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媒体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的路径探析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zhao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思想政治话语的转化重要前提在于如何能营造出良好的转化语境,营造出健康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将新媒体传播的方式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实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良性沟通。针对此,从新媒体角度提出思想政治话语转换的解决对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新媒体 思政教育话语 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21.03.035
  On the Path of Discourse Transform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New Media
  ZHANG Yue
  (College of Marxism,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Yichang, Hubei 443002)
  Abstract The important premise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discourse lies in how to create a good transformation context, create a healthy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nvironment, enrich the connot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closely combine the new media communication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realize the sound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educator and the educated. In view of thi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discourse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media,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new media; the dis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语的内涵
  高校思想政治的话语是搭建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主要通道之一,只有改进高校思想政治话语,才能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效果的实施途径。[1]因此,了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
  1.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语境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语境形成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是在较为漫长的时间段内形成的。这种语境从根源上看,与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产生背景相一致。因此,思想政治语境的好坏与思政教育的环境相关联。[2]因此,为了更好的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的语境环境,就要从社会背景入手,分清并找到语言环境形成的特征和其所在现有思想政治教学带来的改变,唯有如此,才能根据现实的语境状况发展,切实找到解决的办法和途径。
  1.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形式
  高校思想政治话语的传播形式是建立在思想政治教育基础之上,通过话语的传播方式加以输出的形式。高校思想政治话语的大概形式分为两类,一类是文本话语,另一类是实践话语。文本话语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较为常见的方式之一,也是常见的形式,实际话语则和文本话语存在一定的差别,但也是最为关键的话语方式。文本话语和实践话语在思想政治教育表达中是不可或缺的,是开展相应工作的关键所在。
  1.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相关性
  从大体方向上看,可以从几个维度看待和解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相关性:首先,高校思政教育话语的渗透落实的关键在于思政教育落实的全过程中。其次,相关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是思政教育话语渗透的对象和主体;再次,思政教育渗透的全过程也是思政教育实践的全过程。最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落实中,其与教师的工作经历、阅历等内容密不可分。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话语输出过程中,相关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因个体差异而产生的灵活性和张力,可以定义为思想政治教育对话的重要性。
  2 当今时代高校政治教育话语转换存在的问题
  2.1 多元思想冲击
  随着全球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新媒体成为人类使用量最多的信息交流方式,这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各种思想冲突。[3]当人们使用新媒体发布和接收信息时,阈值较低且易于使用,导致信息混杂,难以区分真假。而新媒体传播方式的不同,传播趋于扁平化。信息的输出和输入的方式得到了简化,与传统媒介出现了较大的差别,多种思想畅所欲言的同时通过新媒体输出。思想政治教育也再受到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逐渐偏移了主题。面对这些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想法在网上“站队”,找到那些与自己相同的观点。思想没有受到约束,教师缺乏引导,容易使学生走上“歪路”。   2.2 思想政治教育者形式的欠缺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高校新媒体平台建设出现了以下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话语内容与话语能力上存在不足。未能设立专业的思政教育栏目,导致思政教育在落实的过程中,无法找到教育落实的关键点。高校在设立思政教育平台时,并未发挥指导的定位作用,导致所发布的信息无法正确的用思政指引功能。从而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高校的新媒体平台通常由学生组织提供,少数教师作为指导协助。这种平台的搭建过程中,所发布的文章虽然内容大概无误,传播的方向没有偏离,但思政教育并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4]
  教师对互联网热点的关注度较低。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学生是职业结构中最大的网民群体,几乎占网民总数的四分之一。[5]这说明在高校教育里,学生对网络的敏感度高,大学生同时也是网络关键词的创造者和使用者。若老师无法及时洞悉网络信息发展的动向回应这些热词,就会无法将全新的思政理念引入到思政教育中。同时教育者的言论也被受教育者认为是无聊的、过时的,这降低了受教育者的认同感。
  3 新媒体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的策略
  3.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语境改善
  3.1.1 完善高校校园网络的监督体系
  互联网由于自身的因素,不限制个人言论发表,因而会有一些不正确的价值观的传播,高校对此应该提高戒备,所以高校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完善校园网监督体系,建立舆论预警与责任制度,对于不正当言论或者内容应该限制学生观看,减少舆论传播。
  例如:中国国内的媒体平台推出“青少年模式”,筛选掉一些不利于青少年养成正确价值观,树立人生观的视频或文章,给青少年一个干净纯洁的网络环境,高校可以借鉴这种方式,从后台了解学生对于某些文章、内容的浏览以及下载的情况,对内容进行筛选,过滤一些不利于学生发展的言论或者思想。在百度搜索敏感词汇时,会跳出提醒以及进行咨询,高校可以效仿此类做法,为学生构建绿色的网络环境。[6]
  3.1.2 开展学生互联网素质教育
  网络素质教育是新媒体时代教育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高校应在教育中开设互联网素质培训课程。新媒体素养在教育中的提升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与计算机基础课程相结合。为了提高媒体技能,我们需要了解和利用好媒体。高校在计算机基础技能课堂上应增设新媒体相关课程,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新媒体、新媒体有什么特点以及如何正确使用新媒体。使受教育者能够手动使用新媒体,减少错误,充分发挥新媒体的效益。事实上,中国人民大学在2015年就设立新媒体课程共享平台,旨在研究目前新媒体环境的课程体系,以学习新媒体理论、新媒体内容生产、新媒体运营、新媒体技术和案例教学为课程研究重点,了解新媒体的模式,传播给全国新闻传播专业师生,也为全国两千多所高校的四万多名大学生免费开放新媒体课程。
  教育者要重视网络的法律法规,“网络并非法外之地”,必须树立起在互联网中的法律意识,而受教育者应该对互联网中的违法行为具备基本的判断能力,防止自身发生违法行为。近年来,发生不少因为舆论造成的悲惨事故,尤其是公众人物,他们作为舆论中心,一言一行被暴露在观众的视野中,然而一些所谓偷拍者将舆论新闻放在媒体平台上,“键盘侠”举起他们的武器,对准了公众人物进行扫射,对公众人物形象造成很大的打击,很多传闻更是空穴来风、无中生有,高校学生由于没有接触社会,仍然缺乏分辨能力,高校政治教育应该结合心理健康课程,防止学生对于互联网的过度依赖,使学生脱离虚拟环境营造的假象。
  3.1.3 高校加强舆论风向导向
  教育者应该加强对舆论的引导能力,这样能够保持高校教师在互联网中占据一定的话语权,确保话语的基本立场,能够在新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起到引领作用,让学生与教师能够进行更多的交流。例如开通学校论坛,教师与学生能够在其畅所欲言,教师能够在平台上及时回答学生的提问,教育者提出正确观点,引导学生正确的想法思路,而不应该让丑恶事件发酵,对学生造成影响。
  3.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形式的更新迭代
  3.2.1 文字内容形式创新
  善于利用网络流行文字,采用“碎片化”的表达方式。由于现代人工作繁忙以及社交生活变得多样化,他们很难有时间阅读一篇冗长而辞藻复杂的文字,学生们对简单,简洁的文字结构更有兴趣。然而“碎片化”阅读绝不是断章取义,而是对信息的整合,再分成独立的知识向人们传播,人们只需要阅读对自己有需要的部分或者是想要阅读的内容。高校可以根据人们的这种喜爱,研究学生更偏向于哪些方面,对这类知识进行整合,达到化整为零的效果。此外,也要善于利用网络流行文字,比如网上流行的“打工人”是对社会上的工作劳动者一种称呼,有着对生活的热爱,把工作中遇到压力用来调侃,雖然透露着无奈,但是也是广大劳动工作者的心声,能够引起全民共鸣。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获取信息从以往的报纸到电视,再到如今的互联网,每一个时代的信息内容表达形式都存在差异性,高校应该利用互联网技术,如今很多高校都在媒体平台上开通了自己的公众号或者官方账号,学生可以通过关注学校官方账号了解学校信息,很多高校学生或许对于学校下发的文件潦草阅读,抑或者不翻阅,没有阅读到重点,这就需要官方在媒体平台上进行解读,学生在浏览网上信息时候能够阅读到有效信息,获取到关于自己的学业的有效信息等等。
  3.2.2 采用短视频弘扬正确思想
  互联网的全面覆盖以及新媒体技术的成熟,人们在网络上获取信息也从文字到视频。尤其是短视频,从低领小学生到高龄爷爷奶奶,都在使用短视频平台,短视频的内容也是各式各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也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合理运用短视频模式宣扬正确红色思想,引导高校学生对于政治教育的学习,能够提高高校学生对社会、国家、民族的关注度,提高高校学生的爱国热情,促进高校学生的国家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   比如作为共青团员都要观看的“青年大学习”,是共青团中央组织引导广大青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持续引向深入组织的青年学习行动。[7]利用短视频学习方法,逐级动员,结合团干部联系高校学生,面向团员青年广泛开展的宣讲。[8]以及“学习强国”平台,是由中共中央主管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要内容,面向全体党员乃至整个社会的优质平台。除了短视频还分了各个栏目以及内容考核。高校可以借鉴类似平台,推出具备学校特点的学习平台。[9]
  3.3 促进师生交流
  政治教育是十分严肃的,内容相对比较枯燥,为了能够达到更好的知识教育,教师应该从自身出发,利用新媒体工具,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增加受教育者对教育及其教育目标的理解。教师需要放平自身的地位,杜绝形式主义以及高高在上的姿势,坚持与受教育者平等对话的理念,而受教育者也不应该是听令式学习,对于疑惑要及时提出,勇于发表自身观点,这样才能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这点共同作用下达到思想与行为上的正确共识。[10]
  随着互联网的进步,直播软件出现得比较晚,但是却是十分火爆,高校教育者可以利用学生喜爱的方式,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比如在线授课,教师通过直播的形式进行授课,学生能够在课上发表自己的言论,提出问题,教师能够及时看到并回答,教师也可以在软件中进行提问。这样,很多性格内向的学生也能够参与课堂,在课堂上踊跃回答教师问题。促进了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拉近师生关系,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思想政治教学的传播,在这种轻松的课堂氛围下,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教师也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由此看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转换必须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语境,教育工作者需要运用新媒体占领舆论的阵地,扩大高校对舆论的引导能力,创造绿色的网络环境;不断更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内容和形式,利用新媒体的大众化形式,将其与思想政治教育联系起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新互动方式是一个重要因素,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双方有必要进行平等对话,并通过建立高校平台等方式加以促进。
  参考文献
  [1] 万慧.利用新媒体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J].青年记者,2017:105-106.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8.
  [3] 韩飞.中国纪录片进入“网生时代”——2019年中国网络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J].传媒,2020:38-41.
  [4] 贾晓霞;彭志红.探索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J].中国教育学刊,2019:110.
  [5] 何华琳.守正创新,利用新媒体传播教育正能量[J].贵州教育,2019:43-44.
  [6] 董忱,张绍辉.短视频“青少年模式”能防沉迷?[J].齊鲁周刊,2019:38-39.
  [7] 唐鹏飞.把十九大精神铭于心践于行[J].党员生活(湖北),2018:14-14.
  [8] 刘凡.“青年大学习” 彰显“新”活力[J].军工文化,2018:80-81.
  [9] 刘汉俊.以媒体融合优势做强“学习强国”学习平台[J].先锋,2019:14-17.
  [10] 赵俊峰.如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8:69-70.
其他文献
摘 要 高校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承者以及重要建设者,承担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因此,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极为关键,在当前时代背景下,需着重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强化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作用。高校思政课程作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主阵地,必须要积极发挥作用,采用多种形式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并指导大学生积极践行。本文简要阐述新时代高校思政课马克思主义信仰教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生力军。而"思政课"教师中青年教师群体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
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是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思想和道德品质的重要举措,也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文章从以人为本,做到因材施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高等教育要求,对电子技术课程进行融合式教学.利用企业提供的在线实验平台和口袋实验平台进行理论和实验的融合式教学;利用网上金课和教学案例进行线上和线
深度学习,区别于浮于表面的学习,简言之是指学生学习能够遵循学科教学的规律,对学生进行高阶思维训练的学习,是能够触动学生心灵的学习。思想政治课作为学科课程,要用习近平
为充分利用现有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同时满足移动互联网教学需要,针对以往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网络协同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移动网络平台与计算机网络平台、翻转课堂
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始终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从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性要求出发,通过对VR技术嵌入思政课教学实践环节的优势研究,得出了VR技术对于强化思政课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基层党组织建设要以组织力为重点,这为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指明新的目标方向。高职院校顺应新时代和新要求,围绕组织力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面临许多
本文主要以“互联网+”模式下高中生物教学模式为重点进行阐述,首先分析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现状,其次从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互联网+”模式下,开展生物教学活动的有效对策,
摘 要 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可以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多角度地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地图在学生的综合思维培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结合地图,利用“多图并用”“地图叠加”“虚拟地图”探讨了地方综合、要素综合及时空综合的培养,以期对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培养有所借鉴。  关键词 地图教学 综合思维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