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雷电露”,太平天国中的“气象”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hsk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代中国伟大的反封建农民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始终伴随着浓厚宗教气息与神学的光环。洪秀全根据当时中国情况和农民战争的政治需要,对原始基督教义进行了一番改造,结合传统的谶语、巫术、自然气象,最终演化成以“风雨雷电露”等气象称号封赐领袖为主要特点的圣神制度。在太平天国上升阶段,圣神制度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却也成为下降时期天朝陨落的重要的思想根源。圣神制度渗透在太平天国政治、经济、军事官职诸领域,于其的兴亡之影响,亦至深至巨。本文将从圣神制度这一具有宗教神学色彩的制度去研究太平天国兴与亡。
  关键词: 太平天国 宗教 圣神制度 兴亡
  
  一、圣神制度的兴起
  “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崇拜超自然的神灵是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虚幻反映”。①清朝晚期,老态龙钟的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已呈现出腐朽不堪的景象,“风俗浮浇,伦常相渎”,一派末世光景,文恬武嬉,官场黑暗,社会堕落的惨况。屡次落第的洪秀全对于清朝丑恶现状心灰意冷,不满由心生,在梁发那里接受了《劝世良言》所宣传的基督教“独一真神唯上帝”的观点,以之作为向一切封建腐朽的意识形态和皇帝、贵族、官吏、地主、恶霸斗争的思想武器,并在他早已熟知的《易经》中找到了自然气象与宗教的契合点,结合社会现实中存在的一些祭神、拜祖、巫术仪式和谶语等封建礼教和封建糟粕,形成了圣神制度的萌芽形态,谶语与巫术注入原始基督教义之中,对圣神制度的成型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皈依上帝后的洪秀全,在宣传自己宗教思想的同时,为了克服来自封建社会的阻力,将一个全新的上帝观念和中国传统的思想信仰与风俗习惯结合起来,洪秀全不得不在书中融入大量的谶语、巫术和迷信神话,他的著作大量记载着诸如“三八二一,禾乃玉食,人坐一土,作尔民极”的谶语,造成了他自己在农民中作为真命天子,为民作命的符命。洪秀全整个宗教思想的宣传都与传统的谶语、巫术紧紧相联系。除谶语、巫术外,洪冯等及广大教徒群众,还附会一些事实,捏造许多神话,广为宣传,以巩固对洪秀全之信仰。如在洪秀全故里花县盛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洪秀全儿时与村里小孩玩,洪秀全扮皇帝,小孩们称臣朝拜。忽然间下起了雨,洪秀全举手喝令雨停,没有一会儿果然雨霏天晴。于是人们认为洪秀全是真命天子,是天上高日,可以号令天地风云。②洪秀全能够控制风雨雷电露的传说,在上帝教徒及太平军中均不胫而走,洪秀全威望随之大增。天朝官书《英杰归真》还载说,洪秀全第四次落榜后,认真研读《劝世良言》前夕,曾梦见太阳落在身前,正想要拾起,忽然看到有人前来相争,洪秀全随即一手指住那人,另一只手拾起太阳往上抛,口中还念道:“风云雷雨送上天。”醒后即吟诗一首,自比天上太阳。后来洪秀全东乡登极,即天王位后,又自称“日头王”,王后称月宫,随同起义诸王均称天师王,并各系以风、雨、雷、云、电、霜、露等字,即以验证此梦,表明风云雷雨诸王拥戴日头王洪秀全之意。③
  大量的自然气象融入原始的基督教义之中,与中国民众思想中的“气象寄吉凶”相吻合,因此中国群众在接受上帝教时少了一层隔阂。尽管仍有大部分信徒不理解上帝教的宗旨,但是“气象寄吉凶”等传统民俗使得中国民众产生了一种“亲切感”。《天父天兄圣旨》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情形:“听闻皇上帝降临,信民不甚明白,唯杨大呼:‘玉皇上帝降世。’全众皆跪地磕拜。”而且有“风雨雷电,皆是圣灵恩赐”的记载,这有利于上帝教扩大影响,且为起义打下了群众基础。此外,洪秀全还在上帝教中灌输了浓厚的“斩尽妖邪”的革命精神与自己操风弄云的气象控制意识。
  总之,洪秀全在宣扬基督教义的同时,大量掺入、利用中国固有的天命观、谶语、巫术、梦幻等种种装神弄鬼之手段,以作动员组织群众之精神武器。至此,圣神制度的萌芽已初见端倪,以天上气象赐予领袖,是西方原始基督教义与中国传统谶语、巫术、宗教迷信有机结合的产物,在太平天国起义之初,对克服封建社会阻力,宣传上帝教义起到了莫大的作用。
  二、圣神制度的上升
  圣神制度等宗教神学与太平天国运动基本上同始终,对于太平天国运动的顺利进行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起义军把“太平”旗帜高扬天下,斗争锋芒直指清朝皇帝“满妖咸丰”。太平军驻永安,入岳州,取武汉,克南京,一路势如破竹,所向披靡,起义部队从两万余人迅速发展到五、六十万人。定都天京后,天国采取了“宗教治国”的政策,而圣神制度作为“宗教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深地影响着天国的职官制度、以天父天兄为核心天国的宗教体系,甚至天国领导人的称署也深受其影响。正如余伯流先生所言:“太平天国将上帝教奉为‘国教’,故真正维系政权统治的思想政治纲领仍然是宗教神学理论,是利用神权是为了政权服务。”
  圣神制度深深影响天国前期的职官制度。洪秀全东乡“登极”,正式就任天王,称万岁。此后,封杨秀清为东王,称九千岁;萧朝贵为西王,称八千岁;冯云山为南王,称七千岁;韦昌辉为北王,称六千岁;石达开为翼王,称五千岁,统称“首义五王”。在圣神制度中还加封这五人以“上应天象”的圣神称号,加杨秀清“劝慰师圣神风”之衔,冠于禾乃师续病主之上。加西王圣神雨,南王云师,北王雷师,翼王电师,燕王霜师,豫王露师。秦日纲等宣布的一份圣旨中有这样的表述:“我主天王是日光之照临,万方普察,我东王列王是风云雨雷电光之敷布,化恰群生。”④以极尽奢华的言辞去赞美太平天国的宗教领袖,营造了一种代天承命、普救众生的氛围,以自然气象——风雨雷电露加以圣神化的渲染,为太平天国的职官制度披上了宗教神学的轻纱。洪冯等在官制上彻底摒弃了清朝的“鬼号”、“鬼名”,决意开创“新朝”的职官制度,熔天国上帝思想、自然气象现象、谶语于一炉,创制一套新的职官制度,为太平天国奠定了坚实的职官体系基础。
  圣神制度作为天国最核心的“天父天兄宗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之同兴同亡。“圣神风”成为杨秀清的称号,开始于1852年,杨秀清因洪秀全虐待女官和教育5岁幼子洪天富贵不当之事以天父下凡的身份要责杖洪秀全,但其后杨秀清又以东王身份登朝劝慰,洪秀全称赞杨秀清是“古之所谓骨鲠之臣”,称其所奏乃“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药石要论”,并说:“尔兄观今日清胞之所奏即观胞之行为,前天兄所说劝慰师、圣神风即是胞也。”⑤洪秀全将“圣神风”赐给杨秀清,以示承认杨秀清感化世人、劝慰世人的功能,这样就从教主洪秀全的口中确定了杨秀清于圣神制度中的崇高地位。对洪秀全而言,他对《圣经》中提及“圣神风”就是上帝,是“三位一体”中的“圣灵”这一部分的理解是不深刻甚至是不理解的,他认为“圣神风”只是个空虚的尊号,而没有深刻地认识到“圣神风”在上帝教中的崇高地位,在《劝世良言》中有这样的记载:“独知有一位原造化天地人万物之大神主,称父子圣风者外,其余人类所立之神佛菩萨等,皆不是神。”此后,杨秀清对内对外发布的布告均署衔“太平天国劝慰师圣神风禾乃师赎病主左辅正军师东王”。正是如此,杨秀清获得了连天王也无法想象的巨大权力,对后期的动荡影响尤深。从《天命诏令书》记载中,可以看出“东王列王”都是上应天象的,树立了天国领袖“受命于天”的威严,这有利于凝聚群众力量,但是“圣神风”不与“云师”、“雨师”等相等,足以显示杨秀清位居列王之上的特殊地位,对于教主洪秀全而言是极大的威胁,在宗教地位上已低于杨秀清,且杨秀清于圣神制度中获得了几乎与“日”并称的称谓,霎时间,能代天父传言的东王兼有了“圣神风”的圣神称号,成为了太平子民除了皇上帝之外的又一崇拜者,当时的天平天国的民众对杨秀清的崇拜程度甚至超过了“日头王”洪秀全,杨瑞璟先生所言甚是:“偶像崇拜可以说是中国下层民众一种根深蒂固的信仰习惯。”杨秀清被民众作为偶像崇拜,这为太平天国的陨落埋下了深深的隐患。
  再审视石达开“圣神电”的称号,发现《圣经》中毫无记载,而是太平天国依“圣神风”杜撰的,石达开由“电师”上升为“圣神电”是在杨韦事变后在天京辅政之时。石达开尽管受到牵制,但地位崇高,洪秀全封他为“真天命太平天国圣神电通军主将翼王”,即使在他出走天京时仍保留着这样的称号。洪秀全如此封赐石达开,不难明白,天兄在战场中战死,在杨韦事变之后,天父亦死,“圣神风”已不复存在,维系太平天国的精神支柱“天父天兄下凡”观念的两大主角都不在了,上帝教的神圣性受到了巨大的危害,希望借助石达开的威望重铸天朝权威,于是石达开充当了这样神圣的角色,对于太平天国度过危机是十分有利的。
  圣神制度的实施,无疑是太平天国上升阶段中一个显著的特点,罗尔纲先生认为:“圣神制度是太平天国实行的一种寓自然气象于谶语之中的独特的宗教制度。”在政权的日益封建化,民众宗教信仰日趋削弱,军队、政权的宗教精神支柱在封建腐蚀下渐渐失去了神圣性的情况下,圣神制度的实施确实起到了维护天国神圣性,巩固其宗教体系,纯洁宗教的巨大作用,即使在太平天国后期,圣神制度对于挽救太平天国也是功不可没的。
  三、圣神制度与天国的陨落
  毋庸置疑,圣神制度对于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如陈志勇先生所言:“宗教毕竟是一种颠倒了的世界观,不是对客观事物的科学解释,因此,它是必然要走向反面的。”在宗教神学的煽动下,太平天国运动这场暴风骤雨被掀起;随着太平天国政权的日益封建化,其又转化为扼杀太平天国的腐蚀剂。
  首先,杨秀清利用“代上帝传言”的合法地位,争权夺利,从而引发天京变乱是太平天国迅速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1848年,洪秀全为解救太平天国重要领袖冯云山而奔走广州,暂离紫荆山区,上帝会众群龙无首,杨秀清假托天父上帝下凡附体,取得了代天父传言的权力,确立了自己在天父天兄体系中的特殊地位,是以宗教神学夺取政权的开端。罗尔纲先生评论道:“天父下凡实乃降僮之术,降僮者,乃神灵附于人体使为灵媒也,名为天父下凡,实为夺权。”从宗教方面来说,洪秀全是上帝教的缔造者,享有仅次于天父皇上帝与天兄耶稣的最高宗教地位,是“真主”的化身。但是,由于杨秀清具有“代天父传言”的特殊身份,他不仅是“禾乃师赎病主”(即劝慰师),而且是“圣神风”(皇上帝意志的教化者)和“圣灵的降托者”。因而,杨秀清成为太平天国举国上下共同信仰的一位“真神第二”。因此,杨秀清虽在政治地位上低于洪秀全,但在宗教地位上却凌驾于洪秀全之上。他在给英国人的诰谕中说道:“本军师为劝慰师圣神风禾乃师赎病主左辅正军师东王者,乃是天父上主皇上帝开大恩,暨救世圣主天兄耶稣开大恩……天下万国人民蒙昧,皆是圣神风化醒。今天父指出东王是圣神风,故东王为劝慰师圣神风禾乃师赎病主,使天下人民得知天父鸿恩,倚靠本军师。”⑥从杨秀清对自己的几个宗教头衔的解释可以看出,杨秀清以天下万国精神领袖自居。杨秀清利用骗局取得宗教上至高无上的地位,但是洪秀全面对这种骗局只能一味承认,毕竟他也是利用这种宗教虚伪性的骗局去维系天国的统治。天王的神圣权威受到了严重的挑战,这就扩大了太平天国领导核心内部的矛盾,导致了“天京变乱”,天京变乱是在虚伪的宗教外衣下长时间酝酿发展的,而变乱的发生又彻底暴露了上帝教的虚伪性。至此,忠诚的信仰变成怀疑或欺骗,狂热的情感变为人心冷淡,仪式流为形式,领导层由团结一致变为分裂、互不信任,起义初期那种“寝食必俱,情同骨肉”的亲密团结的思想作风被全部抛弃,“天父杀天兄,总归一场空,打打包裹回家转,还是做长工”。从此,太平天国从上升转为下降陨落,失去革命的主导权。
  其次,天京事变后,洪秀全为重树宗教信仰改制改政,除了重建天父天兄体系之外,也对圣神制度进行多番改革,至1857年石达开离京别走,洪秀全大改圣神制度,在以列王名义所上的献天历奏中,一方面取消了石达开的“圣神电”的称号,另一方面却继续保留杨秀清“圣神风”的称号,署衔改为“传天父上主皇上帝真神真圣旨劝慰师圣神风禾乃师赎病主左辅正军师东王”,不只恢复了杨秀清在世时的一切头衔,还增加了“传天父上主皇上帝真神真圣旨”的称号。此外,还新设了“圣神雨”,加于早已战死的“雨师”萧朝贵,称为“传救世圣主天兄耶稣太子圣旨圣神雨右弼又正军师西王萧”。到了1860年,洪秀全把原授予韦昌辉的“雷师”升为“圣神雷”,加给杨秀清,使他兼风雷二职,他在圣神制度中也被称为“圣神风雷”,而且把石达开的“圣神电”的称号加与萧朝贵,合称“圣神雨电”。可见在天京变乱之后,洪秀全为重建太平天国政教体系的努力,将神职集中在同天父天兄体系最有关系的杨秀清、萧朝贵二人身上正是最好的体现。在天京变乱中,死了几万名弟兄,死了“圣神风”,死了“雷师”,“圣神电”又带走了几万名将士,整个天国不仅军事力量严重削弱,更重要的是整个太平天国的意识形态,包括它所谓“天父天兄”宗教体系已经遭受了严重伤害,作为天父代言人的杨秀清被杀,上帝的旨意无从传给世人。洪秀全必须考虑太平天国的神圣性乃至于整个宗教体系会因宣布“圣神风”的罪孽而陷于崩溃,因此恢复杨秀清之地位迫在眉睫。外国传教士亦留下了这样的看法:“基督教在此党(天朝)之组织中根深蒂固,支配其整个机构;如其一旦废弃之,全局将必瓦解。”⑦“圣神电”称号授予石达开,是企图以之取代“圣神风”以修补上帝和人间的关系,但是“圣神电”显然不可能取代“圣神风”的地位,毕竟“神圣风”是整个圣神制度乃至于天父天兄体系的主角。面对石达开的出走,洪秀全几番估量后决定恢复杨秀清和萧朝贵在天上地下的全部地位,以期完全重建原来的天父天兄体系,从而有利于维护太平天国和洪秀全本人的神圣性。
  四、结语
  马克思曾经精辟地指出:“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无情世界的感情,正像它是没有精神的制度的精神一样。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宗教不是科学,更何况还大量加入了自然气象——风雨雷电露等具有神话色彩的谶语、巫术,整个宗教体系全然不是对客观事物的科学解释,因此它必然不能维持长久,最终也将走向它的反面。李大钊把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分析得如此的精辟:“他们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⑧对太平天国而言,以圣神制度为代表的宗教体系是一柄双刃剑,对于其迅速崛起和初期的蓬勃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当太平天国据东南半壁,面临如何实施统治这一问题时,宗教神学就逐渐暴露出其先天不足的一面。基督教的独一真神信仰与儒家的纲常伦理观念相结合,再加上中国民间宗教中人神沟通的巫术,配之自创的圣神制度,使得上帝教成为一种缺乏内在平衡机制和生命力的意识形态,而其孕育出来的宗教激情最终只是泡沫现象。然而圣神制度的创始,是太平天国在建设“新朝”的过程中结合自身特点而产生出来的,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一个部落、任何一个朝代实施过的,我们必须承认在太平天国整个兴亡过程中,以气象称号授予领袖的圣神制度一直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太平天国的兴亡影响深远。
  
  注释:
  ①崔锐.从宗教活动考察太平天国的兴与亡.西安科大学报,2003,(1).
  ②洪仁玕撰.洪秀全来历.太平天国(第2册):786.
  ③洪仁玕撰.英杰归真.文海出版社,1993:42.
  ④田余庆编.秦日纲等颂赞.太平天国史料.中华书局,1955:136.
  ⑤天父下凡诏书二.太平天国丛刊(第1册):54.
  ⑥太平天国文书汇编.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编,中华书局,1979:299.
  ⑦简又文.太平天国典制通考(下册).简氏猛进书屋,1958:1971.
  ⑧李大钊选集.人民出版社,1978:541.
  
  参考文献:
  [1]茅家琦等.天平天国兴与亡.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
  [2]王庆成编注.天父天兄圣旨.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
  [3]太平天国.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
  [4]罗尔纲.太平天国史.中华书局,1991.
  [5]罗尔纲.天平天国史稿.开明书店,1951.
  [6]太平天国文书汇编.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编,中华书局,1979.
其他文献
摘 要: 真正富有教育魅力的批评,在于培养学生的尊严感,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促使学生道德上的自勉。为了达到这个理想的目标,我们就要特别注意交流与沟通的方式方法,就要多讲一些批评的艺术。本文作者结合长期的高中班主任工作实践,联系当前社会现象和学生实际,浅谈高中教师批评的艺术。  关键词: 教师批评 关爱学生 情感投入 讲究艺术    2009年,社会上曾因教师批评学生的权力引起过一场争论,众说纷纭、莫
现象学是20世纪重要的哲学流派之一,“现象”一词源于希腊文phainomenon,意为显现出来的东西。现象学方法主要有三种:“还原”“本质直观”以及“描述法”。简言之,现象学的方法就是通过还原对现象进行描述,找到事物的本质。现象学对现代西方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它与电影批评的关系也密不可分。法国学者克里斯蒂安·麦茨认为:“现象学可以促进对电影的认识,因为现象学近似电影。”[1]  作为中国第六
1925年,苏联著名导演爱森斯坦应用库里肖夫提出的“碰撞和冲突必然是电影中所有视觉符号所固有的”的理论,结合剪辑技巧,在电影《战舰波将金号》中发明并使用了蒙太奇。2002年,电影《俄罗斯方舟》上映,这部由俄罗斯著名导演亚历山大索库罗夫在克林姆林宫内拍摄的神奇电影仅有一个镜头,以一位穿越到1700年前圣彼得堡宫殿里的当代电影拍摄者的视角,见证俄罗斯历史与文化的变迁。  一、剪辑与蒙太奇的区别与联系 
摘 要: 高校开展国学教育已渐成趋势。针对财经高校学生的专业特点,贵州财经学院图书馆围绕学院“儒魂商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发挥图书馆在国学资源、环境条件和综合服务上的优势,对国学教育进行了初步的有益探索。  关键词: 财经高校 国学教育 贵州财经学院图书馆    一、高校开展国学教育是大势所趋  20世纪80年代始,社会上兴起了“国学热”并持续升温至今。许多高校成立了国学教育研究机构。1984年
2018年4月5日,日本动画大师高畑勋因病离世。高畑勋在日本动画界驰骋一生,从动画监督(导演)、编剧、到制片人、脚本监督(美术),创作角色纵横整个动画制作体系,其作品《平成狸合战》《萤火虫之墓》《岁月的童话》《我的邻居山田君》等,成为日本动画电影,甚至世界动画电影的经典。不同于宫崎骏作品中宏大的主题、绮丽梦幻的动画世界架构、以及“沉浸式”的情感表达,高畑勋聚焦小人物、平凡个体的生活,尽量用客观冷静
在主流长篇动画依赖于经典的戏剧模式来吸引观众时,加拿大的诺曼·麦克拉伦却选择了通过各种实验性质的短篇动画最大程度开发动画艺术的创造力。诺曼·麦克拉伦1934年首次接触动画制作,他善于把各种优美的古典音乐、虚拟和声、几何图形、舞蹈以及真人制作等形式融入短片动画的创作中,他的影片中出现的各种平面立体抽象或具体的以及出现在虚拟三维空间的异类生物,都是现代动画艺术对浪漫梦想与广袤文化资源的把握。文章通过对
【作者简介】  电影《罗丹的情人》海报  “我们的文化深深根植于各种男性本位的创造神话里,表现在宗教、艺术、科学诸种领域中。正如女性主义宗教学者们指出的那样,基督教就建立在上帝——父亲的权力基础之上。是他,从‘无’中创造出自然万物。”(《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张京媛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女性作为一个整体在女性意识的觉醒方面处于“集体无意识”状态,女性在社会中长
近些年来,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成为国产电影的新风尚,尤其是小说和电影的交融更是为导演与编剧所热力推崇。但由于小说和电影分属不同艺术门类,从文本到影像的改编面临诸多症结;对此诸多症结处理,电影《一九四二》在国产电影的影视改编中有着诸多成功之处。本文也基于此,从叙事视角的宏观转变、人物性格的重新构建以及叙述之于影像的风格转变三个方面,探析从小说《温故一九四二》到电影《一九四二》叙事转换,在为受众提供多维
摘 要: 《庖丁解牛》中关于“技”与“道”关系的思想内核使我们得到启发:语文教师应努力练就高超的教学技巧,遵循语文教学的客观规律,使语文教学由“技”而“道”,从“有法”到“无法”,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关键词: “技” “道” 《庖丁解牛》 语文教学    一、《庖丁解牛》:“道”进乎“技”  《庖丁解牛》这则寓言来自《庄子·养生主》,文中对庖丁解牛的过程进行了细致描绘,其技巧折服了
摘 要: 现代科技发展迅速,在短短的几百年间创造出辉煌的物质文明,但它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 在人们安享它带来的快乐时,它也正在威胁着人类特别是儿童的发展。包括电子媒体在内的现代科技,正左右着儿童的思想和生活。当儿童被成人所主导的电子媒体淹没时,我们惊异地发现童年在消逝。  关键词: 《童年的消逝》 儿童 电子媒介    一、童年的概念及意义  1.童年的概念  在尼尔·波兹曼看来,古希腊、古罗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