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美容”文化塑心

来源 :师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uallc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烟台到韩国就是“一觉”的距离,山东话还在耳畔回响,天一亮,游轮就到了韩国的仁川港。看到码头不太顺畅的中文提示语,我们才感觉到是异国他乡了。放眼望去,除了像甲骨文一样的韩语读不懂,其他湖光山色,建筑风貌,俊男靓女,与中国毫无二致。沿着海岸穿行,不时有品牌促销的场景——以大海为背景,三五靓妹,踏着音乐的节奏,忘情地摇摆着迪斯科。虽没有韩国明星演唱会的疯狂,但也是活力四射,顾盼有神,脂粉飘香——韩国真是个美丽的国度,惊艳是我们的第一感觉。
  行程中安排了一次夜市闲游,地点就是韩国首尔市内著名的购物街——明洞。我们到达的时候已是灯火通明,霓虹闪烁。韩国朋友说,我把你们带到中央大街,看人,逛店,购物,自由活动,一个半小时后在路口集合,乘车回郊外的旅馆。中央大街是明洞最繁华的地段,吆喝的商家,游动的地摊,摩肩接踵的人流,一如合肥的城隍庙或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南京路。街衢纵横,高楼林立,灯火透亮,游人如织,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夜晚,一个中国人走在明洞繁华深邃的大街上,看着闪烁的韩文,听着咿呀韩语,就像汪洋中的一叶扁舟,有几分漂泊的刺激。
  印象最深的是明洞的促销“美眉”和她们最爱的化妆品。促销美女,浓妆重彩,长睫高髻,衣着夸张,辉煌的灯光下更加柔白细嫩。绰约玲珑的身影在店门口闪现。也许是他们看到中国游客,流利的普通话掺杂着韩国柔情,吴侬软语般叫人亲切酥软,江南仕女一样温婉可人。就像她们所卖的化妆品一样柔腻滑透,你不忍心用一双俗手去涂抹。据说这些促销小姐多半是到中国留过学的青年,或是来韩国留学的中国学生,不仅与中国游客语言沟通没有障碍,更对中国人的文化习惯比较熟悉,特别是对中国人消费心理了如指掌。她们把韩国人的娴雅秀美和中国人的严谨细腻巧妙糅合在一起,让商场也充溢着温馨和甜蜜。商家看重这种推销优势,喜欢雇佣这些美女。在热情的邀约下,我们几个大男人也随着女游客,优哉游哉地逛着。与其说悠闲地逛着,不如说难却盛情。一踏店门,一组样品就塞在你手上:“最新品牌,免费试用。”心肠软的会不好意思,一定会破费买上几样。再加上几个女游伴的撺掇:“韩国化妆品世界著名,品牌多,功能全,适应不同消费人群。”更有人附和:早年从韩国传过去一种瘦脸针,现在已被一种化妆品取代,无需三个月打一次针,只要抹一抹就达到瘦脸去皱的美容效果,颇得中年女性的欢迎。韩国女性出门是要化妆的,怪不得脂粉涂抹下的韩国女人仿佛没有中老年,一街风韵犹存的母亲挽着女儿,宛如姊妹般鲜艳亮丽。就是夜市你也绝对见不到穿着睡衣,趿拉拖鞋的懒散婆娘。在同伴的带动下,我也忍不住选购了据说在国内需要一千多元一套的化妆品,洗面奶、爽肤水、面乳、眼霜、颈霜、防晒霜、护手霜,一应俱全。
  不禁想起几天来在韩国的生活。韩国的饮食比较清淡,没有什么油脂。生菜、泡菜是餐桌常见蔬菜。自助餐主要就是喝凉水、嚼豆芽、吃生菜,难见荤腥。连韩国特色美食——高丽人参鸡,也难见油星。因为韩国人不吃老鸡,人参鸡只有成人拳头大小,鸡皮薄如蝉翼。未成年鸡,哪里会有油水。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在韩国吃烧烤,全是切成薄片的瘦肉,蔬菜限量,肉可以随便加。我们就纳闷:如果在我们家乡,蔬菜可以随便吃,肉是要限制的,除非是肥肉。那韩国的肥肉哪去了?我又想起了化妆品——据说油脂是化妆品的重要原料。我胡思乱想:韩国的肥肉是不是炼成油脂,被化妆品厂收购,纯化调配为品种不同的化妆品了?抑或是油脂都做了工业原料,润滑着现代、三星等大型企业的产品部件?若如此,乃韩国人的大智慧。对于油脂,韩国人外用,不仅健康,还可以行销全球,有利润可收。韩国人讲究生活的品质,不贪食,不暴饮,清心寡欲,还有化妆品,优雅地享用着高科技成果,所以韩国女人多数呈现为健美苗条、冰清玉洁、秀外慧中的形象也就不难理解了。
  欣赏着婷婷玉立、彬彬有礼、卓尔不俗的韩国姑娘,让人联想到玉容素心,想到闭月羞花和沉鱼落雁,想起“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想起打江南雨后青石板上走过的姑娘,总有“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觉。忽然记起白天在海松中学考察时,教师办公室里的两个条幅:一条是“博文约礼”,另一条是“一日不读书,口中生荆棘”。在韩语的环境中见到汉字,感觉惊奇、亲切、熟悉又陌生。“博文约礼”取自《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因为“不学礼,无以立”,“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而“一日不读书,口中生荆棘”则是精通中文的韩国抗日义士安重根的名言。中国文化就那么不经意地嵌入了韩国人的生活。我想,也许早年薛仁贵“仁政高丽国”时,就把中国文化带给了朝鲜半岛。至今韩国景福宫内就有许多亲切的名称——勤政殿、思政殿、康宁殿、交泰殿、慈庆殿、庆会楼等,这些殿阁就有中国古代皇宫建筑的影子,据说韩国著名宫殿——景福宫的名称就取自中国的《诗经》:“君子万年,介尔景福”。真是“我欲仁,斯仁至矣”!崇理尚礼,敬德慎行,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也在韩国人的血脉里绵延流淌着。看来,一衣带水,半岛相望的中国文化深深影响了韩国人的生活情趣,魅力韩国的脂粉气息里未必没有中韩文化交流的审美元素。教育“美容”,文化塑心,秀外而慧中的人,自灵魂深处喷薄而出的必然是美丽和芬芳。
  (作者单位:安徽肥西中学)
  责任编辑 黄佳锐
其他文献
“呦呦鹿鸣,食野之嵩。”名字取自《诗经》的屠呦呦似乎注定与青嵩有着不解之缘。2015年10月,这位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院士头衔的“三无”科学家在85岁高龄获得了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实现了中国本土科学家在自然科学领域获得诺奖零的突破,使全国人民大受鼓舞,也再一次激发了教育工作者和科研工作者的热情。屠呦呦曾说,在研发的最关键时刻,是中医古代文献给予了她灵感和启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能不对中国的
近几年,我所阅读的教育著作百本有余,而一线数学教师写的著作却较少能够读到。看到《小学数学教师五项修炼》这本书,出于对同行出书的好奇,我先细细地研究了一下整本书的目录,想对整本书的内容做一个大致的了解,再进行细读。读完目录,第一感觉便是,这本书是作者从教以来自己教育生活的见证,是作者由一位新手到专业教师的成长见证。  全书共分了五个章节来写小学数学教师的五项修炼。第一项“读懂孩子”,第二项“理解数学
《冰雪为何阻不断我们的回家路?》清晨,一则新闻让我感慨万千——  江西余干县一个名为余依婷的初一女生在日记中写道:“爸爸妈妈,我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见到你们了,你们是不是有了妹妹就不要我了?”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小依婷说,每当下雨下雪的时候,看到同学的爸爸妈妈来接同学,送衣服和雨伞,她就躲在角落里偷偷流泪。“每次我都把自已的感受用日记写下来,等爸爸妈妈回来就给他们看,每次妈妈看完后都会流泪”。  但
一  初中时,我迷茫得像雾中的羔羊。心里难过,却找不到方向,那种彷徨和感伤,逐渐使我对未来陷入了深深的绝望。  我是十足的乡下丫头,父母大字不识几个,对于我读书的事情,一直持反对态度,我小学毕业了,他们就打算让我在家干活。但我很倔强,一番闹腾之后,父亲才勉强把我送到离家较远的区重点中学就读。  我不知道这书能读多久,所以意识里散漫得很。上课开小差,下课跟同学打打闹闹,成绩一直平平,也没有什么近期目
我大抵至多只能算是个购买者。我是说,坐拥书城,但每晚安静下来之后,我却往往找不到一本可看的书。不是说我购买的书不值得读,而是说,很多书没有碰到合适的机缘,可以成为“我的书”。  让书融进自己的血液和骨髓,2011年,我走的是一条另类的路。这一年,每当发现一个教育现场,它就导引着我“遇见”一本久已购买的书——它终于进入了我的视野,我可以读以致用,现读现卖了。  譬如,我所在的省,正大张旗鼓地进行“课
近几天,空中多了风的影子。在起风的日子里,我总喜欢合上窗帘,在书屋的角落里翻阅一些泛黄的书卷,追念那些远逝却滚热的智慧韶光。叶圣陶先生,便是那厚重书卷中的一抹熟悉的炙热。  一  叶圣陶,1894年10月28日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他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的小说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在颇多熠熠生辉的名号中,“教育家”是一个既让人熟稔,又令人生涩的名词。但凡略懂语文教育史的人都会明晓,叶圣陶是“语
此刻,时针指向凌晨5∶40。我必须要承认的是,不是以下这几幅感人的情景和形象使我夜不能寐,而是在我夜不能寐的情况下,头脑中交替出现的是这些形象和情景。  其一,1月14日,江苏省兴化中学高三数学老师徐书来患急性胰腺炎,发病当天上午,他忍着剧烈的腹痛去学校上了两节课后,又到办公室批改试卷,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间。“我的课是谁代的”是他的临终遗言,临终前,家人在其口袋里发现了一叠试卷。据专家介绍,徐书来
亲爱的孩子们:  能教你们,于我是非常幸福的事。你们知心,懂事,有人味儿——我为之感到自傲。要知道,哪个老师都希望自己教的学生是这么可爱的:当我生病的时候,你们把自己管得好好的,都能做“修养得体”的人;班级的表不走了,几天后就恢复正常了;投影仪的遥控器没电了,几天后又装上电池了;不用的瓶子总是有人自觉去卖掉换成班费;值日的工作,总是有人做好了,不管是不是值日生,看见不合适的地方就去收拾了——我知道
办教育,怎么办?我认为,需要用经营的理念和机制去推进现代学校的发展。  经营,原本是企业用语。尽管教育不是企业,学校不是工厂,但是,教育、学校与企业、工厂之间在文化上是相通的,也就说,优秀的企业文化、工厂文化同样适用于教育、学校。经营不是挖空心思地想方设法挣钱,而是用专业的精神去做事情。具体到学校来说,就是用专业的精神以及匹配的教育情怀去用心办学,不断促进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  学校经营需要从学校
南头中学是深圳市第一批、南山区第一所国家级示范高中。学校自1801年创办至今已有212年历史,其历史可追溯至清朝嘉庆年间的“凤冈书院”。学校曾是深港两地的最高学府,学子遍布海内外,被誉为“深圳教育的根”。两个世纪以来,学校积淀了厚重的文化底蕴。进入新百年,学校于传承与创新中,确立“用教育家文化滋养每个孩子”的办学理念,推动学校教育向纵深发展。  理念践行:教育家文化的支撑体系  (一)创新管理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