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森林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就各种立地类型的造林特点并结合森林经营理论进行探讨。
关键词:立地类型;人工造林;整地
土壤因子既是林木赖以生存的载体,它不仅是光、热、水分、植物等因子的直接承受者,而且是各个生态因子的综合反映者。因此,土壤因子也是划分立地类型时非常重要的因子。在主要依据地形、土壤因子来划分立地类型的同时,并不否认植被因子的重要性,尤其是森林植被因子的作用。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只要原始植被受破坏程度较轻,就可利用植被做为划分立地类型的补充依据。立地是体现地质,地貌,土壤,水文,植被及其它生物等自然环境因子综合作用的宜林地段,是林地生产力基本一致的地段的组合,立地划分对林地立地条件和林地生产力的科学分类,目的在于合理的指导造林树种选择和造林技术措施设计,充分的促进林业活动获得最大限度的经济利益。
1 立地类型
立地类型是根据影响水热条件变化的微域地形特征和土壤、植被、地下水位、土地利用性质等主导因子的宜林性质与技术措施的相似性进行划分的。部分地区的水分亏缺是限制这一地区林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因此,该地区应以影响林木水分循环的主导环境因子为依据。地形因子虽然不是林木生长所必须的生活因子,但它通过对光、热、水等生活因子的再分配,反映着不同土壤水分状况,从而对整个局部生态环境起着综合决定性作用。根据该不同区域的立地分异特点,利用立地类型两级系统进行分类.按照立地条件分异的主导因子有土土层厚度,土壤类型主要有黄壤,紫色土,新冲积土,林业用地极少数厚于100厘米.,因此确定森林培育和保护工作计划,立地分类单元划分依据和标准,立地类型组的类型有:黄壤薄土层立地类型,紫色土酸性薄土层立地类型,以及紫色土钙质薄土层立地类型。针对整地方式和树种类别,分别需要进行对比造林试验,同时还进行树种对比造林试验和树种试验。
2 不同立地类型的造林技术
2.1 荒山荒坡
2.1.1 整地方式。但植被已退化演替为荒山植被。荒山草坡因植物种类的差异,可以均匀配置造林。当造林地上的立地条件一般比草坡好,但也因灌木对幼树的竞争作用也很强,因此需要进行较大规格的整地。但另一方面也要减少造林初植密度,要经过全面炼山及连年刈除等工序,还可促使幼林早日郁闭,抑制小竹生长。由于苗木全部用生根粉浸根,同时根据苗木情况进行采取切根或截干措施.植苗前,必须浇足定根水后覆盖.地膜覆盖时为了便于苗坑收集雨水,最后采用窝内除草的方式松土,松土深约为6-18cm。整地方式分为水平沟整地,鱼鳞坑整地以及穴状整地,整地方式对比造林试验处理与重复处理,水平沟整地鱼鳞坑整地要求沟长10m,沟间距2.0m,筑埂的顶宽25cm。坑面低于坡面,半圆两角的引水沟相通,窝深为35cm。
2.1.2 树种造林对比试验。试验树种有香椿,刺桐,刺槐,柏木,枫杨,黄花槐,苦楝,整地方法采用鱼鳞坑整地,规格为长径40tin,短径25em,深50cm,并可能增加土层厚度,将窝的外边坡筑紧有利于防止水土流失.整地后以便土壤熟化,提高造林成活率。
2.1.3 造林方法
2.1.3.1 播种造林。一是撒播,其就是将种子均匀的撒到造林地中。这些粗放的作业方式具有较低的成本,种子很容易出现植物截留种子、水流冲走或者风吹跑种子等现象,甚至还会导致發芽的幼苗根系不能够有效地将地被层穿透,影响了种子的正常发芽和生长,通常适合于缺乏劳动力、树种颗粒较小且急需绿化的地方。
2.1.3.2 直播造林,这种方法适合于在大面积造林地上进行造林。但是这种方法对造林后的幼林抚育管理措施要求也较高。播种造林要求造林地土壤水分充足,各种灾害性因素影响较轻,播种造林可以选用播种、穴播、缝插、条播和撒播等。条播是指可以根据一定的行距进行间断或者是连续播种,双行或者是单行都可以。采取条播的方式可以适当的进行机械化作业,主要以灌木和个别乔木为主;穴播,是按照一定的穴、行距进行播种。在充分考虑和结合树种种粒大小的基础之上进行覆土镇压。穴播这种方式可以极大的节约播种成本,广泛应用在植树造林工作中去,改善了东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平坦荒地是造林比较容易的造林地,各有其特点,需要进一步探讨实质上牵涉到这类造林地内部的立地条件差别。
2.2 农耕地、四旁地及撩荒地
2.2.1 立地类型特点。农耕地一般平坦、裸露、土厚,条件较好,但是对林木根系的生长不利,四旁地就是农耕地或与农耕地相类似的土地,条件都较好。
2.2.2 造林技术。这种立地类型适合于分蘖造林,该方法由于沙棘的根蘖能力很强,天然根蘖苗产苗量达8万~15万株/hm2以上,栽植时要保证根系舒展,并且要覆土踏实;撩荒地随撩荒的原因及时间长短而定,一般撩荒地的植被稀少,土壤条件可能尚未恶化,经过耕作对整地和造林都是有利的。在农耕地、四旁地、撩荒地上造林时,株行距配置要考虑到梯田的宽度及种植点主梯田埂的距离等因素。
2.3 采代迹地和火烧迹地
2.3.1 立地类型特点。采伐森林(指皆伐,下同)后所腾出来的林地称为采伐迹地。刚伐后的新采伐迹地应当争取时间及时进行人工更新。但新采伐地上的集材方式对新采伐迹地的影响颇大。
2.3.2 整地造林技术。通常采取插条造林技术,插条造林应在发芽前、土壤解冻后这一段时间内,剪成长35~45cm的插穗,按照一定的株行距进行插条,一定要使插穗的大头向下,小头向上。新采伐迹地不利于造林更新,必须较细致地整地。另一方面,老采伐迹地与采伐迹地类似,除此之外需要进行清理。火烧迹地上的土壤的灰分因土温增高而有所促进,应充分利用这个条件及时更新而较变为老火烧迹地,其上的环境状况也发生剧烈变化。与老采伐迹地相似。
总之,结合不同的立地类型,并采取适当的造林整地技术,给造林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挑战,需要我们选择科学的植树造林方法,以便起到绿化环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国森林立地类型,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2]四川省地图集,四川省测绘局出版,1981.
[3]中国主要树种造林技术,2004.19.
[4]李月娥.浅析造林地植树造林的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6).
关键词:立地类型;人工造林;整地
土壤因子既是林木赖以生存的载体,它不仅是光、热、水分、植物等因子的直接承受者,而且是各个生态因子的综合反映者。因此,土壤因子也是划分立地类型时非常重要的因子。在主要依据地形、土壤因子来划分立地类型的同时,并不否认植被因子的重要性,尤其是森林植被因子的作用。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只要原始植被受破坏程度较轻,就可利用植被做为划分立地类型的补充依据。立地是体现地质,地貌,土壤,水文,植被及其它生物等自然环境因子综合作用的宜林地段,是林地生产力基本一致的地段的组合,立地划分对林地立地条件和林地生产力的科学分类,目的在于合理的指导造林树种选择和造林技术措施设计,充分的促进林业活动获得最大限度的经济利益。
1 立地类型
立地类型是根据影响水热条件变化的微域地形特征和土壤、植被、地下水位、土地利用性质等主导因子的宜林性质与技术措施的相似性进行划分的。部分地区的水分亏缺是限制这一地区林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因此,该地区应以影响林木水分循环的主导环境因子为依据。地形因子虽然不是林木生长所必须的生活因子,但它通过对光、热、水等生活因子的再分配,反映着不同土壤水分状况,从而对整个局部生态环境起着综合决定性作用。根据该不同区域的立地分异特点,利用立地类型两级系统进行分类.按照立地条件分异的主导因子有土土层厚度,土壤类型主要有黄壤,紫色土,新冲积土,林业用地极少数厚于100厘米.,因此确定森林培育和保护工作计划,立地分类单元划分依据和标准,立地类型组的类型有:黄壤薄土层立地类型,紫色土酸性薄土层立地类型,以及紫色土钙质薄土层立地类型。针对整地方式和树种类别,分别需要进行对比造林试验,同时还进行树种对比造林试验和树种试验。
2 不同立地类型的造林技术
2.1 荒山荒坡
2.1.1 整地方式。但植被已退化演替为荒山植被。荒山草坡因植物种类的差异,可以均匀配置造林。当造林地上的立地条件一般比草坡好,但也因灌木对幼树的竞争作用也很强,因此需要进行较大规格的整地。但另一方面也要减少造林初植密度,要经过全面炼山及连年刈除等工序,还可促使幼林早日郁闭,抑制小竹生长。由于苗木全部用生根粉浸根,同时根据苗木情况进行采取切根或截干措施.植苗前,必须浇足定根水后覆盖.地膜覆盖时为了便于苗坑收集雨水,最后采用窝内除草的方式松土,松土深约为6-18cm。整地方式分为水平沟整地,鱼鳞坑整地以及穴状整地,整地方式对比造林试验处理与重复处理,水平沟整地鱼鳞坑整地要求沟长10m,沟间距2.0m,筑埂的顶宽25cm。坑面低于坡面,半圆两角的引水沟相通,窝深为35cm。
2.1.2 树种造林对比试验。试验树种有香椿,刺桐,刺槐,柏木,枫杨,黄花槐,苦楝,整地方法采用鱼鳞坑整地,规格为长径40tin,短径25em,深50cm,并可能增加土层厚度,将窝的外边坡筑紧有利于防止水土流失.整地后以便土壤熟化,提高造林成活率。
2.1.3 造林方法
2.1.3.1 播种造林。一是撒播,其就是将种子均匀的撒到造林地中。这些粗放的作业方式具有较低的成本,种子很容易出现植物截留种子、水流冲走或者风吹跑种子等现象,甚至还会导致發芽的幼苗根系不能够有效地将地被层穿透,影响了种子的正常发芽和生长,通常适合于缺乏劳动力、树种颗粒较小且急需绿化的地方。
2.1.3.2 直播造林,这种方法适合于在大面积造林地上进行造林。但是这种方法对造林后的幼林抚育管理措施要求也较高。播种造林要求造林地土壤水分充足,各种灾害性因素影响较轻,播种造林可以选用播种、穴播、缝插、条播和撒播等。条播是指可以根据一定的行距进行间断或者是连续播种,双行或者是单行都可以。采取条播的方式可以适当的进行机械化作业,主要以灌木和个别乔木为主;穴播,是按照一定的穴、行距进行播种。在充分考虑和结合树种种粒大小的基础之上进行覆土镇压。穴播这种方式可以极大的节约播种成本,广泛应用在植树造林工作中去,改善了东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平坦荒地是造林比较容易的造林地,各有其特点,需要进一步探讨实质上牵涉到这类造林地内部的立地条件差别。
2.2 农耕地、四旁地及撩荒地
2.2.1 立地类型特点。农耕地一般平坦、裸露、土厚,条件较好,但是对林木根系的生长不利,四旁地就是农耕地或与农耕地相类似的土地,条件都较好。
2.2.2 造林技术。这种立地类型适合于分蘖造林,该方法由于沙棘的根蘖能力很强,天然根蘖苗产苗量达8万~15万株/hm2以上,栽植时要保证根系舒展,并且要覆土踏实;撩荒地随撩荒的原因及时间长短而定,一般撩荒地的植被稀少,土壤条件可能尚未恶化,经过耕作对整地和造林都是有利的。在农耕地、四旁地、撩荒地上造林时,株行距配置要考虑到梯田的宽度及种植点主梯田埂的距离等因素。
2.3 采代迹地和火烧迹地
2.3.1 立地类型特点。采伐森林(指皆伐,下同)后所腾出来的林地称为采伐迹地。刚伐后的新采伐迹地应当争取时间及时进行人工更新。但新采伐地上的集材方式对新采伐迹地的影响颇大。
2.3.2 整地造林技术。通常采取插条造林技术,插条造林应在发芽前、土壤解冻后这一段时间内,剪成长35~45cm的插穗,按照一定的株行距进行插条,一定要使插穗的大头向下,小头向上。新采伐迹地不利于造林更新,必须较细致地整地。另一方面,老采伐迹地与采伐迹地类似,除此之外需要进行清理。火烧迹地上的土壤的灰分因土温增高而有所促进,应充分利用这个条件及时更新而较变为老火烧迹地,其上的环境状况也发生剧烈变化。与老采伐迹地相似。
总之,结合不同的立地类型,并采取适当的造林整地技术,给造林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挑战,需要我们选择科学的植树造林方法,以便起到绿化环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国森林立地类型,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2]四川省地图集,四川省测绘局出版,1981.
[3]中国主要树种造林技术,2004.19.
[4]李月娥.浅析造林地植树造林的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