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教学中,创设各种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参与到教师创造的各种情境中去,主动、合作的学习,体验数学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快乐。
【关键词】创设情境;激发动机;提供机会;培养能力
【Abstract】In teaching, the creation of a variety of contexts, give full play to students the enthusiasm, initiative, to enabl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the creation of a variety of teaching situations to go, active, cooperative learning, to experience the fun of math and enjoy the success and happiness.
【Key words】Create situations; motivational; to provide opportunities; to build capacity
【中图分类号】G622.41 【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594(2010)01-0008-02
理想教学效果的取得要靠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真正参与学习过程,没有实实在在的参与,就没有扎扎实实的知识,更不会有相应的技能。因此,教师要创设适宜的情境,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学上,使学生积极地、高质量的参与学习。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就如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参与动机
人的思维起始于问题。问题情境具有感情上的吸引力,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寻求问题的答案。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求知欲和兴趣而学来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提出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使学生产生探究愿望,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例如,我在教学“有趣的图形”时,首先出示了不同形状的日常生活用品,告诉学生一些有趣的图形就藏在我们生活中的物品中,如果认真观察,就会成为一名了不起的发现者。当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发现某些物体的面的形状后,我提问:怎样才能把这些面的形状留下来呢?学生一听,还能把这些形状留下来,兴趣一下高涨起来。有的学生说可把物体平放在纸上,沿边描一描,画出平面图形;有的学生想沿物体边缘剪下;有的学生想用桌上的印泥印下某个面的形状;还有的同学想把纸蒙在物体上沿边缘压一压,在纸上留下了痕迹,得到一些平面图形;还有同学想把物体放在平平的石块上,用刻刀刻下来•••••这样,学生饶有兴趣的投入到学习中,自己去观察生活中的物品,去操作,去思考,在实践自己想法的过程中,制出了自己需要的平面图形,实现了教学再创造,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创设活动情境,提供参与机会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体,他们是主动完成意义建构,创造性的解决实际问题,并积极反思、修正自己行为的真正的人。因此,在教学时,针对小学生喜爱小动物,爱好表演的特点,将学生带入情境图中,参与情境中游戏。例如。在教学“动物乐园”一课时,首先用多媒体出示一幅情境图,说明这是一幅美丽的动物乐园,接着问“乐园的主人是谁呢?”学生好奇心被调动起来时,我明说:“主人就是我们,我们以前随音乐去动物乐园吧!”随后播放音乐,在音乐声中给学生戴上头饰,将学生扮成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分别将各种动物进行比较,让学生学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谁和谁同样多”的问题,并会用符号来表示。这样教学,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之中。学生在活动中不仅学会了要学的知识,而且还全身心地体验数学,获得了乐趣,从而更加喜欢学习数学。
三、创设交流情境,培养参与能力
心理研究表明:小学生具有“好合群”的心理特点,渴望在同龄人中表现,展示自我在群体中的位置。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最终归宿。离开了正确地参与方法,只是热闹地凑在一起,不真正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学生就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较强的参与能力需要学生在长期的探索中不断掌握各种参与的方法,而参与方法的掌握有待于老师的指导。因此,在教学时,可让学生觉得交流时发自内心的需要,在交流的过程中明确该怎样参与。例如,在教学“统计”时,我出示了许多纸花,告诉学生这五包花是我们班语文老师为我班元旦晚会准备的,现在为把教室装饰的美观些,想要知道红花、黄花、紫花、粉花各有多少朵,我们可怎么办呢?学生纷纷发言:“老师,分一分,数一数就行了••••••”“去问问语文老师吧!”“把同学分成五个小组,每组一包,数一数,在合起来”••••••这时我接着说:“语文老师也记不清各有多少朵,现在我们用什么方法能很快得到结果呢?”学生思考片刻,认识到分组统计,再合起来是比较好的方法。我进一步提出问题:“各小组怎样做,能很快得出结果?”这个问题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确实有一段困难,因此我组织全班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教给学生方法,可以有的数红花,有的数黄花,有的数粉花,有的数紫花,有的记录数据,小组内同学共同努力统计出结果。教师这样创设交流情境,在交流中教给学生参与学习的方法,既满足了学生交往的需求,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教给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方法,提高了参与质量,培养了参与能力。
四、创设成功情境,激励再次参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体验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他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每个学生都渴望成功,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需要成功的喜悦体验。在数学学习中,让学生动脑、动手,运用所学知识,分组解决问,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这样教学有助于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再次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学习中。例如,我在教学“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时设计了这样的练习:先将写有得数的房子展示给学生看,接着要求学生分组比赛,看哪组把所写有算式的小动物用最快的速度送回家中。当学生拿着画有小动物的算式找到房子时,教师将房子打开让学生看,并问“这是蝴蝶的家么?”或者“这是蜜蜂的家么?”学生一看房子里小动物的图片就知道“对了!”或“送错了!”。这样为学生创设成功情境,学生不但学会了所学知识,而且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更喜欢学习数学,从而不断地参与新知识的探索过程中。
总之,只要我们广大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有效情境的创设,就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动机,使学生高质量地参与,提高参与能力,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
【关键词】创设情境;激发动机;提供机会;培养能力
【Abstract】In teaching, the creation of a variety of contexts, give full play to students the enthusiasm, initiative, to enabl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the creation of a variety of teaching situations to go, active, cooperative learning, to experience the fun of math and enjoy the success and happiness.
【Key words】Create situations; motivational; to provide opportunities; to build capacity
【中图分类号】G622.41 【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594(2010)01-0008-02
理想教学效果的取得要靠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真正参与学习过程,没有实实在在的参与,就没有扎扎实实的知识,更不会有相应的技能。因此,教师要创设适宜的情境,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学上,使学生积极地、高质量的参与学习。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就如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参与动机
人的思维起始于问题。问题情境具有感情上的吸引力,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寻求问题的答案。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求知欲和兴趣而学来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提出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使学生产生探究愿望,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例如,我在教学“有趣的图形”时,首先出示了不同形状的日常生活用品,告诉学生一些有趣的图形就藏在我们生活中的物品中,如果认真观察,就会成为一名了不起的发现者。当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发现某些物体的面的形状后,我提问:怎样才能把这些面的形状留下来呢?学生一听,还能把这些形状留下来,兴趣一下高涨起来。有的学生说可把物体平放在纸上,沿边描一描,画出平面图形;有的学生想沿物体边缘剪下;有的学生想用桌上的印泥印下某个面的形状;还有的同学想把纸蒙在物体上沿边缘压一压,在纸上留下了痕迹,得到一些平面图形;还有同学想把物体放在平平的石块上,用刻刀刻下来•••••这样,学生饶有兴趣的投入到学习中,自己去观察生活中的物品,去操作,去思考,在实践自己想法的过程中,制出了自己需要的平面图形,实现了教学再创造,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创设活动情境,提供参与机会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体,他们是主动完成意义建构,创造性的解决实际问题,并积极反思、修正自己行为的真正的人。因此,在教学时,针对小学生喜爱小动物,爱好表演的特点,将学生带入情境图中,参与情境中游戏。例如。在教学“动物乐园”一课时,首先用多媒体出示一幅情境图,说明这是一幅美丽的动物乐园,接着问“乐园的主人是谁呢?”学生好奇心被调动起来时,我明说:“主人就是我们,我们以前随音乐去动物乐园吧!”随后播放音乐,在音乐声中给学生戴上头饰,将学生扮成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分别将各种动物进行比较,让学生学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谁和谁同样多”的问题,并会用符号来表示。这样教学,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之中。学生在活动中不仅学会了要学的知识,而且还全身心地体验数学,获得了乐趣,从而更加喜欢学习数学。
三、创设交流情境,培养参与能力
心理研究表明:小学生具有“好合群”的心理特点,渴望在同龄人中表现,展示自我在群体中的位置。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最终归宿。离开了正确地参与方法,只是热闹地凑在一起,不真正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学生就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较强的参与能力需要学生在长期的探索中不断掌握各种参与的方法,而参与方法的掌握有待于老师的指导。因此,在教学时,可让学生觉得交流时发自内心的需要,在交流的过程中明确该怎样参与。例如,在教学“统计”时,我出示了许多纸花,告诉学生这五包花是我们班语文老师为我班元旦晚会准备的,现在为把教室装饰的美观些,想要知道红花、黄花、紫花、粉花各有多少朵,我们可怎么办呢?学生纷纷发言:“老师,分一分,数一数就行了••••••”“去问问语文老师吧!”“把同学分成五个小组,每组一包,数一数,在合起来”••••••这时我接着说:“语文老师也记不清各有多少朵,现在我们用什么方法能很快得到结果呢?”学生思考片刻,认识到分组统计,再合起来是比较好的方法。我进一步提出问题:“各小组怎样做,能很快得出结果?”这个问题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确实有一段困难,因此我组织全班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教给学生方法,可以有的数红花,有的数黄花,有的数粉花,有的数紫花,有的记录数据,小组内同学共同努力统计出结果。教师这样创设交流情境,在交流中教给学生参与学习的方法,既满足了学生交往的需求,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教给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方法,提高了参与质量,培养了参与能力。
四、创设成功情境,激励再次参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体验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他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每个学生都渴望成功,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需要成功的喜悦体验。在数学学习中,让学生动脑、动手,运用所学知识,分组解决问,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这样教学有助于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再次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学习中。例如,我在教学“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时设计了这样的练习:先将写有得数的房子展示给学生看,接着要求学生分组比赛,看哪组把所写有算式的小动物用最快的速度送回家中。当学生拿着画有小动物的算式找到房子时,教师将房子打开让学生看,并问“这是蝴蝶的家么?”或者“这是蜜蜂的家么?”学生一看房子里小动物的图片就知道“对了!”或“送错了!”。这样为学生创设成功情境,学生不但学会了所学知识,而且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更喜欢学习数学,从而不断地参与新知识的探索过程中。
总之,只要我们广大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有效情境的创设,就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动机,使学生高质量地参与,提高参与能力,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