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杰出的音乐家贝多芬告诉广大的音乐爱好者:“音乐应当使人人的生活爆出火花。”音乐是一种特殊艺术形式的语言。其表现形式与一般的语言艺术形式、绘画艺术形式不同,既带有语言艺术形式,又兼有绘画艺术形式,抑或是二者相结合。它用声音或音响传达情感,也还会用恢弘的场面、别致的服饰等艺术造型渲染音乐的魅力。它会令人的思想在音乐当中,在遐想当中,在真实虚幻交替当中得到升华,以达到最高的艺术和思想境界。
奥尔夫音乐就具有这种让人的思想不断升华的神奇力量。奥尔夫音乐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渗透于各种文化、各种阶层,各种肤色的人种,以明快优美的音乐形式感染他人,而且让人们感受到的不仅仅只是音乐的形式,而且感受到它的内涵,感受一种风情,一种特殊的文化,继而了解更多的音乐文化。因此。人们往往会通过自己民族的文化表象及内涵影响别的文化或与别的文化建立密切的联系。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形成
出生在德国慕尼黑的卡尔·奥尔夫受到家庭的影响,对音乐有着特别的爱好。他对儿童特点也非常了解,他以对音乐的敏感,创立了专门适合儿童音乐发展的独到的音乐教学体系——即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他指出:“从一开始,儿童就不大喜欢学习,他们宁可嬉戏玩耍。如果你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你就会让他们在玩乐中学习。他们会发现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就是儿童游戏。”奥尔夫在世纪初就对欧洲中世纪的音乐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对各个国家的打击乐器也有研究,因此他创建了与众不同的开放的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它以自然简单的即兴演奏形式体现,以强烈的节奏甚至参与者的身体一些部位进行律动,它能引发人们尤其是儿童身上的音乐本能。奥尔夫强调音乐的节奏是音乐的主轴,是音乐的生命力,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语言节奏、身体动作节奏、器乐节奏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节奏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这也是为什么儿童喜欢这种音乐表现形式,这也就是为什么奥尔夫要为儿童特别创建这种人人都能参与的音乐教学法的原因了。奥尔夫立足于音乐但又超越音乐领域本身,并将教育扩展到语言、自然等领域中。他主张寓教于游戏活动,强调与本土文化的结合。这就是为什么这种音乐教学形式得以在全世界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传播普及的原因。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重大意义和内涵
奥尔夫音乐是在一系列背景环境下对儿童进行一种特殊的音乐教育,它已经在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每年各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专家都会定期举行奥尔夫音乐教学研讨会,极大地促进了国际奥尔夫音乐教学专家之间的交流,给儿童音乐教学开辟了光明的前景。
对儿童来说,音乐活动首先是自我表现的方式和途径。在儿童学前阶段,可以通过音乐教育发掘他们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向上活泼的个性。音乐活动作为手段让每个幼儿都能积极主动、自信地参与到活动之中,以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需要。在教师们精心设计的音乐课堂上,儿童可以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进行音乐的表达创新,表现音乐的内涵。通过这些综合体现,展示出音乐的节奏,乐曲的优美结构与和谐美。奥尔夫音乐教学涉及许多儿童喜愛的音乐表现形式:演唱、朗诵、旋律、游戏,并融入舞蹈动作。在表演、欣赏录音的同时融入其他器械的声音,成为美妙的音乐组合。在“做中学,学中做”是奥尔夫音乐教学的特点,分组分批以不同音响组合形式、以夸张的形体动作去感受一段世界名曲或民族音乐,其感染力赋予人们以极大的欢悦和音乐旋律的强烈冲击。
在教学中,孩子不是旁观者,不只是聆听者,不是仅跟着录音机毫无表情地模仿,而是积极的参与者。因此,可以说奥尔夫音乐教学是一种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它不会那么抽象难懂。实际上,儿童会对它有很浓厚的兴趣。在活动过程中,儿童的参与举足轻重,在参与的过程中,儿童可以针对音乐的某些章节部分,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进行创新改革。在以儿童为中心的前提之下,采用儿童喜爱的优美动听,愉悦欢乐的音乐组织教学,其意义尤为重大。
四、奥尔夫音乐教学理论深入校园
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李妲娜老师曾连续几年来到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专门为音乐系和学前系的五百多名毕业生介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借助各种器乐以及自制的音响器具展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魔力。她全身心投入教学,以其个人魅力把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诠释得十分到位。李教授的教学指导思想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在音乐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她以朴素的语言,灵活多变的教学技巧,每个参与音乐活动的师生都受益匪浅。学生表示,他们会在将来的实际教学当中灵活运用李教授传授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他们来说是陌生的,通过短时间的强化训练,他们觉得学到了很多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因此他们一旦把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将影响着广东许多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教学理念,奥尔夫音乐教学理论将得以很好地推广。
去年,李妲娜老师带着助手来到我们学院,给即将奔赴幼教第一线的毕业生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训练。学生们席地而坐,李教授对奥尔夫音乐教学理论进行了深入浅出地讲解。她带来了各种打击乐器,她把参与者分成四组,每组分别拿着不同的打击乐。有小鼓、小铃铛、三角铁、小摇锤。录音机播放着《春节序曲》音乐。在乐曲中敲打各自的器乐。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者敲打出韵味极佳的节奏,一堂两个小时的课在这轻松愉快的互动中完成得非常好,学生们在活动中感受到音乐的无处不在。
报纸除了阅读,几乎想不到它还能起到与音乐有关的作用。李教授让一百多个学生以班为单位,用报纸做出衣物、帽子等饰物,让学生自己选出一段乐曲,在宽大的体育馆进行表演。学生们在表演当中体现极强的合作精神,在悠扬悦耳的音乐当中学生的表演犹如出水的芙蓉、高歌的云雀、飞翔的雄鹰、奔腾的骏马、潺潺的流水、呢喃的春燕、活泼的顽童。他们好像穿行于茫茫的雪原,绵延的山脉,奔腾的大海,林立的高楼。他们的表演,可以说给人带来无限的遐想,无限的感慨,无限的憧憬。
每个人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音乐天赋和潜质,经过适当的引导和激发,这种音乐天赋和潜质就会得以很好地发挥。在儿童阶段,教师在开发其大脑时训练开发他们的音乐潜能,对儿童智力的发展是有很大帮助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就是一种适合儿童的特殊的教学法,它能塑造幼儿健康向上活泼的个性。音乐活动作为手段让幼儿积极主动、自信地参与到活动之中,以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需要。
音乐代表着美,似乎有一种凝固的音乐表现形式体现出奥尔夫音乐教学的神奇、变幻莫测和对人的心灵震撼。对音乐稍有些感受的人,都会在这其中受到潜移默化的艺术熏陶。大自然的美,生活中的美,音乐语汇中的美,旋律的美,如春风化雨,深深地渗透到参与者的心里。人们可以感受得到美的自然流露,美的虚拟夸张,美的魂魄,美的娇柔。因此,人们就能借此感悟美,欣赏美,进而“创造美,寓教于乐,寓教于美”。奥尔夫教学法就这样给我们的音乐教学增添了新的源泉,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学前教育系)
杰出的音乐家贝多芬告诉广大的音乐爱好者:“音乐应当使人人的生活爆出火花。”音乐是一种特殊艺术形式的语言。其表现形式与一般的语言艺术形式、绘画艺术形式不同,既带有语言艺术形式,又兼有绘画艺术形式,抑或是二者相结合。它用声音或音响传达情感,也还会用恢弘的场面、别致的服饰等艺术造型渲染音乐的魅力。它会令人的思想在音乐当中,在遐想当中,在真实虚幻交替当中得到升华,以达到最高的艺术和思想境界。
奥尔夫音乐就具有这种让人的思想不断升华的神奇力量。奥尔夫音乐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渗透于各种文化、各种阶层,各种肤色的人种,以明快优美的音乐形式感染他人,而且让人们感受到的不仅仅只是音乐的形式,而且感受到它的内涵,感受一种风情,一种特殊的文化,继而了解更多的音乐文化。因此。人们往往会通过自己民族的文化表象及内涵影响别的文化或与别的文化建立密切的联系。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形成
出生在德国慕尼黑的卡尔·奥尔夫受到家庭的影响,对音乐有着特别的爱好。他对儿童特点也非常了解,他以对音乐的敏感,创立了专门适合儿童音乐发展的独到的音乐教学体系——即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他指出:“从一开始,儿童就不大喜欢学习,他们宁可嬉戏玩耍。如果你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你就会让他们在玩乐中学习。他们会发现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就是儿童游戏。”奥尔夫在世纪初就对欧洲中世纪的音乐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对各个国家的打击乐器也有研究,因此他创建了与众不同的开放的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它以自然简单的即兴演奏形式体现,以强烈的节奏甚至参与者的身体一些部位进行律动,它能引发人们尤其是儿童身上的音乐本能。奥尔夫强调音乐的节奏是音乐的主轴,是音乐的生命力,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语言节奏、身体动作节奏、器乐节奏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节奏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这也是为什么儿童喜欢这种音乐表现形式,这也就是为什么奥尔夫要为儿童特别创建这种人人都能参与的音乐教学法的原因了。奥尔夫立足于音乐但又超越音乐领域本身,并将教育扩展到语言、自然等领域中。他主张寓教于游戏活动,强调与本土文化的结合。这就是为什么这种音乐教学形式得以在全世界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传播普及的原因。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重大意义和内涵
奥尔夫音乐是在一系列背景环境下对儿童进行一种特殊的音乐教育,它已经在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每年各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专家都会定期举行奥尔夫音乐教学研讨会,极大地促进了国际奥尔夫音乐教学专家之间的交流,给儿童音乐教学开辟了光明的前景。
对儿童来说,音乐活动首先是自我表现的方式和途径。在儿童学前阶段,可以通过音乐教育发掘他们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向上活泼的个性。音乐活动作为手段让每个幼儿都能积极主动、自信地参与到活动之中,以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需要。在教师们精心设计的音乐课堂上,儿童可以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进行音乐的表达创新,表现音乐的内涵。通过这些综合体现,展示出音乐的节奏,乐曲的优美结构与和谐美。奥尔夫音乐教学涉及许多儿童喜愛的音乐表现形式:演唱、朗诵、旋律、游戏,并融入舞蹈动作。在表演、欣赏录音的同时融入其他器械的声音,成为美妙的音乐组合。在“做中学,学中做”是奥尔夫音乐教学的特点,分组分批以不同音响组合形式、以夸张的形体动作去感受一段世界名曲或民族音乐,其感染力赋予人们以极大的欢悦和音乐旋律的强烈冲击。
在教学中,孩子不是旁观者,不只是聆听者,不是仅跟着录音机毫无表情地模仿,而是积极的参与者。因此,可以说奥尔夫音乐教学是一种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它不会那么抽象难懂。实际上,儿童会对它有很浓厚的兴趣。在活动过程中,儿童的参与举足轻重,在参与的过程中,儿童可以针对音乐的某些章节部分,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进行创新改革。在以儿童为中心的前提之下,采用儿童喜爱的优美动听,愉悦欢乐的音乐组织教学,其意义尤为重大。
四、奥尔夫音乐教学理论深入校园
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李妲娜老师曾连续几年来到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专门为音乐系和学前系的五百多名毕业生介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借助各种器乐以及自制的音响器具展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魔力。她全身心投入教学,以其个人魅力把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诠释得十分到位。李教授的教学指导思想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在音乐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她以朴素的语言,灵活多变的教学技巧,每个参与音乐活动的师生都受益匪浅。学生表示,他们会在将来的实际教学当中灵活运用李教授传授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他们来说是陌生的,通过短时间的强化训练,他们觉得学到了很多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因此他们一旦把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将影响着广东许多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教学理念,奥尔夫音乐教学理论将得以很好地推广。
去年,李妲娜老师带着助手来到我们学院,给即将奔赴幼教第一线的毕业生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训练。学生们席地而坐,李教授对奥尔夫音乐教学理论进行了深入浅出地讲解。她带来了各种打击乐器,她把参与者分成四组,每组分别拿着不同的打击乐。有小鼓、小铃铛、三角铁、小摇锤。录音机播放着《春节序曲》音乐。在乐曲中敲打各自的器乐。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者敲打出韵味极佳的节奏,一堂两个小时的课在这轻松愉快的互动中完成得非常好,学生们在活动中感受到音乐的无处不在。
报纸除了阅读,几乎想不到它还能起到与音乐有关的作用。李教授让一百多个学生以班为单位,用报纸做出衣物、帽子等饰物,让学生自己选出一段乐曲,在宽大的体育馆进行表演。学生们在表演当中体现极强的合作精神,在悠扬悦耳的音乐当中学生的表演犹如出水的芙蓉、高歌的云雀、飞翔的雄鹰、奔腾的骏马、潺潺的流水、呢喃的春燕、活泼的顽童。他们好像穿行于茫茫的雪原,绵延的山脉,奔腾的大海,林立的高楼。他们的表演,可以说给人带来无限的遐想,无限的感慨,无限的憧憬。
每个人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音乐天赋和潜质,经过适当的引导和激发,这种音乐天赋和潜质就会得以很好地发挥。在儿童阶段,教师在开发其大脑时训练开发他们的音乐潜能,对儿童智力的发展是有很大帮助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就是一种适合儿童的特殊的教学法,它能塑造幼儿健康向上活泼的个性。音乐活动作为手段让幼儿积极主动、自信地参与到活动之中,以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需要。
音乐代表着美,似乎有一种凝固的音乐表现形式体现出奥尔夫音乐教学的神奇、变幻莫测和对人的心灵震撼。对音乐稍有些感受的人,都会在这其中受到潜移默化的艺术熏陶。大自然的美,生活中的美,音乐语汇中的美,旋律的美,如春风化雨,深深地渗透到参与者的心里。人们可以感受得到美的自然流露,美的虚拟夸张,美的魂魄,美的娇柔。因此,人们就能借此感悟美,欣赏美,进而“创造美,寓教于乐,寓教于美”。奥尔夫教学法就这样给我们的音乐教学增添了新的源泉,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学前教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