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与绵羊结婚

来源 :英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leagelx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波笑称自己是个“卖药”的,在管理咨询业里摸爬滚打了9 年多,也许不再满足于“为人做嫁衣”的现状,今年初,他杀进商场,成了浪潮集团通软公司麾下的一名“空降兵”。
  
  第一次亲密接触
  记者(以下简称记):从管理咨询业到企业的CEO,这中间有什么故事吗?
  李波(以下简称李):1999年,我认识了浪潮通软的总裁王虎。那时浪潮通软正面临着从财务软件向企业管理软件的全面转型,需要引进新的管理团队来带领企业向长远发展。最初远卓管理顾问只打算对他们做诊断,于是提出了一些初步建议。王虎听了很认同。
  记:那时他已经认识到你就是他要找的人?
  李:实际上他已经认可了。但是坦率地说,到2000年下半年我还没有拿定主意是否过来。当时我们在和国外投资者谈一个项目,这需要我投入很多精力去跟进。但我发现我们咨询项目的结果已深深融入到浪潮通软中去了。在此之前,本来大家都还没有紧迫感,但现实情况是,已经没有办法两方面兼顾了。而我又十分希望浪潮通软能够在咨询之后很好地生存发展下去。
  记:你已经对通软有感情了?
  李:有三重因素,一是王虎早就要把我的远卓纳入他的旗下了,但当时时机未到;二是资本的国际化运作是个大趋势,借这个外力转型会比较容易。再就是我私人的感觉。我做企业顾问这么多年,搞出了许多方案,但执行啊、监督啊都和自己没关系了。多年以来,我一直希望在某个项目上把整个计划做完,看到最终的结果。反过来也给咨询业树个典范,争点光。
  
  空降不是做秀
  记:企业从外面请来了“空降兵”,就指望他在一朝一夕把事情办了,这个想法是否不够理性?


  李:是这样,在最初空降的时候,“空降兵”就不应该让自己陷入死地。理性的目标选择对他们非常重要。有的企业找“空降兵”纯粹是做秀,想引起媒体的注意,这倒是个宣传自己的方法。如果是采用这个方法,那么双方都容易认同,玩呗。他应该仔细权衡一下,“你为什么到那里去”。看看市场的大环境、竞争对手以及企业本身的成长性。我来通软之前,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进行准备。如果是要转变企业的战略,那你对他的了解和铺垫就要相当大。“空降兵”降下来有不同的作战目标,如果是功能性地解决战局的问题,比如说某一个营销设计、产品设计,就比较容易提出很硬的指标改进。高层的改革就困难重重了,不能把赌注押在一两个人身上,期望他们强力地扭转一个企业,那是传奇。
  
  从道具变成导演
  记:你觉得到高层来的“空降兵”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
  李: 一个CEO首先要给企业带来希望。他要明确表明这样一种姿态:我要留在这里,改变这个企业,我清楚自己在干什么。接下来,他必须通过业务的拓展,让大家认识到实现设定的希望是可能的,使团队建立起信心。当然,他也要根据形势来随时调整,降低或提升这个希望。然后才是掌握全局,制定游戏规则。
  记:如何抛弃原有的规则从头开始?
  李:这个转变最难。从一开始你就被视为希望的载体,企业之所以请你来,肯定是问题太大自己解决不了。所以他们的要求往往太迫切。没错,你最初可能只是一个道具,问题是你如何从布景里一步步走出来,变成制定规则的主导。要准备转变成导演,演出一场自己的戏。
  记:你所说的希望很重要。有些“空降兵”跳下来只会让更多的人感到担忧,他们没命地冲杀,最后搞出一个血淋淋的现实放在那里,让大家不得不来接受。
  李:希望是一柄双刃剑,你不能随便燃起别人的希望之火。
  
  最难熬的时间
  记:作为一个外援,“空降兵”给人的印象是打一把就跑,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李:对我而言,不仅仅是来帮忙打赢这场战役的。我希望的是占领一处阵地,扎根下去。如果做的好,就做下去。我不想当个职业的“空降兵”。但是如果企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优秀人才补充进来,我也愿意为他们提供宽阔的舞台。
  记:你到通软来主持工作以后,是先从哪儿开始改革?
  李:年初以来我们做的工作很大程度上就是建立希望;下面就是逐步具体建立新运作体系。举个例子,过去通软签个40万左右的订单,就算是比较大的了。今年上半年我们一半以上的项目都是在80万到100万之间。事实证明我们的组织调整、产品定位和营销技巧上去以后,业绩可以大大改善,企业经过一番调整并没有乱。用王虎的话讲,他度过了创业以来最难熬的半年。
  记:他也忐忑?
  李:他很忐忑。今年做年中总结的时候,他说今年上半年我也很难啊,但是让人欣慰的是你们支撑过来了,而且还有了业绩。
  
  自己动手改革
  记:你觉得企业内部的人事调整,给你造成压力了吗?
  李:这一点我们做的不错,从干部组织这方面,我们基本上是从内部进行调整。包括把一些员工从一个部门调到另外的部门,理顺了人员配置,巩固了公司基础,获取了原来体系的支持。有的空缺不能替补的,就从外面引进人才。而提拔人的时候,我是放权的。没有积极性的话,干部怎么能更好地工作?但是也要清楚放权以后可能会产生什么后果,所以必须把信息控制抓紧,放权和控制结合在一起。
  记:目前在浪潮通软你最深的体会是什么?
  李:从顾问这个角度来说,我不再受牵制了。原来针对某个企业搞一个改革,我要费好多的嘴皮子来说服决策者该怎么做。现在是别人来说服我,为什么要这么干了。我很高兴改革和推进的速度加快了。我上任前,事业部的一个经理曾对我说,你给我三个人我就如何如何。我一到任立刻就给了他三个人,我说你的要求我兑现了,现在你放手去干吧。多年以来都是我逼着别人改革,现在是大家自己亲自动手啦。
  火力支持
  记:王虎给了你怎样的支持?
  李:“空降兵”也会犯错误,也需要火力支持。火力当然是来自企业的领导。王虎在通软这块阵地上打了很多年仗了,他知道仗该怎么打。他对我们是充分信任的。我和我的下属在前面踢球时,他就在后面防守。看到问题了,就和我商量。偶尔他也有急了的时候,当他发现我们陷入了细节之后,就马上去补位,然后再跟我解释。所以我很满意通软有这样一个高层团队,互相提醒,相互支持,出现危机时彼此不推诿责任。
  
  绵羊与笼中的老虎
  记:如果一个“空降兵”将来要成为企业领导的话,他是要逐步接管权力的。在权力交班的问题上,不少企业出现过危机。
  李:你说的不错。明摆着的,不可能一个老虎把自己锁在笼子里面,然后看着绵羊在外面闲逛。
  记:那么钥匙在谁的手上?
  李:当然是在老虎手上。但是事情也有例外,我们这里不只是老虎和绵羊谈上恋爱了,而且还结了婚呢。本来我觉得老虎自动进笼子是一件很可疑的事情,如今没有什么顾虑了。
  记:像王虎这个岁数的人容易因为自身经历的缘故,在企业里带出办公室政治这种东西,但是在浪潮似乎看不到。
  李:也有。但不是他带来的。由于我们的班子里中层队伍是不断整合进来的,有创业者,有我们整合进来的人,有从浪潮集团过来的,这里面有关联的政治因素。但王虎做事的风格比较民主,比较兼容,他强调的是多元化。政治斗争到处都有,但我觉得在通软它没有形成主流,没有影响企业的发展,这真是件幸运的事情。
  
其他文献
他控制资产超过200亿;当我们将商业世界想像得充满血腥的味道,而许荣茂却宣称“没感觉,我喜欢参与其中”;从打工仔到亿百富豪,是怎样的一部发迹史?……  《福布斯》榜中巨富首度接受大陆媒体独家专访   有人称许荣茂是房地产新贵,也有人形容他是业界的“巨鳄”:在国内的土地储备数量庞大,举重若轻、敢做别人不敢做的项目,随时可调用的资金数额惊人……  关于他的种种传闻,令人深感他的神通广大,莫测高深,随着
期刊
当今社会,买房的恐惧,卖房的更恐惧。  北京房地产开发商的恐惧主要是源自于房地产市场的巨大的压力:现在楼盘供应量总体过大,放量时间过于集中,有特点的楼盘少。在市场的一片战战兢兢声中,北京市中原房地产经纪公司却爆出了一个大新闻——该公司代理的中关村韦伯时代写字楼项目,从去年10月11日开盘,到今年3月25日在北京西苑饭店签订合同为止,短短的166天时间内,创造了总成交面积5万余平方米的业绩。  中原
期刊
一直以来,关于国际间人才争夺愈演愈烈的话题,在我国不外衍生出司空见惯的两种景观:一方面,每年国家辛辛苦苦培养出的高校毕业生,有大批优秀分子在深造的“旗帜”下流往美、欧诸国,造成大量人才流失;另一方面,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企业,向国外“招贤纳才”也逐渐家常起来,洋专家、洋经理,甚至高层政府部门的洋顾问纷纷在我国安营扎寨。  然而,今年9月初中央及北京部分媒体关于中国气象局副局长颜宏竞聘世界气象组织
期刊
前后不过6年,凯德置地在北京的发展遇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局面。  90年代中期, 凯德置地的前身初到北京寻找发展机会,可以说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由于“当时政策的透明度太差,审批环节复杂,市场远不够成熟,让人觉得心里没底,于是只得望而却步。”“于是公司将目光投向了另外一个更具活力的城市——上海,8年来,集团在上海成功地开发了近十个项目,囊括大型住宅区、服务性公寓、写字楼和商业等开发品种,凭借品牌的优
期刊
举办世界性技术峰会向来是全球500强企业巨头的专利,因为也只有它们才拥有盟主般的主导某种技术或标准的实力。  2002年12月3日,联想集团在北京首次举办了自己的信息技术峰会,开创了国内IT企业做东倡导产业技术方向与标准的先例。杨元庆在这次峰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关联”的概念,传递出实现计算、通信和家电融合的技术构想。  与其他前来捧场的跨国公司代表负责业务与市场者居多不同,英特尔公司派出了掌控技术研
期刊
只在北京停留两天的林惠春,一早沏好了一壶绿茶,心中遗憾的是恐怕这次又没有时间和丁亮好好聊一聊了。对于国际化,他们两个聊的很多。  要打开国际市场,就要出去走一走,转一转,这是共识。林惠春对两个国家印象很深,一个是印度,一个是爱尔兰。  印度是软件大国,特点就是软件加工的大规模生产,一支软件队伍有上千甚至上万的工作人员,他们几人共用一台电脑,一天三班倒,24小时轮流编程。一个项目经理可以清晰地安排一
期刊
李启煊总是迎接新的挑战。1980年参加贝尔实验室,在AT&T时机会不错,但中国的广阔前景被他所看重,1991年来到中国做市场,这时砖头块似的摩托罗拉手机被称为“大哥大”,是身份的象征。1995年摩托罗拉移动系统事业部要搞研发队伍,又是李启煊挑头,其后才有微软、爱立信、诺基亚蜂拥而至。他将只有它1个人的队伍带到离开时的300多人,他是中国少有的将CMM认证从CMM1带到CMM5的人(CMM的全称是软
期刊
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中国家电业,从来都不曾缺少新闻,无论是杀得人仰马翻的彩电行业,还是在盗版盘这张凉席上虚火的VCD厂商,抑或每年一度随天气一起发烧的空调业,都能为喧嚣的媒体供应丰富的炒作猛料。在中国即将“入世”的关口,这个产业从人力资源到产品格局的重新洗牌在所难免。与此同时,近十几年来依傍家电日渐做大的销售商,因试图强化自身在市场中的话语权而不断纠缠其间。  在这样的背景下,原飞歌空调(合肥)实
期刊
打掉骨子里的“得过且过”。  “早上4点钟给你打电话,让你改程序,烦不烦?真想把它给掐了!”  然而就是这样的客户造就了创智的不凡。  宛如西天取经的孙悟空,每遭遇一次“油煎扒皮”,功力就长了一块。“如果客户马马虎虎,那我们的水平也马马虎虎;如果客户觉着你不错,你会发现你的能力在下降。”   对于丁亮来说,没有麻烦,就没有了乐趣。苛刻的客户是他的“最爱”。  “我们为企业提供解决方案,方案是什么?
期刊
三年前的一个下午,他和一个IT界的朋友坐在一起喝茶。茶喝完了,他也作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这个决定从此改变了他的职业生涯,也改变了一个当时正处于变革中的企业。那个企业叫做“方正”,这个人就是李汉生。  1999年5月,方正集团作出了一个在IT业界引起极大反响的决定,从外企中国惠普公司请来李汉生担任方正电子有限公司的总裁,李汉生成为中国IT业从外企走入国企的第一人。  1999年7月,提出“E-med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