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新安放

来源 :中小学班主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806124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到四年级开学初,我校便会把本年级五个班的孩子全部打散,相对均衡地重新分成五个班,每个班级配备的教师团队也分别由家长代表抽签决定。2017年8月底,怀抱着一分兴奋、九分担忧,我迎来了新一届分班重组的四年级(五)班。
  一、情境描述
  1.一个人的悲伤
  开学第一周,我如往常一样,上完课走出教室,只听见现在是四(二)班的小贾在我们班窗口喊了起来:“小唐,你给我出来!我有事找你!”我被他的怒火震惊了,好奇两人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于是我站在走廊上默默地听着。
  “小唐,你说你是不是抛弃我们原来的班级了!我看到下课你好像和现在班级的同学还会说几句话!”
  “小贾,我没有,上次是老师让那个同学检查我背书,我才跟他们说话的。我怎么可能抛弃某某老师(他们原来的班主任),抛弃我们以前班呢!”
  “那就好!”
  这段对话看似平常,却引发了我的担忧。从各个班级汇聚而来的孩子,如今在新班级的心理状态究竟是怎样的?他们怀旧,这可以理解。毕竟3年的师生情谊,不是说割舍就能割舍的。但如果他们都像小贾和小唐一般,沉浸在“怀旧”之中,以敌对的心态面对新老师、新同学,那就非常危险了。如果过渡得好,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种成长;如果过渡得不好,孩子们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在新班级难以获得归属感与安全感。越想越坐立难安,于是我分别开始观察学生以及访谈教师、家长。
  2.一群人的恐慌
  课间,我穿行在教学楼的三楼与四楼,这两层楼分别是如今新组建的五个班级。通过多日的观察,我发现学生课间会非常兴奋地一窝蜂跑到走廊上找原来班级的孩子做游戏,和现在班级的同学几乎没有任何交流的意愿。
  观察了孩子们的情况后,我通过QQ与几个家长交流。家长们的表达方式虽然不同,但都透露出对分班的抵触。我记得当时有个家长是这么回复我的:老师,我真的不明白、不理解学校的分班政策。我们家孩子每天回来都会说想要回到原来的班级,喜欢原来的同学和老师。开学第一周,几乎没有心思学习,有时候说着说着还会哭。老师,您说我们能支持分班吗?这会不会给孩子带来心理问题啊?
  那老师们呢?分班初期带给他们的是什么?我专门去找了几个班的班主任及任课教师交流,这样的话在我耳边此起彼伏,“本来还是有点期待分班的,可是现在班级根本没有任何凝聚力”“有些同学天天在班级说自己以前老师好,现在的老师有多么不如以前”“是哦,孩子和科任老师的冲突变得多了起来”……分班带给老师的是无可奈何。
  原来,分班不只是小贾的悲伤,也不只是小唐的孤单,是老师、家长以及好多孩子共同的恐慌。这,需要我们正视。
  3.经营“危机”
  面对危机四伏的现状,我唯有镇定精神。结合自己参加中小学心理咨询员培训的经验,我对现状进行了分析。当务之急还是要尽快干预孩子们的心理,一旦孩子们的状态好转,老师以及家长的心理状态都会因此好转。此时,孩子们的心理防御如此强烈,作为班主任,我能够做的便是少说、多引领,可利用的主战场目前也就是每周一次的班会课。
  因此,根据班级目前的情况,我将心理咨询中的团体心理辅导技巧与主题班会相结合,设计了第一阶段的主题:
  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营造出了一份安定、安全、自由的班级氛围,孩子们终于有机会好好地正视自己分班后的恐惧与失落。在这里,只有倾听,没有责备,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害怕不是孤单的;在这里,孩子们有机会面对一个个陌生的面庞,从尴尬到熟悉再到分享畅聊,生命与生命的联结开始发生。
  一个半月的时间,就在这一阶段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课中慢慢逝去。我和他们在一起,陪伴倾听与鼓励。他们对于班级的认可以及归属感,从他们的面庞中已经能明显地看到。
  4.科学评量,指引实践
  为了更加确切地了解目前学生对于自己人际交往能力的评价以及班级人际焦虑情况,我运用了全国协作组制定的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及儿童社交能力自评表,对本班学生进行了量表测量。测量数据也将进一步指导我接下来的班主任工作重心。
  从以上表格中我们可以发现,目前班级学生的人际交往焦虑情况是在正常范围内,几乎没有分值超过8(中国城市常模,得分≥8则具有社交焦虑倾向)的学生。同时,从人际交往能力自评表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学生如今对于自己的交际能力是比较自信的。
  这组数据,一方面肯定了我通过主题班会进行心理干预工作的效果,另一方面也指导我继续努力在更多的方面实践下去,如平衡学生与任课教师之间的关系、了解并处理家长对于班级教师及家长团体的疑虑、如何将这次主题班会推广到整个四年级等。
  二、反思讨论
  此次分班,既带来了危机,也带来了成长。孩子们学会了如何告别过去,如何适应新的环境、收获新的友谊。而我,也学会了如何将自己所学运用到教育实践中来。
  1.了解孩子是保持教育敏感、抓住教育契机的基础
  从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中高年级的孩子学习效率不仅受自身能力的影响,有时候还会受周围同伴关系的影响。紧张的人际关系会使得他们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这个部分,从而影响其学习效果,最终导致信心不足。因为有了对这个阶段孩子的了解,当我听到小贾和小唐的交流时,我才能在第一时间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并在此基础上展开调查与实践。
  2.博学、善思、乐践是班主任最基本的要求
  结合此次的分班危机来看,如果此前我没有积极地报名参加中小学心理咨询员的培训,就没有机会用更加广阔的视角看待学生的成长问题。失去心理學知识的支撑,在此次分班危机的处理中,我和孩子们都将丧失很多成长机会。在时代发展迅速的今天,我们需要更加博学——深入学习和儿童有关的多元知识,如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它为我们理解儿童打开了新视角;善思——在经验之上反思经验,用所学拷问实践,它让我们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乐践——乐于将自己学到的用到自己的实践中去,丰富理论内涵。
  方 艳    江苏省南京市陶行知小学班主任,小学二级教师。南京市三八红旗手,曾获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第七届江苏省、长三角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第一名。
其他文献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初二,是青春萌动躁动的季节,孩子们已经走过了初一的新鲜期,还未到初三的升学紧张期,学习和表现上都有些懈怠和浮躁。我想了很多办法,他们仍然提不起学习的激情。此时,需要给管理注入新的方式和新的血液,以调动孩子们的内驱力。  与此同时,一直让我们苦恼不已的是我们的学生大多是进城务工子女。这些孩子的家长由于生活压力大和知识的匮乏,要为生活而奔波劳累,很多家长无暇关心自己孩子的学习,也缺乏与学校有效配合的行
期刊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一、家校沟通的常见方式——以反馈为主的家校沟通模式  (一)沟通现状  1.沟通方式的多元化与沟通内容单一化的矛盾  目前,家校沟通的常见方式是家访、家长会、家长接待、电话沟通、短信微信沟通等。现代家庭对孩子的关注度达到了一个极高的阈值,家庭对了解掌握孩子在校状态的渴望度很高,由于对信息有总量和实时性两方面的诉求,因此绝大部分家长正在与学校建立一个高频率的家校沟通和互动模式,然而家校沟通的主题却时
期刊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2018年10月16日,《人民日报》载文说,要找到个人与时代的交叉点,这与高中政治教材《生活与哲学》中的“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有相似之处.正在读高中的同学们,大部
期刊
农村留守儿童是现代化的产物,留守儿童问题也一直备受政府与学界关注,大量研究对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笔者在最近连续调研走访中发现,留守儿童的亲社会态度与行为不容乐观,表现出对社会、他人的高度冷漠,而亲子依恋较差更是亟须引起关注。缘何如此?笔者认为是由于儿童早期心理发展受挫以及家长以“以物填心”的错位式补偿方式造成的,而最大化的假期亲情守护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正向干預功
期刊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进入中学以后,随着身心的日渐成熟,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日益增强,渴望能和大人平等交流。这个时期,教师要注意尊重他们的自主发展意识,创建平等对话的有效机制。由于青春期成长的特殊性,有些孩子的内心比较封闭或复杂,要使他们融入班级建设中来,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谈话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由于中學生特殊的心理背景,班主任的个别谈话应该更多的是去疏导、鼓励、赞扬学生,而不是压抑、挖苦、批评学生。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