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要:学生作文很少离开人和事,让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是每个写作者的愿望,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从四个方面对学生加以指导:以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在议论声中让人物出场;人未到声先到;矛盾中推出人物。
关键词:作文 人物 描写
写作一直是中学生倍感头疼的一件事。如何在中学作文中让人物一出场便吸引住读者,让人物在作者笔下、在读者心中“活”起来呢?
一、以景物描写烘托人物
景物描写可以起到多方面的作用:烘托气氛、交代背景、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心情等等。适当的景物描写给人物出场提供一个舞台背景,无论是人与景相映相谐,还是人与景相悖相逆,都有助于衬托人物形象。例如,习作《我愿作一直报信的白鸽》这样让人物出场:“西边天际凝聚着一团绚烂的晚霞,以致雪白的鸽子带着悦耳的哨音,向那似火的云端飞去。此时,肖玉成同学背着鼓鼓的邮包,急急忙忙奔走在那条他已经走熟了的盘山小道上……”简洁的景物描写,着力表现出了山村傍晚的美丽,与人物的高尚品格相和谐,美景配美德给人留下的印象深刻。又如《风筝》中,人物出场前这样开头:“故乡的风筝时节,使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模样。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相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我现在在哪里呢?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荡漾了。”作者美轮美奂的景物描写,与作者淡淡的哀伤形成强烈的反差,这样读者就要急于往下读,看一看“我”的内心究竟藏着怎样的秘密呢?“我”的形象已经初步印在读者的脑海里了。
二、在争议声中让人物出场
不同的人会对同一人物作出不同的评价,甚至是相反的评价,如果先把不同的议论声列出来,在读者心中先产生一个问号,那么人物的出场会倍受关注。例如《“老牛筋”轶事》这样来开头:“我硬是不相信‘老牛筋’会请来乡里的技术员小伍,并且还热情招待,可邻居们都说有这回事,怪事儿,他们居然相信,我决定到‘老牛筋’家去看看。”这样一个做事令人将信将疑的“老牛筋”,为了一件什么事请技术员,他又是怎么得了这样一个雅号呢?有了这些问题,读者就在“老牛筋”出场前对他已经有所期待。再如《邻家男子汉》这样开头:提起对门家的牛牛,我奶奶总会竖起大拇指:“这可是个好孩子!”街坊王二喜一听到牛牛的名字,则会吹胡子瞪眼:“他不是个好东西!赶明儿我可要揍他一顿!”牛牛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看,那一蹦一跳着过来的毛头小子,我们一起见识见识吧!牛牛尚未出场,奶奶和王二喜已经有了截然相反的态度,读者心中的疑惑只有在牛牛一蹦一跳出台时自己去评价、去审视了。于是,这个既乖巧中有些调皮,调皮中有些乖巧的小男子汉形象就鲜明的站在读者的心中了。
三、人未到声先闻
语言最能表达人的思想,一句话也可以让读者见到活生生的人物,许多时候,人未露面先有声音,他会以独特的举动成为读者注目的中心。例如,习作《我想把春天留住》是这样让人物出场的:“那是一个春天的傍晚,我独自站在河边草地上,眺望被夕阳的余晖染成橘红色的天空,任思想在广阔的天地间自由飞翔。忽听到耳边传来一声清脆的问候:“你好!”我不禁回头一看,只见……”这样一个彬彬有礼、自强不息的残疾姑娘一出场,便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这样的人物出场方式也显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再如习作《故乡》中杨二嫂出场时这样写道:“‘哈!这模样了!胡子这么长了!’一种尖利的怪声突然大叫起来。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人物虽还没出场,但是凭着这简短的语言描写,主人公的尖刻、势力、庸俗和泼辣劲儿已经表现出来了,这样的登台亮相,杨二嫂的形象深深印在了每一位读者的脑海里。
四、矛盾中推出人物
不直接描写人物的长相与穿着,而是以别人对他的误会或者是他给别人的矛盾印象切入进来,使人物个性得到充分的刻画。《给你一束花》这样开头:“鲜花理应先给凯旋的英雄,难道献给这暗淡无光的失败者?她一直垂着头,四天前,她从平衡木上打着旋儿跌在垫子上时,她就把这美丽而神气的头垂下来,现在她回国了……”在这令人不以为然的提问中推出人物,一个失败者如何受到鲜花的优待,读者一定会瞧一瞧。再如《羊毛钱的故事》这样开头:“他曾是那所重点高中里最穷的一位学生,他也曾是那所高中里最富的一位学生。”他到底有着怎样复杂身世呢?没有哪一读者不想弄清楚,这样推出人物读者会耳目一新。《我是谁》这样开头:“我是什么样的人?说句老实话,我总有一种感觉,我不是我。”我的这种开场白,让读者油然而生一种辛酸感,这位中学生到底有哪些难言之隐,竟然找不到自我?那位读者不想往下读一读呢?这样就很自然的抓住了读者的心,一读为快。
总之,在指导学生写作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写作个性,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摆脱“千人一面”的写作局面,真正让笔下的人物“活”起来。
参考文献
1:秦训刚晏渝生主编:《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2002年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语文》七上、九下2002年人民教育出版社
3:绿洲主编:《新编中学生作文大全》1995年晨光出版社
4:王顺义编辑:《金苹果作文阅读中学生获奖作文》
关键词:作文 人物 描写
写作一直是中学生倍感头疼的一件事。如何在中学作文中让人物一出场便吸引住读者,让人物在作者笔下、在读者心中“活”起来呢?
一、以景物描写烘托人物
景物描写可以起到多方面的作用:烘托气氛、交代背景、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心情等等。适当的景物描写给人物出场提供一个舞台背景,无论是人与景相映相谐,还是人与景相悖相逆,都有助于衬托人物形象。例如,习作《我愿作一直报信的白鸽》这样让人物出场:“西边天际凝聚着一团绚烂的晚霞,以致雪白的鸽子带着悦耳的哨音,向那似火的云端飞去。此时,肖玉成同学背着鼓鼓的邮包,急急忙忙奔走在那条他已经走熟了的盘山小道上……”简洁的景物描写,着力表现出了山村傍晚的美丽,与人物的高尚品格相和谐,美景配美德给人留下的印象深刻。又如《风筝》中,人物出场前这样开头:“故乡的风筝时节,使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模样。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相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我现在在哪里呢?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荡漾了。”作者美轮美奂的景物描写,与作者淡淡的哀伤形成强烈的反差,这样读者就要急于往下读,看一看“我”的内心究竟藏着怎样的秘密呢?“我”的形象已经初步印在读者的脑海里了。
二、在争议声中让人物出场
不同的人会对同一人物作出不同的评价,甚至是相反的评价,如果先把不同的议论声列出来,在读者心中先产生一个问号,那么人物的出场会倍受关注。例如《“老牛筋”轶事》这样来开头:“我硬是不相信‘老牛筋’会请来乡里的技术员小伍,并且还热情招待,可邻居们都说有这回事,怪事儿,他们居然相信,我决定到‘老牛筋’家去看看。”这样一个做事令人将信将疑的“老牛筋”,为了一件什么事请技术员,他又是怎么得了这样一个雅号呢?有了这些问题,读者就在“老牛筋”出场前对他已经有所期待。再如《邻家男子汉》这样开头:提起对门家的牛牛,我奶奶总会竖起大拇指:“这可是个好孩子!”街坊王二喜一听到牛牛的名字,则会吹胡子瞪眼:“他不是个好东西!赶明儿我可要揍他一顿!”牛牛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看,那一蹦一跳着过来的毛头小子,我们一起见识见识吧!牛牛尚未出场,奶奶和王二喜已经有了截然相反的态度,读者心中的疑惑只有在牛牛一蹦一跳出台时自己去评价、去审视了。于是,这个既乖巧中有些调皮,调皮中有些乖巧的小男子汉形象就鲜明的站在读者的心中了。
三、人未到声先闻
语言最能表达人的思想,一句话也可以让读者见到活生生的人物,许多时候,人未露面先有声音,他会以独特的举动成为读者注目的中心。例如,习作《我想把春天留住》是这样让人物出场的:“那是一个春天的傍晚,我独自站在河边草地上,眺望被夕阳的余晖染成橘红色的天空,任思想在广阔的天地间自由飞翔。忽听到耳边传来一声清脆的问候:“你好!”我不禁回头一看,只见……”这样一个彬彬有礼、自强不息的残疾姑娘一出场,便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这样的人物出场方式也显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再如习作《故乡》中杨二嫂出场时这样写道:“‘哈!这模样了!胡子这么长了!’一种尖利的怪声突然大叫起来。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人物虽还没出场,但是凭着这简短的语言描写,主人公的尖刻、势力、庸俗和泼辣劲儿已经表现出来了,这样的登台亮相,杨二嫂的形象深深印在了每一位读者的脑海里。
四、矛盾中推出人物
不直接描写人物的长相与穿着,而是以别人对他的误会或者是他给别人的矛盾印象切入进来,使人物个性得到充分的刻画。《给你一束花》这样开头:“鲜花理应先给凯旋的英雄,难道献给这暗淡无光的失败者?她一直垂着头,四天前,她从平衡木上打着旋儿跌在垫子上时,她就把这美丽而神气的头垂下来,现在她回国了……”在这令人不以为然的提问中推出人物,一个失败者如何受到鲜花的优待,读者一定会瞧一瞧。再如《羊毛钱的故事》这样开头:“他曾是那所重点高中里最穷的一位学生,他也曾是那所高中里最富的一位学生。”他到底有着怎样复杂身世呢?没有哪一读者不想弄清楚,这样推出人物读者会耳目一新。《我是谁》这样开头:“我是什么样的人?说句老实话,我总有一种感觉,我不是我。”我的这种开场白,让读者油然而生一种辛酸感,这位中学生到底有哪些难言之隐,竟然找不到自我?那位读者不想往下读一读呢?这样就很自然的抓住了读者的心,一读为快。
总之,在指导学生写作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写作个性,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摆脱“千人一面”的写作局面,真正让笔下的人物“活”起来。
参考文献
1:秦训刚晏渝生主编:《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2002年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语文》七上、九下2002年人民教育出版社
3:绿洲主编:《新编中学生作文大全》1995年晨光出版社
4:王顺义编辑:《金苹果作文阅读中学生获奖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