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艺术运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和美国产生并发展的一次影响面相当大的“装饰艺术”运动,是一次内容很广泛的设计运动,涉及到十多个国家,影响面非常广:从建筑、家具、产品、首饰、服装、平面设计、书籍插图、一直到雕塑和绘画艺术都留下了新艺术运动的烙印,延续时间长达十余年。威尔德是领军人物,在现代中国正在发生一场类似新艺术运动的变革。
【关键词】新艺术;运动;分析
1 新艺术运动概念简述
新艺术运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和美国产生并发展的一次影响面相当大的“装饰艺术”运动,是一次内容很广泛的设计运动,涉及到十多个国家,影响面非常广:从建筑、家具、产品、首饰、服装、平面设计、书籍插图、一直到雕塑和绘画艺术都留下了新艺术运动的烙印,延续时间长达十余年。
首先,新艺术运动是对矫饰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它过分装饰风格的反动,是对工业化风格的强烈反动,这场运动提出的口号旨在重新掀起对传统手工艺的重视和热衷,但是艺术家强调放弃传统装饰风格的参照,转向采用自然中的一些装饰构思,比如植物、动物为中心的装饰风格和图案的发展。
有必要提及的一点就是,新艺术运动受到日本装饰风格,特别是日本江户时期的艺术与装饰风格和浮世绘的影响。
新艺术运动完全放弃任何一种传统装饰风格,完全走向自然风格,强调自然中不存在直线,强调自然中没有完全的平面,在装饰上突出表现曲线、有机形态,而装饰的构思基本来源于自然形态。
准确地说,新艺术是一场运动,而不是一个风格。这场运动在欧洲各国产生的背景虽然相似,但所体现出的风格却是各不相同的。这场运动从1 895年左右的法国开始发展起来,之后蔓延到荷兰、比利时、意大利、西班牙、德国、奥地利、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中欧各国,乃至俄罗斯,也越过大西洋影响了美国,成为一个影响广泛的国际设计运动。然后逐步为现代主义运动和“装饰艺术运动取而代之。
2 新艺术运动的起因
关于新艺术运动的起因,比较多的解释集中在19世纪人们对于工业化时代的一种恐惧和厌恶,是对大工业生产的一种反动。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另一个重要的产生原因就是:对于当时弥漫整个19世纪的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所作出的运动。
只有从这两个方面来看,才能解释新艺术运动为什么会风靡一时,成为当时西方世界历时10多年的主流运动。
新艺术运动是知识分子中的部分精英在工业化来势汹汹,过分装饰的贵族风格泛滥双重前提下的一次不成功地改革设计的企图。但是这个运动中产生的大量产品、建筑、室内、纺织品、工艺美术品等等,则为20世纪伊始的设计开创了一个有声有色的新阶段,成为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之间的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
新艺术运动席卷了设计的各个方面,从建筑、家具、产品到平面设计、海报、以至雕塑、绘画等等,无所不包,是二十世纪除了现代主义风格外范围最广的一场设计运动。由此产生的影响,至今还可以感觉得到。
比利时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最为杰出的设计家、设计理论家、建筑家是著名的威尔德。我们就以威尔德为例,了解新艺术运动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比利时一批由志于艺术与设计改革的青年人组成了二十人小组,威尔德为领袖,在建筑出身的威尔德的领导下,这个小组逐渐开始从纯艺术向实用美术、设计方向转化。他们希望能够以手工艺的方式来挽救衰落的设计水平;采用自然主义的装饰方法,特别是曲线式的花草枝蔓达到浪漫的设计效果;日本的传统设计对二十人小组有较深的影响。
威尔德对现代设计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他对现代设计教育的伟大贡献了,当他发现设计运动应该从设计教育入手之后,在魏玛开设了一间以设计为主的学校—魏玛工艺与实用美术学校。开始了他的设计探索。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断了这所学校的教育,1919年,这所学校重新开设,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包豪斯设计学院。
威尔德提出,“机械如果能够得到适当合理的运用,可以引发建筑与设计的革命的”。在此基础上,他提出设计的基本原则:
(1)产品设计结构合理;
(2)材料运用严格准确;
(3)工作程序明确清晰;
由此,威尔德成为现代设计的思想奠基人,并对现代设计的探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 小结
从某种意义上说,新艺术运动的出现,预示了旧时代的结束和新时代的来临,即旧的
手工艺时代接近尾声,新的时代,工业化的时代即将出现。
这个时代的很大一个特点就是很多设计师投入到生产第一线,极大的提高了第一线手工工匠的制作水平,改进了工艺流程。
现代中国也正在呈现着这样的态势,由于传统的工匠缺少系统的培训,尽管其拥有精良的技术,但是制作的器物仍旧粗糙,功能性和美观性大打折扣。现代设计教育的蓬勃发展,有很多年轻的设计师投入到生产第一线,向有经验的老师傅学习制作经验,并且在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改良,中国的现代设计教育自十余年前起步,至今为止,这股新鲜的血液注入生产第一线也已经历时十年有余,也因此中国目前的陶艺、家居设计等产品设计开始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 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09).
[2]修·昂纳 (Hugh Honour),(英)约翰·弗莱明(John Fleming)著,吴介祯等译.世界艺术史[M].北京: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13.
[3]高兵强.新艺术运动[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12).
作者单位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北京市 100010
【关键词】新艺术;运动;分析
1 新艺术运动概念简述
新艺术运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和美国产生并发展的一次影响面相当大的“装饰艺术”运动,是一次内容很广泛的设计运动,涉及到十多个国家,影响面非常广:从建筑、家具、产品、首饰、服装、平面设计、书籍插图、一直到雕塑和绘画艺术都留下了新艺术运动的烙印,延续时间长达十余年。
首先,新艺术运动是对矫饰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它过分装饰风格的反动,是对工业化风格的强烈反动,这场运动提出的口号旨在重新掀起对传统手工艺的重视和热衷,但是艺术家强调放弃传统装饰风格的参照,转向采用自然中的一些装饰构思,比如植物、动物为中心的装饰风格和图案的发展。
有必要提及的一点就是,新艺术运动受到日本装饰风格,特别是日本江户时期的艺术与装饰风格和浮世绘的影响。
新艺术运动完全放弃任何一种传统装饰风格,完全走向自然风格,强调自然中不存在直线,强调自然中没有完全的平面,在装饰上突出表现曲线、有机形态,而装饰的构思基本来源于自然形态。
准确地说,新艺术是一场运动,而不是一个风格。这场运动在欧洲各国产生的背景虽然相似,但所体现出的风格却是各不相同的。这场运动从1 895年左右的法国开始发展起来,之后蔓延到荷兰、比利时、意大利、西班牙、德国、奥地利、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中欧各国,乃至俄罗斯,也越过大西洋影响了美国,成为一个影响广泛的国际设计运动。然后逐步为现代主义运动和“装饰艺术运动取而代之。
2 新艺术运动的起因
关于新艺术运动的起因,比较多的解释集中在19世纪人们对于工业化时代的一种恐惧和厌恶,是对大工业生产的一种反动。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另一个重要的产生原因就是:对于当时弥漫整个19世纪的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所作出的运动。
只有从这两个方面来看,才能解释新艺术运动为什么会风靡一时,成为当时西方世界历时10多年的主流运动。
新艺术运动是知识分子中的部分精英在工业化来势汹汹,过分装饰的贵族风格泛滥双重前提下的一次不成功地改革设计的企图。但是这个运动中产生的大量产品、建筑、室内、纺织品、工艺美术品等等,则为20世纪伊始的设计开创了一个有声有色的新阶段,成为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之间的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
新艺术运动席卷了设计的各个方面,从建筑、家具、产品到平面设计、海报、以至雕塑、绘画等等,无所不包,是二十世纪除了现代主义风格外范围最广的一场设计运动。由此产生的影响,至今还可以感觉得到。
比利时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最为杰出的设计家、设计理论家、建筑家是著名的威尔德。我们就以威尔德为例,了解新艺术运动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比利时一批由志于艺术与设计改革的青年人组成了二十人小组,威尔德为领袖,在建筑出身的威尔德的领导下,这个小组逐渐开始从纯艺术向实用美术、设计方向转化。他们希望能够以手工艺的方式来挽救衰落的设计水平;采用自然主义的装饰方法,特别是曲线式的花草枝蔓达到浪漫的设计效果;日本的传统设计对二十人小组有较深的影响。
威尔德对现代设计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他对现代设计教育的伟大贡献了,当他发现设计运动应该从设计教育入手之后,在魏玛开设了一间以设计为主的学校—魏玛工艺与实用美术学校。开始了他的设计探索。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断了这所学校的教育,1919年,这所学校重新开设,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包豪斯设计学院。
威尔德提出,“机械如果能够得到适当合理的运用,可以引发建筑与设计的革命的”。在此基础上,他提出设计的基本原则:
(1)产品设计结构合理;
(2)材料运用严格准确;
(3)工作程序明确清晰;
由此,威尔德成为现代设计的思想奠基人,并对现代设计的探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 小结
从某种意义上说,新艺术运动的出现,预示了旧时代的结束和新时代的来临,即旧的
手工艺时代接近尾声,新的时代,工业化的时代即将出现。
这个时代的很大一个特点就是很多设计师投入到生产第一线,极大的提高了第一线手工工匠的制作水平,改进了工艺流程。
现代中国也正在呈现着这样的态势,由于传统的工匠缺少系统的培训,尽管其拥有精良的技术,但是制作的器物仍旧粗糙,功能性和美观性大打折扣。现代设计教育的蓬勃发展,有很多年轻的设计师投入到生产第一线,向有经验的老师傅学习制作经验,并且在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改良,中国的现代设计教育自十余年前起步,至今为止,这股新鲜的血液注入生产第一线也已经历时十年有余,也因此中国目前的陶艺、家居设计等产品设计开始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 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09).
[2]修·昂纳 (Hugh Honour),(英)约翰·弗莱明(John Fleming)著,吴介祯等译.世界艺术史[M].北京: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13.
[3]高兵强.新艺术运动[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12).
作者单位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北京市 10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