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格拉底和孔子都处于人类精神文明的重大突破時期,也就是凯伦·阿姆斯特朗在《轴心时代:人类伟大宗教传统的开端》一书中所说的“轴心时代”。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而孔子和苏格拉底则分别是中国和希腊文明的代表。也可以说他们是东西文化奠基和分野的代表,他们提出的思想精神对中西文化具有重大深远的影响。
一、苏格拉底的伦理观
苏格拉底对西方哲学传统最大的贡献是把人们的关注点从自然界更加集中到人类自身。在前苏格拉底哲学时期,已经就有哲人开始关注并深入探讨人类自身,只有从苏格拉底开始是花毕生精力运用理性原则探讨有关人生、社会和伦理等各种问题,在道德领域内自觉确立理性精神。
1.美德即知识。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底最主要的伦理观点,影响很大。在他的学生柏拉图的《美诺篇》中就记录了他的“美德即知识”的命题。在这一命题主要包括“无人有意为恶”、“无知即恶”和“知识的可教性”几个相互关联的内容。美德通常被认为是指人的的优良品质,在苏格拉底认为包括正义、虔诚、自制、智慧、友爱、勇敢等品质,当然苏格拉底把这些归结美德与他生活时代的大环境是有关的。其实,美德应该还可以是指一切事物的善美,这样理解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的命题时,视野将更加开阔。
2.守法与正义。苏格拉底所处的雅典社会混乱,人们法制观念的淡化,苏格拉底针对这些提出了“守法即正义”的观点。正义是苏格拉底非常看重的一个美德,“正义的事和其他一切美德都是智慧,因为正义的事和一切道德的行为都是美好的;凡认识这些事的人绝不会愿意选择别的事情,凡不认识这些事的人也绝不可能把它们付诸实践;即使他们试着去做,也是要失败的,所以智慧的人总是做美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是。
3.自制与道德。自制就是人自身以理性指导欲望和本能的功夫, 也就是以人的社会性驾驭人自身的动物性的功夫。在《回忆苏格拉底》中记录了苏格拉底的许多关于自制的观点。自制是一切美德的基础,“有哪个不能自制的人能学会任何好事并将它充分的付诸实施呢?”在苏格拉底看来,自制是获得美德和知识的重要因素,是使自己的身体和灵魂得到完善重要途径。从其弟子的著述来看苏格拉底就是一个极其自制的人,“能以微薄的收入而生活的最满意的人,他对各种想了都能下最克制的功夫。”苏格拉底从认识上和实践中坚持了自制作为道德的一个评判标准。
二、 孔子的伦理思想
孔子的思想主要载述在由其弟子编辑整理而成的《论语》中,《论语》有一个中心概念,那就是“仁”,“仁”字在《论语》中出现了109次之多,可见其重要性。那么什么是“仁”呢?孔子的弟子也多次向孔子问“仁”,孔子根据具体语境,回答也是各不相同的。
三、主体意识比较
“主体”本是一哲学术语,与“客体”相对。马克思运用实践的理论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观点,他认为“实践创造了人,反过来人们又通过实践改造自然界和其他对象,在此过程中,人的本质力量也得到了显现。这种得以显现的本质性力量便是‘主体性意识’”。
现在我们来分析苏格拉底和孔子伦理观中主体意识的差别,苏格拉底的伦理思想,不管是美德即知识、正义还是自制都是根据社会现实,经过自己的思考所提出的社会病症的药方。在孔子的伦理思想中,主体意识相对来说是很弱的。基于苏格拉底和孔子所处的时代和对他们民族国家以后思想文化的巨大影响,主体意识在他们思想中的差别对后来两种文化的不同是有一定影响的。
四、主体意识差别的原因
为什么会造成主体意识在他们伦理观的不同呢?本文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1、时代对他们的要求。虽然他们所处的时代和国家当时都比较混乱,但是从历史上看,孔子所出的春秋时期更加混乱,时代对秩序的要求更加急迫,这一点在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有清晰的阐述。时代的急切要求不容人们有更多的思考探索,需要更加直接有效的方式去恢复秩序,从上而下明显更快速有效,这样也就很容易忽略了个体,个体意识得不到显现。2、时代的文化氛围。学术界对中国古代的文化整体概括为道德文化,而古希腊为科学文化,道德文化更注重的是社会中的关系,科学文化从主体出发,强调的是个人的发展。无形中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一个从个体出发,另一个的思维的起点是群体。3、他们对神的态度。对神的态度的通过他们的思维方式的不同影响从而造成他们思想中个体意识的差别。4、经济因素。他们所处的时代的经济发展程度发展不同,苏格拉底的古希腊,商品经济比较发达,这务必会刺激私欲的膨胀,从而对独立人格的形成起到促进作用。孔子所处的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是一个以自给自足为主要特征的自然经济为主体的农业国家, 其中, 工商业的比重很小。这种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方式造成了人们注重群体力量。
综上所述,苏格拉底和孔子的伦理思想中个体意识的差别是存在的,其中苏格拉底伦理思想中的个体意识明显更为突出,造成这样局面的原因很复杂。苏格拉底和孔子对两个民族文化的影响是深远的,对苏格拉底和孔子伦理思想中个体意识差别的分析比较,对中西方整体文化比较应该也是有借鉴意义的。
参考文献:
[1]柏拉图著.文艺对话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作者简介:徐小峰(1987-),男,江西吉安人,西南大学新诗研究所2010级硕士研究生。)
一、苏格拉底的伦理观
苏格拉底对西方哲学传统最大的贡献是把人们的关注点从自然界更加集中到人类自身。在前苏格拉底哲学时期,已经就有哲人开始关注并深入探讨人类自身,只有从苏格拉底开始是花毕生精力运用理性原则探讨有关人生、社会和伦理等各种问题,在道德领域内自觉确立理性精神。
1.美德即知识。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底最主要的伦理观点,影响很大。在他的学生柏拉图的《美诺篇》中就记录了他的“美德即知识”的命题。在这一命题主要包括“无人有意为恶”、“无知即恶”和“知识的可教性”几个相互关联的内容。美德通常被认为是指人的的优良品质,在苏格拉底认为包括正义、虔诚、自制、智慧、友爱、勇敢等品质,当然苏格拉底把这些归结美德与他生活时代的大环境是有关的。其实,美德应该还可以是指一切事物的善美,这样理解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的命题时,视野将更加开阔。
2.守法与正义。苏格拉底所处的雅典社会混乱,人们法制观念的淡化,苏格拉底针对这些提出了“守法即正义”的观点。正义是苏格拉底非常看重的一个美德,“正义的事和其他一切美德都是智慧,因为正义的事和一切道德的行为都是美好的;凡认识这些事的人绝不会愿意选择别的事情,凡不认识这些事的人也绝不可能把它们付诸实践;即使他们试着去做,也是要失败的,所以智慧的人总是做美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是。
3.自制与道德。自制就是人自身以理性指导欲望和本能的功夫, 也就是以人的社会性驾驭人自身的动物性的功夫。在《回忆苏格拉底》中记录了苏格拉底的许多关于自制的观点。自制是一切美德的基础,“有哪个不能自制的人能学会任何好事并将它充分的付诸实施呢?”在苏格拉底看来,自制是获得美德和知识的重要因素,是使自己的身体和灵魂得到完善重要途径。从其弟子的著述来看苏格拉底就是一个极其自制的人,“能以微薄的收入而生活的最满意的人,他对各种想了都能下最克制的功夫。”苏格拉底从认识上和实践中坚持了自制作为道德的一个评判标准。
二、 孔子的伦理思想
孔子的思想主要载述在由其弟子编辑整理而成的《论语》中,《论语》有一个中心概念,那就是“仁”,“仁”字在《论语》中出现了109次之多,可见其重要性。那么什么是“仁”呢?孔子的弟子也多次向孔子问“仁”,孔子根据具体语境,回答也是各不相同的。
三、主体意识比较
“主体”本是一哲学术语,与“客体”相对。马克思运用实践的理论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观点,他认为“实践创造了人,反过来人们又通过实践改造自然界和其他对象,在此过程中,人的本质力量也得到了显现。这种得以显现的本质性力量便是‘主体性意识’”。
现在我们来分析苏格拉底和孔子伦理观中主体意识的差别,苏格拉底的伦理思想,不管是美德即知识、正义还是自制都是根据社会现实,经过自己的思考所提出的社会病症的药方。在孔子的伦理思想中,主体意识相对来说是很弱的。基于苏格拉底和孔子所处的时代和对他们民族国家以后思想文化的巨大影响,主体意识在他们思想中的差别对后来两种文化的不同是有一定影响的。
四、主体意识差别的原因
为什么会造成主体意识在他们伦理观的不同呢?本文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1、时代对他们的要求。虽然他们所处的时代和国家当时都比较混乱,但是从历史上看,孔子所出的春秋时期更加混乱,时代对秩序的要求更加急迫,这一点在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有清晰的阐述。时代的急切要求不容人们有更多的思考探索,需要更加直接有效的方式去恢复秩序,从上而下明显更快速有效,这样也就很容易忽略了个体,个体意识得不到显现。2、时代的文化氛围。学术界对中国古代的文化整体概括为道德文化,而古希腊为科学文化,道德文化更注重的是社会中的关系,科学文化从主体出发,强调的是个人的发展。无形中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一个从个体出发,另一个的思维的起点是群体。3、他们对神的态度。对神的态度的通过他们的思维方式的不同影响从而造成他们思想中个体意识的差别。4、经济因素。他们所处的时代的经济发展程度发展不同,苏格拉底的古希腊,商品经济比较发达,这务必会刺激私欲的膨胀,从而对独立人格的形成起到促进作用。孔子所处的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是一个以自给自足为主要特征的自然经济为主体的农业国家, 其中, 工商业的比重很小。这种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方式造成了人们注重群体力量。
综上所述,苏格拉底和孔子的伦理思想中个体意识的差别是存在的,其中苏格拉底伦理思想中的个体意识明显更为突出,造成这样局面的原因很复杂。苏格拉底和孔子对两个民族文化的影响是深远的,对苏格拉底和孔子伦理思想中个体意识差别的分析比较,对中西方整体文化比较应该也是有借鉴意义的。
参考文献:
[1]柏拉图著.文艺对话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作者简介:徐小峰(1987-),男,江西吉安人,西南大学新诗研究所2010级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