[2008]6号以及《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教职成[2009]11号)两个文件精神,结合毕业生就业优劣势因素的初步结论,在教研组集体备课决议下,施行了德育教改措施:重点强化德育课程中有关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素养、求职面试训练等内容;课堂中更多运用毕业生成功就业和创业的实际案例,设计更贴近工作实际的体验活动让学生参与;考核方式由单一的试卷理论题考核变为知行合一的综合考核(即由任课教师、班主任、班团小组结合学生在校期间德行表现进行全面考核)。改变了以往沉闷说教的德育课堂模式,基本消除了学生在德育课中的厌学现象,使德育课堂更有实效性、时代性和吸引力。
  (三)对在校生实施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工作
  学校对学生的职业指导贯彻始终,在入学初,求学中,择业前,择业后等不同时期的指导有所侧重。入学初,职业指导与学生的角色定位相结合。求学过程中,职业指导要多方面进行。择业前,主要是求职面试能力的锻炼。择业后,也就是学生选定工作岗位后,要帮助学生稳定心态。当前,《毕业生顶岗实习管理手册》、《顶岗实习指导老师工作手册》等系列工作方案及管理制度基本制订完成,并用于顶岗实习安置及管理工作中。
  (四)对学校专业建设及教研教改提出参考建议
  我们在对就业市场、用人企业进行调研以及找寻毕业生就业及创业发展规律过程中得到的信息和结论,和招生就业处、教务处、各专业教研室进行及时的交流,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讨论工作,为学校专业建设工作和部分专业建设及专业教改提出了参考性的建议。
  (五)对学校其他管理工作的科学规范化提供参考建议
  将调研结论与学生工作处、校团委及专业班主任进行交流沟通,提供学生行为规范养成的指导,提供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指导、学生社团活动开展的指导,将校园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进行对接,为构建和谐健康校园文化献策献力。
  三、改革的成效
  目前,学校相对完善的就业指导、实习就业管理网络系统基本成型:
  (一)课题团队
  临时机构,以经验交流会等方式向各部门推广研究结论,同时以案例教学方式在毕业班中开展就业指导系列专题讲座,应用现实的、课题调研中收集到的本校近年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典型人物或例子作为教学案例。
  (二)招生就业处。
  直接面对就业市场,是学校和市场之间关系的重要纽带,是负责学生就业安置和顶岗实习管理的直接责任部门。根据学校毕业生规模、专业布局需要开拓实习就业点,和合作企业保持日常的沟通联系,安排顶岗实习检查,及时为教务处、教研室提供必要的就业市场信息,参与学校专业建设。
  (三)基础教研室
  承担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组织和指导“文明风采”职业技能大赛,指导学生社团和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利用好新生入学伊始至离校参加顶岗实习的两年在校时间,对缺乏家庭教育和职业观的中职生普及基本的职业观和择业观,帮助其科学地设计职业生涯,训练其求职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
  (四)学生工作处(含团委)
  以班主任工作为核心,推行“养成教育”式的学生管理系统,从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劳动卫生、诚信教育等日常行为规范的范畴施行职业道德教育,建设企业式的校园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逐渐形成“公忠、履责、勤勉、正气、和谐“的校园文化价值观。
  (五)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人员相对不固定的常设机构,主要由校长、教学副校长、就业处、教务处、教研室负责人、各专业带头人、企业界人士组成,定期会议研究讨论我校各专业的就业市场发展态势,为学校优先发展的专业决策提供建议,对专业教学方案予以评估审定,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企业用工标准对接。
  (六)教务处统领三大专业教研室的专业建设体系。
  依据专业建设是学校建设发展的生命线的原则,把专业建设工作常规化,定期组织各专业从招生就业状况、设施设备投入与应用状况、专业师资团队建设、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学模式方法改革等方面进行专业反思,使学校办学与国家产业结构、地方经济发展对接,实现“招得进、留得住、出得去”的中职校办学目标。
  四、效果评估
  (一)表象的直接评估
  过去历届毕业生求职中表现出来的就业期望值过高、盲目追求名称好听而不符合专业实际岗位的现象明显减少, 07、08级学生在09、10年夏季的顶岗实习安置中,大部分学生能够在分析自身条件的基础上较为科学地择业。
  学生普遍重视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德育课中厌学现象减少、校风学风明显好转。在校生能自主地参与求职就业指导训练,积极参加“文明风采”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各级比赛,学生精神面貌良好,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积极性提高,校园文化氛围和谐浓重。
  无论是班主任、专业课教师还是文化课教师,老师们能主动地把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理念渗透到本职教学工作中,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社会生存能力培养在各教学环节都得到重视和引导,专业课中的文化素养提升、职业道德教育,文化课中的专业职业特征相互融合,校园内形成厚重的职业教育氛围。
  (二)阶段性评估
  每年的一次性就业率、对口就业率、就业稳定率、薪资水平等就业指标优化,顶岗实习和实际就业脱节现象减少。
  学校各专业特别是工科专业招生规模连年递增。
  2008、2009、2010年中,我校组织参加全区、全国“文明风采”职业生涯设计比赛的老师和学生人数、获奖率呈现逐年递增。
  更多的教职工的教研选题倾向就业工作,每年发表或参加评比的此类教学论文数量增多,质量也普遍提高。
  (三)周期性评估
  再次收集相关数据和典型案例,在同等条件(同一专业、同性别、同一发展阶段)下进行对比,用比较分析法对完整实施后的项目做总评估。无论是定性分析还是定量衡量,毕业生对学校教学管理的评价、用人企业对我校毕业生的评价、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建设成果的评价还是定量的就业指标评估均为优良。
  就业点、就业面大大拓展。由原先的广西本土、广东省区域范围,延伸到福建的福州厦门、上海、苏杭、北京、天津等省市。
  “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后发展”等就业指导理念深入人心,对学生就业观有实质效果的转变;
  各专业带头人及专业教师自主关心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不再单纯依赖就业办公室。将专业教学与岗位能力标准紧密结合起来,根据用人单位需求在第四学期调整部分教学计划,强化对口企业特别需求的某项技能。各专业自觉承担本专业大部分的顶岗实习管理工作任务。定期实习检查,定时联系实习生,外设联络处,派出联络员。有利于稳定实习就业。
  五、经验与反思
  中等职业学校的职业指导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根据培养目标,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就业观念,全面提高职业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自觉性的教育活动,也是帮助学生根据社会需要及其身心特点顺利就业、升学,并在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同时得到发展的过程。各中等职业学校应充分认识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营造全员参与的氛围,在教学的各环节渗透入职业教育职业指导的内容。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关于中职生就业市场规律的探索还远远没有达到满足受教育个体需求的水平,特别是家长因为对职业教育缺乏系统认识,对职业学校培养目标的不了解,加之受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深刻,对孩子的就业期望易出现“两极分化”,使职业教育缺少家庭教育环节的配合。另外,由于本课题涉及面广、问题多,加上人员结构复杂(各成员在学校内的岗位也有了较大调整),所以在成果验收阶段,能够投入的人力物力有限,结题显得过于仓促。因此,上述的研究还只是初探,成果不够成熟,需要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继续努力,使成果不断完善和提高。
  
  (作者简介:方艳丹(1972.2-)女,硕士,广西物资学校讲师,教务主任。)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企业尤其是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依然十分严峻。煤矿事故在爆发之前多数事故征兆已经暴露出来 之所以产生事故90%以上是由于管理上出现漏洞才导致事故发生,煤矿安全管理主要任务就是首先找到煤矿安全应该管什么 然后针对管理对象及时准确指定相应的管理标准和预防措施,在事故发生前把危险源通过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降低事故发生率 或消除事故发生。文章主要是阐述煤炭安全生产人性化管理的内涵、要素、以及简单
持续技术攻关引领科技创新rn“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十二五”期间,测绘地理信息事业面临了新形势
期刊
本文首先介绍了工业厂房混凝土的特点,然后从多个方便家少个混凝土施工技术和裂缝的控制。
本文从施工操作方面来剖析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的成因,探讨施工中具体的防治措施。
发展是当代中国社会的主题,以发展为主题是我国要长期坚持的战略思想.发展是硬道理,是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发展需要动力,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是加快发展的直接的根本动力.
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结合镶嵌原子势,研究了在200 K时二元(CoAl)1415团簇的结构随Co原子浓度的变化情况.利用径向分布函数、对分析技术和键取向序参数方法研究了微观
20世纪匆匆而过 ,人类以各种不同的方式 ,带着复杂的心情向这风雨百年挥手告别 ,而关于 2 0世纪的记忆却依旧清晰。这记忆或许会成为我们继续前行的一种不可卸脱的精神负担。
一、实践的挑战和应用伦理学问题的迫切性  近年来世界哲学的关注点越来越多地从语言逻辑等较形式的问题转向具有实质意义的问题 ,尤其是转向伦理学问题 ,伦理学越来越处于
期刊
研究了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条件异方差性检验问题.对于n和T都很大的固定效应动态面板数据模型,通过残差的一阶差分的平方序列,建立一个人工自回归模型,并基于该人工自回归模型
“全球伦理”的口号首先由德国神学家孔汉思于1990年在一书里提出①,在国内引起比较强烈的反响.对很多中国学者而言,“普遍伦理”与“全球伦理”这两个概念是等同的:“普遍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