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宣城市茧丝绸产业发展的思考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ey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分析了宣城市茧丝绸产业发展积聚的优势及当前面临的困难,提出了茧丝绸产业发展的对策,以期促进宣城市茧丝绸产业高效持续发展。
  关键词 茧丝绸;现状;对策;安徽宣城
  中图分类号 F4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4-0298-02
  茧丝绸是宣城市十大农业产业化主导产业之一,20世纪90年代中期产业规模曾经在全省领先,成为安徽省主要茧丝绸生产基地。但是,近年来,由于受到城镇化进程加快和市场经济格局变化等因素影响,宣城茧丝绸行业每况愈下,日渐沦落成“夕阳产业”,如何调整发展思路,制定科学对策,以重振宣城茧丝绸产业已成为当务之急。
  1 宣城市茧丝绸产业发展现状
  1.1 宣城茧丝绸产业在发展中积聚的优势
  宣城茧丝绸生产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悠久的发展历史,经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完整的产业链条,积聚了较为显著的产业化发展优势。
  1.1.1 优质蚕茧基地建设成效明显。“十一五”期间,宣城市抓住国家实施“东桑西移”战略的发展机遇,充分发挥紧邻江浙发达省份的区位优势,先后成功争取到3个国家“东桑西移”基地县项目,绩溪、广德、泾县以项目实施为带动,认真按照省农委《关于印发省级蚕茧基地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扎实推进优质蚕茧基地建设,集中力量高标准、高质量地改造和建设了一批规模化、优质化的蚕桑特色乡镇和“一村一品”养蚕专业村,使全市蚕桑生产的布局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1]。目前,3个主产县的桑园面积、蚕茧产量合计占到全市总量的90%以上,均被列为省级蚕桑生产基地县。
  1.1.2 丝绸加工企业发展初具规模。宣城市茧丝绸加工企业规模位居全省前列。现已建成从缫丝、绢纺、丝织到真丝服装较为完善、配套的茧丝绸产业链,全市省级和市级农业产业化丝绸龙头企业分别达到5、7家。被誉为安徽丝绸第一乡的广德县四合乡成功打造丝绸产业集群,目前拥有35家丝绸加工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9家,拥有自动缫丝机14组,剑杆织机12台,K72-145有梭织机1 256台,喷水织机100台,年产真丝系列坯布逾1 500万m,其他纺织面料800万m,20/22白厂丝400余t,“天都”牌白厂丝、“宏祥”牌丝绸在省内外享有一定的知名度,茧丝绸企业年创利税5 000余万元,丝绸加工工业的逐步壮大为宣城茧丝绸产业发展提供了保障。
  1.1.3 产业化合作模式逐步推广。近年来,宣城市通过积极引导和大力扶持,茧丝绸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十一五”末,全市蚕农合作经济组织总数达到19家,入社农户2 877户,以此为纽带,在重点蚕区积极推广“公司 合作社 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为蚕农提供从生产到收购的全方位服务,基本形成了企业以基地为基础,蚕农以企业为依托的生产格局,在茧丝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带动下,基地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订单蚕业进一步发展,有效地增强了蚕农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2]。
  1.1.4 蚕桑资源综合利用亮点纷呈。为了抵御市场茧价波动的影响,宣城市积极引导蚕农开展蚕桑综合利用经营,拓宽蚕桑增收渠道。目前,已形成桑枝食用菌、桑园套种套养、桑椹酿酒、桑叶制茶等多项开发模式,其中宣州区金大庄园桑椹开发有限公司在安徽首次推出桑椹酒系列产品、广德县龙腾公司桑园养鸡、养鹅的成功经验成为全省蚕桑综合利用工作的亮点,通过延伸蚕桑产业链,有效提高了蚕业生产的综合效益,增加了蚕农收入,形成了蚕桑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1.2 宣城茧丝绸产业当前面临的困难
  由于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茧丝绸市场行情的跌宕起伏,加之现行产业相关政策的缺陷,造成当前宣城茧丝绸产业生产形势不容乐观,行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
  1.2.1 蚕桑生产基础动摇。种桑养蚕是茧丝绸行业稳定发展的基础,但近年来,宣城市的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非但没有增长,反而呈现逐年下滑之势,据农业部门统计,全市现有桑园面积3 600 hm2(其中实际养蚕桑园仅2 933.33 hm2左右,其余为抛荒桑园),养蚕农户2.2万户,2013年全年养蚕5.5万盒,产茧2 700 t,与“十一五”末相比,桑园面积、养蚕农户、蚕茧产量均减少3成以上,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一是比较效益严重失衡。近年来,蚕桑与烟叶、菊花、茶叶等经济作物相比,比较效益越来越低;二是生产成本大幅提高。据测算,由于化肥等生产资料价格和农民工工资的提高,每盒蚕种饲养成本已升至千元左右,在茧价较低年份,蚕农养蚕基本无利可图甚至亏本;三是养蚕人员不断减少。随着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农民创收渠道拓宽,很多蚕农不愿也无需继续“吊死在一棵桑树上”,上述原因导致蚕农种桑养蚕积极性下降,大量桑园弃管弃养,部分蚕区甚至出现成片毁桑现象,蚕桑生产的基础地位受到严重动摇。
  1.2.2 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目前,宣城市茧丝绸企业当中虽然已有5家省级、7家市级龙头企业,但总体来看,仍存在茧丝绸企业规模偏小、效益低、辐射面窄、带动作用不强等问题,难以充分担当起龙头角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蚕桑基地建设重视程度不够,投入不足,科技创新和研发能力差,丝绸后道深加工仍以缫丝、坯绸等初级产品为主,附加值较低,缺乏具有市场竞争力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和知名品牌[3]。
  1.2.3 鲜茧收烘管理无序。鲜茧收烘和流通环节管理无序是困扰宣城茧丝绸行业的最大难问题,主要凸显在:一是市场管理不到位,参与鲜茧收购的经营主体成分复杂,素质参差不齐,没有形成有序的收烘环境;二是价格政策执行不到位,不能充分体现优茧优价。往往行情好时互相抢购,行情不好时则打白条,少收甚至拒收,蚕农质量意识淡薄,只重产量,忽视质量,簇室关门、关窗,洒水补湿,出售毛脚茧等现象屡见不鲜,农业部门宣传推广的一些提高茧质的技术措施难以得到落实,导致蚕茧质量下降,进而又直接影响到丝绸加工产品的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1.2.4 行业管理力量削弱。宣城市及所属各县市区虽然早在多年前就成立了茧丝办,负责行使茧丝绸行业管理职能,但由于属挂靠机构,基本上都没有安排专职人员,普遍存在重视程度不够、管理力度不大等问题,未能充分发挥作用。而作为蚕桑生产主管部门的农委,由于长期缺乏技术推广经费,加之近年来种桑养蚕规模大幅萎缩,造成蚕桑科技人才队伍闲置,不少蚕桑技干只得改行从事其他专业工作,目前,全市仅有泾县、绩溪2个重点县农技推广机构还保留有蚕桑站,乡镇蚕桑专业技干尤其是蚕桑技术辅导员更是大量流失,蚕桑生产技术服务体系因此受到严重削弱,技术推广后劲不足,新技术开发、引进、试验、示范难以开展。
  2 重振宣城市茧丝绸产业的对策
  茧丝绸产业存在的问题已经得到国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近期商务部等八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茧丝绸行业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茧丝绸行业健康发展。《意见》的出台为茧丝绸产业摆脱困境提供了良好机遇,宣城市相关部门应把握契机,尽快研究制定振兴宣城茧丝绸产业的科学对策,就此笔者根据多年从事蚕业工作的经验体会,同时借鉴省内外其他重点蚕区的成功做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2.1 加大对茧丝绸产业的扶持力度
  茧丝绸作为宣城市的传统优势产业和十大农业产业化主导产业之一,对于发展地方经济,促进蚕农增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建议市政府要把发展茧丝绸产业重新摆上重要位置,认真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我省茧丝绸产业发展的意见》要求,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在积极争取国家、省各类茧丝绸资金项目的同时,由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茧丝绸发展资金,建立稳定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加大对优质茧基地建设、蚕桑资源综合利用、蚕桑合作社发展、企业技术改造、丝绸产品营销网络和品牌建设等项目的扶持力度,各茧丝绸主产县政府也要多渠道筹措资金,扩大投入,改善生产设施,为振兴茧丝绸产业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
  2.2 合力打造高水平的蚕桑基地
  蚕桑生产是茧丝绸产业的根基,只有提升基地建设水平,才能夯实产业发展的基础,因此必须继续下大力气抓好蚕桑基地的建设[4]。在抢抓政策机遇,努力争取政府项目资金加大投入的同时,积极引导鼓励龙头企业参与基地建设,形成促进蚕桑基地发展的整体合力,以泾县、绩溪、广德3个省级基地县为重点,集中力量,重点扶持一批自然条件优、生产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优势乡镇、行政村和养蚕大户,通过加强蚕桑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蚕桑标准化示范园,发展蚕业合作社和培育专业养蚕大户等措施,促进基地建设进一步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形成优势产业带。力争用3~5年时间在全市打造10个以上成规模、上水平的蚕桑基地。
  2.3 着力提高蚕业科技水平
  目前宣城市的蚕桑生产水平与先进蚕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要解决单产低、质量差、养蚕效益不高的问题,关键是抓好技术服务,提高蚕农的技术水平和科技素质。一是完善技术服务体系。恢复稳定蚕桑科技人员队伍,建立健全县、乡、村3级联动的蚕桑技术推广网络和蚕种、蚕药供应体系;二是加大技术推广力度。充分利用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黄山试验站(设在宣城)的技术优势,以提高单产、品质、效益为主要目标,加快桑蚕优良品种和小蚕共育、省力化养蚕、方格簇等良种良法配套技术的推广;三是认真做好蚕农技术培训。引导蚕农增强质量意识,严格按照标准化要求种桑养蚕,实现蚕桑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
  2.4 大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具有很强的技术开发、品牌创建和市场开拓能力,对于产业振兴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当前要把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作为重振茧丝绸产业的重中之重,利用宣城市紧邻江浙、被列入“皖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区位优势,引导鼓励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及引进,强化丝绸企业自主创新和品牌意识,通过打造宣城自己的蚕茧、丝绸名牌产品,增强企业实力,使每个基地县至少拥有1家规模大,牵动力强的优势龙头企业。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行“龙头企业 基地(合作社) 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建立和完善最低保护价收购、订单蚕业、二次返利、蚕农入股等机制,使其在带动蚕农的同时,不断发展和壮大自身实力。
  2.5 积极推进蚕桑资源综合利用
  拓展和延伸蚕桑产业链,构建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模式,对于提高蚕桑生产比较效益,增加蚕农收入,促进蚕桑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5]。近年来,宣城市在桑叶、桑枝、蚕沙、蚕蛹等蚕桑资源开发方面已经探索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但总体来看普及化程度尚不高,亟需进一步加大推广力度,结合宣城实际,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发展高效立体蚕业。以桑园套种、套养等复合生产模式,提升栽桑效益;二是开发生产桑叶茶、桑枝食用菌等蚕桑食品,做到品种多样化、品质优质化、产品品牌化;三是扩大种植优质果桑,依托宣城金大庄园桑椹开发有限公司加强果桑种植基地建设,将桑椹酒、饮料系列产品做大做强。
  2.6 努力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一是继续深化茧丝绸管理体制改革。借鉴省内六安、青阳等市县做法,在泾县、绩溪等主产县成立专职的茧丝绸管理机构,进一步加强对茧丝绸行业的管理;二是组建茧丝绸行业协会。吸收蚕农合作社、生产部门、收烘和加工企业共同参与,充分发挥协会在信息收集、市场预测、联络沟通、行业自律、价格协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蚕农和企业提供周到服务;三是强化市场监管。认真贯彻执行《安徽省蚕种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严格规范蚕种经营、蚕茧收烘市场秩序,确保蚕农用种安全,加快建立既能保障蚕农利益,又能体现优茧优价原则的鲜茧收购机制,为茧丝绸产业化经营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3 参考文献
  [1] 白景彰.广西茧丝绸产业的发展与建议[J].广西蚕业,2006(4):33-38.
  [2] 俞学良,耿玲德.浅谈云南茧丝绸产业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J].云南农业科技,2008(S2):113-115.
  [3] 杨富刚.对广西茧丝绸产业深加工发展的思考[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2(6):41-44.
  [4] 何春阳.关于江西茧丝绸产业发展的思考[J].科技经济市场,2013(5):39-41.
  [5] 叶发忠,孙凤柱.金寨县茧丝绸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9(17):376-377.
其他文献
介绍了嵌入式软件测试相关内容,分别从测试特点、测试环境、测试过程及测试工具4个方面阐述嵌入式软件测试与一般软件测试的不同之处。通过对比的方法,突出嵌入式软件测试与
摘要 良好农业规范是被国际上许多国家认可的农业生产管理模式,近年来在中国烟草种植上推广应用越来越广泛。以湖南省湘西烟区为例,介绍了良好农业规范在烟草种植推广应用中遇到的难点,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良好农业规范;烟草种植;应用难点;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0-0290-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
介绍了蔬菜上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毒的检测原理,分析了在快速检测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加快蔬幕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的推广应用。
从加强水利工程设施巡视安全管理、做好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管理、水利工程设施管理要到位、重视安全管理工作等方面总结了合阳县农业水利工程设施安全管理的措施,以期为该县水利
生产"高钙型"琯溪蜜柚和最大化降低裂果率,实施科学补钙是极关键的一项技术环节。从根部补钙、植株地上部分补钙两方面总结了琯溪蜜柚树体科学补钙技术,以供参考。
摘要 农民负担管理监督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难度较大、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工作,以防止农民负担反弹为核心,切实做好寻甸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有效地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是关系农业发展和农村稳定的关键。该文阐述了寻甸县做好农民监督管理工作的措施,分析了当前农民减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以期进一步切实有效地开展农民负担监管工作。  关键词 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措施;问题;对策;云南寻甸  中图
为了明确50%矮壮素水剂对棉花的调节生长作用与增产效果,进行了50%矮壮素水剂调节棉花生长试验。结果表明:50%矮壮素水剂对棉花生长发育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且对棉花生长无不良
阐述了2008年纳雍县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特点,分析了发病原因,提出了防治对策。
2007要2012年,主要依据盐池县的试验示范资料,对适用重力滴灌节水技术的区域,在水源、应用设计、技术参数、滴灌安装、运行管理等环节上做了明确的技术规范和要求,以期为同类
通过对Intel IA-32机器指令与中断调试机制等技术的研究,采用动态反汇编技术,设计了基于32位Intel系列CPU的反汇编引擎,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动态调试器,以实现应用程序的反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