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数学语言 发展思辨能力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smi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语言思辨能力,成为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值得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语言思辨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7-097-002
  数学是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来证明对象内部规律的真实性,以精密的数学语言准确地对其进行描述的科学。然而,在现实的数学课堂中,我们发现由于数学思辨能力的缺失,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词不达意,或往往只是用一、两个字、词干巴巴地回答,书面表达也缺乏条理,更谈不上应有的条理性和内容的准确性。长此下去,就谈不上数学能力的培养了。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语言思辨能力,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注重概念性教学,夯实思辨语言的基础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在交流或解决数学问题时出错或产生困难,原因往往在于概念的理解上产生了障碍。只有掌握了数学核心概念,学生才能真正开展数学思辨活动。
  【案例】苏教版第八册《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教学片断:高的拓展
  师:刚才,老师发现大家画高的位置都不一样呢,(指板书)有的是从这个点画的,还有的是从这个点画的。这里也有个平行四边形,老师也想画高,我找了个特殊的点,请看!
  特殊在哪儿?(这个点是平行四边形的顶点)
  从这个点可以画高吗?(学生通过思考后知道从平行四边形的顶点也可以画高)(师演示画高)
  我在这条边上再找个点画高,可以吗?(师演示画高)像这样画下去,能画多少条?(无数条)
  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这条边上有无数个点)
  那我从这个点(下边和右边的交点)画高,我可以向哪条边画高?(上边)
  可以吗? (引导学生争论,深化理解高和底的含义)
  生1:不可以,因为这个点不在刚才的边上。
  生2:可以,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高是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的长度,没有固定是哪一条边,也没有固定是哪一个点。
  生3:是可以的,但这样画出的高,底就变成了上边。
  师:理解得真透彻!(师演示画高)
  那我从这个点出发,还想画不同的高,可以吗?
  生4:不可以,再从这个点向对边画出的高就和刚才的高重合了。
  生5:可以,因为这个点是下边和右边的交点,它有两条对边,所以从这个点还可以向左边画高。
  师:说得真好!(师演示画高)
  现在,我想从左边上的一点画高,应该向哪条边画呢?(右边)像这样画下去,能画多少条?(无数条)
  “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是《认识平行四边形》的教学难点。本片断中,教师从概念的多重层次、多个侧面、多维结构去帮助学生认识概念的内涵,设计了“画、量出平行四边形上下两边之间的距离”的实际问题,学生经过辩论,展开数学思辨活动,掌握了“平行四边形高”的本质内涵。
  二、规范数学化表达,凸显思辨语言的严谨
  学生数学语言思辨能力的强弱往往体现在能否善于选择富有严谨和规范的数学化语言来展示数学观点。
  【案例】苏教版第十一册《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片断:
  师:为了进一步认识长方体的面,请大家把长方体盒子放在两张课桌的中间。请同学们再次观察长方体盒子,不要移动身体,你一次能看到几个面?
  交流:(请同桌的两位同学说)
  生1:我看到左面和前面。
  生2:我看到右面和前面。
  师:有不同看法吗?
  生3:我看到左面、前面和上面。
  生4:我看到右面、前面和上面。
  师:为什么同样的一个长方体,不同的学生看到的面却不同呢?
  生5:因为我们坐的位置不同,所以看的位置就不同。
  生6:是呀,用我们的数学语言来说,这是因为我们的观察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结果就不同。
  师:说得真到位!那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长方体,你有什么发现呢?
  生7: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长方体,都能看到3个面。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8:我不同意他的说法。刚才,有同学说只看到2个面呢。生9:我也不同意。如果我坐在长方体盒子的正对面,而且身体往下蹲一蹲,我就只能看到前面一个面。
  生10:我认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长方体,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语气中突出“最多只”)
  (生10话音刚落,生7带头鼓起掌来)
  在该片段教学中,教师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充分而直观的探索平台,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交流等一系列思辨活动中,不断规范数学化语言,彰显思辨语言的严谨性。
  三、构建激励性语场,追求思辨语言的灵动
  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面临“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界时,教师不妨少说一点,多听一些,当学生从“争议未尽”到“意犹未尽”时,就抵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天地间。
  [案例] 苏教版第七册《找规律》教学片断
  师:我们身边像这样一一间隔排列的现象有很多,看谁找得快!
  生1:墙上磁砖与接缝的排列。
  生2:衣服上的条纹是间隔排列的。
  生3:学桌与凳子的排列。
  生4:学桌和凳子的个数一样多,和今天学习的不一样呀。
  生5:中间物体和两端物体一样多。
  师:是啊,怎么会一样多呢?请同学们讨论讨论,看谁能说服
  大家!(下转第102页)
其他文献
摘要:新高考中呈现出了明显的主题命题倾向,这种倾向让我们认识到教育改革背景下主题教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主题教学,需要教师选定合适的主题,根据主题相关内容和新课改精神对教材进行整合,以期达到更好地提升学生能力和实现课改要求的目的。本人结合个人实践,以主题教学前后不同的教学设计为载体,谈谈本人在教学中对主题教学的探索和关于主题教学的一些个人思考。关键词:历史课堂;主题教学;教材整合中图分类号:G633
通过四年多来的实践与探索,经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初步构建了以师资培训、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活动课、心理辅导、德育融合、校园心理环境创设、家长学校为框架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基本形成了“做最好的自己,让优秀成为习惯”的良好学校育人环境,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的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具体取得成果如下:一、心理健康教育促进了教师的健康发展教师是学生心理发展的促进
我校《构建以生活力为核心新生活学校的行动研究》课题是江苏省陶研会的“十二五”滚动重点课题。在课题研究的引领下,学校突出了生活化、儿童化的教育与研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实践与探索。下面,我从文化浸润、课程支撑、活动推进三个方面,将我校的生活力教育实验工作向各位专家、领导作个汇报。一、文化浸润——让校园处处散发生活的味道我概括为八句话:校徽有寓意、处室有标志、道路有系列、广场有故事、楼房有雅称、楼道有
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进程中存在着城乡教育二元结构问题,制约着教育的转型进程,甚至出现较严重的城乡教育失衡。如何与时俱进,推进农村教育现代化,已成为一项不可回避的问题。南京市地域广,人口多,城乡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尤其是六合等郊区较为偏远,相对落后,如何推进具有“农村特色”的小学教育现代化,成为目前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2014年我们开展了对南京市小学内涵发展重点规划项目(《区域推进农村小
摘要: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给他们多些自由,多些鼓励,才能开发他们阅读的潜能,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中兴致勃勃地阅读,快乐行走于阅读的天地。关键词:低年级 ; 课外阅读 ; 自由 ; 快乐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7-059-002古人云:“读书悦心。”阅读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快乐,给予我们幸福
摘要:换位教学的实施,需要教师对学生付出满腔的热爱,需要教师持之以恒的耐心和细心,需要教师用智慧和理性去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更需要教师的理解、宽容,这样的课堂才会更有成效。关键词:数学;换位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7-062-001“换位”通常被人们运用在人际交往中,教育人们在人与人之间产生矛盾时,应懂得站在他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
摘要:合作学习是探究性学习的一种基本组织形式,它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针对科学教学实践中发生的低效现象进行剖析,提出了四个解决策略:培养技能、激发兴趣、创设情境、正确评价,从而很好地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让科学课走向精彩。关键词:合作;异样;探究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7-067-002《科学课程标准》强调“科学
摘要: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从生活中体验数学,让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把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的意识贯穿教学的始终,使学生在“生活”和“数学”的交替互动中更加热爱数学、热爱生活。关键词:生活;思想;数学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7-068-001“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陶行知认为,真
摘要:自我校数学教研组申报的课题《基于“核心问题”的小学数学课堂改革的实践研究》立项为江苏省重点规划课题以来,我们就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让数学课堂跳出以碎小问题“亦步亦趋、层层推进”的单线条模式的框框,换以一、两个核心问题调动和组织学生学习的板块式教学模式,努力让学生得以在比较大的空间里进行思维活动。关键词:数学教学;提核心问题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
摘要:如何让学生乐于表达,文思泉涌,妙笔生花呢?该文以《荷花》为例浅谈习作教学,提出相应策略:例文出发,进行方法指导,做到教学合一;亲近生活,两度创造,做到知行统一;写下水文,教师参与习作,实现教学相长;多元评价,创新评价方式,唤起学生“兴味”。关键词:习作教学;亲近生活;教学合一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7-095-002习作教学是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