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喜报!喜报!赵家少爷中秀才啰!
鲁迅翁杂忆 夏丐尊
我认识鲁迅翁,还是在他没有“鲁迅”这个笔名以前。我和他在杭州两级师范学校相识,晨夕相共者好几年,时候是前清宣统年间。那时他名叫周树人,字豫才,学校里大家叫他周先生。
那时两级师范学校有许多功课是聘用日本人为教师的,教师所编的讲义要人翻译一遍,上课的时候也要有人在旁边翻译。我和周先生在那里所担任的就是这翻译的职务。我担任教育学科方面的翻译,周先生担任生物学科方面的翻译。此时,他还兼任着几点钟的生理卫生的教课。
周先生教生理卫生,曾有一次答应了学生的要求,加讲生殖系统。这事在今日学校里似乎也成问题。全校师生们都为之惊讶,他却坦然地去教了。他只对学生提出一个条件,就是在他讲的时候不许笑。他曾向我们说:“在这些时候不许笑是个重要条件。因为讲的人的态度是严肃的,如果有人笑,严肃的空气就破坏了。”大家都佩服他的卓见。据说那回教授的情形果然很好。别班的学生因为没有听到,纷纷向他来讨油印讲义看,他指着剩余的油印讲义对他们说:“恐防你们看不懂的,要么,就拿去。”原来他的讲义写得很简,而且还故意用着许多古语,用“也”字表示女阴,用“了”字表示男阴,用“幺”字表示精子,诸如此类,在无文学素养未曾亲听过讲的人看来,好比一部天书了。
周先生那时虽尚年轻,风采和晚年所见者差不多。衣服是向来不讲究的,一件廉价的羽纱一当年叫洋官纱一长衫,从端午前就着起,一直要着到重阳。一年之中,足足有半年看见他着洋官纱。民国十五年初秋他从北京到厦门教书去,路过上海,上海的朋友们请他吃饭,他着的依旧是洋官纱。我对了这二十年不见的老朋友,握手以后,不禁提出“洋官纱”的话来。“依旧是洋官纱吗?”我笑说。“呃,还是洋官纱!”他苦笑着回答我。
周先生每夜看书,是同事中最会熬夜的一个。他那时不做小说,文学书是喜欢读的。我那时初读小说,读的以日本人的东西为多,他赠了我一部《域外小说集》,使我眼界为之一广。我在二十岁以前曾也读过西洋小说的译本,如小仲马、狄更斯诸家的作品,都是从林琴南的译本读到过的。《域外小说集》里所收的是比较近代的作品,而且都是短篇,翻译的态度,文章的风格,都和我以前所读过的不同。这在我是一种新鲜味。自此以后,我于读日本人的东西以外,又搜罗了许多日本人所译的欧美作品来读,知道的方面比较多起来了。
周先生曾学过医学。当时一般人对于医学的见解,还没有现在的明了,尤其关于尸体解剖等类的话,是很新奇的。闲谈的时候,常有人提到这尸体解剖的题目,请他讲讲“海外奇谈”。他都一一说给他们听。据他说,他曾经解剖过不少的尸体,有老年的,壮年的,男的,女的。依他的经验,最初也曾感到不安,后来就不觉得什么了,不过对于青年的妇人和小孩的尸体,当开始去破坏的时候,常会感到一种可怜不忍的心情。尤其是小孩的尸体,更觉得不好下手,非鼓起了勇气,拿不起解剖刀,我曾在这些谈话上领略到他的人间味。
周先生很严肃,平时是不大露笑容的,他的笑必在诙谐的时候。他对于官吏似乎特别憎恶,常模拟官场的习气,引人发笑。现在大家知道的“今天天气……哈哈”一类的模拟谐谑,那时从他口头已常听到。他在学校里是一个幽默者。
(注:本文有删节)
鲁迅
标签:行走的教科书
作品:《呐喊》《彷徨》《朝花夕拾》成就: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
◎读书时,成绩非常优异,常常拿奖学金。
◎鲁迅是经常“骂人”的,但写起“情书”来,是柔情的、可爱的,甚至有些肉麻矫情。
◎他对自己的创作手稿不在意,常常乱丢,还分发给客人擦手,或者当废品卖掉。
◎鲁迅非常喜欢收藏版画,—生收藏了十多个国家200多位版画家2100多幅版画原拓作品,还创办了“中华木刻讲习会”。他还做过图书封面设计,而且北京大学的校徽也出自他手。
同中有异
《活着》
作者:余华
先锋派小说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非常具有批判精神。福贵年轻嗜赌成性,终于败光了家业,后父亲气死,给母亲求医被国民党抓了壮丁……辗转回到家乡,母亲已死,自己儿子为救县长夫人被抽血抽死,女儿长大难产死,女婿意外死,外甥吃豆子撑死…福贵生命里所有的美好都被撕裂。
《米》
作者:苏童
苏童的《米》比起其他“香椿树街故事”,或许过于惨烈。民以食为天,五龙因饥荒而到城里寻求生活,在米店周围辗转,终于被米店老板招来做工人。后来他的命运在战乱、饥荒的时代大背景下,异化成疯狂的模样,他伤害人,被人伤害,所有的一切都围绕着让他寻求生存的“米”展开。
《蛙》
作者:莫言
相比以往奇绝的想象力,《蛙》更具有现实意义。“姑姑”一边是鄉村产科医生,接生了上万名婴儿,同时她又是计划生育的干部。这两个矛盾的身份在她看来必须要做到统一,她也因此一生经历着矛盾和痛苦。姑姑深感自己的恶,她的忏悔是个人行为,却又是对那个时代的思考。
精读《阿Q正传》
鲁迅是个毒舌作家,撑起了中国近代文学的“良心”,他骂过的名人都有上千人,胡适、梁实秋、郭沫若、徐志摩都难以幸免。他的小说《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无人不知,他的散文《朝花夕拾》《野草》无人不晓,他的杂文《且介亭杂文》《坟》《华盖集》更是承担起他的批判精神。有人说,鲁迅之后,再也没有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加以进了几回城,阿Q自然更自负,然而他又很鄙薄城里人,譬如用三尺三寸宽的木板做成的凳子,未庄人叫“长凳”,他也叫“长凳”,城里人却叫“条凳”,他想:这是错的,可笑!油煎大头鱼,未庄都加上半寸长的葱叶,城里却加上切细的葱丝,他想:这也是错的,可笑!然而未庄人真是不见世面的可笑的乡下人呵,他们没有见过城里的煎鱼!
点评:这段心理描写,一边呈现阿Q的无知,一边又体现出他不自知的自大。
有些胜利者,愿意敌手如虎,如鹰,他才感得胜利的欢喜;假使如羊,如小鸡,他便反觉得胜利的无聊。又有些胜利者,当克服一切之后,看见死的死了,降的降了,“臣诚惶诚恐死罪死罪”,他于是没有了敌人,没有了对手,没有了朋友,只有自己在上,一个,孤另另,凄凉,寂寞,便反而感到了胜利的悲哀。然而我们的阿Q却没有这样乏,他是永远得意的:这或者也是中国精神文明冠于全球的一个证据了。
点评:对比的写法,普遍人在胜利之后的反应和阿Q以及此类人的反应。
然而阿Q虽然常优胜,却直待蒙赵太爷打他嘴巴之后,这才出了名。他付过地保二百文酒钱,忿忿的躺下了,后来想:“现在的世界太不成话,儿子打老子……”于是忽而想到赵太爷的威风,现在是他的儿子了,便自己也渐渐的得意起来,爬起身,唱着《小孤孀上坟》到酒店去。这时候,他又觉得赵太爷高人一等了。
点评:经典的心理描写。阿Q的精神胜利法,靠着自欺欺人来实现自我安慰。
“阿弥陀佛,阿Q,你怎么跳进园里来偷萝卜!……啊呀,罪过呵,阿唷,阿弥陀佛!……”
“我什么时候跳进你的园里来偷萝卜?”阿Q且看且走地说。
“现在……这不是?”老尼姑指着他的衣兜。
“这是你的?你能叫得他答应你么?你……”
点评:语言描写要符合人物身份和性格特征,不同的人要有不同的说话方式。
鲁迅翁杂忆 夏丐尊
我认识鲁迅翁,还是在他没有“鲁迅”这个笔名以前。我和他在杭州两级师范学校相识,晨夕相共者好几年,时候是前清宣统年间。那时他名叫周树人,字豫才,学校里大家叫他周先生。
那时两级师范学校有许多功课是聘用日本人为教师的,教师所编的讲义要人翻译一遍,上课的时候也要有人在旁边翻译。我和周先生在那里所担任的就是这翻译的职务。我担任教育学科方面的翻译,周先生担任生物学科方面的翻译。此时,他还兼任着几点钟的生理卫生的教课。
周先生教生理卫生,曾有一次答应了学生的要求,加讲生殖系统。这事在今日学校里似乎也成问题。全校师生们都为之惊讶,他却坦然地去教了。他只对学生提出一个条件,就是在他讲的时候不许笑。他曾向我们说:“在这些时候不许笑是个重要条件。因为讲的人的态度是严肃的,如果有人笑,严肃的空气就破坏了。”大家都佩服他的卓见。据说那回教授的情形果然很好。别班的学生因为没有听到,纷纷向他来讨油印讲义看,他指着剩余的油印讲义对他们说:“恐防你们看不懂的,要么,就拿去。”原来他的讲义写得很简,而且还故意用着许多古语,用“也”字表示女阴,用“了”字表示男阴,用“幺”字表示精子,诸如此类,在无文学素养未曾亲听过讲的人看来,好比一部天书了。
周先生那时虽尚年轻,风采和晚年所见者差不多。衣服是向来不讲究的,一件廉价的羽纱一当年叫洋官纱一长衫,从端午前就着起,一直要着到重阳。一年之中,足足有半年看见他着洋官纱。民国十五年初秋他从北京到厦门教书去,路过上海,上海的朋友们请他吃饭,他着的依旧是洋官纱。我对了这二十年不见的老朋友,握手以后,不禁提出“洋官纱”的话来。“依旧是洋官纱吗?”我笑说。“呃,还是洋官纱!”他苦笑着回答我。
周先生每夜看书,是同事中最会熬夜的一个。他那时不做小说,文学书是喜欢读的。我那时初读小说,读的以日本人的东西为多,他赠了我一部《域外小说集》,使我眼界为之一广。我在二十岁以前曾也读过西洋小说的译本,如小仲马、狄更斯诸家的作品,都是从林琴南的译本读到过的。《域外小说集》里所收的是比较近代的作品,而且都是短篇,翻译的态度,文章的风格,都和我以前所读过的不同。这在我是一种新鲜味。自此以后,我于读日本人的东西以外,又搜罗了许多日本人所译的欧美作品来读,知道的方面比较多起来了。
周先生曾学过医学。当时一般人对于医学的见解,还没有现在的明了,尤其关于尸体解剖等类的话,是很新奇的。闲谈的时候,常有人提到这尸体解剖的题目,请他讲讲“海外奇谈”。他都一一说给他们听。据他说,他曾经解剖过不少的尸体,有老年的,壮年的,男的,女的。依他的经验,最初也曾感到不安,后来就不觉得什么了,不过对于青年的妇人和小孩的尸体,当开始去破坏的时候,常会感到一种可怜不忍的心情。尤其是小孩的尸体,更觉得不好下手,非鼓起了勇气,拿不起解剖刀,我曾在这些谈话上领略到他的人间味。
周先生很严肃,平时是不大露笑容的,他的笑必在诙谐的时候。他对于官吏似乎特别憎恶,常模拟官场的习气,引人发笑。现在大家知道的“今天天气……哈哈”一类的模拟谐谑,那时从他口头已常听到。他在学校里是一个幽默者。
(注:本文有删节)
鲁迅
标签:行走的教科书
作品:《呐喊》《彷徨》《朝花夕拾》成就: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
◎读书时,成绩非常优异,常常拿奖学金。
◎鲁迅是经常“骂人”的,但写起“情书”来,是柔情的、可爱的,甚至有些肉麻矫情。
◎他对自己的创作手稿不在意,常常乱丢,还分发给客人擦手,或者当废品卖掉。
◎鲁迅非常喜欢收藏版画,—生收藏了十多个国家200多位版画家2100多幅版画原拓作品,还创办了“中华木刻讲习会”。他还做过图书封面设计,而且北京大学的校徽也出自他手。
同中有异
《活着》
作者:余华
先锋派小说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非常具有批判精神。福贵年轻嗜赌成性,终于败光了家业,后父亲气死,给母亲求医被国民党抓了壮丁……辗转回到家乡,母亲已死,自己儿子为救县长夫人被抽血抽死,女儿长大难产死,女婿意外死,外甥吃豆子撑死…福贵生命里所有的美好都被撕裂。
《米》
作者:苏童
苏童的《米》比起其他“香椿树街故事”,或许过于惨烈。民以食为天,五龙因饥荒而到城里寻求生活,在米店周围辗转,终于被米店老板招来做工人。后来他的命运在战乱、饥荒的时代大背景下,异化成疯狂的模样,他伤害人,被人伤害,所有的一切都围绕着让他寻求生存的“米”展开。
《蛙》
作者:莫言
相比以往奇绝的想象力,《蛙》更具有现实意义。“姑姑”一边是鄉村产科医生,接生了上万名婴儿,同时她又是计划生育的干部。这两个矛盾的身份在她看来必须要做到统一,她也因此一生经历着矛盾和痛苦。姑姑深感自己的恶,她的忏悔是个人行为,却又是对那个时代的思考。
精读《阿Q正传》
鲁迅是个毒舌作家,撑起了中国近代文学的“良心”,他骂过的名人都有上千人,胡适、梁实秋、郭沫若、徐志摩都难以幸免。他的小说《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无人不知,他的散文《朝花夕拾》《野草》无人不晓,他的杂文《且介亭杂文》《坟》《华盖集》更是承担起他的批判精神。有人说,鲁迅之后,再也没有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加以进了几回城,阿Q自然更自负,然而他又很鄙薄城里人,譬如用三尺三寸宽的木板做成的凳子,未庄人叫“长凳”,他也叫“长凳”,城里人却叫“条凳”,他想:这是错的,可笑!油煎大头鱼,未庄都加上半寸长的葱叶,城里却加上切细的葱丝,他想:这也是错的,可笑!然而未庄人真是不见世面的可笑的乡下人呵,他们没有见过城里的煎鱼!
点评:这段心理描写,一边呈现阿Q的无知,一边又体现出他不自知的自大。
有些胜利者,愿意敌手如虎,如鹰,他才感得胜利的欢喜;假使如羊,如小鸡,他便反觉得胜利的无聊。又有些胜利者,当克服一切之后,看见死的死了,降的降了,“臣诚惶诚恐死罪死罪”,他于是没有了敌人,没有了对手,没有了朋友,只有自己在上,一个,孤另另,凄凉,寂寞,便反而感到了胜利的悲哀。然而我们的阿Q却没有这样乏,他是永远得意的:这或者也是中国精神文明冠于全球的一个证据了。
点评:对比的写法,普遍人在胜利之后的反应和阿Q以及此类人的反应。
然而阿Q虽然常优胜,却直待蒙赵太爷打他嘴巴之后,这才出了名。他付过地保二百文酒钱,忿忿的躺下了,后来想:“现在的世界太不成话,儿子打老子……”于是忽而想到赵太爷的威风,现在是他的儿子了,便自己也渐渐的得意起来,爬起身,唱着《小孤孀上坟》到酒店去。这时候,他又觉得赵太爷高人一等了。
点评:经典的心理描写。阿Q的精神胜利法,靠着自欺欺人来实现自我安慰。
“阿弥陀佛,阿Q,你怎么跳进园里来偷萝卜!……啊呀,罪过呵,阿唷,阿弥陀佛!……”
“我什么时候跳进你的园里来偷萝卜?”阿Q且看且走地说。
“现在……这不是?”老尼姑指着他的衣兜。
“这是你的?你能叫得他答应你么?你……”
点评:语言描写要符合人物身份和性格特征,不同的人要有不同的说话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