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来源 :新校园·学习(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leiw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众所周知,人们认识事物所具有的一般能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像力等等,而思维力是核心,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通过对思维能力的规律的探讨,来寻求培养学生思维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思维能力;思维方法;教学
  
   科学的思维能够促使教师合理地教学,而合理的教学又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二者相辅相成。学生要在感知、记忆、想象的基础上,通过思维去抓住进而达到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只有善于思维才能很好地理解掌握教材的知识内容。为了充分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证明,教师在讲授教学内容之前,首先出示一些与课本知识有关的内容,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按照预定的方向发展,学生就会因势利导,发现和提出自己的观点。
   但是,创设问题情境,还要注意如下原则:1.问题小而具体,切中主题;2.问题新颖有趣,难度适中;3.问题灵活机动,富有启发性。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提出各种问题,并有步骤地探索、追求、发现直至解决,从而获得知识。比如,教师在讲解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时,可以先引入梯形面积公式:S梯形=(a+b)h/2,其中,a、b分别为梯形的上底和下底,h为高,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讨论、思考,很容易能够写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a1+an)n/2,其中,a1为等差数列的第一项,an为第n项,n为项数。当然,利用这个方法,要把握一个“适度”的问题,“跳一跳,摘桃子”,既要让学生有一个高度感,又不要高不可攀。
   二、渗透思维方法,培养思维能力
   古往今来,人类探索、积累知识的过程有两条线:一条是明线,即知识本身;一条是暗线,即探求知识的思维方法。然而,令人担忧的是:部分学校,有些老师,往往只是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掌握知识所必须运用的各种思维方法和推理过程。这种教学是有很大局限性和缺点的。苏联心理学家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教师如果不是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和过程的指导和渗透,那么,即便到了高年级,许多学生对于归纳、演绎、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有关的思维方法,还将缺乏明确认识,更不用说自觉地运用了。因而,教师在教学中有必要帮助学生掌握思维方法,有意识地进行各种思维训练,比如直觉思维、具体思维的训练;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的训练;集中思维、发散思维的训练;以及顺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的训练。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设计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解、一法多用的内容,并适当补充一些利用“反证法”证明的题目。使用这些方法,都可以使知识的学习与掌握达到触类旁通、融会贯通的效果,在教与学的海洋里做到“游刃有余”,从而产生“要学—会学—乐学”的良性循环。
   三、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
   1.思维的深刻性与广阔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善于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发现问题的本质。思维深刻的学生能够深入地研究问题,揭示事物产生的原因、背景、现实意义,并预见其产生的后果。思维的广阔性是指善于全面地考察问题,从事物多种多样的联系中去认识事物。思维广阔的学生能够避免对问题认识的片面性和狭隘性。教师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与广阔性,必须要求学生多动脑筋,遇事全面考虑,不仅能够把握事物的整体,抓住事物的基本特征,而且不忽略重要的细节和特殊的因素,力求甚解。
   2.思维的敏捷性与灵活性
   思维的敏捷性是指善于在很短的时间内,揭示出问题的本质,抓住问题的关键,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定。思维的灵活性是指能够根据客观条件的发展和变化,及时地根据先前拟定的计划与方案,寻求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从新的观点、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避免思维的固执与迟钝,摆脱偏见和早已过时的处理问题的方法。
   3.思维的逻辑性
   思维的逻辑性是指思维能遵循逻辑的规律,它是思维品质的中心环节,是各种思维品质的集中体现。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思维的逻辑规律,使思维过程有明确的针对性,思路清晰连贯,不互相矛盾,有条不紊地解决问题。
   教师应在教学中适当地向学生渗透思维品质的精深内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和训练,教师起着主导作用。为此,要求教师必须首先具备各种思维的能力与品质。只有具有独创能力的教师,才能组织优良的教育过程。教师应创设具有一定智力意义的训练内容和方式,这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方法。教师应巧妙地结合教材创设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能力与想象能力。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多角度地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肖万祥,冯辉梅.中学课堂有效教学的20条建议[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
  [2]赵国忠.教师最需要什么[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其他文献
摘 要:幼儿师范学校的美术课是学生重要的艺术必修课,是学生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课程。上美术课时,教师合理地进行法制教育的渗透,可以在培养学生审美观和艺术创造力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从而为学生良好思想品质的形成奠定基础。  关键词:学生;美术课;法制教育  美术课是幼师的重要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审美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培养德、智
让学生愉悦地学语文——这里,“愉悦”有两层含义:一是以一种愉悦的心境来学习语文,二是从语文学习中获得愉悦的感受。在语文教学的诸多任务中,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读
由于岩石在高矿压条件下具有较大塑性变形,深部软岩巷道变形与破坏特征较为复杂,巷道的稳定性控制变得非常棘手,因此选择合适的巷道支护方法尤其重要。以具有上述地质赋存条
语文新课标把语文定位在“培养高尚的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陶冶情操,感悟人生,升华精神境界”。这一定位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不再是教师教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语文技能、强化解题方法,而是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那么,如何实施人文教育,引导学生接受情感熏陶,铸造完美的精神世界呢?通过实践,笔者体会到:教之以情,激起共鸣;启迪想象,引入意境,这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一、教之以情,激起共鸣  1.讲究
在隧道开挖及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岩土体产生扰动,引起隧道地表产生沉降,对于隧道地表沉降 分析,目前尚无成熟的基于力学理论的解析模型.针对该问题,将水平隧道地表沉
技工院校的学生管理难度大,做好班主任工作是每个班主任关心的重大问题。只有准确抓好班主任工作的关键性问题,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今的中学生思想活跃,自主意识、参与意识较强,渴望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就应更新观念、转换角色,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
某水电站泄洪洞进水口边坡为典型的岩质高陡开挖边坡,其稳定性对水电站的安全施工及运行影响重大。为此,建立了泄洪洞所在开挖高边坡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运用有限差分软件进
初中物理新课程改革倡导探究式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从"问题情境"开始。笔者认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提问能力,促进学生观点的碰撞与思想的交锋,调动
班级管理对学生的成长与个人发展至关重要,对于学校的学风、校风及班级的建设也有着重大意义。本文对五年制班级管理进行探讨,以期为从事学生管理的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