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老师心理健康现状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Si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过去10年间,我国学者对幼教老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已然进行了研究。
  有学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上海、辽宁、浙江、广西等地的幼教老师进行的调研发现,心理问题检出率高达48%-53%。幼教老师总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全国人群相比没有显著差异,但在强迫、偏执、人际关系敏感等方面,问题较为突出。另外,研究还发现了幼教老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性,东部地区的幼教老师心理健康状况好于西部地区;2006年之后入职的幼教老师,心理健康状况好于2006年之前。
  2015年,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的研究者对北京幼教老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38%左右。检出的问题中,排在前三位的是强迫症状、焦虑和人际关系敏感三项。此外,研究还考察了一些基本的个人因素与幼教老师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随着入职时间的增加,幼教老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有明显的累积效应,25-35岁之间的幼教老师,躯体化症状较高,45岁以上的幼教老师,恐惧症状的问题更加显著。同时,入职5-10年是心理问题的高发阶段,其中躯体化、强迫、敌对等心理问题较高。独生子女的幼教老师心理健康问题比非独生子女更多。专业能力也会影响幼教老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专业对口、学历更高的,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低,这表明专门化的教育和训练确实能够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岗位的要求并缓冲压力。
  1第一个可以称之为大工作量。幼教老师的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脑力和体力。一方面,每天工作8-10个小时左右,一整天下来几乎没有连续的休息时间,中午幼儿午睡,教师还要完成备课、写家校沟通材料、做教具等等,有的还要写教研论文。另一方面,幼教工作是很操心的,在嘈杂的环境中,对班级几十个孩子进行照顾和监管,时刻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往往造成幼教老师的精神紧张。从早到晚的高强度工作和日复一日的疲惫,是压力的最主要来源。
  2第二个可以称之为成就困难。幼教老师的工作琐碎,在重复性的工作中,很难体现和区分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能力,难以得到园所领导的关注和认可,因此常常觉得工作缺乏成就感,很多幼教老师会体验到理想和现实之间强烈的矛盾冲突。2015年武汉的一项调研发现,让幼教老师感到焦虑的事件,基本上都集中在个人的职业发展领域,其中最突出的是对未来感到迷茫以及职称晋级困难。
  3第三个是复杂的角色。幼儿教育工作是由一系列不同类型的任务组成的,从照顾儿童、维护环境、上课,到和家长沟通,种类很多。近年来,幼师的角色进一步发生变化,尤其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对幼儿教育和教师角色提出了新的期望与挑战:幼教老师要承担上好示范课、设计园本课程、进行专业研究写论文等方面的工作。新旧观念的交替,多种不同角色的频繁“换频道”,都会给幼教老师带来巨大的压力。
  4第四个是人际关系。幼教老师要处理和同事、领导、家长、孩子等不同角色的人的关系。在各种关系中,让幼教老师备感压力的主要是同事关系,其次是和家长的关系。多种人际关系的变化所引发的负面效应,是形成心理压力的又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5最后一类是职业楷模压力。在西方,教师职业所带来的公众压力高于其他职业,在我国也存在着对教师的“完美印象”。一般人的心目中,幼教老师是无私而高尚的,在照料幼儿方面表现出“完美父母”的形象。当普通人与职业楷模的要求碰撞在一起的时候,幼教老师会感受到巨大的压力。
  结合各种社会热点事件,幼教老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师德问题,也不单纯是个人修养的问题。提升整体从业者的心理健康水平,需要结合来自于政策、学术、园所机构以及幼教老师本人多方面的努力。
  A从政策的角度,首先要做的是“根”上的工作。在师范教育阶段,强调学生的情绪调控、社会适应能力,提升职前教师的心理健康基础水平,把心理调适的策略、方法和能力融入到学习备中。
  B其次,把好职业的入口关。1993年《教师法》、1996年《幼儿园工作规程》和 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重要文件并未直接涉及到幼教老师的心理健康素质,但间接强调了应当“热爱教育事业”、“品德良好”等。这些标准还不够明确,在选拔幼师的时候缺乏可操作性。近年来,从胜任特征的视角进行的研究越来越多。当人的个性、能力特征和职业要求相匹配时,将能够极大地提升工作水平和幸福感,而当人的特点和职业要求背道而驰、水火不容,对从业者和幼教机构而言都将埋下极大的隐患。目前,国家和地市级的有关政策也体现出了从表层走向深入的趋势,从深层心理特征出发,关注心理匹配。
其他文献
在这个小区居住两年多了,我平时是家—单位、单位—家,两点一线地忙碌着,连对门邻居姓甚名谁都不知道。偶尔见了面,彼此除了一句可有可无的寒暄之外,便各走各路、各忙各的。像朝九晚五的工作一样,习惯了这样的节奏,心里也没感到有什么不妥。不过,这种无给无求、相安无事的平静,还是被对门邻居的一次“打扰”打破了——  记得那是一个周五,我们一家人正围着饭桌有说有笑地吃晚饭。“咚!咚!咚!”,一阵有节奏的敲门声响
期刊
2015年10月10日是第23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心理健康,社会和谐”,与去年完全一致。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精神卫生是指一种健康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每个人都能够认识到自身潜力,能够适应正常的工作生活。  精神科的工娱治疗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精神疾病的间歇期或恢复期。使病人根据兴趣爱好,通过参与各种活动,改善认知功能;改善与周围环境的接触;减少住院的孤独、苦闷;激发对生活、工作的兴
期刊
Q2015年,世界精神卫生日在中国的宣传主题为“心理健康,社会和谐”,与去年的主题完全一致。公众的心理健康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再一次联系到了一起,这有着怎样的深意?  A去年,国家卫计委疾控局在和专家讨论、商定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主题的时候,大家就有了一个普遍的共识,即心理健康对于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影响越来越重要了。人们个体的心理健康的状态,会直接影响群体的心理健康状态,而群体的心理健康状态又直接影响到社
期刊
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数据显示,近几年因“路怒”引发的道路交通事故呈逐年上升趋势,2013年共导致事故8.02万起,比前一年上升了4.9%,2014年又上升了2.4%,今年1—4月份再较去年同期上升3.7%。  发生了这样的事件,我们当然可以对肇事者进行义愤填膺的谴责,然而一旦自己掌控了方向盘,很多人同样立马变身成了“路怒侠”,这其中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平时看上去好端端的,甚至在家人、朋友眼里的大
期刊
一直喜欢这样的两句词,一句是“人生若只如初见”,一句是“当时只道是寻常”,这两句词都是清朝词人纳兰容若写的,都是写爱情的佳句。  对于纳兰容若的词,笔者是极其喜欢的,尤其是在情窦初开的青春岁月里,曾经在失眠的夜里,一遍遍地细读纳兰容若的《饮水词》,心弦被轻轻拨动的那一刻,才似乎明白了爱情那种“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滋味。深情的眷恋和婉约的文字水乳交融在一起,使得纳兰容若的词句显得格外旖旎清丽,浅浅
期刊
小华是一个看起来很健康的小伙子,现在是大二的学生,学习的是中医专业。小华和父母带着很多胸部的片子来到我们医院的门诊,其父母用恳求的口气说:“大夫,我们家孩子得了种怪病,您快点给看看,他到底是怎么了?”在大夫询问下,小华也把自己的情况详细地介绍了一下:  上高三的时候学习压力很大,有一次小华得了重感冒,咳嗽咳痰很厉害,他去药店买了一些治感冒的药吃,但自感症状缓解不是很明显。经过2个多星期,感冒的症状
期刊
阿雅是个城里姑娘,长相甜美,聪明能干,大学毕业后,顺利地进入了一家大公司,两年后,就被提拔为销售主管。这在公司是史无前例的事情,人们都说,阿雅前途不可限量。  但是,这种喜悦还没有持续太久,阿雅就惴惴不安起来。她发现,与她一起分配到公司的阿欣销售业绩连续几个月来持续增长,直逼自己。  阿欣是个乡下姑娘,人长得又黑又瘦,也许是家境贫寒,她的衣服很少,一件衣服总要穿很长时间,而且从不化妆,素面朝天。但
期刊
俗话讲,隔辈亲,这话一点也不假,自从儿子出生的那天起,公公婆婆就把我的儿子捧在手心上,简直是“含在嘴里怕化了”。儿子五岁之前几乎都是公公婆婆“全盘操办”,直到踏进小学的门槛,我才大梦初醒慌了神,比比同龄的孩子,儿子简直是“坏习惯一箩筐”,唉,都是爷爷奶奶“宠”出来的毛病。  事不宜迟,懊恼至极的我连忙采取补救措施。一天午饭时间,公公婆婆烧了一桌好菜,正中间的一盘油焖大虾金黄得耀眼。谁料,我刚想动筷
期刊
转眼间,女儿已经上了六年级,这本是奋力冲刺的“黄金时期”。可前不久的周末,女儿竟与要好的伙伴一块去照大头贴,做出了各种古灵精怪的造型,令人忍俊不禁。但转念一想女儿即将面临的小升初,我随即阴沉了脸。“老妈,看看自己的女儿,足够萌萌哒!”女儿一边欣赏着照片,一边嘟着嘴巴撒娇卖萌。见她那俏皮可爱的样子,我心头的怒气渐渐消失了,久久回味着女儿各种呆萌的表情,仿佛自己也一下子年轻了许多。  没过多久,女儿所
期刊
都说“笑一笑,十年少”,年轻时我还不信,上了岁数,我不但相信了这一说法,而且还身体力行发现了一种崭新的养生之法:“笑疗”。  我的“笑疗”包括听笑话、读笑话、讲笑话三方面内容。  年轻时,整天忙忙碌碌的,倒还没觉得自己情绪方面有啥问题,就是进入更年期后,家人也没发现我的情绪上有哪些反常。谁知过了60岁,我发现自己的情绪进入了“低谷”:每日里愁眉不展,唉声叹气,感觉日子越过越少,生命进入了“倒计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