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量虚拟

来源 :时代文学·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xi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个人物。
  一个月前,我刚刚为一家出版社创作、修订完我的五本童话,在补充完成最后一本的时候,我用上了他。他是那种精于算计的农民,有心计,脑子活,偶然的机会,离开了土地,到县城做起了批发生意。很快致富了,但也很快就学坏了,抛弃了原来的媳妇,和一个他自己认为年轻貌美的女子另外组建了家庭。但是,这个另外组建的家庭并没能持续多长时间,因为他的第二任妻子在利用合法手段获得了他全部的财产和生意的经营权之后,单方面宣布同他离婚了。
  他破产了。
  破产的他又回到前妻那里,想求一处容身之地。前妻念及旧情及孩子收留了他,让他在自己的房子里住下。谁知他却趁前妻在医院看病,把前妻的房子抵押了,所得资金揣入腰包,悄悄溜回农村赌“黑彩”去了。
  赌“黑彩”的结果可想而知,不消几日,他那十几万的抵押资金,全部被人拿走了。
  于是,他从一个破产者变成了一个逃债者……
  这是故事里的他,也基本上是现实中的他。
  他有钱的时候,颇有点不可一世。儿子学习不好,老师表示担忧,可是他并不在乎,不但不在乎,还当着儿子的面炫耀:“没什么大不了的,实在不行,就开个买卖,最不济,还可以继承我的家业。”
  殊不知,这样的炫耀是伏笔;其结果往往出人意料。
  他的儿子真的按照他安排的道路走了。
  高中毕业,儿子没有考上大学,他尚无接替生意的能力,于是依照自己的喜好,开了一家新潮的理发店。招兵买马,张灯结彩,让一条小街热闹了好几天。理发店招了一个专门给客人洗头的姑娘,人长得不赖,三说两说,儿子和人家处上了,很快同居了,很快怀孕了,很快結婚了,理发店的经营权归媳妇了,儿子反而成了大工。
  按下儿子不表,接着说他。
  他有钱的时候,对亲戚朋友情薄,像他的大姨子小姨子,有时遇上为难遭灾的事,向他伸手,皆被拒绝;也有不拒绝的时候,那一定是高利贷,利息比行情略低一些,已经是最大的人情了。
  他被遗弃了,手里的钱自然撑不过难关。他咬牙向亲戚朋友张口,可以料想,闭门羹吃不少,就连难听的话也捎带着接了,那份滋味儿,只有他自己才能领会。
  过年了,他思来想去,只有一份人情还可以一试,那就是他最小的姨妹——前妻最小的妹妹,有一次去他们家玩,他给她买了一件新衣服,临走还买了一张汽车票。他站在小姨妹所在的镇子口,往小姨妹家里打电话,谎称自己来这里要账,赶上年关,找不到人,自己也回不去了。
  小姨妹能说什么?
  他在小姨妹家过年,一住就是十五天,十五天里反复能说的,也就是新衣服和车票的事,他喝了一点酒,胸怀了一点醉意,舌头有点打卷,肢体语言也不怎么灵光。
  他抬起手,比量着,说:“你那时,也就这么高。现在……嗞嗞,时间过得真是太快了。”
  小姨妹赔着笑说:“是呀,姐夫那时还给我买了一件新衣服。”
  “不值一提,不值一提。”
  “咋能不提呢,长那么大,那好像是我头一次穿新衣服呢。”
  这样的话,双方都觉得尴尬。
  为了躲债,也为了能养活自己,他去城里的大医院当了护工。这是一个隐蔽的场所,一般人是找不到这里来的。他穿梭于各个病房之间,伺候各种各样的病人,工作劳乏,收入尚可,他以为自己可以攒下一笔钱,然后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
  可是,这该死的“黑彩”让他如噩梦缠身,每每领到工钱后,他都会情不自禁地走进那个场所,在忽而欢喜、忽而悲悯中,迅速地输掉自己身上所有的钱。之后是后悔,是自我谩骂,是发誓,是赌咒,是绝望后的渴望新生,再之后,是新生的渴望再一次无情地破灭。
  那是一个黑夜,他经历了新的破灭之后回医院,在医院的楼梯上,他看见了自己的儿子,身子倚在墙角,捧着一个酒瓶子正往嘴里灌酒。
  看见他,儿子哭了,说:“爸,我离婚了,我被她撵出来了。他妈的,她领一个男的回家,不要脸地告诉我,那男的是她对象……”
  他一股怒气往上冲,但很快又缩回去了。
  他夺过儿子手里的酒瓶,猛地喝了一大口,大概喝得急了,鼻涕眼泪呛出了一大把。
  他从牙缝里挤出两个字:“报应。”
  儿子没听清,问他:“爸,你说啥?”
  他摇摇头,不再作答。
其他文献
我和卢一萍最初都在新疆,当然,我现在仍在,他现在身居成都。由于都写东西,相见之前彼此都知道,但仅仅是知道而已,我那时在石河子的《绿风》诗刊社,他在新疆军区文艺创作室,无缘有什么交集。我们真正相识是在2010年9月一起在鲁院学习的时候,去鲁院前的一个月,我曾读过他发在《中国作家》上的一篇短篇小说《夏巴孜归来》。那篇小说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说的是夏巴孜对草原所怀有的深情,以及为了草原而迁移到异乡
不顯山不露水,身上长满青苔  一年一年时光都暗淡了  辘轳声也打破不了水帘洞天的宁静  偶尔的涟漪荡起水乡的咒语  一口井除了吐出水,从来不说话  除了喂养活着的人,也收留走投无路的人  井里的石头双手合十,它比牙齿  更坚硬,却从不咀嚼一滴水,从不  吞噬一位冤魂。夜里它也数数星星  学着青蛙打打哑语。更多的时候  它为每一滴水清淤除浊,让汩汩的水  浮起玉的祈祷……  本栏责编 任艳苓  邮箱
三年前跟随一个作家团访问台湾,在台中拜访了一所名门望族的大宅。饭后与族人交谈,座间有一个族里比较健谈和有威信的老兄,说到这个家族的来龙去脉和显赫家史,令我等肃然起敬。他特意用很长的篇幅大夸特夸山东女人的好,贤惠、善良、端庄、大气、坚韧,守规矩,有能耐,能持家治国,仿佛山东女人集中了世界上所有女人的优点,最好的例子便是他的祖母和自己的妻子。仿佛是,家族的兴旺和家庭的幸福全拜这两个山东女人所赐。  
一  农历八月初一了。日子飛快地往前跑,我缀在它的后面气喘如牛。  又快到秋分了,一个昼夜均分的节气。也预示着马上就要进入真正的秋季了,总有一些秋的影子闪现出来。  我去到秦皇河畔。这几年里,秦皇河水波荡动,岸边花卉点缀,杨柳披风,已成了当地人不可多得的去处。蒲草、杨柳、芦苇,都在梢头显了日渐衰败的黄色,略带了些沧桑,也是历经繁盛后的沉稳。就像厚实有了底蕴的文字,是奔流的血液汇聚,更添加了耐读的人
村口的等候   老母总是和我有着高度的默契,一如她在村口的等候。   二十多年前,我刚大学毕业,在离家数百里的异地教书。这样一来,回家就成了一种奢望,老母也难得见着我一面。一到放假,因那时通讯不便,老母也无法确定我回家的日子,我也没法告知远在乡下的老母。我乘坐的长途客运车大约快中午时,才能到达村口。   我一下大巴,远远地看见村口,站着的竟然是老母!   我三步并作两步,快速走到老母前:“
女孩在我头上找来找去的,弄得我很舒服,接下来,无论她问我什么,我都是一个字:嗯。  这时,女孩说,你有斑秃哦。  女孩的声音不大,轻柔,却如同在我身上落下一把锥子,令我一个激灵。真的?哪里?在哪儿?我连连问,向后拧着脖子。女孩就用梳子轻轻地拦住了我的一丛头发。我看到了,在发际线中间确实掉了一撮,铜钱般大小,光溜的。我的心立刻不安和沉重起来。  关于斑秃,我太有印象了。二姑家的大儿子,我们叫大表哥,
说到我的妈,我总是情不自禁地加上一个“呀”字,你想知道有一个作家妈妈是个啥子感受吗,我给你好好说一说。   说起我的妈,不得不说她是一个十分爱我的人,对我的爱,有时都到了忘我的境界。小时候的我,每上三四天幼儿园就要来一次发烧感冒,药剂师出身的妈妈,竟然崇信尽量不用药物,在人家吃个药挂个吊瓶就解决的事,在她就变成彻夜地守护,使用各种非药物退烧的方法,什么温水擦身啊,推天河水呀,刮痧啊,针灸啊,拔罐
农村高中学生具有思想淳朴而活跃、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等特点,当教师采用传统照本宣科的方式组织学生学习政治知识时,已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活力,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这就需要教师从农村高中生本身的特点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多用信息化、数字化的教育手段,构建“生活化链接”的教学方式,在带给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中,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主动围绕社会现实问题进行讨论,以便在深入思考中达到更高的境界。
扬州文昌中路安乐巷27号,神秘而有故事。   这是一个狭小普通的弄巷,也是一个明媚伟大的弄巷。此巷不仅民风敦厚,更因上世纪初曾居住一位有骨气的文学战士而享誉中国。   唐人杜牧曾誉扬州有“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的美好。朱自清也说,扬州从隋炀帝以来,是诗人文士所称道的地方。扬州有一种婉约妩媚的美,美在山水间,美在园林中,美在佳肴里。这里是京杭运河的中心,有自然天成的瘦西湖,独具特色的个
在一个冬日的黄昏,窗外房顶、道边被灰尘和正午的阳光关照过的残雪还在释放着凛凛寒气,空气惨淡而晦暗。我把身子裹进厚厚的绛黄色棉夹克里,拉链一直拉到下颚上,硬硬的衣领竖起来,像个羊圈的围栏,外边又用灰色围巾缠了几圈,还是有清冷的寒意渗进去。  我在将要穿过一个红绿灯交错闪烁的十字路口时,停了一下,扭头拐进一个从玻璃门的缝隙往外喷发浓郁香气的鲜花店。过了一会儿,我从花店出来的时候,手里捧了一束火红的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