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女”达娃央宗 圣火敲开幸福门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zhi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0年,14岁西藏女孩达娃央宗仅用了五个小时就被确定为圣火火种采集者,成为中国第一位亚运“圣女”。一个手举亚运圣火,面带迷人微笑,身穿藏式长裙的少女形象,从此成了国人永恒的亚运记忆。
  
  2010年10月9日上午10点,北京居庸关长城北烽火台。全世界的目光都聚集云南女孩康辰晨的身上,因为作为“圣女”的她要为广州亚运会采集火种。
  当康辰晨顺利点燃火种的时候,许多人的思绪被拉到了20年前,大家不约而同的想到了中国第一位亚运“圣女”——达娃央宗,这个藏族女孩的名字,曾经伴随着北京亚运圣火传遍亚洲。
  那么,这个20年前在雪域高原,高高举起了北京亚运会圣火火炬的14岁女孩,如今身在何方?她和亚运是否渐行渐远?
  
  糊里糊涂去试镜
  
  1990年夏天的一个傍晚,14岁的达娃央宗和往常一样回到西藏艺术学校,她在这里学习民族舞。因为是住校,她每周星期六回家,星期天晚上回学校。而这一天她遇到了一群特殊的人。
  “你叫什么名字,学什么的?”
  “我叫达央,学民族舞的!”
  “这是关于亚运会的,你愿意来试镜吗?”
  “不知道,你去找我们班主任吧,他同意了我才能去。”
  这一群特殊的人就是北京亚组委的工作人员,他们此行的目的就是挑选北京亚运会的“圣女”,达娃央宗那张纯洁而又清澈的脸庞将他们深深吸引。而达娃央宗的回答更是显现出少女的单纯和可爱。
  不要以为达娃央宗是装出来的,14岁的她就是那么天真,那么简单。当时的她几乎不知道什么是亚运会,更不懂什么是试镜头。而出学校大门是要向班主任请假的,所以她就让这群人去找班主任。当亚组委的工作人员将这件事告诉她的班主任后,老师拉着达娃央宗就跑到了试镜地点——离学校不远的西藏饭店。
  在那里,达娃央宗遇到了“体操王子”李宁。当工作人员问她:认识他吗?达娃央宗吓得不敢说,后来看李宁长得挺结实的,就猜着说,“是不是举重运动员?”所有人都大笑起来,说,“哎呀,这个孩子连李宁都不认识!”
  “那个试镜特别简单,就是在西藏饭店的草坪上走路,当时来了很多记者,有扛摄像机的,有拿照相机的,到处都在闪光,我也不知道哪个镜头是对准我的,所以一点也不紧张,更不害怕。”达娃央宗笑着回忆起自己第一次试镜。
  奇迹的是,试镜之后,所有工作人员一致认定达娃央宗是最适合的采火“圣女”。随即将达娃央宗和她的班主任留住在了宾馆,以便第二天一早赶往唐古拉山。
  康辰晨历时两个多月参加“亚运圣女”的选拔,即使在取火种的前两天,她还不能确定自己是否会成为最后的“圣女”,而达娃央宗仅仅用了五个小时,就确定了这一结果。而更为不同的就是取火前的那一夜,康辰晨是激动万分,带着微笑进入梦乡。达娃央宗却是百般无奈,吵着要回学校,最后班主任老师将这一次点火称为“政治任务”,她才在惶恐中睡去。
  
  十几秒取到火种
  
  1990年8月17日凌晨五点,还在睡梦中的达娃央宗就被大人们叫醒,前往念青唐古拉山主峰进行火种采集仪式。
  在那个阳光明媚的清晨,在念青唐古拉山主峰下的一大块草地上,没有佩戴任何饰品,没有化妆,身穿一身白色藏族服饰的达娃央宗在太阳能灶上点燃了北京亚运会的第一缕火焰。“那一天阳光好,风很大,特别冷。九点多钟,采集正式开始,因为我们平时做饭就用太阳能灶点火,所以那天我把火把放到太阳灶中间,十几秒钟就点着了,非常顺利。当时有很多镜头对着我,我也不知道该看哪个,索性哪个也不看了。火炬点燃以后,我转身将火种交给了体操王子李宁。”
  圣火采集仪式结束之后,达娃央宗还不知道自己做了一件多么有意义多么神圣的事情,只是听旁边的大人议论说天气好,风景也好,一切也很顺利!直到晚上在《新闻联播》里看到了自己点圣火的镜头,她才开始激动,因为在年少的她心里,只有了不起的人才可以上《新闻联播》,隐隐约约之中,达娃央宗感觉自己做了一件挺大的事情。
  其实她还不知道,通过电视转播画面,她那美丽、纯洁、庄严的形象,已经印入了全国亿万观众的脑海。一个手举亚运圣火,面带迷人微笑,身穿藏式长裙的少女形象,成了国人永恒的亚运记忆。许多人都说,那是中国体育史上最美的形象之一。而这之后,在念青唐古拉山的这一取火位置,竖立起了一座达央手举火炬的雕塑,定格了这一经典镜头。
  而这个第一次,也让她交到了一位终身的朋友,就是“体操王子”李宁。这个最初连李宁是谁都不知道的藏族女孩,在这之后一直和李宁保持联系,李宁到西藏旅游的时候会去达娃央宗家里做客,达娃央宗到北京的时候也会去看望李宁。逢年过节,他们都会通电话,互送礼品。2008年8月8日晚上,达娃央宗跟所有的志愿者们一起在北京大学体育馆里观看奥运会开幕式,当她看到李宁飞跃而起点燃了主火炬的时候,高兴地给李宁发短信说:“你太帅了!”
  
  在北京看亚运会开幕式
  
  亚组委的人回北京了,达娃央宗也回学校了,一切似乎回到了从前,对她来说,生活从来没有改变,她也不奢望有什么变化。
  一个月后,北京亚运会即将开幕,北京亚运会组委会的领导居然亲自打来了电话:“北京人民非常想见你,我们邀请你来北京参加亚运会开幕式。”
  这一次,达娃央宗激动了,因为她要和西藏代表团一起去首都北京了,这是她从未想过的。当在天安门广场,她向江泽民总书记献上哈达的时候;在亚运会开幕式的大屏幕中,看到自己点燃圣火的回放的时候;在羽毛球馆,第一次有人追着她签名的时候;达娃央宗才越发感觉到自己做了一件如此有意义的事,正是因为自己成了第一位亚运“圣女”,才会有这么的人喜欢她、爱护她、包容她。
  达娃央宗成为了国人瞩目的圣火女孩。陆续开始有导演找她拍戏,她也开始关注国内和国际上的体育赛事。圣火采集为她敞开了一扇窗,让她看到西藏之外的世界,她有机会多次来到内地,并拍摄了好几部影视剧,像《在那遥远的地方》、《王洛宾与三毛》、《向往拉萨》、《西藏风云》、《弹起我的扎年琴》等等。
  但最终因为生活习惯、天气和对家乡的思念,她最终还是选择回到雪域高原。达娃央宗感慨地说:“我离不开西藏的空气和家人,也适应西藏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节奏。我们藏族人不是特别看重名气啊,地位啊什么的,心里没有那种欲望。”
  “圣女”回到人间,走的仍是寻常路。达央17岁毕业留校任教,在学校教民族舞。2000年,雪山少女嫁作他人妇,与在西藏民航局工作的男朋友结婚。同年,西藏艺术学院和西藏大学合并,达央被调到学校团委工作,后来担任了团委的外联部长。后来她又履新职,任学校团委副书记。
  如果你认为达娃央宗就此和“圣火”、“体育”越走越远的话,你就错了,因为达娃央宗
  让所有人最羡慕的,仍是她与火炬的不解之缘。2004年,达央当时在西南民族大学进修,被学校推荐为奥运火炬手,到北京参加了雅典奥运会火炬传递。四年之后的北京奥运会,她再次成功当选火炬手。而那时,她还有一个新的身份,就是100名西藏大学生志愿者的领队。
  而这一次,距离她点燃圣火20年之后的广州亚运会,在倒计时100天的时候,达娃央宗就成为首个确定身份的火炬手。用达娃央宗的话说:“我是幸运的,我是幸福的,有了那个难忘的第一次,今生今世或许就再也不会分离了。”
其他文献
印象中的西北,既有崇山峻岭,又有高原盆地沙漠,那里地广人稀,自然资源丰富,少数民族众多。陕西,又称三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青海,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多民族独特的风俗
近日,中华慈善总会正式启动2016年度“慈善情暖万家”活动。该活动是由中华慈善总会牵头,并发动全国各地慈善会共同实施的一个大型慈善助困活动。活动于每年元旦春节期间举行
在模具生产中,上下模间的定位孔,冷冲模型腔中30~60%和塑料模中10~30%的圆孔,为了得到高精度,淬火前精度愈高愈好,位置精度2~5μm,孔精度提高一级,尺寸留研磨余量,以便在淬火后略
铁路客货车的钢结构是由型钢、板材和冲压件组成的大型焊接结构。焊接是它的最主要的连接形式。客车钢结构中焊接工作量约占总工时的50%以上,货车钢结构中焊接工作量约占总工
用免疫细胞化学双重标记技术研究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表达,证实它们在心内神经节共存的可能性。结果显示,在心内神经节可以观察到3种细胞
2016年上半年度阅读知识竞赛已经结束,获奖名单正式产生。在广大读者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集体参赛和个人参赛两种形式的答题卡,读者的积极参与与配合令我
1997年,《一个字头的诞生》在香港电影界掀起轩然大波。即便是影片借鉴了基耶特洛夫斯基的《盲打误撞》,可韦家辉在影片中以黑色幽默和暗喻的手法对电影结构进行的编排还是让人拍案叫绝。这部英文名为《Too Many Waysto Be No.1》的电影,仅仅以一个名为黄阿狗的混混作为主线,便精彩地安排了两种人生作为影片结构。一个黑帮混混的奋斗史。完美地诠释出人生的意义——不管是身处圈圈,或者如坐云端,都
本文对传感器用电接触材料进行了各种使用性能试验,研究了影响材料使用寿命的各种因素,最后得到了耐磨性达到60万次的配对材料。 In this paper, a variety of performance
我厂是全国冶金系统中的骨干企业之一。七十年代来,我厂研制了平面二次包络弧面蜗轮副机构。该产品1984年荣获上海市和冶金部优质产品奖。该产品在批量生产中,轴承和齿圈的
切削加工中经常会遇到圆锥形工件。加工这类工件时对拖板角度的校正是个关键。通常在车削圆锥体或镗锥孔时都用圆锥样套或样规来塞配,要反复拔校拖板的角度;锥套(锥规)经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