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对明天的自信

来源 :老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ji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卢梭在《漫步遐想录》中说:“所有老人比孩子更眷恋生活,比年轻人更舍不得摆脱。”这是因为生命的夕阳焕发着更迷人、更富魅力的光彩,即使“一条腿跨进苍茫暮色,也一定会用力把另一条腿撑住”。于是就有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言,就有了“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的美谈。
  其实,一个人不到老态龙钟、行将就木是绝对不承认自己老的。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说:“什么是老?这要看人的寿命而定。假使一般人都能像彭祖(《封神演义》中人物)活到800岁,那么400岁也不该称老。”因此说不服老、不称老是对生命的执著和热爱,诚如蒙田所言:“向往有多久,生命就有多远。”
  有这么一位老人,干到陆军上校退役了,领着一笔可观的退役金,回到自己温暖的家。此时,他已经65岁。按理说,可以享享清福了,可他在家呆了一个月就坐不住了,想出去找点事情干。这个想法一经提出,立即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对。他说,在家呆着,时间也是逝去,干点事也可以充实一下自己的生活啊!由于态度坚决,子女们不得不同意了老人的想法。做什么呢?老人有一手炸鸡的好手艺,便毛遂自荐去一个个酒店推销自己,但都遭到了婉言拒绝。在家人又一次的强烈反对下,老人倔强地用自己的养老金开了一家速食店,专门经营炸鸡,几十年后,炸鸡在全世界流行起来。
  这位老人你或许见过。在电视上,在宣传画上,老人身穿白西装,态度和蔼可亲----他就是桑德斯上校,“肯德基”的创办人,一个65岁才开始创业的老人。
  事实证明,当生命健康燃烧的时候,最重要是对无数个明天的自信。老年人若想保持熊熊燃烧的生命之火,必须保持一颗年轻的心。这样,才能以积极乐观、奋发向上的心态去面对风风雨雨,才会展示出“松柏有本性”、“幽香茁晚晴”的精神风貌。
  当然,我们不能要求每个老人都像桑德斯上校那样成就闻名世界的事业,但当健朗康泰的晚年光景无限量的时候,如果能追求不已,做一些有益于国家、有情趣于自己的事业,也算是活出一份精彩。
  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纵然到了耄耋之年,我相信老人也能活出新境界。
其他文献
杨××同志:   你患高血压病经服药治疗,血压已基本上控制在140/90mmHg,说明已取得一定成效。当然还需要进一步加服点利尿降压药,如双氢克尿塞半片(12.5mg/天),或钠催离1片(2.5mg/天),使血压降到<140/80mmHg则更为理想。   你诉目前有头脑发热、脑失灵,脑鸣耳鸣、走路不稳、头重脚轻等症状,经颅多普勒检查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及左颈总动脉中内膜增厚现象。中医还认为有阴虚
期刊
近来,我国外交亮点闪耀,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家领导人先后出访欧、亚、非等国家,其密集程度之高,取得成果之大,令人瞩目;我国在伊拉克问题、朝鲜核问题等重大国际问题上频出高招,为推动问题的解决发挥出举足轻重的作用;面对频频发生的我国公民在海外生命安全和利益受损的事件,我国外交突显“以人为本”特色,赢得广泛好评;我国坚持“和平崛起”的外交战略,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和支持。  这一系列重大外交成
期刊
邓小平一代伟人毛泽东对邓小平历来器重,在多个场合称赞邓小平“精明能干,有才华……”这里仅辑录上世纪50年代毛泽东对邓小平的部分评语,其赞赏之意,可见一斑。  1951年毛泽东要民主党派人士梁漱溟去各地看看解放后的变化。梁到重庆听了邓小平的介绍,印象极好,认为邓治理有方。回京后专门向毛泽东汇报:“邓小平精明能干,有才华,有水平,年纪轻轻,深得人心。”毛泽东听完后笑着说:“梁先生看得蛮准,无论是政治还
期刊
一    无忧无虑无所求   志在耕耘不计酬   知足胜过长生药   常乐方能迟白头  清风明月随自取  绿水青山任我游  心胸宽阔自寻乐  虽不添福也增寿    二    老境思昔叹黄昏  战友尚存有几人  孤坐灯下思往事  时逢老友更开心  书画写就添快慰  谈笑风生长精神  纵有一天离世去  今生无憾也销魂  (作者系江西省军区原副政委)
期刊
55年前,她怀着美好的人生理想参加了革命;53年前,她站在镰刀斧头旗下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47年前,她毅然离开繁华都市的教育工作岗位,千里迢迢陪伴自己最心爱的人来到偏僻而陌生的贫困山村当一名普通百姓。她,就是现年81岁的离休干部、已故将军甘祖昌的夫人龚全珍。  1957年,因身体原因难以适应部队工作的甘祖昌将军婉言谢绝组织安排,解甲归田,回到当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莲花县当农民,居住在坊楼乡甘家村。
期刊
跨进军营大学校,   特殊学生特殊教。   面对鲜红“八一”旗,   举手宣誓为先导。   政治教育重中重,   根本素质先练好。   军队技能基本功,   岗位操演不辞劳。   文化知识基础课,   科技强军不能少。   纪律教育严要求,   三大纪律永记牢。     军营是所大学校,   年轻战士换新貌。  
期刊
老伴今年61岁,去年已办了退休手续,在家颐养天年,其乐融融。她急公好义,办事利索。众人见她能为大家办事,就选她当了个本楼“楼长”。  说起这个“楼长”,不过是小区居委会再领导之下的一位“干部”,干些“收收杂费劝劝架,上面精神传大家”的事。可她干起来却俨然像个干部的模样。由于她为大家办事挺热心,竟也颇得本楼芳邻的尊敬。  去年“非典”非常时期,她干得更欢了。一会儿陪着保洁人员进行楼道消毒,一会儿拿着
期刊
昔日,与老战友张会青、张允 ,于治、李砚、田梦君、范维祺、于宝珠、贺福、 郎连增、宫万珍诸同志聚谈参军、南下种种往事。心潮难平,逐命笔记述,卒成一篇,以志永念。     塞北热血好青年,   意气风发斗志坚。   随军南下渡长江,   扎根井冈赣水边。   一九四九年“十一”,   五星红旗映蓝天。   剿匪反霸获全胜,   完成土改灭封建。  
期刊
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  是从枪膛射出的一枚弹丸  是烈士在倒下之际  呐喊中高扬的手臂  是千军万马  为革命胜利而欢呼的感叹号    军旗飘拂成殷红意境  冲锋号吹奏起悲壮阵容  无数英雄的躯体  排列成一行悲壮永恒的诗句    一尊肃穆的高大形象  默默无言胜有言  展示那渐渐远去却又历历在目的  千山万水  召唤着人们“向前、向前、向前!”
期刊
7月的一天,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充满川东风情的广安,拜谒邓小平的故居。  从成都驱车去广安,2个半小时便到了,全然没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喟叹。  邓小平故居坐落在距广安市7公里的协兴镇牌坊村。1904年8月22日世纪伟人——邓小平在这里诞生,并在此度过了他的少年时光。这座被当地人称之为“邓家老院子”的农家三合院,坐东朝西,由东、南、北三组平房组成,黛瓦粉墙,古朴典雅。房屋共17间,给人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