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机曝林彪建国初健康真相

来源 :华夏关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1986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楚成瑞,1945年在营口参加东北人民自治军,参军第三年就成为赫赫有名的四野统帅林彪的司机。林彪坐着他的车,从关外打进关内,从北平南下开封,然后又挺进汉口。1950年春,在鲜花的簇拥下,他与林彪的“座骑”一同回到北京。
  回北京治病
  1950年初,林彪病情加重,只好请示中央,决定离开前线,返回北京治疗。朝鲜战争爆发后,我们这些工作人员接到通知,准备到朝鲜去。林彪家里也准备,还换了一些不宜出国的内勤。
  后来没有去朝鲜,现在不少书里写的是林彪“装病”,不肯去朝鲜,这不对,林彪早就有病,因为打仗一直硬撑着,从东北撑到华中,后来实在支持不住了,经毛主席批准才回北京治疗。回来时是1950年3月,抗美援朝是1950年10月,相差半年多。
  怕风、怕光
  1953年春天,林彪病情出现反复,旧病没好,又添了新病,住在城里嫌吵闹。6月,搬到了颐和园里的翠云轩。因为怕光,他的房间里挂了三层窗帘,人一进去,好像进了山洞,眼睛好一阵都适应不了。白天进去我都要打手电筒,他见了还嫌手电筒的光太强,我还要把手电筒用布蒙上。老不见阳光不通风睡的被褥又换得不勤,床铺就潮,我就弄了两套被褥,每天给他晒一套,后来又增加到三套,轮着晒,每天换。如果遇上阴天,就放在炉子上烤。这样一来,情况真不一样,他感觉舒服多了,对我说,“小胖,还是你好,怎么把被子弄干的?”
  为了给林彪治病,除了常有专家会诊什么的,他身边还有一个医疗小组,北京医院的周院长,一个护士,还有就是我。我管生活,周院长负责检查,护士负责打针。
  最苦的就算我了。那时林彪吃饭、拉屎都在床上,怕的东西就更多了。不仅怕光,还怕水、怕风。为了这个“风”,我挨过他两次批。一次,他对我说,以后你离我远一点。我问,我怎么了?他说,你走得太快,你有风。后来,我又忘了这茬,他又说,你又走得这么急!再以后我就很注意了。
  林彪无论在什么地方,夏天是不挂蚊帐的,他说是嫌憋得慌。可是,在颐和园那个地方,到处都是水和草,睡觉哪能不挂蚊帐呢?没有办法,只能给他打蚊子。打蚊子又不能带风,我就想了一个办法,在长竹竿上用毛巾捆个团子,用它一个一个地把蚊子捅死在墙上。
  因为怕光,林彪的房间里面没有灯,只有个台灯是为了看体温表用的。灯上面盖了好几层布,只留一道缝。因为他怕冷又怕热,晚上睡觉要换三次被子才能保持温度的平衡。开始睡时,只盖被罩;半夜时,要换毛巾被;早晨五六点,要换毛毯,换的时候相当麻烦,不能冻着他,先把要换的东西卷成卷,放在他的脖子下,然后,一点一点地往下撤盖在身上的东西,撤一点,放一点,直到撤下原来的,放完新换的。每晚他要解两次小便,一般是九点左右一次,凌晨一点左右一次,也是在床上,仍然不能冻着他。这样折腾一夜,我最多只能睡两三个小时,直到他早上吃完早饭,我才能再睡一会儿。不过,不到两个小时,他又有事儿来了。
  喜欢坐车颠
  林彪那时还有一个毛病总也治不好,也挺让我发愁的,就是总要让人抖他的手、胳膊。我跟他多年,对他的生活习性很熟悉。据我长期观察,打仗时,他一坐车,精神头就来了。而且,别看他在床上睡不好,在车上有时他睡得还挺香。有一次他难受得又让我抖他的手,抖了他的手,又抖胳膊,还不行,硬让我抖他的肩,我不敢,他还不高兴,逼得我又想了一个办法,弄个车,颠他!他不是要震动吗?全身震不更好吗?
  现在有人说,是林彪让人开车颠他,那是后来,当时“颠车”是我先“发明”的,也是逼出来的。那时,由于在颐和园里实在潮得不行,我们已搬到了离香山不远的遗光寺。
  我先弄个中型卡车,在后面做了个帆布棚子,两边各有一个小窗户,“屁股”开两扇门,就像现在的“大屁股”北京吉普一样。弄完了,我就去动员林彪,说出去颠颠,可能舒服些。他不干,坚决不坐。我就说,你先坐坐试试,不行咱就不坐了。他很听我的,最后让我说通了,对我说,好吧,试试,就交给你了。
  我让警卫员搬上去一把藤椅,让警卫员也弄个凳子上去坐,扶着林彪。安顿好了,我就开车从厢红旗一气跑到了香山,又开了回来。那时,从厢红旗到香山都是石子路,路面坑坑洼洼的,车在上面跑。就跟摇煤球似的。回来一问,林彪感觉不错。第二天又颠,每天颠一趟。一直颠了不少日子,他的精神真的好了不少,后来竟能够自己在院子里面慢慢转圈子。
  (据《当年事》 楚成瑞/文)
其他文献
1924年,孙中山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在广州创办了一所新型的军事政治学校——黄埔军校。上海是全国最大的城市,是非常重要的革命中心,当然也是招生的重点区域,甚至“招生办”和考场也设在这里。这么重要的一项工作谁来负责呢?从共产党来说,毛泽东是秘书,负责中央日常工作,这类事让他办当属正当范围;从国民党来说,他是上海执行部文科代理主任、组织部秘书(负责组织部日常工作),人们更忘不了毛泽东是师范学校毕
期刊
你是不是已经很久没有读纸质书了?是不是对着电脑或手机刷微博、看网页已经成了你每日的习惯?如果是,那请你现在开始读书吧。刊登在6月份美国《读者文摘》上的一篇报道指出,读书不仅让人增长知识,还对健康大有裨益。  1.预防大脑衰老。就像身体上的肌肉一样,大脑也需要通过锻炼来变得更强壮和健康。研究发现,读书能让大脑保持活跃和忙碌,从而预防衰老。  2.减压。英国读书俱乐部委托萨塞克斯大学的“心智实验室”进
期刊
夏天天气炎热,昼长夜短,气候干燥,夏季在五行中属火,心也属火,对应的脏腑为“心”。因此,夏季养生重在养“心”,而适当出汗是一个重要的“养心”措施。  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出汗的过程,是阳加之于阴—— 身体里阳气来蒸腾阴液,让阴液通过肌肤腠理(毛孔),到达机体表面的一个过程。因此,适当出汗是身体阳气顺畅、津液充足的一个表现。夏天多出一点汗也很正常,尤其是运动后出汗。同样是出汗,因天气炎热而出的汗,
期刊
1941年6月5日晚上,国民政府的陪都重庆发生了一起防空大隧道窒息惨案。6月5日夜,日军飞机突然来袭,警报声中,民众慌乱,挤入市中心较场口大隧道防空洞内。由于政府忽视防空设施质量,加上重庆当局不及时解除警报,秩序混乱,工作人员玩忽职守,缺乏指挥,导致窒息。因窒息挤压而惨死市民近2万人,这是中国抗战期间发生在大后方的最惨痛的事件。  事件背景  1937年7月七七事变后,日本开始全面侵华。11月,国
期刊
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为什么挺进井冈山去开辟革命根据地?最初向毛泽东推荐井冈山的人是谁呢?  1996年2月7日,《华商时报》载文说:“最初向毛泽东推荐井冈山的是秋收起义部队第二团的团长王兴亚。”其具体情况,该文是这样记述的:  王兴亚,江西安福人,早年参加共产党,当过北伐军营长,大革命失败后潜回家乡组织农民武装。他与井冈山的袁文才、王佐是拜把兄弟,互相支援。有一天,他接到江西省委的信,指示他速
期刊
能说会道的村妇顾阿桃,大字不识,却受到叶群的极力栽培,通过“看图说话”的方式到处作报告,并差点被推上中共中央委员的高位。  被叶群选中的文盲村妇  1965年秋天,在叶群的鼓动下,江苏太仓县沙溪公社洪泾大队“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的群众运动开展起来。在社员们“讲用”时,已50岁开外的顾阿桃的发言打动了叶群,她决定全力培养这名村妇。  为帮助顾阿桃“识字”,叶群派李秘书三天两头帮助顾阿桃。李秘书说:“
期刊
1980年3月19日,邓小平在谈到“高饶问题”时说,高岗“有四个大区的支持”,这就暗含着说高岗当年反对刘少奇的活动得到了彭德怀的支持。  是高饶联盟还是高彭联盟?  事情要追溯到1959年的庐山会议,当时毛泽东在批彭德怀时,就曾说:“高饶集团是在1953年嘛!形成这个集团的时侯,是在抗美援朝的期间,1951至1953年三年形成的。我们知道彭德怀是陷得相当深的,那时是保护过关。是高饶联盟,还是高彭联
期刊
王稼祥从苏联回国后,斯大林送给他一辆吉姆车。他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后,按配车标准应换成吉斯车,吉斯车的配置远比吉姆车高。但王稼祥始终不让换车,只是有一次吉姆车出毛病了,才临时调了台吉斯车使用。王稼祥从来不让家里人用公车,有一次孙子王光龙上学快迟到了,他母亲想让司机开吉姆车送一下,但司机不假思索地回绝道:“首长规定不许自己家里人用公车,我们绝对不敢违背他的意思。”  ——《国家人文历史》
期刊
蒋梅英,旧上海十大美女之首,也就是老上海都见过的“美丽”牌香烟壳子上的那个美女。晚年的蒋梅英蜗居在沪西的一个普通民宅里,却被一个警察杀害了。  小警察吃老太婆“豆腐”  蒋梅英,生于1913年,曾当过“美丽”牌香烟的女模特。她20岁嫁人,生有一子一女。1971年丈夫去世后,蒋梅英独居上海,子女在外地。1974年8月,蒋梅英无意中落入一个青年警察的眼帘。这个小警察叫周荣鹤,26岁,是长宁公安分局江苏
期刊
1920年是朱自清读大学的最后一年。一天,他在华洋书庄见到了一部新版的《韦伯斯特大词典》,定价为14元。为了得到这本书,他毫不犹豫地把父亲为他结婚做的一件皮大氅以14元的价格当掉了。不料那件费了父亲许多心力的皮大氅,竟始终没有赎回来。 ——《辽年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