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中支持幼儿探索的有效策略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om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科学教育是指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活动,对周围世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探索活动。而教师作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更应该思考该采用怎样的策略让自己的角色更加到位,更加有效地发挥最大作用。
  关键词:幼儿科学活动 探索 支持策略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6(c)-0186-01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儿童是天生的科学家。”每个孩子对身边的事物都充满好奇,富有探索精神。在科学探索活动中,他们应该是主动的探索者和发现者。教师作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更应该思考该采用怎样的策略让自己的角色更加到位,更加有效地发挥最大作用。为此我们经过了多次的案例研究和反思,有了以下一些思考。
  
  1 有效的物质材料设置
  在科学活动中什么样的材料才能引发幼儿的探索热情呢?
  1.1 来源生活操作材料
  幼儿的科学探究是从身边的事物开始的,引导他们关注周围生活环境中的常见事物,发现其中有趣的关联和奇妙。例如,大班科学活动《拆装笔芯》,它的材料就来源于生活,是孩子们常见到的笔。这些材料对幼儿来说既熟悉,又新鲜。能让幼儿感受到原来科学并不遥远,身边就有科学。
  1.2 满足幼儿兴趣的操作材料
  科学探索活动我们要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点,使之成为幼儿探索的动力和源泉。例如中班幼儿在一段时间对陀螺十分感兴趣,教师就利用幼儿的兴趣点设置了《谁的陀螺转得快又稳》的探索活动,保持了幼儿的探索欲望,有让幼儿的兴趣能够支持自己继续探索的动力。
  1.3 层层递进的材料
  单一不变的材料容易让幼儿感到疲惫,失去探索的欲望。因此,在探索活动中,必须为幼儿准备富有挑战性的材料。例如,大班的科学探索活动《谁会浮》,教师就准备了两组操作材料,第一组提供了木块、石块、泡沫、橡皮、铁钉、马铃薯、牙签等形状、大小、轻重都不同的材料。幼儿实验后,发现物体的沉浮与大小轻重无关,与原有的认知不同。接下来提供了重量不同、大小相同的五个瓶子,实验后,学生发现在大小相同的情况下,重的沉,轻的浮。层层递进的操作材料,能让幼儿有很大的启发性,激起揭示科学奥秘的兴趣。
  
  2 有效的探索的情境与氛围
  2.1 严谨的科学探究氛围
  科学是实践得来的,是一个严谨的研究过程。科学探究活动要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因此,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每次的实验要事先完成,了解实验的结果;对材料的设置做到心中有数,了解每种材料的特性;对自己的语言要再三斟酌,做到准确简练。保证传授给幼儿的知识准确且无争议。
  2.2 有效的探索心理环境的创设
  在科学探索活动中,创设宽松平和的有利于幼儿探索的心理环境,使幼儿乐于探究,敢于探究,大胆发现。首先教师要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倾听他们的发言,让幼儿处于想做,敢做的环境中。其次鼓励幼儿的大胆猜想和尝试,赞扬幼儿的探究热情,特别是要允许幼儿犯错误,对他们的错误给予宽容和理解,这样孩子们才敢才会主动大胆地探索。
  2.3 幼儿合作学习的氛围
  《纲要》谈到“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我们认为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更要鼓励幼儿的合作学习与分享。教师应鼓励幼儿表达自己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感受和发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与方法。这样不仅能加深幼儿对科学的理解,也能使幼儿体验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还培养合作和分享的品质。
  
  3 有效的质疑与提问
  3.1 质疑引发幼儿探索兴趣
  通过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从而产生一种探究的动力,支持他们不遗余力地去自己探索。例如,科学探究活动《电动玩具》,让幼儿发现平常都会发出声音会动的电动玩具都不动了,教师问:“他们为什么不动了?是坏了吗?大家帮忙看看吧!”这时幼儿就纷纷开始检查玩具,去寻找玩具不动的原因,从而引出怎样使电动玩具动起来,电池有什么本领的活动内容来。
  3.2 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提问设计
  在科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按照幼儿的年龄特点来设置问题。小班幼儿的问题应该能引起幼儿兴趣,鼓励小班幼儿的参与。大班的幼儿探索中,教师的提问就应当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能引发幼儿的想象、推想。例如在大班的科学探索活动中,教师应当利用适宜的问题情境鼓励幼儿利用已有的经验进行大胆的猜想和假设,与同伴相互质疑,并在操作活动中验证。我们用一段案例来说明。
  大班科学探索活动《拆装笔芯》。
  片段一:
  师:你是怎样打开水笔的?
  幼:我发现笔头一圈一圈的我转呀转呀就转开了。
  幼:我想从笔盖的地方拆开,可是就是拆不开。
  师:哦?那还有其他的地方能打开么?
  片段二:
  在拆装圆珠笔的环节结束后,教师进行了提问。
  师:你遇到了什么困难?
  幼:我把笔拆开了,零件太多,装不好!
  幼:我换好笔芯了,但是笔头不会伸缩。
  师:那你们觉得是哪里出了问题?谁来帮帮忙?
  在教师的提问要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让孩子明确活动的内容和任务。并不对任何孩子的操作进行简单的是非评价,不说你对了,或者你错了。而是把问题抛给孩子,让孩子自己通过猜想、验证去获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
  
  4 有效的观察介入与回应
  4.1 有效介入时机的把握
  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教师介入时机没有最正确的,只有最适合的。教师通过观察幼儿的反应与表现来介入,适时的介入是可以提供幼儿思维和探究的线索,延续探索的进行。从下面一个实例进行说明。
  大班科学探索活动《拆装笔芯》片段:
  幼儿A在给圆珠笔换笔芯的过程中,少放了弹簧一直无法让笔芯自如地伸缩,这时,她手足无措。恰巧老师走来了,看看周围孩子的操作,问:“大家都装好了吗?”幼儿A摇摇手中的笔,教师没有看到,微笑地走开。幼儿A在换圆珠笔笔芯的环节结束后还是为难地看着自己的笔。
  幼儿在探索中遇到困难,教师可以延迟反应,给他们独立思考的时间,同时观察他们从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到,幼儿在操作中遇到了瓶颈,教师由于自身观察地不够仔细,错过了介入的最好时机。
  4.2 有效回应的方式
  教师回应幼儿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以上面的例子,此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提供类似的经验、提出多种建议等方式来对幼儿的行为进行适当的点拨与提升,或者可以以活动参与者的身份进行示范。而在这个活动中,或许只需教师不经意得说说:“你的零件都用上了吗?”“咦,这里多了个弹簧呀!它应该装在哪里呢?”幼儿就能很好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重新汇聚探索的欲望。
  在实施的科学探索活动的过程中,我们进一步明白了科学教育的价值趋向,更加注重幼儿的探究过程和教师的指导策略。但这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提高观察发现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支持幼儿的学习与探索。
  
  参考文献
  [1] 王志明.幼儿科学教育[M].江苏教育出版社.
  [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Z].
  [3] 从理念到行为[M].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气管内肉芽组织增生导致呼吸困难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至2012年10月气管切开术后因气管内肉芽组织增生所致呼吸困
针对课程"VHDL设计"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特点,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其能独立、创新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中,能切实做到学以致用的方法进行分析.并主要对比较法、
活塞环-缸套系统是内燃机的关键摩擦组件,其摩擦性能的改善对于整个内燃机而言有着重大意义。因此,降低活塞环-缸套组件间的摩擦力、改善其摩擦性能是内燃机发展研究中的一个
目的探讨地佐辛与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在无痛人流中的疗效。方法对我院在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40例进行无痛人流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使用地佐辛复合
目的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危患者临床实施药物干预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117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并观察临床对本组患者实施药物治疗的效
新课程提倡新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互动关系,即既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更重视学生的主动精神,两者结合起来,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互动观。从而使教学活动具有复杂性、丰
我国现有的一般人格权制度与具体人格权存在矛盾,与人格权概念存在矛盾,与人格商业利用权关系复杂。所有这些一般人格权与人格权体系的矛盾都是由于我国的一般人格权制度尚停
目的探讨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13年1月应用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组织缺损48例。其中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共22例
学生们说:语文学习,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鲁迅文。文言文被列为最怕之首,而这种畏惧与无助同样也表现在教师的教学方面。在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广大语文教师从宏观
<正>现代教育正由认知教育、知识运用能力教育向全面加强素质教育转化。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也越来越偏重德才兼备、具有健康心理素质、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的人。因此,在当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