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6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08)-9-0058-01
【关键词】自体骨髂植骨 供区痛
自体髂骨植骨来源丰富,容易取材,植骨后无排异反应,是临床最常见的植骨方式。文献报道[1],术后有供区痛、髂骨翼骨折、血肿及感染等并发症。其中髂骨供区痛是指独立于原发疾病,取骨手术创口愈合以后的髂骨供区疼痛,伴或不伴有感觉障碍,总结了我院2002~2007年间106例髂骨植骨术后随诊病人,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该组病例中男79例,女27例,年龄9~70岁,平均36.5岁,随诊时间3个月~5年,平均2.5年。
1.2 疼痛的性质和特点 烧灼样疼痛2例(1.9%);针刺样疼痛7例(6.6540);胀痛34例(79.1%)。重度9例均不能患侧卧和束皮腰带,19例(44,2%)疼痛和天气变化有关,14例(32.6%)行走、起坐、劳累可诱发疼痛。
1.3 取骨方式 沿髂嵴入路,髂骨前1/3或后1/3处取骨,髂嵴全厚法16例,髂骨外板法(自髂嵴顶部劈下取外侧骨板)10例,保留髂嵴全厚法或自髂骨翼上开窗法17例。
2 结果
根据症状和供区疼痛程度按Summer分级为三级[2]。106例中出现供区痛43例(40.6%),其中重度9例(8.5%),轻度34例(32.1%)。
2.1 植骨疗效与供区痛关系 见表1。
2.2 取骨方式与供区痛关系 见表2。
3 讨论
3.1 发病率 本组发病率40.6%,高于国内外文献[1-3]报道,就诊率仅为8.5%。发病以40~60岁、职业女性较多,与国内外报道[2-3]类似。
3.2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仍未阐明。 Summer[2]认为疼痛与手术对附着于髂骨嵴上的筋膜、肌肉、骨膜过度剥离或者感觉神经损伤有关,但本组统计疼痛与取骨量无关(P>0.05),本组部分病例供区有感觉障碍,初次疼痛在术后1~2个月后出现,疼痛与局部感觉神经损伤后,瘢痕粘连、压迫、摩擦神经瘤有关。心理因素则促进症状加重。髂骨嵴取骨时,应保持切口距髂前上棘2cm以外,以避免损伤股外侧皮神经。髂后嵴取骨时,应在距离髂后上棘8cm以内,可避免损伤臀上皮神经[1-3]。
3.3 植骨疗效与供区痛 调查发现植骨手术疗效与供区痛发病率有明显关系(P<0.01)。本组8例重度疼痛手术疗效均不满意,这提示本病发病带有明显的心理情绪因素。掌握好原发疾病、植骨手术适应症,术前、术后消除患者恐惧和焦虑心态,促使其正确对待手术,对降低供区痛发病率有重要意义。
3.4 取骨方式与疼痛关系 Summers和杨氏[2-3]认为保留髂嵴很重要,即保留髂嵴取骨方法较含髂嵴取骨法发病率明显低。本组调查也支持这一点。Summers认为含髂嵴取骨法皮肤切口瘢痕正在供区缺损,受压时,缺损正好位于瘢痕下,继而产生疼痛。但用骨水泥填充供区缺损几乎均有疼痛,而且局部感染发病率也高[2]。用骨水泥预防供区痛是不可行的。建议在取骨时应尽量保留髂嵴。 Wolfe-Kawamoto保留髂嵴取骨方法值得采用[4]。
3.5 治疗 轻度供区疼痛,患者常不就诊,而严重供区痛多呈慢性,反复发作,难以自愈,治疗棘手[2]。由于疼痛有心理因素,患者常夸大疼痛致残效果,一般性治疗效果较差。我们认为对待该类患者,应重视心理治疗,以消除疼痛造成的紧张情绪。本组严重疼痛的9例,采用心理治疗+局部封闭或理疗,4例分别在术后2年和4年内疼痛缓解。
参考文献
[1] 王海蛟,娄思权,黄云钟.髂骨取骨术后并发症及其防治.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7,12(2):120
[2] Summers BN,Eisenstein SM.Donor site pain from ilum.J BOne Joint Surg(Br),1989,71-B(4):677-680
[3] 杨志平,李建民.髂骨供区痛25例报告.中华骨科杂志,1993,13(6):464-u465.
[4] 过邦辅,蔡体栋,编译.坎贝尔骨科手术大全.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1,15-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08)-9-0058-01
【关键词】自体骨髂植骨 供区痛
自体髂骨植骨来源丰富,容易取材,植骨后无排异反应,是临床最常见的植骨方式。文献报道[1],术后有供区痛、髂骨翼骨折、血肿及感染等并发症。其中髂骨供区痛是指独立于原发疾病,取骨手术创口愈合以后的髂骨供区疼痛,伴或不伴有感觉障碍,总结了我院2002~2007年间106例髂骨植骨术后随诊病人,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该组病例中男79例,女27例,年龄9~70岁,平均36.5岁,随诊时间3个月~5年,平均2.5年。
1.2 疼痛的性质和特点 烧灼样疼痛2例(1.9%);针刺样疼痛7例(6.6540);胀痛34例(79.1%)。重度9例均不能患侧卧和束皮腰带,19例(44,2%)疼痛和天气变化有关,14例(32.6%)行走、起坐、劳累可诱发疼痛。
1.3 取骨方式 沿髂嵴入路,髂骨前1/3或后1/3处取骨,髂嵴全厚法16例,髂骨外板法(自髂嵴顶部劈下取外侧骨板)10例,保留髂嵴全厚法或自髂骨翼上开窗法17例。
2 结果
根据症状和供区疼痛程度按Summer分级为三级[2]。106例中出现供区痛43例(40.6%),其中重度9例(8.5%),轻度34例(32.1%)。
2.1 植骨疗效与供区痛关系 见表1。
2.2 取骨方式与供区痛关系 见表2。
3 讨论
3.1 发病率 本组发病率40.6%,高于国内外文献[1-3]报道,就诊率仅为8.5%。发病以40~60岁、职业女性较多,与国内外报道[2-3]类似。
3.2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仍未阐明。 Summer[2]认为疼痛与手术对附着于髂骨嵴上的筋膜、肌肉、骨膜过度剥离或者感觉神经损伤有关,但本组统计疼痛与取骨量无关(P>0.05),本组部分病例供区有感觉障碍,初次疼痛在术后1~2个月后出现,疼痛与局部感觉神经损伤后,瘢痕粘连、压迫、摩擦神经瘤有关。心理因素则促进症状加重。髂骨嵴取骨时,应保持切口距髂前上棘2cm以外,以避免损伤股外侧皮神经。髂后嵴取骨时,应在距离髂后上棘8cm以内,可避免损伤臀上皮神经[1-3]。
3.3 植骨疗效与供区痛 调查发现植骨手术疗效与供区痛发病率有明显关系(P<0.01)。本组8例重度疼痛手术疗效均不满意,这提示本病发病带有明显的心理情绪因素。掌握好原发疾病、植骨手术适应症,术前、术后消除患者恐惧和焦虑心态,促使其正确对待手术,对降低供区痛发病率有重要意义。
3.4 取骨方式与疼痛关系 Summers和杨氏[2-3]认为保留髂嵴很重要,即保留髂嵴取骨方法较含髂嵴取骨法发病率明显低。本组调查也支持这一点。Summers认为含髂嵴取骨法皮肤切口瘢痕正在供区缺损,受压时,缺损正好位于瘢痕下,继而产生疼痛。但用骨水泥填充供区缺损几乎均有疼痛,而且局部感染发病率也高[2]。用骨水泥预防供区痛是不可行的。建议在取骨时应尽量保留髂嵴。 Wolfe-Kawamoto保留髂嵴取骨方法值得采用[4]。
3.5 治疗 轻度供区疼痛,患者常不就诊,而严重供区痛多呈慢性,反复发作,难以自愈,治疗棘手[2]。由于疼痛有心理因素,患者常夸大疼痛致残效果,一般性治疗效果较差。我们认为对待该类患者,应重视心理治疗,以消除疼痛造成的紧张情绪。本组严重疼痛的9例,采用心理治疗+局部封闭或理疗,4例分别在术后2年和4年内疼痛缓解。
参考文献
[1] 王海蛟,娄思权,黄云钟.髂骨取骨术后并发症及其防治.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7,12(2):120
[2] Summers BN,Eisenstein SM.Donor site pain from ilum.J BOne Joint Surg(Br),1989,71-B(4):677-680
[3] 杨志平,李建民.髂骨供区痛25例报告.中华骨科杂志,1993,13(6):464-u465.
[4] 过邦辅,蔡体栋,编译.坎贝尔骨科手术大全.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1,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