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培养研究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xiangr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人格的界定和对大学生的影响
  
   人格是个外来词,它产生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文译名是“personality”。追溯其词源最早是在希腊的戏剧中,表示“面具、伪装”同戏剧角色有关,与现代人格的含义并不相关。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中,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他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人格的本质就是人的社会性。人格是现实的有特色的完整的个人,并通过社会化获得,具有内在统一性和相对稳定性的个人特质结构,是人的思想和行为的综合反映。所以,也称个性,反映着个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面貌。一般包括人的能力、气质、兴趣、爱好、倾向性等。1976年伦敦出版的《浪漫现代英语词典》对“人格”的解释是:(1)一个人心理、智力、情感和身体的特点;(2)一个人各方面具有的特点;(3)杰出著名的人;(4)一个人所具有的品质、心理状态;(5)个性、特性。
   人格到底该怎样表达才更全面呢?人格应是思想、品德、情感的统一表现。丰子恺先生把人格比作一只鼎,而支撑这只鼎的三足就是思想——真;品德——美;情感——善。这三者和谐的统一,就是圆满健全的人格,如古人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美国学者坎布斯认为,人格健全的人应有四种特质:第一,积极的自我心态。第二,恰当地认同他人。第三,面对和接受现实。第四,主观经验丰富,可供使用。[1]中西方文化对人格的界定殊途同归。
   大学生作为国家重要的人力资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所在。身处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思维活跃、精力旺盛、体能充沛。追求个性独立,崇尚时代潮流,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憧憬和希望。人格显著的影响着人生道路的选择,健全独立完整的人格是大学生立志成才必备的素质条件。大学时代更是大学生人格形成、成长、磨砺、发展的重要阶段。培养大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独立的人格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当代大学教育的目标之一。在这样一个人生的特殊时期,当代大学生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健全独立的人格才能应对日益复杂、竞争激烈的社会需求。
   二 当代大学生人格现状及原因分析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是理想信念形成的重要阶段,是人格成长完善的重要时期。但是近年来,发生在大学生当中的诸如刘海洋伤熊、李俊制作“熊猫烧香”病毒、马加爵杀友、云南丽江女大学生张超伙同男友抢劫杀人碎尸案等事件,让人对大学生的人格现状表示忧虑,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价值取向多元与理想信念虚无并存。当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正处于快速的变化、动荡、整合之中,受外部环境的变化,呈现多元化的状态。进入大学之后,既对未来满怀希望,又动辄限于空想状态,既对拜金主义表示警惕,又渐渐淡忘艰苦朴素的传统。其中一些大学生淡化了对理想信念的追求,只是强调物质享受,在他们的观念中,世俗的、功利的、物质性的倾向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二是目标远大和意志薄弱同在。大学生通过入学教育之后,表现出强烈的上进心,都对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甚至是未来的人生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如各类考证、特长发展、社团活动能力的培养。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部分大学生远大宏伟的目标与实际的学习生活渐行渐远。其中毅力不够,意志薄弱是共性问题。表现在学习上就是原先制订的目标轻则大打折扣,重则不复存在。上课无精打采,编织各种理由请假,甚至直接逃课去泡网吧,打电子游戏,通宵上网。日常表现上随波逐流,懒惰倦怠,个别同学染上抽烟、酗酒等恶习,醉生梦死,逃避现实。
   三是个人主义现象突出。一些大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受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思潮的影响,为达目的甚至不择手段,缺乏社会责任感,公德意识模糊。[2]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人格不健全独立的同学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在学校盲目攀比,大肆挥霍,更加陷入极端个人主义的泥沼。
   四是集体意识淡薄。从大学生自身的特点看,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反差太大,一方面拒斥框框、说教、约束,表现出极强的自主意识,但实际上是处处自以为是,不能明辨是非。另一方面他们的道德认知、道德判断、基本公德意识又存在不同程度的欠缺,心理健康问题较多,更需要在集体大环境中学习和历练。自身的协调性和合作意识不足,与集体生活的要求相距甚远,出现性格偏激的现象。表现为部分大学生猜疑心重,对同学缺乏信任感,甚至同一个宿舍都不能好好相处。团队合作意识不够,协作能力不强,以致在集体活动中出现不合拍,影响团队整体成绩的负面结果。
   基于以上的人格现状,仔细分析下来不外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是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常被视为人类性格的加工厂,它塑造了人们不同的性格特征,对人格的培育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当代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由于家庭中长期处于核心地位,习惯了家人提供的一切,没尝试过生活的苦头,使得众多大学生自我意识过强,自以为是。相当一部分家长因为自身受教育程度较低,对子女的家庭教育仅限于传统的家庭暴力方式,这种违背人性的粗暴方式只会加重子女自卑易怒,敏感多疑,焦虑抑郁,偏执任性等不良人格品质的形成。
   二是社会环境的影响。市场经济中激烈的竞争给大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人生舞台,但是大学生由于自身的家庭背景,个人的综合素质,专业知识技能的指向性,就业区域的相对封闭性等各种社会因素的叠加,都对大学生的人生目标的成功实现施加很大的不确定性。相关调查显示只有47%的大学生对事物看法比较符合实际,判断认知合乎身心发展特征,能做力所能及的事情;29%的大学生目标过于空大,不切实际。对在校期间和毕业后的理想有一种空想主义色彩;24%的大学生在空想和理想之间摇摆不定,看到身边参加大学生选秀成功后成名的同学马上跟风,当东施效颦失败后在老师家长的开导下又变得冷静务实。    三是个体心理特征的影响。容易紧张和冲动是大学生群体中较为明显的一个心理特征。通过调查发现部分大学生人格表现情绪不稳定,容易激动,常因小事会使情绪变坏,烦躁不安,容易受到惊吓。主要表现为大学生人格偏激,容易猜疑,不信任人,爱发牢骚,遇事常不满。在集体活动中常因有不切实际的看法而降低工作效率,宁愿独自工作。60%的大学生能与人和睦相处,喜欢和别人共同工作。
   四是寂寞与躁动并存。调查显示,约60%的同学性格开朗、沉着,有自信心;20%的同学内向,不善于交往,容易害羞;20%的同学有自卑感。15%的同学明显感觉生活压抑,抑郁寡欢,孤独寂寞,对人冷漠,容易悲伤,且在行动上遇事退缩畏惧,不敢大胆与人交往,对人对事容易产生过激行为。[3]
   三 如何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
   雅思贝斯说:“质言之,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通过教育使具有天资的人,自己选择决定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自己把握安身立命之根。谁要把自己局限于学习和认识上,即便他的学习能力非常强,那他的灵魂也是匮乏而不健全的。”在这里道出了教育的真谛,就是培养健全独立的人格。同时现代教育家杜威也曾指出:“教育不是唯一的工具,但它是第一工具,首要的工具,最审慎的工具,通过这种工具,任何社会团队所珍视的价值,其所欲实现的目标,都被分配和提供给个人,让其思考,观察,判断和选择。”[4]在这里,杜威指出了教育对培养健全独立人格的重要作用。针对大学生的人格教育,其实质是一种发展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健康的和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格为目的的教育。由此可见,培养大学生健全独立人格是大学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第一,积极发挥教育者的指导作用,积极培养大学生健全独立的人格。
   美国心理学家罗特认为,有自卑、迷茫、意志不坚强等不良心理和行为的青少年可能有一些典型的原因或类型,它们是:1.低预期——高效价。对某种行为的心理需求十分强烈,可是对于成功的期望却又很低。比如在大学期间考证的问题:计算机、四六级、教师证、文秘、会计、导游、报关员、司法考试等等,大学生都想拥有更多的证书,但是在满足正常的学业之外,能够挤出时间获得更多证书的机率并不是很高,这种情况可以寻求老师和学长给自己提出中肯的意见,以免自己步入“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境地2.冲突。对两个不能相容的需求同时赋予高效价。比如,既想勤奋学习拥有好的学业,又离不开电子游戏机前的激动与兴奋。在这个问题上,主要表现为人格上不够独立,对身外干扰影响自己的负活动不能做出有效的抑制。大学生应该明白“舍得”的真谛,遇到类似矛盾时候心中要有大局观,把握好大方向,避免自己误入玩物丧志的危险之中。通过强化正能量,提高自己的大局把握能力,有所选择,有所放弃。3.缺乏能力。在某方面缺乏能力,于是不断地放弃该活动的机会,以至于越来越丧失自信。在大学生毕业求职的道路上都面临一个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的困境,以致求职受挫后出现极度不自信和情绪低落的状况。健全的人格就要正确面对各种失败,不断调整学习,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以应对现实的工作和生活的需要。4.适度正向激励。正如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所说,当受到激励后,人所发挥的作用相当于激励前的3~4倍。通过激励,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人格培养的过程中,适度的正向激励可以促进人向上的动力提升,锤炼意志力。在面对挫折和失败时,人的抗打击能力会有效增强,其独立自主性大幅提升。[5]
   高校教师自身的修养对大学生健全独立人格的塑造有着积极的影响,教师在培养大学生人格的教育过程中起到指导作用。教师加强自身的修养,努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民主自由精神,独立思考的精神,实现教育过程中的人性化,其实质就是培养和完善大学生人格的过程。高校教师的人格水平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左右着人格教育的成功与失败。教育者的言行一致,人格独立,很容易被大学生学习、模仿。很多名人在其回忆录中都曾提到自己心中偶像的人格力量对其一生影响深远。
   第二, 走进社会,加强关爱品格的培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能大大缩短大学生社会化的进程。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自我、塑造自我、完善自我,磨砺大学生的品格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学生要养成良好的社会兴趣和交往技能,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充分关注身边的世界。心理学上的个体的关爱品性是完善人格的重要特征。作家雨果说过:“人世间没有爱,太阳也会死。”指出了人这种高级动物,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爱是降低风险,提升社会福祉的必要交往方式。关爱他人不仅仅是一种传统美德,也是未来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古人云: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大学生要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关爱自然、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在生活中寻找爱、发现爱、理解爱、学会爱、给予爱。[6]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体会爱,创造爱,在关爱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交往技能,造福社会。从而实现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追求。
   第三, 努力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性格。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林斯基说:“自我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和条件,没有自我教育做基础,再好的他人教育也是外部因素,缺乏转变成个人认同的内在条件。”[7]优良的性格特征的养成,并非简单地受客观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是主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美国的威廉·詹姆士也说:“播下一种行为,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这样的结论值得大学生们仔细思考,那就是性格决定命运。华盛顿曾经说过:“一切的和谐与平衡,健康与健美,成功与幸福,都是由乐观与希望的向上心理产生和造成的。”当代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性格差异性很大。特别是城乡差别,东西部差距所造成的在同一所大学里面,相当一部分来自贫困地区的大学生性格不够开朗,看到社会现实的竞争激烈和自身家庭条件的拮据,呈现出心事重重的状态。还有一些大学生因学业,感情等方面受挫而一蹶不振,表现在原有的活泼消失,没有那种年轻人应有的热血沸腾,激情向上,乐观开朗的特征。这类大学生将来走出校门,步入社会都会因性格方面的问题而路径狭窄。所有高校的教育工作者都应该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努力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性格,时刻让大学生明白做一个乐观豁达的人,能在冬天预示春天的到来,能在黑暗中憧憬阳光。在乐观者心里,只有希望,没有绝望;在乐观者脚下,只有活路,没有死路。并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着力践行,从性格的培养方面来完善大学生圆满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 张玉芬.大学生人格教育[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2]谢福良.大学生人格现状及培养[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0(1).
   [3]唐莹,张静平,余晓波.我国大学生人格教育的现状[J].西北医学教育,2005(3).
   [4]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5]胡珍.浅谈美国人格教育的实施及启示[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9).
   [6]闫向清.浅谈人格教育[J].科学教育前沿,2010(10).
   [7]郑杰.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其他文献
期刊
一 研究背景   近年来,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规范性文件,有力地推动和规范了各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广西教育厅在2007年就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桂党高工[2007]5号),文件指出,“各普通高校要进一步建立完善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并明确“二级网络是院(系)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由院(系)学工干部、辅导员组
加载系统是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伺服系统实际运行过程中所受真实载荷的试验装置。伺服系统为了保证其性能,在交付之前不仅需要空载试验还需进行多次的加载测试试验。传统的加
此刻我坐在电脑旁,打开文档,想要写一篇和写作有关的随感,竟对着空白文档木然了近十分钟。本以为想说的有很多,那些和阅读写字有关的感受,它们在无数深夜或白天化成只言片语
社会责任感是在特定社会里,人作为个体从感觉和心理上对其他人的义务和伦理关怀。也可以说,社会责任感是个体或社会群体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为实现社会更加和谐而承担起来的对应的责任的意识。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便不是仅仅为自己而活,便可以使社会更加美好、更加和谐。目前,高职生社会责任感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本文将对此展开详细探讨,并提出对构建高职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机制的几
期刊
一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意义  志愿服务活动是指个人在其完全自愿且不图物质回报的前提下,利用业余时间所参加的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社会公益性质的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包含了丰富的活动内容,有青年志愿者组织机构的组建活动,青年志愿者的招募活动、培训活动、交流活动、服务活动、推广和宣传活动等。如此众多的活动当然需要广大青年志愿者亲身投入,充分利用自身特长和能力去完成它们,这一个过程对于志愿者、社会和志愿
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主要阵地,我国高校目前已开始重视并实施各种旨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的举措,其中加强专业型学生社团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的作用,正是行之有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