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解读香格里拉

来源 :玉龙山·WORLD丽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o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到底什么是香格里拉?
  当经济发展和利益竞争与共享合作成为时代主流的今天,许多人对于香格里拉这个名词已经耳熟能详。却似乎不太在意,也不愿深究香格里拉的思想内核与文化灵魂。现在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很时新、很特别的叫做“大香格里拉”的重大区域文化经济课题,如何来解读这样一个课题,还得从源头说起。
  
  关于《消失的地平线》
  70年前的1933年,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发表了使他蜚声全球的旷世奇作《消失的地平线》。
  这部离奇、带有神秘主义色彩和“谜”一般的“幻灭”色彩小说描写了一段很不寻常但似乎又不太完整的“历险”故事:四个不同背景、不同个性的西方人,即小说的主人公英国外交官康维和他的助手——年轻气盛的马林逊,女传教士布琳克罗小姐及一个正在潜逃中的美国经济诈骗犯巴纳德,为逃避印度革命的风暴,他们四人不约而同乘上一架用来撤离的小型飞机,准备飞经巴基斯坦回国,然而飞机却出乎意料地被劫持到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的一个神秘所在——一个深藏在崇山峻岭之中的“世外桃源”。
  
  关于“香格里拉”的定义
  “香格里拉”即小说原著中“Shangri-la”的中文音译,在希尔顿《消失的地平线》发表之前,英文词典里是没有这一词汇。正是由于希尔顿在小说中对香格里拉意境所作的妙笔生花的创意与描绘,使得“香格里拉”成为英文中世外桃源的代名词。据英国权威的《不列颠文学家词典》特别指出,希尔顿创作《消失的地平线》一书的功绩之一,就是为英文词汇创造了“Shangri-la”这一新词。
  
  “香格里拉”为何至今仍如此让人痴迷、令人寻觅不止,向往不已?
  从本质来讲,香格里拉应该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她包含着极为丰厚而深刻的思想内核与文化灵魂。她被赋予了人们对于和平、安宁、自由与幸福的渴望与向往。希尔顿的整部小说都断断续续贯穿了一个厌恶战争、逃避战争、反对战争的强烈情绪。香格里拉表达了人们对于圣洁、纯净、理性、宏伟的自然美的崇尚与景仰,对于丰饶、富足的田园与童话故事般美妙舒适的人居环境的向往与追求,对于和谐、包容、勤劳、质朴、乐观、豁达、幽默的人性美的颂扬与赞美,对于高雅、精致的人类文明与艺术创造成果的赞叹与欣赏,与此同时,又引申出对于未来可能发生的战争和自然或者人为的破坏将会摧毁这些美好珍贵的事物的深深忧虑与恐惧。香格里拉还表达了人们对于青春常驻的渴望与向往;对于生命时光的礼赞与人生苦短的惋惜;对于人世间最珍贵、最美好的情感——爱情理想的颂扬;与此同时,也隐约地流露出人们对内心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的矛盾冲突的感叹以及对离合悲欢的忧伤。
  蓝月亮山谷构成了香格里拉意境最引人入胜的构件和元素,作家希尔顿对于这个美丽富饶山谷的描写是最为具体而明确,几乎就是写实。
  
  香格里拉,已经从美妙的神话回到了我们的现实生活!我们不得不感谢美籍奥地利探险家约瑟夫•洛克为我们留下很多有迹可循的文字与图片资料以及他在中国西南探险生涯的恒久传奇!我们不得不感谢俄罗斯旅行家顾彼得给我们留下了丽江风情文化的经典著作《被遗忘的王国》!
  
  再谈洛克与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究竟在哪里,她是否真实存在?70多年来,人们试图在现实生活中发现一个类似于小说描写的那样一个“乌托邦”式的地方。而今天经过多方考证,希尔顿先生创作《消失的地平线》的灵感及其书中“香格里拉”意境的原始素材,来自于美籍奥地利植物学探险家约瑟夫•洛克在中国西南的探险经历以及他在《国家地理杂志》上发表的系列文章和众多精彩照片。
  
  那么,文学上虚构的香格里拉与现实中的大香格里拉到底有什么内在联系呢?
  希尔顿曾经声称他的读者不可能在任何地图上找到香格里拉。但又借小说里的一个人物作家卢瑟福之口暗示道:“我有幸碰到一个美国旅行家……我问他有没有可能找到康威所描述的那样一个山谷,他说:不能说没有可能,但从地理特点来看,似乎又不太可能,这美国人又说大概是1911年,他曾在青藏高原碰到过一个带着脚夫与助手为美国地理学会在远东地区进行一次持久性探险活动的家伙。”希尔顿从来就未曾到过中国,更不可能游历中国西南的名山大川,他何以能如此传神、逼真地创造出金字塔似的雪山,美丽富饶、被群山环抱的蓝月谷,溪水边的茶馆和玩具似的房屋以及花园式的香格里拉喇嘛寺等等构成的“世外桃源”境界呢?
  
  从1922年至1933年这段时间里,约瑟夫•洛克连续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发表了关于中国西部的九篇文章连同大量的摄影作品。洛克翔实生动的探险文章和照片在当时西方社会舆论界和文化艺术界引起了不小的震撼。并为他提供了最直接的创作素材,甚至希尔顿在小说中直接引用了洛克文章中的一些语句和他最感难堪的探测失误,据说,希尔顿构思《消失的地平线》这部书用了整整九个月的时间,而仅十四天就完成了全部初稿的写作。
  
  除此之外,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通篇都写到了藏族与汉族,而在描写香格里拉和蓝月谷最形象最精彩的片段中,却用含蓄生动的笔调写出了纳西族。洛克终其一生除却他的植物学研究和常年累月的山地旅行之外,最终成就了他学术梦想与成果的是东巴文化。
  洛克花费其主要精力于纳西族历史、宗教仪式的研究和象形文字手稿的翻译整理工作,在此后近20多年中他已经完成了关于《中国西南古纳西王国》文稿。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而他最杰出的著作《纳西-英语百科词典》,也在他辞世后不久得到出版。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没有洛克就不会有《消失的地平线》这部旷世奇作,就不会有“香格里拉”。洛克所曾经游历和详尽描述的所谓“中国西南古纳西王国”,就与今天已告尘埃落地的“大香格里拉”的大致范围基本相符。洛克之所以要涉足远达情海阿尼玛卿、甘肃岷山、四川泸定稻城等地的贡嘎山,迪庆德钦梅里雪山等高山禁地,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洛克1924年以来心里都有一种强烈的热望去探究东巴经书里所提示纳西族先民从西北向滇川藏交界区迁徙的路线以及所经过的地域。
  
  今天,数以百万计的海内外游客,云集丽江,也在某种程度上证明了我们对于香格里拉命题的诠释与推断的正确性!
其他文献
罗马,没有骡,也没有马,罗马精神里,有的只是“浪漫”二字:把ROMA(罗马)的字母倒过来写成AMOR,正是拉丁语“爱”的意思;摩托车上绕街飞驰的《罗马假日》,让很多人记住了短暂一天里不断在“浪漫”空间里滋生的缓慢爱意。  罗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浪漫古都,同时,它又不乏浓郁的现代化气息。与罗马的恋爱,也因此经历了时间和文化的沉默洗礼。罗马古城居北,新城在南。古城酷似一座巨型的露天历史博物馆。在罗马古都
期刊
澳大利亚,那个从地图上看点缀在一片蓝色中的岛国,那个像一艘巨大的气垫船刚好漂浮在浪尖上的国度,在地球仪上的稍显孤单的位置,怎么看,都有无数颗心不由自主飞向那里。被一片壮观洁净的海洋包围,被蓝色侵染的国家。如果说悉尼是南太平洋的纽约,那墨尔本则可说是伦敦;如果说悉尼有一张雪梨的脸孔,那么墨尔本就有一张恬静的花样脸庞。  墨尔本不属于那些壮观宏伟而自信的城市,而是恬静地坐落在亚拉河两岸。绿色的亚拉河流
期刊
地球上真的有一片以“爱情”命名的海,而这个爱情,是在一片蓝色中弹奏的爱之琴音。带着彼此心底的珍贵音符,牵起身边这个人的手,就这样私奔吧,爱琴海,一直都在等待恋爱里彼此的那份相守。  爱琴海是一片充满浪漫气息的海,位于土耳其西部、希腊东部,与地中海相连。碧蓝的海水拍打着长长的海岸线,沿线有牧歌式的渔村、橄榄树园。当飞机还在爱琴海的万里晴空中飞行,俯瞰着那些卧在碧海中的希腊诸岛,所有人都不知不觉爱上这
期刊
惊险的一切忽然结束了,我们还惊魂未定,船夫已经取了钱,消失在急流中,把我们扔在峭壁下的一堆石头上,扒开一丛乱草钻过去,出现了一条狭小的路,古老的路线,樵夫开辟的。上去后我才发现,这条小路就是刚才在对岸看见的峭壁上的之字形裂缝,但没有在对面看见的那么垂直,而是有一些坡度,但依然非常恐怖。走在上面,一边是石壁,一边是斜坡,小路像是一根钢丝绳,我忍不住地想摇晃,太陡了,那钢板般平缓的斜坡直插到江底,很方
期刊
有时候,我们会希望可以很快将自己宅急便至旅游目的地,因为担心旅途太辛苦,不愿意乘车,不愿意辗转,不愿意折腾;来回机票又太贵,特别是在自己有时间能够出游的日子里。好吧,如果这时候的你正这样想,那么将错过的是一场场意外的旅途“邂逅”以及一次次与自然奇迹对话的完美机会。  从现实逃离出来,为的不就是寻求到现实中并不存在的理想世界么?然而用宅急便和飞机那么快速的寻找方式,真的能达成目标?将旅途中收获的每一
期刊
餐馆门口有一条小溪流,一年四季都有流水,我便在这里安了个小水车。所以,后来的日子里,我一直将面对一架无可奈何的水车。水车是木质的,在流水的浸泡下,长满了青苔,水垢,显得沉重,旋转的速度十分慢。水花随叶轮旋转起来,又落下,像撒落的珍珠,在阳光下闪光。水车的转动,好像是很费力气的,不少过往的人,好像看不过水车的迈力,忍不住走到河边,帮上一把。    许多到过丽江的文友,都与我在这个水车的旁边坐过。  
期刊
湛蓝的海洋,敛滟的珊瑚,耀眼的白色沙滩,翠绿的岸边椰林婆娑,怡静的水上茅屋,紫气氤氲的秀丽山峦,带着花冠的俏女郎独坐在船尾顺水漂流……”此情此景,不是梦中,而是“最接近天堂的地方”,是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列为“世界十大度假胜地”之一的——大溪地,一个继夏威夷、普吉岛、马尔代夫之后走入国人视线的稀世至美岛屿。这个大牌明星和欧洲贵族钟情无比的度假胜地,时至2008年9月才正式向中国公民开放,大溪地正以其
期刊
一首《纳西三部曲》让这个邻家大男孩和文军的形象深入人心,今天,新的《丽江三部曲》又开始如同当年一样在丽江开始流行起来。和文军新专辑《你丽江了吗》发行,我们怀揣着感恩和快乐的心情迫切地想要去聆听他带给所有人的新感动,我想这个开始,就已经实现了他“希望我的音乐能够带给所有人快乐”的愿望。由心而发去做音乐,他希望做他音乐世界里的“和医生”,唱着纳西新民谣,为每一个听到他歌声的人带去温暖。    《玉》:
期刊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丽江:明净的天空、清澈的流水、鳞次栉比的屋瓦、古老的青石板路、清新的空气;灯火辉煌的夜、灯笼下微笑的一张张脸、酒吧里挥之不去的歌声、四方街伴着音乐围着篝火打跳的纳西妇女……柔软时光被标榜了太多个春秋,然而至今在丽江的时光依旧柔软,只是更多了份理性:丽江用她独有的包容拥抱了太多个躁动的、忧伤的甚至是日夜想着发财的灵魂,凭借自己所剩无几的温柔;慢节奏的生活方式一下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
期刊
潘杰客的人生里有太多的不可思议。他出生书香门弟,父亲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物理学教授,国际著名等离子体专家。1982年他大学毕业后就去了北京某建筑队做技术员,4年后,他就成为国家建设部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将近30岁的时候,他却放弃了国内平坦的仕途,去了美国。初入美国时,他住在曼哈顿的地下室,白天在餐馆送外卖,晚上学习英语,过人的意志力使得他以惊人的速度实现了自己的计划,不久他就成为中美文化交流基金会的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