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政治学科具有很强的人文教育意义,再加上新课程理念又要求了将政治知识与现实生活进行联系,因此探索高中政治的生活化教学有利于政治教学效率的提升。本文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引用现实事例开展政治教学、生活情境导入现身说法教学、政治知识为政治生活服务等教学策略,希望能够为政治课堂生活化教学方式的创新提供一些借鉴,以此激发高中学生的政治学习兴趣。
【关键词】法律意识 生活情境 服务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4-0059-01
引言
一段时间以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都停留在对于教材知识的讲解上面,教师单一的灌输式授课方法限制着学生自主学习思维的发展。其次,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很少具有生活化气息,知识的讲解与现实生活有着严重的脱节。因此,当下的高中政治教师需要创新自身的教学方式,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案例重新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参与兴趣,从而提升政治课程的教学效率。
一、引用现实事例开展政治教学
当前我国的高中生面临着升学考试的巨大压力,日常要学习钻研的科目比较多,每个科目内又包含复杂的教学体系和教学知识,而政治课程又是一项专业理论性比较强的学科,一味照本宣科式的讲解难以活跃课堂的氛围,也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1]。因此,教师应当根据当堂课所讲授的课程知识,相应的选取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类似事例来结合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政治理论知识与自身的生活其实息息相关,并不是架空于现实的高难度学科。例如:在讲解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一课时,由于高中学生还未走入社会,因此难以对劳动者权益受到损害有确切的理解。教师就可以介绍,我国株洲市曾发生过工厂拖欠劳动者工资后逃匿的典型事例,具体的拖欠金额甚至已经超过了十万元,而且嫌疑人还拒不执行劳动部门发出的限期改正指令书,最终在被公安机关抓获后,按照刑法规定判处了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并且还要合法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接着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的角度分析这一典型案例,并指出法院判罚该案件的具体法律依据,从而通过对生活中现实事例的讲解,让学生充分了解运用法律武器保护合法权益的重要性,能够提升学生自身的法律意识以及履行义务的责任意识。
二、生活情境导入现身说法教学
高中政治课程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其中的理论知识都是源于对生活实践的总结,又最终服务于现实生活,因此教师在授课时要尽量将理论知识联系到高中学生的生活内容,让学生更容易消化政治理论的知识[2]。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正确的消费价值观时,就可以将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生活化。假设小明同学说“同学小丽生日我送的礼物与其他人都不同”,小明同学的爸爸又说道“同事买了件名牌衣服,我买的要比他更贵更时尚”,而小明的妈妈说“商场正在搞促销减价,我也跟着买了现在特别流行的包”,这时小明的弟弟说他在教师节给老师制作了一张贺卡。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讨论这些分别都是哪种消费心理,以及自己是不是有过和其中一个类似的心理,再分别为学生介绍:小明是消费心理中的求异心理,爸爸是攀比心理,而妈妈是从众心理,弟弟的消费观则比较值得大家学习,属于健康消费心理中的求实心理。将学生的生活内容作为素材加入到授课中,有助于提升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政治知识,并自主学习政治知识的能力。
三、政治知识为政治生活服务
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师要注重改变以往乏味的理论式教学方式,运用现实中的政治生活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及思考,从而更好的理解政治知识的深刻内涵。例如:在介绍《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一课时,教师可以例举近些年国家惩处的贪官污吏,以及犯下的滥用职权、收受贿赂等性质严重的事件,并引导学生理会“权力是把双刃剑,需要监督”的主旨含义,让学生了解国家当前面临着巨大的反腐压力,接着再让学生观看十八大后查处违纪问题2665件,以及惩处违纪2290人次的资料,以及国家“八项规定”对于改进作风的坚决态度,让学生了解党和国家在清除寄生虫时的决心,为学生传达前途是光明的正能量价值观。之后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讲解这其中涉及到的政治理论知识,从而顺利开展教学。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中政治课堂的生活化教学要能够做到联系课堂内外,保证知识的学习是为了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平时可以注意挖掘生活中的教育资源,并将其引入到政治课堂中,将学生的知识学习空间进行拓展,培养学生掌握观察现实、观察社会、观察生活中政治知识的能力,学习不断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在积累知识的同时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及人生观。
参考文献:
[1]宁安全,石华. 高中政治课堂有效开展生活化教学的策略和方法研究[J]. 考試周刊,2017,(80):143.
[2]解征凡. 高中政治课堂有效开展生活化教学的策略和方法研究[J]. 高考,2017,(15):90.
作者简介:
田振坤(1984-),男,汉族,辽宁鞍山岫岩人,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法律意识 生活情境 服务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4-0059-01
引言
一段时间以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都停留在对于教材知识的讲解上面,教师单一的灌输式授课方法限制着学生自主学习思维的发展。其次,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很少具有生活化气息,知识的讲解与现实生活有着严重的脱节。因此,当下的高中政治教师需要创新自身的教学方式,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案例重新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参与兴趣,从而提升政治课程的教学效率。
一、引用现实事例开展政治教学
当前我国的高中生面临着升学考试的巨大压力,日常要学习钻研的科目比较多,每个科目内又包含复杂的教学体系和教学知识,而政治课程又是一项专业理论性比较强的学科,一味照本宣科式的讲解难以活跃课堂的氛围,也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1]。因此,教师应当根据当堂课所讲授的课程知识,相应的选取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类似事例来结合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政治理论知识与自身的生活其实息息相关,并不是架空于现实的高难度学科。例如:在讲解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一课时,由于高中学生还未走入社会,因此难以对劳动者权益受到损害有确切的理解。教师就可以介绍,我国株洲市曾发生过工厂拖欠劳动者工资后逃匿的典型事例,具体的拖欠金额甚至已经超过了十万元,而且嫌疑人还拒不执行劳动部门发出的限期改正指令书,最终在被公安机关抓获后,按照刑法规定判处了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并且还要合法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接着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的角度分析这一典型案例,并指出法院判罚该案件的具体法律依据,从而通过对生活中现实事例的讲解,让学生充分了解运用法律武器保护合法权益的重要性,能够提升学生自身的法律意识以及履行义务的责任意识。
二、生活情境导入现身说法教学
高中政治课程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其中的理论知识都是源于对生活实践的总结,又最终服务于现实生活,因此教师在授课时要尽量将理论知识联系到高中学生的生活内容,让学生更容易消化政治理论的知识[2]。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正确的消费价值观时,就可以将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生活化。假设小明同学说“同学小丽生日我送的礼物与其他人都不同”,小明同学的爸爸又说道“同事买了件名牌衣服,我买的要比他更贵更时尚”,而小明的妈妈说“商场正在搞促销减价,我也跟着买了现在特别流行的包”,这时小明的弟弟说他在教师节给老师制作了一张贺卡。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讨论这些分别都是哪种消费心理,以及自己是不是有过和其中一个类似的心理,再分别为学生介绍:小明是消费心理中的求异心理,爸爸是攀比心理,而妈妈是从众心理,弟弟的消费观则比较值得大家学习,属于健康消费心理中的求实心理。将学生的生活内容作为素材加入到授课中,有助于提升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政治知识,并自主学习政治知识的能力。
三、政治知识为政治生活服务
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师要注重改变以往乏味的理论式教学方式,运用现实中的政治生活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及思考,从而更好的理解政治知识的深刻内涵。例如:在介绍《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一课时,教师可以例举近些年国家惩处的贪官污吏,以及犯下的滥用职权、收受贿赂等性质严重的事件,并引导学生理会“权力是把双刃剑,需要监督”的主旨含义,让学生了解国家当前面临着巨大的反腐压力,接着再让学生观看十八大后查处违纪问题2665件,以及惩处违纪2290人次的资料,以及国家“八项规定”对于改进作风的坚决态度,让学生了解党和国家在清除寄生虫时的决心,为学生传达前途是光明的正能量价值观。之后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讲解这其中涉及到的政治理论知识,从而顺利开展教学。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中政治课堂的生活化教学要能够做到联系课堂内外,保证知识的学习是为了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平时可以注意挖掘生活中的教育资源,并将其引入到政治课堂中,将学生的知识学习空间进行拓展,培养学生掌握观察现实、观察社会、观察生活中政治知识的能力,学习不断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在积累知识的同时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及人生观。
参考文献:
[1]宁安全,石华. 高中政治课堂有效开展生活化教学的策略和方法研究[J]. 考試周刊,2017,(80):143.
[2]解征凡. 高中政治课堂有效开展生活化教学的策略和方法研究[J]. 高考,2017,(15):90.
作者简介:
田振坤(1984-),男,汉族,辽宁鞍山岫岩人,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