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产量程序设计及栽培措施优化的研究——第三报 大豆栽培措施的优化

来源 :辽宁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vic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多年来实践经验和科学试验结果表明,大豆高产纪录的重演性很小。在同一年份不同地点,或在同一地点不同年份,选用同一大豆品种,采用相同的栽培措施,其产量差异却往往很大。这种情形固然与大豆自身产量变异幅度较大而可控程度较小有关,但是人们对大豆产量形成和优化措施组合知之不多毕竟是主要原因。大豆科研工作者近年来一直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吴永德、张瑞忠等对大豆栽培措施优化做过许多有益探索,提出了产量模式或农艺措施模式。我们于1985~1987年对开育9号和辽豆3号的种植密度和氮、磷、钾肥施用量进行了选优。
其他文献
<正> 人们在长期农业生产实践中,总结出在同一块土地上轮换种植各种作物的经验,谓之轮作。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作物种植轮换次序及其周期即是合理轮作。合理轮作能使整个轮作
<正> 文中的大豆生理性状是指大豆叶片的光合强度、比叶重和叶绿素含量,解剖性状是指叶片的栅栏细胞结构。对于这些性状究竟与产量有无关系,进行大豆生理育种可否以这些性状
1992~1994年,在沈阳市辽中县乌伯牛乡设置试验点,对水稻纹枯病病菌越冬菌核密度,病株初侵染病斑密度,扩展趋势,流行病情等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病菌菌核越冬密度与前茬水稻病情密切相尖。
<正> 高粱丝黑穗病[Sphacelotheca reiliana(K■hn)Clinton]、高粱蚜[Melanaphissacchari(Zehntner)]和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e)]是中国高粱主产区经常发生
<正> 以往的高粱抗冷性研究中,一些学者很早就发现高粱组织中某些生化物质含量与抗冷性有关,并将它们作为衡量品种抗冷性强弱的指标,如种子干胚膜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电解质渗
<正> 众所周知,氮、磷、钾三种元素是植物需要量最大的,而且也是土壤中最容易亏缺的营养元素,故称之谓&#39;植物主要营养元素&#39;。钾素在维持植物生命的几乎所有过程中,是
<正> 与水稻、小麦和玉米等作物相比,有关高粱养分积累与分配的研究很少,并且在已有的研究中或是以个体为对象的盆栽试验,或产量水平较低。目前,我国高粱亩产超过500公斤田块
从37个组合6969株杂交后代中分离出矮化(紧凑型)株系422株,矮化株率6.1%;试验结果看出乔化型性状对矮化性状为显性,矮化性状道传由隐性单基因d控制;现有品种包括紧凑型芽变品
<正> 以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为代表的风沙半干旱地区,23年的平均降水量为423mm。多年来粮食平均单产一直在65公斤/亩以下,自然降水利用效率为0.15kg/mm&#183;亩。玉米在该地区是
<正> 水稻推荐施肥电子计算机专家咨询系统,是以我国北方一季粳稻不同生育时期对于镶素养分的需要和影响土壤供氮能力的多种因素为依据,将专家们多年来的施肥试验结果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