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三城寻味记

来源 :环球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Y86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北大地特殊的自然環境和历史文化,演绎出独具特色的美食风味。作为美食爱好者的我,一直期待来一场西北寻味之旅。今年五月,这个梦想终于成真。我和朋友两人结伴而行,从上海出发,依次拜访了西安、天水、兰州这三座西北大城市。此行,我们不仅品尝到了各种地道的美味,更感受到了三座城市不同的文化魅力。

1

西安:销魂的“馍都”美食


  现在的泡馍除了传统的羊肉泡,还有许多衍生吃法,其中最受外地游客欢迎的是酸辣口小炒馍,切成丁的番茄和木耳等蔬菜被炒出扑鼻的酸香味,肉中裹着软和的白馍,令人销魂!
  此行的第一站是西安。作为一座十三朝古都,西安除了拥有悠久璀璨的历史、看不尽的遗迹和珍宝,自然还少不了美食。从古至今,西安与外域之间商贸往来频繁,各国人民“同住长安村”,来自天南地北的饮食风俗、饮食习惯不断交融,由此积淀的风味,在全国范围内都大有名气。
  一大早来到西安,最先品尝的就是“馍”。西安有“馍都”之称,西安人享用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651年。那一年,长安迎来了第一批身穿白袍的阿拉伯使者,他们沉醉于奢华的宫殿楼宇、繁华的市井酒肆,许多人留了下来。同时,使者们还给长安带来了家乡特产的干粮——馍,但和现在的白吉馍不同,那时的馍又干又硬难以下咽,于是精致的长安人便试着把这些馍泡进熬煮好的羊肉汤里,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如今,吃泡馍早已成为西安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我和同伴坐进一家店,发现除了外带的食客选择机器处理好的碎馍,其他人几乎都要了两块完整的大白馍,就着一口海碗,不紧不慢地揪成黄豆大小,天南地北地聊着——这也正是西安常见的“掰馍2小时,吃馍5分钟”。
  据介绍,泡馍用的高汤有15个制作环节、110道工序,光是配料就足足有20多种,先熬骨汤,再放羊肉,一直要熬到翌日凌晨,难怪馍掰得越细小越好吃。不过现在的泡馍除了传统的羊肉泡,还有许多衍生吃法,其中最受外地游客欢迎的是酸辣口小炒馍,切成丁的番茄和木耳等蔬菜被炒出扑鼻的酸香味,肉中裹着软和的白馍,令人销魂!
  同样是肉和馍的交响曲,肉夹馍却演绎出了另一种风味。与泡馍不同的是,肉夹馍是干吃的,肉则是用30多味料慢慢炖煮出来的腊汁肉,这样会把肥瘦相间的猪肉逼出荤油来,浸在切开的馍中。我一口咬下,烘烤过的外壳口感极为酥脆,内里却肥而不腻,可谓软糯适当、满口留香。
  西安另一道经典的早餐,叫作粉汤羊血,深受当地人喜爱。一碗好的粉汤羊血,汤头麻辣咸香,切得如粉条粗细的羊血没有腥味,而是鲜嫩爽滑,一筷子下去,粉丝上挂着油亮的红辣子,是视觉和味觉的双重享受。
  餐后,前往古城墙游玩。古城墙是西安的标志性景点之一,可谓蜚声中外,但如今人们所游览的那面东西横4公里、南北纵3公里的长方形城墙,不过是旧时的八分之一,可见盛唐之繁华鼎盛。花几个小时慢慢走完古城墙,远处高楼大厦矗立,城门下车辆和人群川流不息,有种古今交错的不真实感。
  中午时分,我们点了几道西北硬菜,必须提的是葫芦鸡。葫芦鸡号称“长安第一美味”,选用的是肉质鲜嫩、皮质柔软的“倭倭”鸡,然后经过煮、蒸、炸三道步骤而成,金黄色的鸡肉装在剖开的葫芦形容器内,色泽金黄,散发着迷人的香气。葫芦鸡的外皮极其酥脆,内里的鸡肉配入各种调料烹饪蒸煮后,更是鲜嫩多汁、口感丰富,我们不禁大快朵颐。

  主食自然选择了面食,毕竟来到西安,怎能不吃面呢?但值得一提的是,油泼面指的并不是一种面,而是一道工序,一种佐料的处理方式。例如传说中的biangbiang面确实是经过油泼工序的面,但油泼面不一定是biangbiang面,这种又长又宽的面,最大的特色就是口感筋道爽滑,泼上油辣子后更是勾人食欲。而Biang其实是个拟声词,扯面皮、拌面以及吃的时候都会发出这种响声,如今这个字成了一种文化符号,经常出现在各种文创作品上,很受外国人欢迎。
  想要体验原汁原味的西安历史文化,最好的去处是陕西博物馆,这也是我们此次行程的重点之一。陕博由一片唐风建筑組成,气势磅礴,馆内藏品的精美程度令人叹为观止。如果说大唐芙蓉园是仿造、复刻的唐朝,那么在陕博则可以跟着讲解器目睹大唐曾经的盛世,青铜器、陶俑、唐三彩、壁画……一件件国宝都在无声诉说着历史,看得我们眼花缭乱。
  在博物馆逗留了一下午,太阳落山后,这座城市以另一种方式重新苏醒,夜游西安是一场视觉盛宴。近几年西安在灯光和重建主题建筑群上确实动足了脑筋——钟楼、鼓楼、大唐不夜城、大唐芙蓉园、大雁塔、大明宫……一座座雄伟建筑灯火辉煌,惊艳了西安的夜空,令人在绚丽的布景和人声鼎沸中“梦回大唐”。

2

天水:从“秦州第一美食”到“浆水暖锅”


  天水人擅长“化淀粉为神奇”,做出不同的面食:用荞麦淀粉做成、口感筋道的,叫“呱呱”;用土豆淀粉做成、口感绵软的,叫“燃燃”;而一块凉粉,用漏勺筛出的细条是“捞捞”,侧面用刀削成薄片的叫“削削”……
  离开西安,我们搭乘高铁来到第二站——甘肃天水。天水位于中国南北分界线上,属于大西北少有的温润气候区,有着与大漠驼铃、金戈铁马的西北风情截然不同的“江南”气质,养人的水土,成就了本地姑娘“天水白娃娃”的美誉。
  天水拥有独特的美食风味。天水人擅长“化淀粉为神奇”,做出不同的面食:用荞麦淀粉做成、口感筋道的,叫“呱呱”;用土豆淀粉做成、口感绵软的,叫“燃燃”;而一块凉粉,用漏勺筛出的细条是“捞捞”,侧面用刀削成薄片的叫“削削”……
  天水人的早晨是被“呱呱”叫醒的。呱呱是一道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传统小吃,被誉为“秦州第一美食”,因此我们一到天水,便品尝了这种古老的小吃。天水人将陇南盛产的荞麦粉入水浸泡、加工制出淀粉,再把淀粉加水入锅,用小火煮,直到锅内形成厚厚一层色泽黄亮的“呱呱”时取出。根据店家“指示”,吃的时候我们将“呱呱”撕成小片,再配上辣油、芝麻酱、酱油、盐和醋等调料,吃起来香辣绵软、口感筋道,相当不错。

  一顿正宗的天水早饭除了主角“呱呱”,还有酿皮和猪油盒子。猪油盒子是在面皮里包入葱末、猪板油和盐,捏拢后经过烙、煎、烤等综合加工制成的。刚出炉的猪油盒子金黄诱人、喷香四溢,里面则松软无比、层次感丰富,令人欲罢不能。
  吃完早餐走在街道上,蓝天白云映衬,河边绿树成荫,有种置身于江南水乡的错觉。天水市地形狭长,两山两水相夹,被分为秦州和麦积两个主要区域,前者囊括了天水市大部分的旅游景点,包括道观、寺庙等,后者坐拥著名的麦积山石窟。因此,在秦州市区闲逛一会儿后,我们径直赶往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石窟是我国四大石窟之一,始建于384~417年,现存有221座洞窟、10632尊雕塑、1300余平方米壁画。和以壁画出名的莫高窟,以石雕惊艳的云冈、龙门不同的是,麦积山石窟以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世界,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陈列馆”。有趣的是,西方人建造教堂偏爱市区,东方人似乎认为在深山密林、悬崖峭壁上建造寺庙才能凸显修建者的虔诚。所以,麦积山石窟的洞窟都开凿在几乎与地面垂直的山崖上。
  游客从东向西游览麦积山,以时间倒序参观,能将开凿的佛像从明清一直看到北魏。可以看出,在千余年时光里,这些精美的雕塑和壁画经历过各种损坏和修复,还能反映出不同时期人们的审美变化。
  从麦积山回来,我们又开始了寻味之旅,走进一家经营本地风味的酒楼,寻找一种“酸味”——浆水。浆水已有上千年历史,它其实是将芥菜、包菜、芹菜等蔬菜用沸水烫过,再拌以面粉、酵母,然后用温水发酵而成的一种奶白色汤汁。
  在天水,几乎家家户户都习惯备上一缸浆水,汤汁颜色通透、口感酸爽,与面食更是绝配。除了浆水面,天水还有很多浆水的衍生菜品,如甘肃名菜“浆水暖锅”,每逢过年,家家户户都要围着特制的铜炉吃上一顿。做法是以浆水为汤,加入夹板肉、丸子,再配上金针菇、小白菜、香菜、西兰花等蔬菜,用秘制调料,以铜锅烹煮而成,一碗下去,从头暖到脚。

3

兰州:染上“牛羊的瘾”


  兰州的夜市人潮拥挤,各色吃食琳琅满目,白水羊头、羊杂、甜胚子、灰豆子、牛奶鸡蛋醪糟……直到深夜,长街上还灯光璀璨、热闹非凡,美食的香味弥漫在空气中,充满人间烟火的气息。
  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丝路驿站”——兰州。作为古时的战略要地、今甘肃省的省会城市,这座西北重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理条件,而丝绸之路的过客们,则给这里带来了多样的饮食文化。有人说,兰州的美食远远多于景点,这句话丝毫不夸张。走在兰州的街头,总觉得空气中都弥漫着肉骨汤的香味。

  兰州美食最著名的是什么?牛肉面毫无悬念排在榜首。有趣的是,在各种阴差阳错的宣传和经营下,“兰州拉面”成了“兰州牛肉面”的代名词,并成为我国家喻户晓的美食品牌。因此,许多人慕名来到兰州,只想吃一碗地道的“兰州拉面”,但没想到的是,在500步就有一家拉面馆的兰州市,硬是找不到一家店的招牌上写着这四个字,这也成了游客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
  兰州牛肉面最大的特色,是“一清(汤清)、二白(萝卜白)、三红(辣子油红)、四绿(香菜绿)、五黄(面条黄)”。其中,“一清”是关键,要以牛脊髓、牛肝、牛腿骨等为原料,配以20多种调料,熬煮至少5小时,其间要经过两三次撇沫,最后呈上的汤头看似清亮,却醇香浓厚。
  汤之后是面。5斤永登面,半碗蓬灰水,一根面就能变化出十几种粗细不同的样子,经过拉面师傅的拉制,面条的口感既充满弹性,又能很好地吸收汤味。汤面有了,选用好萝卜和翠绿的香菜、蒜苗,还要加上兰州牛肉面的灵魂——“油辣子”。这是一种甘肃特产的“甘谷辣椒”,皮厚油多,特点是奇香无比,吃进喉咙里也没有刺痛感。
  说到兰州这座城市,绕不开的便是黄河。对于兰州而言,穿城而过的黄河是母亲河,它灌溉着这片土地,哺育了两岸人民,塑造了兰州的文化和历史。吃完面,我们沿着黄河边逛了一圈。岸边,有羊皮筏子的搭乘体验和各类观光游船,河滩上有不少游玩的家庭,河里有不少游泳爱好者在披荆斩棘。没走多远,我们经过了一座水车博览园,又看到一条前往白塔山的过河索道,我和同伴立即兴致勃勃地前往体验。坐在索道缆车里,我们从壮观的黄河上空跨越而过,随后进入对岸翠绿的树林。
  缆车的终点离白塔山不远,我们徒步前往。白塔山是兰州绝佳的风景眺望点,站在高处,山下黄河滔滔、岸边高楼大厦,风光无限,兰州的地标建筑——“天下黄河第一桥”也出现在视野中。这座铁桥是100多年前所建,曾名“黄河铁桥”,后来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改为“中山桥”,如今是兰州的文物建筑,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白塔山下来,我们又一头扎进了兰州的美食之中。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陇南有一大片草原,为培育优质牛羊提供了天然有利的條件。因此除了牛肉之外,羊肉也是兰州人最喜欢的食材,各路厨师把羊肉研究得很通透,处理起来也很讲究。8个月内的羔羊肉质细嫩,爆炒和黄焖是最佳烹饪方法;圈养的成年羊拥有黄金肥瘦比例,简单水煮便美味无穷;而两年以上的老羊,则久煮醇香。
  兰州羊肉强调保留原汁原味,一般情况下,很少采用太多香料,以免掩盖羊肉本身的鲜美。至于羊肉的做法,兰州人更偏爱烤食,肉块通常切得很小,制作成串,师傅手抓一大把羊肉串,凭借手腕力量灵巧地转动烤制,使其均匀受热,有人称这种技巧为“火上飞”。
  和在西安时一样,来到兰州,我们也特意拜访了甘肃省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建于1956年,馆藏文物丰富,不仅可以了解8000年前黄河上游的人类生活轨迹,还能看到甘肃各地丝绸之路的历史,其中不乏西域特色的佛教、石窟艺术。当然,其中最受欢迎的,自然是大名鼎鼎的镇馆之宝“马踏飞燕”了。
  走出博物馆,夜幕降临,我们将目光投向兰州的夜市。一座城市的夜市,不仅承载着美食,也描绘了人生百态。兰州的夜市人潮拥挤,各色吃食琳琅满目,白水羊头、羊杂、甜胚子、灰豆子、牛奶鸡蛋醪糟……直到深夜,长街上还灯光璀璨、热闹非凡,美食的香味弥漫在空气中,充满人间烟火的气息。
其他文献
中國的迷你沙漠似乎总出现在人们意料之外的地方——除了海岸线,在繁华的大都市附近,竟然也有它们的身影盘桓。  这些沙漠与灯红酒绿的繁华社会似乎只有咫尺之隔,却界限分明。一边是热闹喧嚣的现代城市,一边是寂寥无边的荒漠。奇妙的自然,就这样挥动它的生花妙笔,将两个极端连接在一起,创造出不可思议的景观。毗邻北京的怀来沙漠曝光率最高的沙漠取景地  驾车从首都北京往北,车程不过半个多小时,一片黄沙仿佛从天而降,
左页图为冬季的颐和园十七孔桥,阳光穿过桥孔,照在结冰的湖面上。  “辛酉政变”发生在咸丰十一年(1861年),是君权和相权的一次巨大冲突,最终以君权取胜告终,使清朝体制发生了重大改变。  当时,清王朝正值内忧外患之际,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联手道光皇帝第六子恭亲王奕訢,进行了一场政治豪赌。二人发动宫廷政变,扳倒了咸丰皇帝的“赞襄政务王大臣”——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八位辅政大
马帮古道,在有高山峡谷的川西南和滇北,可以延伸到横断山脉的崇山峻岭深处,那儿是人的双脚走不到的地方。马帮古道如一粒粒种子传播着文明的生长繁衍,缩短了物质和文化的传递时间,缩短了村落的空间距离,并带来了村落的兴旺,同时也促进了城市雨后春笋的出现。  雄峻深峭的群山峡谷与奔流咆哮的江河,深拥雄关漫道,赋予了南方丝绸之路奇险壮丽的地域特点,纵横千里的崎岖山道上,于是很早就出现了“高山之舟”——马帮。  
▲从远处看,丰岛美术馆就像一滴水滴流淌在梯田上,即将流进濑户内海。从拱形门洞进入馆内,则可以看见一片空旷的纯白。两个超大又毫无相隔的开窗,传入了大自然的光影、声音、味道,内外融合,如同一个梦里才有的空间。  波光粼粼的海面伴随着低沉的潮音,濑户内海幽静而美丽,无数离岛(较大岛屿周围的小岛)星罗棋布,而丰岛,正是濑户内海的离岛之一。踏上丰岛,沿着蜿蜒的梯田前行,满目翠色。几个转弯后,一座水滴般的白色
“退休”这个概念,对我们当代人并不陌生。尤其是2015年以来,国家人社部提出将逐步向社会公开延迟退休改革方案,引发了民众大规模的讨论。我国目前的法定退休年龄,依照的是1978年5月2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原则批准的文件。文件规定的现行退休年龄是:男性60周岁,女干部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  诚然我国是目前世界上退休年龄最早的国家之一,但回望古代,真正意义上的“退休”概念
▲西班牙红墙,位于西班牙白色海岸上的卡尔佩小镇,因其迷宫般的几何造型和建筑自身粉嫩的色彩俘获了万千少女的心。它具有恒久的超时代的美,许多人不远万里前往,只为一睹“芳颜”。  沿着西班牙东海岸,途径巴塞罗那、瓦伦西亚,再一路南下,就能到达位于阿里坎特市的卡尔佩小镇。这里四季如春,除了柔软的白色沙滩、高达332米的巨岩(Penyal d’Ifac),最引人注目的应该就是红墙了。  红墙其实并不是墙,而
完成越南骑行后,阿寂和阿静来到以吴哥窟闻名于世的柬埔寨,却也经历了他们东南亚骑行以来最狼狈的旅程:街头美食卫生堪忧,“油炸蟋蟀”让人无福消受;在漫天尘土中艰难骑行,被热浪逼得跳下路边水潭降温;在泰国边境办理泰国签证一波三折,不得不再次返回柬埔寨……但在8天600多公里的骑行中,他们也欣赏到富丽堂皇的金边王宫,沧桑而震撼的吴哥古迹,还有令人惊艳的龙幡水池美景……  告别越南美丽的海岸线,带着对吴哥的
盖斯勒峰拥有“最上镜山峰”的美誉,而它最美的时刻,是“阿尔卑斯之光”出现的时候,那时,山峰的颜色随着光线的变化而瞬息万变,让人叹为观止。  教堂是当地独特的风景,其风格各异:顶着“洋葱头”的淡黄色教堂,洋溢着奥地利风情,而楼体又细又高和尖顶的教堂,则充斥着意大利风情。  一战初期,多洛米蒂山是结盟的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的分界线,双方在峭壁上建起铁索道,用于交换情报。但后来意大利倒戈,投入协约国阵营,这
说起松恩峡湾,人们往往会赞美它的奇绝壮美,然而在这些逶迤群峰和峥嵘绝壁之间,还隐藏着清丽柔美的一面。本页图为黎明时分的松恩峡湾分支——艾于兰峡湾。  享有“峡湾之王”美名的松恩峡湾,是挪威第一大峡湾,也是世界上最长、最深的峡湾,全长达到240多公里,从卑尔根的西北部海岸,一直延伸到挪威中北部的尤通黑门山区,最深处达1308米,主干平均宽度约4500米,沿线还有包括艾于兰峡湾、吕思特峡湾、费扬兰峡湾
在古镇遍地的西部,10个人中有8个都不曾知晓这座叫宁厂的小镇。但华夏五千年的史书,却从不曾忘记这个中国最早制盐地的过去,那“一泉流白玉,万里走黄金”的传奇,至今仍在这座深山无名小镇中流传……  咆哮的长江水被三峡大坝拦腰截断,沿岸许多文物古迹就此作古——这可能是我终身遗憾的事情,因为我从未见识过未蓄水之前的三峡。  不过,从我见到宁厂古镇那一刻起,我心中的遗憾被冲淡了许多——它是三峡工程蓄水完毕之