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望的田野上收获梦想(上)

来源 :档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terna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河北与全国人民一道步入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时期。1979年4月,中共河北省委决定恢复各级档案工作机构,河北档案工作进入恢复和整顿时期。从1979年到2005年的近三十年,是河北的档案事业在全面恢复、整顿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和提高的关键时期,奠定了改革开放四十年后十年档案事业全面蓬勃发展的基础。因此,在纪念改革开放辉煌四十周年之际,本文仅就改革开放前三十年河北档案事业发展所突出体现的时代特征与广大读者进行探讨。
  一、档案干部队伍日益壮大、学历层次提高、专业结构改善、综合素质增强
  1979年9月27日,中共河北省委、省革命委员会发出《关于恢复各级档案工作机构的通知》。随后,各地、市和县的档案工作机构亦相继恢复和建立。为开展档案业务工作,解决人员编制不足和文化素质以及专业水平偏低的问题,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始,一大批从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河北大学等国家或省属重点院校的档案、文史哲、计算机应用专业的高校大学生被陆续充实到各级档案部门的工作岗位,有的后来走上了领导岗位。与此同时,许多在职档案工作者或者经过自学、函授、电大和夜大等的学习,取得了大专以上的学历;或者经过档案部门与教育部门联合举办的《档案专业证书班》学习、职业中专教育、大学专业进修、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培训等取得中等学历或专业岗位资格证书。这样,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档案干部队伍的学历结构和知识结构,使得低学历或无学历的干部结构被高学历知识化专业化的干部结构所替代,而且随着档案事业的不断发展,档案干部队伍也日益壮大,由1979年的603人发展到2005年的3483人。据1984年统计,全省各级各类档案管理机构和档案馆有专职人员1172人。从文化程度看:大专以上177人,占总人数的15.1%,比1983年增加39人,增长28.26%;高中、中专627人,占总人数的53.5%,比1983年增加119人,增长23.42%;初中以下368人,占总人数的31.4%,比1983年减少52人,减少12.38%。从档案专业程度看:本科、专修班25人,占从事档案业务工作人数的2.17%,比1983年减少6人,减少19.35%;中专32人,占从事档案业务工作人数的2.8%,比1983年增加10人,增长45.45%;参加训练班学习的139人,占从事档案业务工作人数的12.08%,比1983年增加47人,增长51%。而到“十五”期间,具有高学历的硕士研究生、研究生、双学位人才进入档案干部队伍的人数,比1998年年报统计中首次出现硕士研究生学位人才的2名逐年增加,2001年有研究生学历的7人、双学位3人,2002年有研究生学历的12人、双学位7人,到2005年有研究生学历的达到14人,双学位8人。据统计,到2005年底,全省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综合档案馆工作人员共3483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有2558人,占档案干部总数的73.44%,中专学历的538人和高中以下学历的387人,分别占档案干部总数的15.45%和11.2%
  在档案专业技术职务方面,到2005年,经过档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全省有24人取得国家档案局组织评审的研究馆员任职资格,有1400余人通过副研究馆员任职资格评审,有1900余人取得馆员任职资格。专业技术职务的评聘,促成了积极钻研业务良好氛围的形成,提高了档案工作者的待遇,增强了职业荣誉感,推动了工作,稳定了档案干部队伍。
  二、开放档案是档案馆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的重要标志,档案工作突出为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与经济建设服务的特色,实现三个重大转变
  根据1980年5月中共中央作出开放历史档案的决定和国家档案局召开的全国省档案馆工作会议精神,省档案馆制定出《河北省档案馆关于利用历史档案的暂行办法》,历史档案的开放工作有章可寻,使得档案的利用率大大提高,革命历史档案的利用率由1979年占总数的1.3%跃增为1980年的57%。1987年9月5日《档案法》通过后,省档案馆即于9月14日向社会开放革命历史档案10988件,这是省档案馆首次大规模向社会成批公布开放档案。向社会开放档案,是在河北省档案事业发展史上是一件大事,是一个根本性的转折。开放档案使河北各级各类档案馆开始了开放式的档案管理,告别了封闭式的档案管理。随后,各市、县档案馆也先后分期分批公布开放了大批档案。实现了由过去的为政治斗争服务到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由以往神秘保守到透明开放的重大转变,实现了由过去的坐等上门式的被动服务到送上门式的主动服务的重大转变。同时,各级档案馆积极为广大社会受众提供档案利用服务和政务信息的公开查阅,使得档案工作和档案馆的社会公益性日益增强。1988年,省档案馆向社会开放冀南、冀东革命历史档案19827件,1997年开放清代档案2197卷,民国档案160301卷,建国后省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137514卷。到2004年底,省辖11个市的档案馆共向社会开放档案360090卷、7110件;县级档案馆向社会开放档案764420卷、568236件。档案开放后,在为领导提供决策参考,解决经济纠纷,促进社会稳定,服务土地流转、医疗保障,以及编史修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从河北省档案开发利用优秀服务成果的标准变化和评选结果可见一斑。该奖项1992年设立之初规定:主动开发利用档案取得经济效益500万元以上的为一等奖,100万以上的为二等奖;2004年修改后的评奖标准是:取得经济效益1000万以上的为一等奖,1000万以下600萬以上的为二等奖,600万以下300万以上为三等奖。据统计,自1993—2005年,全省共评出一等奖50项,二等奖215项,三等奖273项,其经济效益累计甚是可观。在为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和提供决策参考方面,2003年防治“非典”疫情期间,省档案馆编写的《河北省建国以来疫情防治文件选编》和专题文章《以史为鉴抗击非典》,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重视,并专门予以批示。   三、《河北省档案工作条例》的发布实施和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法制机构、执法队伍的设立,标志着河北省的档案事业管理历史性地步入法制时代
  随着档案干部队伍壮大、档案开放范围扩大、档案网络信息化建设等档案事业各项工作的不断发展,迫切需要改变以“行政管理手段”为主的传统管理模式,建立与“依法治国”相适应的用“法律手段”进行档案事业管理的新模式,用法律、法规规范所从事的各项档案活动,确保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自1979年档案工作开始恢复、整顿,到1987年《档案法》颁布实施后,学习、宣传和检查贯彻《档案法》的活动深入开展,直至1995年《河北省档案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发布实施前,河北的档案工作以传统的行政管理手段为主,以法治档为辅。在此期间,河北省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制定了《文书立卷工作试行意见》《案卷质量检查验收标准》《机关档案工作条例》《河北省乡镇文书工作和档案管理试行办法》《县档案馆接收档案范围的试行意见》等一系列规范性管理文件。同时,依据国家档案局《档案馆工作通则》建立健全了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利用、保密、岗位责任制等各项制度。这些制度规章的建立,为河北省档案法规的出台做好了前期准备。1995年3月,省档案局与省档案馆在机构改革中合并,内设机构首次设立“法规处”,各设区市和所辖县(市 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也相继设立了“法规处(科)”、“法规科(股)”。11月15日,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河北档案事业发展史上第一部地方法规—《河北省档案工作条例》,实现了由过去单独依靠行政管理到依法治档的历史性转折,档案事业管理走上依法治档的法制轨道。1997年11月27日《河北省乡镇档案管理办法》发布实施,1998年8月20日,《唐山市档案工作管理办法》发布实施,2002年2月《河北省档案接收和收集管理办法》发布实施,以及《河北省档案行政执法暂行规定》《河北省档案局关于档案行政许可审查的暂行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的出台与实施,进一步完善了依法治档的法律法规体系。到2005年,河北省辖11个市档案局都设立了法规处(科)等法制机构,建立了执法队伍,开展了执法检查,河北省档案行政执法人员已达1387人,其中档案行政人员1155人,档案行政执法监督人员232人。所有这些,为依法治档储备了人才,奠定了档案事业发展的法律基础。
  四、以加强档案基础业务工作,整体提升档案管理和利用服务水平为目的的“档案工作管理目标认定”(又称“上等升级”)等重大改革举措,使档案业务建设标准化和规范化跃上一个新台阶
  1979年档案工作恢复后,各级档案管理部门在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划定开放与控制使用范围等基础业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到1983年,全省档案馆(室)接收档案53万卷,完成鉴定76万卷,为向社会开放利用档案创造了条件。然而,随着改革的深化,档案开放范围和开放数量的不断扩大,社会大众对利用服务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如何尽快提高档案的查全率、查准率和检索速度,成为影响档案开放程度、制约提高档案利用率和服务水平的瓶颈,因此需要加强和规范各项档案基础业务工作。《档案法》《条例》颁布实施后,依法治档也要求用法律的形式规范档案工作的行为。档案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档案信息检索自动化、数字化档案馆(室)的建设,都要求以实现档案业务各环节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为前提。这促使各级档案部门,推行了以全面提高档案内在管理质量和利用服务水平为诉求的“立卷改革”“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考评认证”“年度立卷合格证制度”等重大举措。1997年,省直单位立卷合格率达93%,市县(区)达81.4%,到2002年,省、市、县年度立卷合格率分別达到95%、94%、90%;1989—1995年,全省1.3万个省市县(区)直属机关中,80%实现了档案的综合管理,37%通过了目标管理考评。1997年河北省档案馆决定在1998年晋升国家一级档案馆,时称“981工程”。经过近一年的艰苦努力,1998年6月25日,河北省档案馆以95.42高分通过国家档案局目标管理考评国家一级认定,这在河北档案事业发展史上是第一次,也是河北档案事业改革开放成果的突出表现。到“十五”末,全省累计有16637个机关、团体、事业单位档案工作通过目标管理认定,其中省一级2868个,省二级3741个,省三级10028个。截止2002年底,全省科技事业单位目标管理考评236家,其中国家一级5个,国家二级135个,省级96个。2001年,根据国家档案局的指示精神,省档案局本着“简化整理,深化检索”的宗旨,取消了过去按“案卷级”整理文书档案的规定,推行了按“文件级”整理的重大改革。到2005年,全省各级党政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卷实行了按“件”整理文书档案的方法。
  (作者单位:河北省档案局)
其他文献
档案保管工作的基本任务及档案管理制度  档案保管工作是整个档案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基本任务有:一是维护档案实体的秩序状态,使档案在存放和使用中始终有序;二是保护档案实体的理化状态,使其在存放和使用中不受或少受人为的或自然因素的损害,并尽量延长其物质形体的“自然寿命”。这两条任务同时也是档案保管工作的两项基本内容。档案管理制度有:一是档案管理人员对接收进馆的档案要进行系统地、有规律地调整和加工,合
经历过大地震的无情摧残、涅槃重生的唐山,以她繁华、宜居、和谐、开放的靓丽新姿,先后举办了“世界园艺博览会”“第三次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领导人会议暨2016年中国·河北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和“中国第25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值此,国际国内人们的目光再次聚焦唐山。  弹指一挥间,震惊世界的毁灭性唐山大地震已经过去了41年。历史见证:唐山能有今天的腾飞与发展,能有现今的幸福生活,完全归功于我们党坚强有力的
机关文书档案保管期限有哪些规定?  《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简称《规定》)将文书档案的保管期限划定为永久和定期,定期又实行“标时法”,分为30年、10年两种年限。“标时法”的应用使归档工作能够更准确判定档案材料的保存年限,避免了过去笼统将“16~50年”保存的档案材料均划作“长期”,致使只需保存20年的材料必须到其保存50年后才能鉴定销毁的尴尬。  划分机关文书档案保管期限
1月10日,滄州市档案馆邀请沧州武警消防支队防火处宣传科警官为全馆干部职工进行了消防安全培训与演练。消防警官从火灾的成因与危害、火情的处置与自救、档案馆消防应急处置等方面做了详细讲解,并现场示范与演练。通过培训与演练提高了全馆干部职工的消防意识和防灾应急能力,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最后,消防警官对沧州市档案馆重点防火部位的档案库房、计算机房、配电室、消防栓等进行了全面检查,并提出了具体改进意见。
编者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全党全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也是全省广大档案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更高起点上续写档案工作新篇章的动力和源泉。本刊特设“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展示全省档案部门学习宣传贯彻成果。本期刊登的是河北省档案馆两位处级干部的学习体会。  通过对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集中、深入的学习,自己感到又有了新的收获。主要
为纪念唐山抗震40周年,全面展示迁安改革开放40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迁安市档案馆于近日编辑出版《迁安震后四十年变化》一书。该书采用编年体的编目体例,以迁安市档案馆馆藏的丰富档案史料为基础,收录了报刊资料、文献图片、专题资料等进行编辑整理,具有很高的存史价值,《迁安震后四十年变化》在《迁安时讯》连续刊载,为人们了解迁安40年间的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起到很好的宣傳效果。
他虽然早年从军,是红军长征的开路先锋、长征时走路最多的人,为北平(今北京)的和平解放立下了汗马功劳,甚至一向不轻易夸人的林彪,也禁不住称他“等于10万雄兵”,还荣获过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但他却又是我军历史上唯一一位从来没有直接领兵打仗的开国中将。   他就是苏静,曾用名苏孝顺,1910年12月21日生于福建省海澄县人(现为龙海县)海澄镇六口碑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是中国共
作为档案人,深知档案信息资源蕴涵着灿烂的历史文化,具有独特的历史、经济、文化、教育价值,多角度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对弘扬民族精神,始终牢记初心,坚守使命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执掌档案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基地的承德市档案馆,深知档案资源是开展档案工作的基础,加大档案资源建设,建立齐全完整、丰富多样的档案资源体系是档案馆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百姓的重要举措。  多年来,承德市档案馆为了大力丰富馆藏
档案事业中档案文化推广与宣传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档案期刊是显现档案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档案从业人员在档案期刊这个广阔的平台上交流工作经验和学术成果,全国档案期刊互相学习、互通有无,直接推动了我国档案学术研究和交流,促进了档案事业的发展。   从1951年,《中国档案》前身《材料工作通讯》创刊,到上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档案学研究的全面繁荣,档案期刊在这一时期也如雨后春笋般集中涌现。《档案天地》作为
安徽省合肥市,是座有着悠久历史的美丽古城,它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相传三国时,魏将张辽就曾大战东吴孙权于逍遥津南岸,它西傍葱郁的大蜀山,南频肥美的巢湖。淝河像一条白练,多情地环抱着它,用它的乳汁哺育着这里人民。合肥包河之畔东南角的绿荫道上,只见一座高低错落、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或隐或显地掩映在高树翠林之中,与旁边马鞍山路上川流不息的车流及路边的喧嚣闹市相比,让人顿生幽雅、清静、别致之感。稍稍走进,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