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术、文化和国学大师季羡林、梁漱溟、冯友兰、胡适、沈从文、傅雷、巴金、朱光潜等,道德高尚、学问渊深,文章足以动人。《力量:与大师一起读书成长》精选他们对读书、治学生涯的回忆文字,让我重温一代国学大师的心路历程和思想境界。这对我来讲,是极好的陪伴,不断补给、不断承享。
“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季羡林先生的这句话振聋发聩,尤其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年轻人体会更深,他们自己或者同学中的很多人因为读书考上大学,毕业后找到不错的工作,如今成为社会的中坚。
捧着这本书,我突然想起自己小时候的读书故事。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即便普通家庭孩子的物质生活是极其单调的,即使父母收入并不高,读书却让我们三姐妹的精神生活不至于太贫乏。相对于那个年代的大多数家庭,父亲母亲的藏书算是丰富的了,在父母的带动下,我们三姐妹也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还喜欢摘录优美词句与经典段落。家里书籍林林总总,《山海经》《左传》是繁体字,我囫囵吞枣地翻阅;《红楼梦》里的诗词动人,让我不断吟诵,“晴雯病补孔雀裘”的细节激发了我对绣花等女红的浓厚兴趣;冰心的《陶奇的暑期日记》符合女孩子对暑假生活的理想,对童年暑假的记忆便定格在蓝天白云清风送爽的感觉里;莫泊桑的《一生》,让一个即将进入青春期的女孩对人生萌生了淡淡的忧伤,狄更斯的《艰难时世》让我对英国的风土人情有了一点了解;一沓《上海歌声》旧杂志,让我领略了上海影星歌星的风采。
《怎样画钢笔画》《怎样画水彩画》《怎样画人体》,激发了我对绘画的兴趣,我在妈妈指导下练习了简单的素描技法,平时随手画几笔也有出彩的瞬间;《图说日用物品》里的各种现代时髦物品让小小年纪的姐妹们对外面的世界有了见识;《图说植物》《图说水果》,让我有了一点植物学常识,更加热爱大自然;《游艺活动大全》里的百科知识竞猜、常用谜语、棋类知识、交谊舞舞步入门、小游戏设计与实施等等,让我对组织同学活动驾轻就熟;上海黄培英女士1948年编的《绒线编织技法》让我爱上了织毛衣,她邀请电影与戏剧明星做模特,穿上她精心编织的各款时髦绒线衣拍照,张张精致有型,光彩照人,还附有此款毛衣的详细针法与用线量。
记得一个大雪天,我们窝在简陋的教师宿舍里读书,打发漫长的寒假时光。读的是郭小川的诗集,早上明明是《甘蔗林—青纱帐》,怎么到了晚上再去翻看,就变成了《青纱帐—甘蔗林》?父亲笑话我惊愕的样子,原来是大诗人的两本诗集!
后来,父亲带回家的《新华文摘》《收获》《十月》《译林》等期刊引领我更热爱文学艺术,打下了文史哲基础。苏联电影《乡村女教师》文学读本,我们全家看了不知多少遍,献身于乡村教育的瓦尔瓦拉的事迹激励过我母亲,让她成长为全国优秀小学教师,培养了无数桃李,也激励我在教师岗位兢兢业业。
等自己有了女儿,在她幼小的时候,我为她朗读童话,讲各种自编的故事,大一些后,选择优美散文与经典小说在她晚上入睡前朗读给她听,潜移默化地给孩子文学营养,拓宽视野,分享亲子的温馨时光。
“我以为读书三到是不够的;须有四到,是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读书的习惯可分为三点:一是勤、二是慎、三是谦。”《力量:与大师一起读书成长》一书中胡适先生的话朴实,要求却极高。
我想,父亲要我们做读书笔记,我给女儿朗读名著,算是沾到一点边儿了吧?
编辑 刘建淑
“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季羡林先生的这句话振聋发聩,尤其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年轻人体会更深,他们自己或者同学中的很多人因为读书考上大学,毕业后找到不错的工作,如今成为社会的中坚。
捧着这本书,我突然想起自己小时候的读书故事。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即便普通家庭孩子的物质生活是极其单调的,即使父母收入并不高,读书却让我们三姐妹的精神生活不至于太贫乏。相对于那个年代的大多数家庭,父亲母亲的藏书算是丰富的了,在父母的带动下,我们三姐妹也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还喜欢摘录优美词句与经典段落。家里书籍林林总总,《山海经》《左传》是繁体字,我囫囵吞枣地翻阅;《红楼梦》里的诗词动人,让我不断吟诵,“晴雯病补孔雀裘”的细节激发了我对绣花等女红的浓厚兴趣;冰心的《陶奇的暑期日记》符合女孩子对暑假生活的理想,对童年暑假的记忆便定格在蓝天白云清风送爽的感觉里;莫泊桑的《一生》,让一个即将进入青春期的女孩对人生萌生了淡淡的忧伤,狄更斯的《艰难时世》让我对英国的风土人情有了一点了解;一沓《上海歌声》旧杂志,让我领略了上海影星歌星的风采。
《怎样画钢笔画》《怎样画水彩画》《怎样画人体》,激发了我对绘画的兴趣,我在妈妈指导下练习了简单的素描技法,平时随手画几笔也有出彩的瞬间;《图说日用物品》里的各种现代时髦物品让小小年纪的姐妹们对外面的世界有了见识;《图说植物》《图说水果》,让我有了一点植物学常识,更加热爱大自然;《游艺活动大全》里的百科知识竞猜、常用谜语、棋类知识、交谊舞舞步入门、小游戏设计与实施等等,让我对组织同学活动驾轻就熟;上海黄培英女士1948年编的《绒线编织技法》让我爱上了织毛衣,她邀请电影与戏剧明星做模特,穿上她精心编织的各款时髦绒线衣拍照,张张精致有型,光彩照人,还附有此款毛衣的详细针法与用线量。
记得一个大雪天,我们窝在简陋的教师宿舍里读书,打发漫长的寒假时光。读的是郭小川的诗集,早上明明是《甘蔗林—青纱帐》,怎么到了晚上再去翻看,就变成了《青纱帐—甘蔗林》?父亲笑话我惊愕的样子,原来是大诗人的两本诗集!
后来,父亲带回家的《新华文摘》《收获》《十月》《译林》等期刊引领我更热爱文学艺术,打下了文史哲基础。苏联电影《乡村女教师》文学读本,我们全家看了不知多少遍,献身于乡村教育的瓦尔瓦拉的事迹激励过我母亲,让她成长为全国优秀小学教师,培养了无数桃李,也激励我在教师岗位兢兢业业。
等自己有了女儿,在她幼小的时候,我为她朗读童话,讲各种自编的故事,大一些后,选择优美散文与经典小说在她晚上入睡前朗读给她听,潜移默化地给孩子文学营养,拓宽视野,分享亲子的温馨时光。
“我以为读书三到是不够的;须有四到,是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读书的习惯可分为三点:一是勤、二是慎、三是谦。”《力量:与大师一起读书成长》一书中胡适先生的话朴实,要求却极高。
我想,父亲要我们做读书笔记,我给女儿朗读名著,算是沾到一点边儿了吧?
编辑 刘建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