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如何上好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是每个计算机老师应关注的事情。介绍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概念、应用实践过程以及为什么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要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通过实践,证实此方法要比以前传统的“老师讲+学生练”的教学模式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适用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关 键 词]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计算机应用基础;运用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9-0110-02
在計算机飞速发展的今天,学好和使用相应的计算机知识已经成为每一个人的必修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作为计算机知识的基础,已经成为中职学校中一门基础课中的基础,也已经成为各个专业的基础课程。作为技校的学生,更应该学好和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相关知识。通过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使学生了解计算机软、硬件知识的一些知识,掌握计算机系统的操作、熟练掌握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并能在生活工作中运用。目前,我们学校只有两个多媒体教室、两个计算机室,没有一体化教室。在计算机教学中过多采取老师演示讲解一节课,然后布置任务,学生上机操作练习一节课的教学模式。在多媒体教学刚兴起的阶段,这种教学模式比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有了很大的提高,使教学内容比较直观、形象,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很大的提高。但如果仅采用“演示讲解+上机练习”这样一种教学模式,还不能提高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这个过程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体现出来。教师在演示讲解的过程中,授课速度快且信息量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仍然没有得到充分调动。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教材的更新,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也随之发生变化。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2017年以前,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我采用过“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这种模式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讨论交流,上机练习,然后自己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在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特别随着教材内容的改变,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近几年来,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我又采用了“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该模式是以“提出任务—明确任务—完成任务—任务评价”为主要结构的教学模式。通过几年的实践,我发现该模式更能适应技校学生的特殊情况,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团队协作的能力。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我又探索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并坚持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实施,经过几年的实施也有一点感悟。
一、“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概念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理论来源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通过课程任务的提出和任务的完成来实现教学目标。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引导者、促进者、帮助者和合作者。教学过程是建构和理解的过程,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一种具体应用,它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教师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以使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学生的学习不单是知识由老师到学生的转移和传递,更应该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知识体系的过程,通过新知识和原有知识的相互作用,提升自身的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并学会学以致用。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指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等,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高智慧的学习体系。
因此,“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基础,最根本的特点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习为主体”。基本环节包括:创设情境—提出任务、明确任务、自主学习—完成任务、任务评价。
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尝试过程
(一)“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实施的原则
在实施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感兴趣的事情来提出任务,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循序渐进,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教程中既能巩固已学过的内容,又能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逐步提高;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启发者,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体会自主学习带来的成就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尝试过程
1.提出任务:创设情境,提出任务。在上每节课以前,我会把这节课的教学任务、重点、难点,提前以课后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提前预习,知道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并提出本节课所要完成的任务。这个任务,有时我会根据教材内容直接布置给学生,有时我会要求学生根据情景,自己设计。如我在上“使用Word 2010编辑文档”中任务2“文档的格式化”内容时,我会以一篇“开学第一课安全教育”的讲稿为例,提出任务。在上任务4“图文混排”这节课时,会以“幼儿食谱”为例,提出所要完成的任务。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带着要怎样完成任务的决心去学习,去解决一个一个出现的问题。有时,我会让学生自己根据我提出的要求设计一个任务,如在讲“图文混排”这节课时,我会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份“生日卡”;在讲表格时,会让学生设计一张本班的成绩表等;有时,根据学校组织的活动,设计一份板报等,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任务的提出非常关键。任务中包含教学内容,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的教程中掌握知识、方法与技能,达到教学目标。在确定任务时,任务目标要明确,大小要适当,有可操作性,同时,任务要符合学生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也要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
2.明确任务:这一步非常关键。对每一个任务,首先我会给学生分析任务,在这个任务中,包含哪些知识点,哪些是这节课的重点、哪些是这节课的难点,哪些知识点是复习以前的内容、哪些知识点是本节课所要掌握的内容;其次,把一个整体任务再分成几个小“任务”,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小“任务”中,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先从简单的任务开始,逐个完成。由于技校学生个性差异较大,完成任务的水平参差不齐。这样分成几个小“任务”,也让动手能力弱的学生能完成一两个小任务。在这一步,我会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指引完成任务的途径。如在完成“开学第一课安全教育”的排版时,我会让学生先完成字体的格式化,再完成段落的格式化,最后完成基本的版式设置和特殊的排版方式,这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更快地融入课堂,进入角色,能更好地理解和完成任务。有的知识点我会通过反复的演示、讲解,让大部分学生掌握并能完成本节课的任务。
3.完成任務:学生通过上机操作,完成本节课的任务。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方法、技能。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寻找获取知识的方法,探索知识规律,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和学习方法。由于技校学生的差异性很大,很难在相同的时间完成同一个任务。为了能更好地理解和完成任务,在安排上机操作的过程中,我会把动手能力弱的学生和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有意安排在一起。这样在上机操作的过程中,教师指导不过来的时候,让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去帮助动手能力弱的学生,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让他们在辅导的过程中有新的发现和提高,体会到成功的感觉,又能让大家比较好地完成任务。
4.任务评价:也是教学效果的评价,是判断教学方法好坏的主要依据。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针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我既有每节课的评价,又有一个单元的评价,期末的时候有综合评价。每一节课,我会根据学生上机操作的主动性和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适当的点评,对任务有创意、完成好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对任务没有完成的学生,帮他们找到原因;对每一个小单元,我会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对每一个任务进行点评。一个任务就是一个作品,肯定作品中有创意和完成较好的地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指出哪些地方需要学生改进,督促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期末的时候,会有一个对一学期所学内容的考核。如在评价“任务2 文档格式化”的教学效果时,我会根据学生对三个任务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价,分析学生对哪些知识点掌握得较好、哪些知识点还需要多练习。我也根据学生知识点掌握的情况,反思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还需要改进的地方,以提高我的教学水平。
三、“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意义和作用
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如何上好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是每个计算机老师应关注的事情。在多少年的教学中,由于技校学生的特殊性,我深深感觉到,上课怎么让学生听讲成了老师第一个要考虑的问题。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作为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更多地关注实际操作、综合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自己在操作中学习,掌握知识并学会在生活工作中应用。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特别适用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老师讲解的少,而学生动手操作的多,避免了学生不爱听讲的毛病。老师把要学习的课程知识融入每个任务,而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老师完成了教学任务,而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发现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总体来说,“提出任务—完成任务”贯穿教学的全过程。教师以教材为依据提出任务,学生通过阅读、讨论、上机操作等方法完成任务。任务的提出和解决不仅仅是为了学习新的知识,更主要的是为了引导、启发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在“任务驱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巩固、主动学习能力得到了加强。
编辑 马燕萍
[关 键 词]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计算机应用基础;运用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9-0110-02
在計算机飞速发展的今天,学好和使用相应的计算机知识已经成为每一个人的必修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作为计算机知识的基础,已经成为中职学校中一门基础课中的基础,也已经成为各个专业的基础课程。作为技校的学生,更应该学好和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相关知识。通过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使学生了解计算机软、硬件知识的一些知识,掌握计算机系统的操作、熟练掌握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并能在生活工作中运用。目前,我们学校只有两个多媒体教室、两个计算机室,没有一体化教室。在计算机教学中过多采取老师演示讲解一节课,然后布置任务,学生上机操作练习一节课的教学模式。在多媒体教学刚兴起的阶段,这种教学模式比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有了很大的提高,使教学内容比较直观、形象,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很大的提高。但如果仅采用“演示讲解+上机练习”这样一种教学模式,还不能提高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这个过程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体现出来。教师在演示讲解的过程中,授课速度快且信息量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仍然没有得到充分调动。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教材的更新,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也随之发生变化。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2017年以前,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我采用过“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这种模式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讨论交流,上机练习,然后自己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在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特别随着教材内容的改变,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近几年来,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我又采用了“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该模式是以“提出任务—明确任务—完成任务—任务评价”为主要结构的教学模式。通过几年的实践,我发现该模式更能适应技校学生的特殊情况,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团队协作的能力。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我又探索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并坚持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实施,经过几年的实施也有一点感悟。
一、“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概念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理论来源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通过课程任务的提出和任务的完成来实现教学目标。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引导者、促进者、帮助者和合作者。教学过程是建构和理解的过程,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一种具体应用,它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教师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以使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学生的学习不单是知识由老师到学生的转移和传递,更应该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知识体系的过程,通过新知识和原有知识的相互作用,提升自身的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并学会学以致用。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指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等,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高智慧的学习体系。
因此,“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基础,最根本的特点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习为主体”。基本环节包括:创设情境—提出任务、明确任务、自主学习—完成任务、任务评价。
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尝试过程
(一)“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实施的原则
在实施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感兴趣的事情来提出任务,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循序渐进,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教程中既能巩固已学过的内容,又能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逐步提高;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启发者,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体会自主学习带来的成就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尝试过程
1.提出任务:创设情境,提出任务。在上每节课以前,我会把这节课的教学任务、重点、难点,提前以课后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提前预习,知道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并提出本节课所要完成的任务。这个任务,有时我会根据教材内容直接布置给学生,有时我会要求学生根据情景,自己设计。如我在上“使用Word 2010编辑文档”中任务2“文档的格式化”内容时,我会以一篇“开学第一课安全教育”的讲稿为例,提出任务。在上任务4“图文混排”这节课时,会以“幼儿食谱”为例,提出所要完成的任务。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带着要怎样完成任务的决心去学习,去解决一个一个出现的问题。有时,我会让学生自己根据我提出的要求设计一个任务,如在讲“图文混排”这节课时,我会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份“生日卡”;在讲表格时,会让学生设计一张本班的成绩表等;有时,根据学校组织的活动,设计一份板报等,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任务的提出非常关键。任务中包含教学内容,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的教程中掌握知识、方法与技能,达到教学目标。在确定任务时,任务目标要明确,大小要适当,有可操作性,同时,任务要符合学生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也要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
2.明确任务:这一步非常关键。对每一个任务,首先我会给学生分析任务,在这个任务中,包含哪些知识点,哪些是这节课的重点、哪些是这节课的难点,哪些知识点是复习以前的内容、哪些知识点是本节课所要掌握的内容;其次,把一个整体任务再分成几个小“任务”,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小“任务”中,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先从简单的任务开始,逐个完成。由于技校学生个性差异较大,完成任务的水平参差不齐。这样分成几个小“任务”,也让动手能力弱的学生能完成一两个小任务。在这一步,我会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指引完成任务的途径。如在完成“开学第一课安全教育”的排版时,我会让学生先完成字体的格式化,再完成段落的格式化,最后完成基本的版式设置和特殊的排版方式,这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更快地融入课堂,进入角色,能更好地理解和完成任务。有的知识点我会通过反复的演示、讲解,让大部分学生掌握并能完成本节课的任务。
3.完成任務:学生通过上机操作,完成本节课的任务。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方法、技能。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寻找获取知识的方法,探索知识规律,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和学习方法。由于技校学生的差异性很大,很难在相同的时间完成同一个任务。为了能更好地理解和完成任务,在安排上机操作的过程中,我会把动手能力弱的学生和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有意安排在一起。这样在上机操作的过程中,教师指导不过来的时候,让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去帮助动手能力弱的学生,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让他们在辅导的过程中有新的发现和提高,体会到成功的感觉,又能让大家比较好地完成任务。
4.任务评价:也是教学效果的评价,是判断教学方法好坏的主要依据。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针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我既有每节课的评价,又有一个单元的评价,期末的时候有综合评价。每一节课,我会根据学生上机操作的主动性和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适当的点评,对任务有创意、完成好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对任务没有完成的学生,帮他们找到原因;对每一个小单元,我会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对每一个任务进行点评。一个任务就是一个作品,肯定作品中有创意和完成较好的地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指出哪些地方需要学生改进,督促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期末的时候,会有一个对一学期所学内容的考核。如在评价“任务2 文档格式化”的教学效果时,我会根据学生对三个任务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价,分析学生对哪些知识点掌握得较好、哪些知识点还需要多练习。我也根据学生知识点掌握的情况,反思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还需要改进的地方,以提高我的教学水平。
三、“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意义和作用
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如何上好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是每个计算机老师应关注的事情。在多少年的教学中,由于技校学生的特殊性,我深深感觉到,上课怎么让学生听讲成了老师第一个要考虑的问题。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作为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更多地关注实际操作、综合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自己在操作中学习,掌握知识并学会在生活工作中应用。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特别适用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老师讲解的少,而学生动手操作的多,避免了学生不爱听讲的毛病。老师把要学习的课程知识融入每个任务,而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老师完成了教学任务,而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发现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总体来说,“提出任务—完成任务”贯穿教学的全过程。教师以教材为依据提出任务,学生通过阅读、讨论、上机操作等方法完成任务。任务的提出和解决不仅仅是为了学习新的知识,更主要的是为了引导、启发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在“任务驱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巩固、主动学习能力得到了加强。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